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虞美人书法134句精选

2023年08月26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李煜词集虞美人

1、李煜 的虞美人

(1)、下半首,他说“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是无知的,是无生的。我说过,凡是有生命的,有生必有死,一定是短暂的,生命是无常的。可是,无生的,没有生命的,相对而言它也是属于永恒不变的。

(2)、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子夜歌》

(3)、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出身叶赫那拉氏,知名汉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古典诗词),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代表作有《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等。2014年,南开大学叶嘉莹教授迎九十大寿,温家宝写信遥贺。

(4)、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5)、“好,那就快去快回。”宋太宗对着那首《虞美人》幽惨惨得冷笑起来。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8)、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9)、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10)、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春睡觉,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春颜,黄昏独倚栏。——李煜《南唐二主词》

(11)、《虞美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触怒宋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李煜死的很惨,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12)、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13)、李煜在这种僵持中,无奈地端起碗,一饮而尽,仿佛喝的不是苦药,而是甘露,是蜜水,是曾经喝过的玉液琼浆。

(14)、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5)、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16)、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17)、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

(18)、        李煜从南唐国主降为囚徒的巨大变化,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得了成就。《虞美人》正是他由南唐国主变为囚徒后,从醉生梦死的生活里醒悟过来,面对残酷的现实,倾泻了“日子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痛。 

(19)、李煜一听奏乐,心中泛起一阵苦涩来,是呢,有多久没有奏乐了,他有一瞬间的失神,怀念起那个擅弹琵琶的大周后来。

(20)、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李煜《乌夜啼》

2、李煜词虞美人书法

(1)、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既思起故国,自然想起当年“雕栏玉砌”的华美宫室和秀美“朱颜”,故国无恙可叹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终生也无福消受了。

(4)、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5)、李煜最著名的几首词,南唐后主别树一帜的诗词名句《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呈郑王十二弟》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三台令》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南唐李后主“千古词帝”李煜名人名言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相传生于天祚三年(937年)七月初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八日于京师里第卧疾而卒,一说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6)、李煜倾尽心力写完了《虞美人》,也算是告别了他心中的虞姬,告别了他曾经的各种美好生活,用诗词来书写了自己的另一种传奇。

(7)、艺术的作用应该是表达人心中最真切的情感而不是表现代表着人性丑恶的政治,如果要在艺术中强加上沉重的主题,这“艺术”已不是艺术,而已沦为了丑陋的工具。

(8)、你要知道,诗人词人说我非常的忧愁,十分的忧愁,我十二分的忧愁,我十二万分的忧愁,那我也不能被你感动。而李后主他是用这么三度的强烈对比,促成他这感人的结尾。

(9)、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10)、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11)、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12)、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13)、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16)、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李煜的故国之思。

(17)、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8)、“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1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0)、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对雪。一壶酒,一竿纶,世上似侬有几人?

3、李煜虞美人全诗及译文

(1)、清代沈雄《古今词话》: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当以此阕为最。

(2)、倘若李煜的词里通篇是悲亢亡国之痛或是感慨不能与天下争,那么今世艺术史上的李煜,就不过是一个三流的爱国词人罢了。

(3)、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4)、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煜《蝶恋花》

(5)、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此词即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该词显得阔大雄伟。

(6)、俞平伯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俞平伯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他提倡“诗的平民化”。

(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全文诗文翻译/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作者:李煜(五代)——李煜《虞美人》

(8)、“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9)、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10)、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11)、盖诗词之作,曲折似难而不难,唯直为难。直者何?奔放之谓也。直不难,奔放亦不难,难在于无尽。“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尽之奔放,可谓难矣。倾一杯水,杯倾水涸,有尽也,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无尽也。

(12)、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李煜《书琵琶背》

(13)、李煜看着那碗药,烦躁道:“拿下去吧,孤没有病。”

(14)、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15)、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1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幽禁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17)、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1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诗人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哀愁,显示了这哀愁的悠长深远和汹涌翻腾。

(19)、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20)、    今日,把两首《虞美人》放在一起慢慢地读,读一词吟一句,流一行清泪。“风回小院庭芜绿”,“春花秋月何时了”,那是江南烟雨中的淡然回眸;“烛明香暗画楼深”,“小楼昨夜又东风”,那是北国风雪中的清浅风骨;“雕栏玉砌应犹在”,“凭阑半日独无言”,无言中是他提笔赋诗的孤傲身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望天而叹的落寞轮廓,随着词句中定格在人们心中。

4、李煜词虞美人 项羽虞姬

(1)、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亡国之音,何哀思之深耶!”传诵禁庭,不加悯而被祸,失国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伤矣。《后山诗话》谓秦少游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丛书》又谓李白之“愁高滟澦堆”,刘禹锡之“水流无限似依愁”,为后主词所祖。但以水喻愁,词家意所易到,屡见载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

