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50064句精选
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
1、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1500
(1)、《诫子书》仅有寥寥八十六字,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追求“静”与专注,切忌怠惰险躁。书信开篇就是一句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认为“静”可以修养身性,“俭”可以培养品德。这和诸葛亮自己的为人为学是一致的。当初诸葛亮躬耕于草庐之时,手不释卷,耐得住寂寞,沉得住心气,不急于入仕,不受乱世滔滔的干扰,直至27岁受刘备三顾之邀出山辅佐。这期间他一直保持了一种“静”的境界,这也使得他能够潜心治学,冷眼旁观,将天下大势运于掌中,厚积而薄发,成为一代名相。而此后,从布衣之身到位极人臣,诸葛亮在个人生活上始终保持简朴的作风,以至于“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品德操守几乎无可指摘。正如曹植所说“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诸葛亮首先以身作则,继而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儿子。
(2)、其次,诸葛亮赞扬了“静”在“明志”中的作用。
(3)、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想一想几年前的一个新闻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因为母亲不给他买心爱的东西,于是就用力地撕扯母亲的头发,对母亲发泄心中的不满,而这时一位善良的女路人过来劝解,也被这名孩子恶语相加赶走。这难道不是因为轻率浮躁的行为失去了中国应传承至今的“百事孝为先”的品性吗?是啊,品性丧失了,传统丧失了,反观现在不少的孩子因为父母不让玩游戏,不给买一些东西就对父母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
(4)、“静”在身体内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满足,专注,快乐,充实,***,乐观,向上等等,凡能够使身心达到积极和谐状态的一切,都应称之为“静”。在“小窗幽记”中讲“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5)、中国古代的大家族教育后代也是要求要能定,能静,能制心一处,静心做学问的。这对年轻人尤其重要。
(6)、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7)、总结下,这篇《诫子书》,不仅仅是诸葛亮写给幼子的,对我们后世,尤其是青少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这句,看似朴素平常,都是简单的道理,都是绝大多数父母老师唠叨的道理,但是确实是对成长有价值的金玉良言。
(8)、书上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要更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贪图名利,要走得更远的话必须宁静专一。这也是诸葛亮对自己孩子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让孩子一定要发奋图强,专心学习,不能浮躁。还有一句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诸葛亮劝告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珍惜时间,年龄和时光都是一样飞驰的,你的志向也和岁月一样流逝了,它们都成了枯叶落到地上,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为社会造福的,只能悲苦地守着自己的家,后悔也来不及了。
(9)、淡泊、宁静,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以明志、致远为目标的。良医能妙手回春,庸医则能变相杀人;好工匠能铸造出锋利无比的宝剑,一般工匠只能打造出铁器而已。为什么会这样?技艺高下不同也。法官就像医生,像铸剑的工匠:同一个案件,有的法官能把它断好,有的法官却把它办砸,什么原因呢?同样是技艺高下有别。一个好的法官,就应该是名医,是好工匠,是有着高超技艺的法律专家。知识是明志、致远的营养源和动力。知识浩瀚无际,对待学习,来不得半点淫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要有只争朝夕精神,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持之以恒,博览群书,积学储宝,才能不断地明志才能与时俱进,到达致远的彼岸。
(10)、书全文86个字,字字珠玑,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联想到本职工作人民法官,从中给我予很多启示。
(11)、红水东流 化湛情深——大化高级中学莅湛回访交流记略
(12)、赏析:这篇《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在他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是中国传统家训的千古名篇,非常值得我们现代家庭学习和思考。
(13)、我们现代社会也有和诸葛亮一样的人,也是鞠躬尽瘁。周恩来,还有明朝的一代清官海瑞,这些人也都值得我们学习。
(14)、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静,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15)、 “学”要“静”,“才”需“学”才能得到,“学”才能“广才”,立“志”才能“成学”。如果脑子里全是享受,是欲望那有心思致学!人没有生而知之者,不学无术,怎么修身?怎么得到学问,怎么成才!如果没有以天下为已任的远大志向,一天天混日子,不可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诸葛亮躬耕南阳,立志成为管仲、乐毅的人物,潜心学习,才有了三顾毛芦的隆中对,才有了一代名相。这些正是戒子书的典范。
(16)、师:这位同学没有进入我们的晚自习,其实他妈妈是很有要求的。但他有时候会放纵自己,其实就是懈怠,而且有时内心静不下来,会“险躁”,希望你能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在期末考得更好。
(17)、诸葛亮,字孔明,十分有才,五十四岁去世,被埋在了五丈原。在死前给自己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家书,便是《戒子书》。这封家书使我们对立志修学有了更深的体会,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诸葛亮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18)、假如你是三十七的诸葛瞻,在接到邓艾的招降书时,再读此书,有会和父亲或者和自己,有怎样的心理对话呢?
