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俊不禁是褒义词吗126句精选
忍俊不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1、忍俊不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1)、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2)、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忍不住发笑的样子。
(3)、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4)、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5)、武侠小说大师古龙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就________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________对生活的热爱。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也是________,她说:“我有一个癖好,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和古龙先生所见________相同。
(6)、B.悲壮 或者 或者 触目惊心 众芳殊不类,一笑独奢妍
(7)、 ③“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9)、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10)、(已经·一经·曾经)“已经”用于表示动作的时间已过去或事情已完成;“一经”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曾经”表示过去发生过或经历过,不但说明事情发生在过去,同时还强调现在没有继续,所表示过去的时间长些、远些。
(11)、小说类型都市小说内容简介人的一生为了什么?话说吃喝玩乐?这些不过是延续而已。那么,我们真真的为了什么而活着呢?看主人公生命中的点滴,你就明白《也是》了……。
(12)、(mí) 漫 心(kuàng) 神(yí)
(13)、D.她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也休想沾她的光,和谁家共事都是这样:“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14)、D.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年。
(15)、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16)、(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7)、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错误的用法是在“空穴来风”前加“不是”进行否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结果意义完全用反了,有的则错误地理解为“无中生有”。
(18)、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
(19)、(拉拢·笼络) 二者都是贬义词,“拉拢”着重于耍手段使人家靠到自己这边来,使自己得利,如“拉拢感情”。“笼络”指用不正当的方法拉拢人,使对方从思想上、感情上靠拢自己,如“笼络人心”。
(20)、(交待·交代)“交代”:①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如“交代工作”;②嘱咐,如“他交代我们注意质量”;③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人员说明,把错误罪行坦白出来,如“交代政策、交代问题”。“交待”:①同“交代”③;②完结(指结局不如意的,含诙谐意),如“这条命交待了”。
2、忍俊不禁是褒义词吗
(1)、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2)、异:偏重人的精神品质,指襟怀坦荡,没有私心;指人的行为正当、正派。
(3)、同:表示说话、做事达到适当的程度,可通用。
(4)、闻名不如见面、不得已而为之、不知天高地厚、伸手不见五指、有一搭没一搭、不费吹灰之力、陈谷子烂芝麻、一代不如一代、河海不择细流、前言不搭后语、成败在此一举、一动不如一静、三句不离本行、明人不做暗事。
(5)、星罗棋布空间大 莘莘学子学子多 牝鸡司晨女掌权
(6)、 ④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7)、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把握不准,也会出现大词小用,或者小词大用。
(8)、春秋笔法 指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9)、请君入瓮: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是比喻某人用来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它揭露了酷吏的残忍,也教会人们一种以牙还牙的斗法;同时告诫人们不要作法自毙。
(10)、冯钟璞(宗璞),《紫藤萝瀑布》:又像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11)、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1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
(13)、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14)、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淳厚。多用以感叹世风浅薄。
(15)、教学设备达不到信息化,老师大量粉笔板书的书写过程是否浪费学生时间?