(2)、春花秋月比喻人生的美好,暗示自己过去幸福的生活,往事知多少的意思是,过去发生了许多快乐的事情;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3)、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铲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李煜《南唐二主词》

(4)、        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怨问苍天:“春花秋月何时了”,他已无法摆脱没落的命运,难受厌倦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感叹人的生命随着花谢自缺而长逝有返。“往事知多少?”又转入到现实社会中,原来拥有的一切都消逝了,都化为乌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点明他被俘汴京又过一年,时光流逝引起无限感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是何等的痛苦与悲叹啊!夜深人静,囚禁的他凭阑远眺,对着那一片沉浸在月光中的故国大地,无限思念,凄楚之情涌上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白描手法直抒亡国之痛,构画了笔所不能达到的意境,写出了李煜国破家亡之后的生活感受。于是乎,悲慨之情如滔滔之江水,一发不可收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意味着无限的悲愁,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5)、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李煜《浪淘沙》

(6)、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7)、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8)、《虞美人》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9)、宋太宗点点头,“是那个夺命毒药,让人垂死之际痛苦挣扎、手脚相牵?”

(1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奇语劈空而下,以传诵久,视若恒言矣。日日以泪洗面,遂不觉而厌春秋之长。岁岁花开,年年月满,前视茫茫,能无回首,固人情耳。“小楼昨夜又东风”,下一“又”字,与“何时了”密衔,而“故国”一句便是必然的转折。就章法言之,三与四与隔句相承也;二与三情境互发也。但一气读下,竟不见有章法。后主又乌知所谓章法哉?而自然有了章法,情生文也。

(13)、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14)、情一往而深,其春愁秋怨如之,其词笔复宛转哀伤,随其孤往,则谓为千古之名句可,谓为绝代之才人亦可。凡后主一切词皆当作如是观,不但此阕也,特于此发其凡耳。(俞平伯《读词偶得》)

(1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7)、同它相比, 李太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显得含蓄;刘禹锡的“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寇莱公的“愁情不断如春水”,显得优柔;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

(18)、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9)、《虞美人》中李煜以“         ,           ”两句表现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痛,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20)、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5、李煜虞美人诗

(1)、这个呼应可以参差错落,不一定死板,说春花我就非说春花,秋月就非说秋月。你只要一个月明,就呼应了秋月。所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又是一个对比,是接着前两句的,是从那广大的全宇宙全人类的悲哀集中到李后主一个人的小楼昨夜的悲哀。那是李后主在小楼之中,“故国不堪回首”,是李后主的故国不堪回首。从头两句那么广阔的宇宙人类回到了他自己。

(2)、李煜在《虞美人》中以“          ,           ”两句用比喻的方法表达他作为亡国之君的无限哀愁。

(3)、意竭于言则有尽,情深于词则无尽。“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老是那么“不足”,岂有尽欤?情深故也。人曰李后主是大天才,此无征不信,似是而非之说也。

(4)、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5)、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6)、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被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作者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的让人难以忍受下去。或许,死亡,对他真的是一种解脱。或许,他写这首词,是为了故意激怒宋太宗。

(7)、可是就在这对比之中,往事知多少?我们在讲李后主的那一首《相见欢》小词,曾说“林花谢了春红”,还曾说“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今天的花你如果不好好欣赏它,明天这一朵花落了,你再想找这朵花,就永远没有这朵花了,你说明年的春天再来,明年花还会再开,但是明年开的那个花,不是今天你所见的这个花了。所以上次引过王国维的两句词:“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你看今天树头上的花,不是去年枝上的那一朵了。

(8)、三年了,他还是不习惯改口。南唐国主曾是他金尊玉贵的身份,却只是他的过往。如今的他,是宋太宗的阶下囚,关在华丽的笼子里,被人取笑。他的生命,本应该在宋军围城金陵时,就光荣结束。如果当时殉国,就不会有现在的屈辱了。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10)、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11)、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2)、 愁 chóu 忧虑:忧愁。愁苦。愁楚。愁烦。愁虑。愁郁。愁闷。愁容。愁绪。

(13)、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李煜《相见欢》

(14)、     此词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15)、清代谭献《词辨》卷二二:词(谓此阕及“风回小院”阕)终当以神品目之。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16)、这首词是很好的一首词,可是就是这样的好词,是非常难讲的因为大家对于这首词太熟悉了。就如同我在开始第一天所谈到的,说《花间集》大家太熟悉了,《花间集》就是一本书么,你就忘了“花间”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了。我说你要用英文一说,TheCollectionofSongsAmongtheFlowers,花间的新鲜感觉就出来了。

