论语名句经典及译文130句精选

2023年10月23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论语名句解读

1、论语名句解读及翻译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5)、(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6)、(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赏析)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的人格的人,而非凡夫俗子。君子应当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它可以统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9)、(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10)、(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11)、(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12)、(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3)、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拔群出萃,做一个有抱负不凡优良品质的人。

(14)、(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5)、白话文释义: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论语经典名句赏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6)、(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17)、(译)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18)、(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2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论语名句经典及译文

(1)、(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天,至高无上。——《说文》乘云陵霄。——《淮南子·原道》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出自《论语》: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解释:透彻而深刻。明是明亮、清楚、明白、有见地的意思,作为人名寓意聪明睿智,也是男孩常用取名用字,和远字搭配成名字豁达大气,象征前程坦荡。

(8)、(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9)、赏析:君子如果不庄重,这样便没有了威望,学习就会变的轻浮,不牢固。这句话与《道德经》中所说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含义相通。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13)、(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14)、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6)、(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17)、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里仁篇第四》)

(1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1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论语名句解读大全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5)、(原)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6)、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8)、(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物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的用途)。”

(9)、(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0)、(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11)、(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2)、(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13)、(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7)、(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18)、(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19)、(译)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论语名句释义15句

(1)、(译)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毁伤之处)!《诗经》中说:‘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弟子们!”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3)、(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出自《论语》:“见贤思齐焉”。解释:“贤思”这个名字对于男孩来说,十分大气,也让人直白的感受到这个男孩的魅力好,气质好。是父母在告诫自己家的男孩,要向品德高尚的人、才学丰富的人学习、虚心请教、善于思考的意思。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力则学文。”——《论语·学而》

(7)、(译)孔子说:“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9)、(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0)、(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1)、出自《论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解释:取自“其乐融融”、“其乐无穷”、“乐在其中”,一个名字能出自多个成语非常难得,“其乐无穷”指的是,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乐在其中”的含义跟“其乐无穷”类似,指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1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4)、(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5)、(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6)、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17)、(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18)、译文: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9)、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论语名句解读知乎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2)、(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3)、(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4)、(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7)、(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8)、驷不及舌: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1)、(译)孔子说:“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2)、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承天之佑的优秀品质,做一个不拘一格的人。

(1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4)、(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5)、(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没有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6)、(译)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17)、(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8)、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9)、(译)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20)、(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处理。)

(1)、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2)、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3)、(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4)、年富力强: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5)、(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7)、(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8)、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9)、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10)、(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孔子进八太庙,每遇到一件事情都细细地询问。有人说:谁说鄹邑大夫的儿子懂得礼仪呀?他进到太庙里,每件事都要向人询问。孔子听到这话后,说:这正是礼麻。

(13)、出自《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释义: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可见,「君儒」的寓意,表达的更多是一种风度和修养。引申为有学问,睿智。寓意男宝宝博学多才,正直尊贵。而且「儒」的本意是柔,表达为人处世都需要柔和,引申男宝宝性格平和,平易近人。解释:指有学识、有修养、有学问的人。用作人名意指睿智、智者、博学多才之义;“君儒”的寓意,表达的更多是一种风度和修养。引申为有学问,睿智。寓意男宝宝博学多才,正直尊贵。

(14)、今天小编总结了一份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背诵的《论语》名句,家长们可以给孩子收藏起来。

(15)、(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16)、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17)、孩子的自主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看到如此专业权威的师资阵容,如此经典的课程内容,如此有趣的教学方式,你还等待什么,动动你的手指,扫码赶快报名吧!

(18)、(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9)、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20)、(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4)、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7)、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8)、(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9)、(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0)、(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