(16)、注意语法搭配(有的成语只作状语,有的成语只作谓语,有的成语只作修饰语,有的成语不带宾语。)
(17)、 一件旗袍亦是一段往事,它摇曳了岁月,静美了年华,也成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无论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还是发自内心的道歉,都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流入学生心田的细流……
(18)、(渴睡·瞌睡) 二者都与需要睡觉有关。“渴睡”指极度困倦,急需睡觉,如“战士们夜以继日地奋战,简直渴睡极了”。“瞌睡”指由于困倦而进入睡眠状态,想睡觉,如“他一上课就打瞌睡”。
(19)、不速之客: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20)、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3、忍俊不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1)、有些熟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前后矛盾。如,
(2)、欣喜若狂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3)、(度过·渡过)“度过”指经过某段时间。如“度过假期”。“渡过”指由此岸到达彼岸,有“通过”的意思,也引申为“渡过难关”等。
(4)、(忌讳·避讳) 二者都有某些禁忌的意思。“忌讳”主要指因风俗或个人原因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或者表示对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如“过春节的时候,人们大都忌讳一些不吉利的话”。“避讳”表示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儿,如“与人谈话,应尽量避讳那些使别人伤心的事”。
(5)、(圣地·胜地) 二者读音相同,词性相同,但意义不同。“圣地”主要有两种意义,一种指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如基督徒称耶路撒冷为圣地;另一种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如“延安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圣地”。“胜地”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如“青岛是避暑胜地”。
(6)、半青半黄非脸色 祸起萧墙内乱生 鼎足之势指三方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弹冠相庆: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9)、C.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10)、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11)、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起来就容易让人啼笑皆非。
(12)、异:强调下不了决心;比喻临事拿不定主意;形容怕这怕那,疑虑过多。
(13)、“狡兔三窟”原说聪明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躲避灾难(褒义),现多用于预防祸患留有后路,以便临危时脱身或藏身(含贬义)
(14)、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使用对象。辨析时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用于特定对象。
(15)、叹为观止: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叹为观止”。
(16)、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17)、(解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C项错误,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贬义词;与语境不符。
(18)、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19)、表示允许或不禁止的成语?表示允许或不禁止的成语有:畅通无阻,无拘无束。
(20)、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4、忍俊不禁是形容什么
(1)、(而且·反而)“而且”表示同方向的递进;“反而”表示反方向的递进,前边常有“不但不”“不仅没有”等与其呼应。
(2)、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3)、D.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在未来的通讯行业中,5G网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将引领一场崭新的网络技术革命。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5)、不亦乐乎: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6)、(汇合·会合) 二者都有聚合的意思,都是动词。“汇合”指水流聚集、会合,如“潺潺小河汇合成湖泽”。“会合”指聚集到一起,如“两军会合后继续向前挺进”。
(7)、(讹传·讹舛·谣传) 都与错误有关,但所指不同。“讹传”,动词,指错误地转述;名词,指错误的传说,如“纯系讹传,切勿轻信”。“讹舛”指文字错误,如“这段文字的讹舛太多”。“谣传”指没有根据的消息,还可作动词,如“谣传他出事了”。
(8)、异: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多指有意传说,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9)、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中性)。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门庭若市: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沐猴而冠: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暮鼓晨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南辕北辙: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期期艾艾: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10)、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桓一段古潭般_____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蔓,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_来。一棵倔拗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11)、(开辟·开拓)“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如“开辟航线”;“开拓”是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如“开拓新局面”,它用于比喻义时,对象可指领域也可指胸怀,如“开拓人的心胸”。
(12)、(类似·相似)“类似”仅是情况、形态等大致相像。“相似”则是二者有许多共同之处,程度比“类似”重。
(13)、D.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14)、(无足轻重 无可厚非),正相反,恰恰是因为那些许许多多小的成就与优点,使他们的拥有者最终走上幸运的康庄大道。
(15)、 ①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学子”是集体概念,与数量短语“一位”不能搭配)
(16)、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文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应用“万紫千红”;“万紫千红”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17)、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真题重磅出炉了,来看哪家的最奇葩!