(17)、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18)、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19)、一个亡国之君身处桎枯之中感悟的不是失国之痛却是这些东西,李煜确实不是做国君的材料,若不是他在文艺上的天赋,怕是可与刘禅比肩了。

(20)、侍女伏在地上没有动,远处的几个士兵冷冷看着,似乎没有要说话的意思,但又像说着无声的命令。这院子里的一举一动,都在皇帝陛下的监视之下,既然他说自己病了,那就是病了吧。

(1)、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李煜《长相思》

(2)、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栏杆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李煜《南唐二主词》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4)、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5)、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也去,天上人间。——李煜

(6)、春天的花,秋天的月,什么时间完了结束呢!过往的事太多了,又能明白多少?昨夜春风又吹过小楼,时光又是一年,不忍心回头想象,在月光照耀下已被灭亡的国家和都城那凄凉的景象。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9)、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

(10)、    都说《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虞美人》之后,再无李煜。他的一生落下帷幕,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海上总有波澜,人生总有遗憾,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他曾经辉煌,尝尽风花雪月;他受尽屈辱,悔过悲欢离合。但透过一首首词,我们看到了,他实际是一个认真的人,无论对自己的诗词,还是自己的江山。

(1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2)、    从锦衣玉食的帝王到望天哀叹的阶下囚,李煜用诗词倾述着他对国家灭亡的不甘与抗争。但作为一个阶下囚,他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宋太宗赵光义的一杯毒酒,令他泣血身亡。那一刻,恰似虞姬自刎,血染之地,长出了一株丽草,开出了一朵血色的红花,娇媚却凄绝,在风中悲歌起舞的,便是“虞美人”。

(13)、    这是又一年春天的开始。春风无情,吹绿了庭间的小草和柳树。但再美的春景也是徒增悲伤罢了,“无言独上西楼”,李煜总是这样,站在西楼的栏杆上“半日独无言”,沉默地看着“竹声新月”。一年一度的新年,家家户户燃爆竹,但南唐的新春新年虽依旧,却已不再属于他,天下已经易主。    

(14)、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蹋马蹄清夜月。——李煜《木兰花》

(15)、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16)、这一晚,月上中天,在李煜的小小院落中,几个姬妾都拿出管弦,奏起曾经在南唐宫廷里的旧乐来,一时间,人人泪落如雨。

(17)、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

(18)、而李后主有苏东坡的一种哲学理性的思维吗?苏东坡说:“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前赤壁赋》)苏东坡是经过理性的思维谈到宇宙人生的变与不变,而李后主的特色,是以他的锐感深情,以他的最敏锐最深挚的心灵与感情的那种最深切的感受向外包举的,是以他自己一个人的亡国亡家的悲哀包括了我们古今人类共同的悲哀,这正是李后主的特色,这正是王国维所以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而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意思。我们要从这一点感发来认识李后主的特色。

(19)、所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滔滔滚滚,无尽无休,永远不能停止,永远不能够阻挡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正是无尽的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20)、我以为就是这两句把我们古今所有的人类,不但是中国人,是古今所有的人类共同的一种悲哀,都包括在里边了——就是宇宙的无尽与人生的无常。这是所有的人类的共同的悲哀。就是宇宙的永恒无尽与人生的短暂无常。“春花秋月何时了”,年年有春来,年年有秋到,年年有花开,年年有月圆!“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我们所看到的月亮,秦朝时也是这个月亮,春花秋月,那是宇宙永恒无尽的永久长存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何时了就是没有终了的日子。

(1)、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    这首词是他刚刚被俘到宋朝的时候写的。表面上他沉默不言,忍辱负重愿意称臣,但是面对故国江山,山河易主,他岂能无动于衷?但那又如何?又能与谁说?他只能将自己的家国情怀,亡国之痛,一字一句抒于纸上,字字血,声声泪。

(4)、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5)、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6)、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今语例袭陈言,但能转移耳。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不知李国主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以“江”为“海”尔。

(7)、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8)、这一首《虞美人》也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他的生命终于画上了句点,他的辞章却因为最后苦难岁月的磨砺,而打磨出了异样的光彩,璀璨绚烂、照耀后世。

(9)、    《虞美人》的词牌名自带亲切感,记忆中它是伴随着邓丽君的《几多愁》,幽幽地走进我心田。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字字句句皆是流不尽的愁。忆往昔,春花秋月、雕栏玉砌应犹在;看今朝,朱颜已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岁月无声,空悲切,小楼东风使君愁;蓦然回首,凭栏处,唯有诗词照孤心。

(10)、(2018年全国III卷)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11)、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12)、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13)、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旧识,强垂烟穗拂人头。——李煜《南唐二主词》

(14)、一碗浓稠的汤药在眼前冒着热气,让本来就正值溽暑的天气更加闷热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