(19)、蜀汉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丞相的家产,不过是几棵树几亩田。
(20)、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2、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500
(1)、当我读了这封《诫子书》后,我也知道自己身上的缺陷和不足,我以后改正,珍惜时光,宁静修身,勤俭养德,这就是《戒子书》给我们的启发。
(2)、《诫子书》对我也很有教育意义,我生性好动,爱好广泛而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就爱打退堂鼓,以至于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为没有“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3)、字正腔圆求共语,诗词歌赋铸心魂——湛江市乡村学校语文教师诵读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一天活动纪实
(4)、师:险躁是内心浮躁,如果险躁了就不能治性。相反,如果宁静了就可以治性。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治性”归到“静”所达到的效果。诸葛亮在讲“险躁”时还是在讲“静”。
(5)、师:此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遗书,我们该读得悲壮还是悲伤?
(6)、诸葛亮出身于诗书世家,父亲诸葛珪曾官至泰山郡丞;
(7)、 “淡泊”是淡泊名利,淡泊个人私欲。非淡泊无以明志,对个人看的过重,什么都以实现个人为目标,那将会置天下、社会于何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有部分人看西方的月亮圆,追求个人享受、个人英雄主义,为了实现个人不择手段,出现坑蒙鬼骗,损公肥私,损害他人,国家,民族利益,发了国难财还在骂国家..... 现在要扭转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谓明志只有建立在“淡泊”的基础之上才能有可能实现。
(8)、倘若身处高位,静,能保全自己。这点诸葛亮应该是为自己的儿子考虑到了。因为诸葛丞相是何等人物?他为蜀国建立赫赫功勋,是开天辟地的肱骨之臣,地位崇高,哪怕死后影响力也是超强。他儿子自然地位也高,但是失去父亲的护佑,如果不能静,则暗藏危机。随时有可能被政敌搞臭搞死。
(9)、(经典咏流传第三季)蔡国庆、蔡轩正《诫子书》来源:bilibili
(10)、假如你是八岁的诸葛瞻,读到这家书,你会队哪个字有深刻的领悟或者问父亲怎样的问题呢?
(11)、这是从反面教育孩子,不要纵欲放荡、急躁冒进、浑浑噩噩过日子,挥霍自己的青春年华。等到老了,身体走下坡路了,还跟个傻子白痴一样,跟时代和社会有隔阂,固步自封,变成个废物。后悔也来不及了。
(12)、可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可是因为懒稳坐倒数第一的宝座,父母也不指望她了,老师也放弃了她,她也只能一直颓废下去,想努力也可能来不及了,真是可惜啊!
(13)、《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读来给我们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14)、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生活中多做减法,才能让我们不至于沦为物质的奴隶,活成最好的自己。
(15)、谁要是能找到那块表,就将王宫里最美丽的红宝石赏赐给他。
(16)、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时不我待,意志会隨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一事无成,无所事事,悲伤地固守在毛草庐中度过一生,后悔有什么用!戒啊还是戒!
(17)、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艾米丽•狄金森)
(18)、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呢?但是,教育的方法正确与否值得商榷;更有甚者,相当数量的家长对于怎样教育孩子感到非常迷茫。那么,诸葛亮的《诫子书》无疑是一剂良方!
(19)、诸葛亮之所以年仅二十八岁就当了刘备的军师,谈笑间杀敌于千里之外,并在乱世中为刘备打下蜀国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从小“宁静致远”,博览群书。我想我如果从现在就开始专心学习,“宁静修身”、“勤俭养德”,成不了诸葛亮,也定能比诸葛亮儿子强。
(20)、“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3、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300字
(1)、在小窗幽记中讲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将影响身心达到静的最佳状态.