(18)、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19)、(聚集·云集·聚积) 相同点:都有聚在一起的意思。不同点:“聚集”指集合,凑在一起,多指人、力量等,如“聚集优势兵力,打一次歼灭战”;“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适用对象是人,如“人才云集”;“聚积”指一点一滴地凑集,多指实物、资金等,如“多方聚积财物”。
(20)、2)出处:出自《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
5、忍俊不禁是词语吗
(1)、如履薄冰: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2)、同: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的意思。
(3)、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4)、避免重复。属于一般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将某些熟语和句中的其他熟语的语意作比较,就容易造成熟语隐含义与句意重复。如,“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句中的“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经含有“感到”的意思,故该句在句意上就重复累赘了。
(5)、(勉励·勉力) 这两个词语的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勉励”是鼓励、劝人努力的意思,动词,如“勉励大家好好学习”。“勉力”是尽力、努力的意思,动词,如“他勉力做好本职工作”。
(6)、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7)、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8)、(究竟·毕竟)“究竟”表示追究,常用于问句(疑问、设问、反问)中;有时还做名词,指实际情形。“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常用于陈述句中。
(9)、一孔之见、才疏学浅、德薄才疏、德薄能鲜、
(10)、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往往误解为“失败之后,立下雄心壮志,要再创辉煌”。
(11)、成语使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12)、不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13)、如汤沃雪 像热水浇在雪上,比喻事情极容易解决
(14)、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5)、解析 别开蹊径:另辟新路,独创一格。②句有“突破旧韵书的束缚”,应填“别开蹊径”。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③句有“特立独行”,应填“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①句句意为:林风眠的画作糅合了中西特色,应填“独树一帜”。
(16)、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孔子,鲁人~。非不能~,是不为~。
(17)、1)意思: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其实心里不畅快;
(18)、(由于·自从)“由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相当于“因为”;“自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表示时间的起点。
(19)、此成语出自唐代赵璘所著《因话录·征部》,卷”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2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你知道吗,我那些荒谬的人生成功之道每次都让我忍俊不禁。
(2)、课件电子白板投影(省去老师书写时间,学生一目了然,有图有视频,更容易记忆,不但学会而且记牢,节省时间),
(3)、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4)、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5)、(实足·十足) 二者都表示足,但“足”的程度不同。“实足”是实际上足够、确实足够的意思,指足数,如“今天参加义务劳动的实足五十人”;又形容数量,常跟年龄或数量词搭配,如“今年他实足六十岁”;有时又形容行为,指确实可以,完全可以,如“鲁迅实足是青年的楷模”。“十足”指达到顶点,十分充分;如“他手握重权,威风十足”“十足的理由”。
(6)、不稂不莠:稂、莠,混在禾苗中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7)、(克服·克复) 二者都有战胜之意。“克服”指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战胜缺点、错误、困难、不利条件等,如“我们克服了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困难”。“克复”指用武力战胜敌人,夺回被占领的地方,如“人民解放军克复洛阳”。
(8)、(径直·径自)“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径自”指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
(9)、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10)、衣冠禽兽:衣,穿衣;冠,戴帽。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11)、这件旗袍还是2014年在上海培训时,有天晚上我们抽空去外滩看夜景,从南京路飘过。玻璃橱窗里的旗袍雅致精细,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在长长的一串旗袍里,我一眼就看中这件,大家怂恿我试试。从大家满眼的喜欢里,我知道值得拥有它,可问了问价钱,我又默默地脱下了。走出去百十步,徐老师拽住我:“去买下它,回去买不到这种质地的旗袍,钱不够我给你垫着。”她向来朴素,却如此坚定执着地凝视着我。“真心好看,如果我是你,就不犹豫。”深呼吸,回转,买下它,快步追上大家一起返回。
(12)、(谋取·牟取) 相同点:都有取得的意思,动词。不同点: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谋取”指设法取得,其范围较宽,如“谋取权位”;“牟取”专指谋取名利,适用范围较窄,如“牟取暴利”。
(13)、(例句)姐妹俩从小青梅竹马,形影不离,长大了连工作都在一个单位。
(14)、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15)、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是经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并授牌成立的陕西省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之一。曹公奇名师工作室以省市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为骨干,以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为核心,以培养优秀教师和提升教学效益为目标,努力打造成具有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的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团队。
(16)、(例句)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活跃起来。
(17)、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8)、茕茕孑立: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19)、前者作状语,多放在谓语之前,他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挑战;后者作谓语,他做什么工作都能驾轻就熟。
(20)、③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与句中对象“脏
(1)、D.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用“桑梓”指代家乡)。
(2)、(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指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3)、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________,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4)、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________!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________,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5)、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________,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________。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________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6)、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