(2)、这篇《诫子书》一共才八十多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把修身养性的途径、学习与成才的关系、放纵怠惰和狭隘浮躁的危害,以及浪费时间、丧失意志的后果,都交代得明明白白,读来发人深省。这封家书是诸葛亮在其人生的最后一年(公元234年)写的,既是对晚辈的谆谆教导,同时也是对自己一生的人生体验的高度概括。诸葛亮之所以成为历代为官的楷模、民间智慧的化身,这与他一生为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
(3)、 养成勤劳节俭的品德。俭以养德,告诉我们要节俭,不能铺张浪费,养成质朴勤劳的习惯,不攀比,也不能随意收受别人的馈赠,洁身自好。
(4)、《诫子书》对我也很有教育意义,我生性好动,爱好广泛而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就爱打退堂鼓,以至于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为没有“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5)、在不同的时代,爱有多种诠释。然而,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爱都是浇灌成长的阳光雨露,爱就是教育的灵魂。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的爱是对他人生做人、学习的指引,而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生王逸尘等创作的动画短片《星光》,继父的爱成为小女孩成长的星光、依靠的大树!一起欣赏这个温馨感人的故事。
(6)、怎么写呢,这不是出难题吗?我问儿子,幸亏你老爸还看得懂这几个常用字组成的文言文,要是有的家长看不懂,怎么写读后感?儿子说,老师给我们全都讲解了,如果老爸看不懂,可以问我们。
(7)、《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8)、出山之后,刘备予他官、予他财、予他名,但他依旧本色生活。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也是无法偷懒的,你不可能找到一个快速成长的捷径,也不可能立刻看到学习的成果,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量”的过程。很喜欢这样的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你所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藏在你的气质里。
(10)、《诫子书》虽然只有86个字,却教会了孩子修心戒浮躁,读书戒懒惰,生活戒奢侈。
(11)、这篇家信对儿子的训诫就更为细致了,细致到了喝酒这件事情上。信中说,设宴饮酒应当合乎礼节,适度而至,尽到了礼节就应当退席停饮,以达到和谐的境界。若是主人兴致正高,宾客也还有兴余,就可以饮酒至醉,但绝不能喝到昏乱失礼的地步。
(12)、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谋略家。今天爸爸推荐我读他写的《诫子书》,让我从他教育儿子的侧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奋和学习的结果。
(13)、整本书之思辨读写——2019年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现场会
(14)、宁静才能够静思反省,修养身心,为官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俭以养德”。
(15)、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16)、师:你抓住了“淡泊、宁静、明志、致远”,翻译的时候,把“非淡泊无以”的否定也翻译出来了。我们翻译的时候一定要直译。我们的书法家启功也很喜欢这一句,将它改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样更精炼,当座右铭更好。
(17)、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18)、 修德养性,修身为国,志向远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这不正是今天的需要吗?
(19)、儒佛道三教都有宁静的追求。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需要修养自身,平心静气,更需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心平气和。引导人在世间怎么做人!佛家的:六根清静,拋弃凡世烦恼。追求的是放下身外之物,追求心灵的灵静。道家的:上善若水.清静.无为而治,是一种高等的宁静智慧。修好今生!选择任何一种方式,来修好自己的烦躁.驿动的心灵。儒佛道:三教对宁静的诠释,无不说明宁静对人生的重要性。
(20)、点评:情境再现,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家书内容和知识进行有效内化,非常有创意。而且三个情境,层层推进,随诸葛瞻的年龄增长而设置,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加深。如果学生确实能进入情境,课堂在我们的想象中贵很有韵味的。三个情境又是一个链条上的,只要第一个情境设置效果不好,就会累及后面两个。所以,教师,在激发学生进入情境上要下功夫,尤其要做好情境的渲染。后两个情境设置有点担心,因为这个年龄的学生可能体会不到,所以,教师怎么去点拨很重要。情境设置要更有学生生命感。甚至可以重点做好第一个情境再现,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每个学生找出心中最有感受的一个字,这样理解会更充分。
4、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800字
(1)、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如此,父母牛掰,给你留下家业,你若没本事,怎么守得住?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3)、《诫子书》是54岁的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书信。信中诸葛亮谆谆教诲儿子,殷切期望儿子将来能成为一名君子。
(4)、中国的儒释道三家,都特别强调“静”在修身中的作用。无论是儒家的心定,佛家的禅定,道家的身定,表达的都是同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