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核心图片121句精选

2024年05月12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

1、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1)、(论述题)论述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20分)

(2)、可以想象,1930年起正式出长北大十五年的蒋梦麟,不可能像蔡元培那样为坚持自己的学术理念,动辄挂冠而去。将不断辞职作为一种政治抗争手段,那只能属于蔡元培,蒋梦麟及其他民国年间的大学校长,都没有这个本钱。

(3)、下列对大学精神的解释,不属于蔡元培先生所做的是()

(4)、❷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维持教育基本生存状态及其合理性。

(5)、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改变了京师大学堂遗留下来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

(6)、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因此,他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7)、凯程VIP集训营:集训营环境介绍 | 20集训营喜报 | 凯程暑期集训营 | 特录班 | 暑期集训营开营 | 百日集训营 | 雏鸟班集训营 | 环境营 |

(8)、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其教育实践是紧密相关的,对北大的改革本身就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

(9)、(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思想;沟通文理;改年级制为选科制。还在1920年实行女生旁听制度,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先例。

(10)、(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蔡元培认为大学应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改革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11)、评价:改变了京师大学堂遗留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学校蓬勃发展。

(12)、当时北洋政府经常拖欠并挪用教育经费,使得学校教育无法正常进行,且教师工资无法正常发放。

(13)、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这一观点主要受到康德心物二元论思想的影响,将世界分为“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两方面。蔡元培认为,人在实体世界中能实现意志的完全自由和人性的最大发展,思想和言论也不受某一门哲学或某一宗教教义的束缚。所谓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一种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

(14)、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蔡元培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要求学生从此以后一定要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

(15)、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16)、(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方针应保持稳定,能自由编辑、出版、选用教科书。

(17)、作为教育学考研er的大家,蔡元培先生更是中国教育史模块的重要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中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中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18)、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但蔡元培也明确指出,中国传统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的一些基本范畴,其内涵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也是相通的,所以主张尊重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有利于资产阶级道德建设的养分,培养国民的道德感。

(19)、▲1920年3月14日,蔡元培(左二)与胡适、李大钊、蒋梦麟在北京西山卧佛寺。

(20)、教师群体的学术水平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把大学建成学术研究机构的重要保证。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认为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不管他的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都应加以聘任。

2、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核心图片

(1)、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政策和法规,奠定民国教育的基本规模。

(2)、无论是学硕的同学还是专硕的同学,都需要好好重视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这部分知识点。只要谈到近代教育体制变革,必然绕不开这一点。

(3)、打卡做题|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18)

(4)、蔡元培尊重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因此要在摒弃封建道德的专制性和等级性的同时,汲取其中有利于资产阶级道德建设的养分,找到与自由、平等、博爱相通的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以此来教公民道德。

(5)、在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史中, 从早期对“三育” (德育、智育、体育) 的强调, 过渡到对“四育”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的提倡, 是对美育价值逐渐认同的过程。

(6)、独创思想,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旨在培养人们既能立足于现象世界,又能超脱现象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

(7)、电信诈骗遇上技术男,这回终于被“反套路”了

(8)、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d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9)、②教师聘任:以“学诣为主”罗列各类学术人才;

(10)、也可以说,蔡元培是民国最有名的校长,他一生曾经多次辞职,有明文记载的,他一生辞职达24次。1919年6月,这个北大校长发布《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又一次宣布辞职,并且非常不客气对任命他的北洋政府说:“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有点儿新思想的人,提倡点儿新的学理,发布点儿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还算是半新的……现在教育部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吗?还要我去充当这种大学的校长吗?!”

(11)、某种意义上,蔡元培代表了现代中国大学的理想性,蒋梦麟则代表了现代中国大学的现实性,二者须互相参照,方能准确阅读与阐释。北洋军阀时期,蔡元培可以借助自己的名望、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南方政治和军事力量的牵制,某种程度上保持了北大的独立。北伐成功,国民d统一中国,开始推行“d化教育”,教育界的情况于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只是“教育独立”的口号被禁止,连大学课程的设置也都必须接受审查,教授治校的有效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自由表达政见的文化空间也岌岌可危(参见陈平原《“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蔡元培与老北大》)。

(12)、蔡元培从绍兴山阴县走出来,举进士、做翰林,清政府的懦弱与腐败,让他无意再吊在清朝这棵即将枯死的树下,他辞官不干,自己办教育,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组织爱国学社,开办女学,希望教育兴国。但他办的爱国学社,引起清政府注定,受到监视。

(13)、蔡元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14)、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旨在富国强兵,但即使国富兵强,也会出现如:智欺愚、强凌弱、贫富悬殊、资本家与劳工之间矛盾激化的现象,因此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

(15)、蔡元培对北大改革是全方位的,其影响甚至超出了教育领域,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6)、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即是“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既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如历史、地理、算学、化学、手工、博物等;也应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使其能发挥提高国民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17)、“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18)、起底假字画江湖:李可染赝品竟拍出5000万

(19)、(5)美感教育:美育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20)、❶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推动了收回教育权运动;

3、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口诀

(1)、(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不必依存与某种信仰或观念。

(2)、同时在实践设想上,蔡元培主张全国分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设立一所大学,管理所有教育事务。大学事务,由教育委员会主持,但这最终属于失败的教育实践,大学区制度没有完全建立。

(3)、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

(4)、这篇激愤的宣言,因堂弟蔡元康的阻止,没有公开发表,但可见他对于官场的厌恶深入骨髓。这里既有政治立场,也含教育理念,还包括喜欢研究学问、讨厌繁文缛节的性格特征。类似的表述,在日后几次辞职书或演说中,都可以看到。除了政治污浊,经费短缺,蔡校长还再三提及个人趣味:“我是一个比较的还可以研究学问的人,我的兴趣也完全在这一方面。自从任了半官式的国立大学校长以后,不知道一天要见多少不愿意见的人,说多少不愿意说的话,看多少不愿意看的信。想每天腾出一两点钟读读书,竟做不到,实在苦痛极了”(《关于不合作宣言》,《蔡元培全集》第四卷第3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这种书生本色,是其多次脱离政坛,赴欧留学或研究的内在动机。

(5)、评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专硕论述题,20分)

(6)、1903年前后,他看到俄国人对东三省有觊觎之意,创办了《俄事警闻》报,提醒国人防范俄国的侵略。不久,他参加杨笃生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还与陶成章等人一起创立了光复会,任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从此,他由清王朝的翰林,彻底转变成了一个革命d。

(7)、蔡元培主张“五育”不可偏废,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三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8)、①中国教育会:教育青年开发知识、增进国家观念,恢复国权、暗中宣传革命派;

(9)、蔡元培出身翰林,二十五岁便中进士,于传统科举路上平步青云。然而,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的四年,他潜心读书,接触西学,开始同情维新,并萌生革命思想。他在寓所曾自书一联:“都无作官意,惟有读书声”。以科举入仕,却不泥古,相反,极力提倡新学,不以个人得失为量度,此等胸襟非常人所能及。

(10)、1920-1930: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11)、③教育对象:开创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例;

(12)、B.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13)、蔡元培(1868~1940)自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4)、教育独立思想萌发于五四运动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1922年3月,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基本观点:

(15)、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

(16)、打卡做题|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21)

(17)、在学校管理方面,主要体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改变了京师大学堂遗留下来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

(18)、简述蔡元培的北大改革(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专硕简答题,10分)

(19)、五育是指: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是蔡元培一九一二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

(20)、“老北大”精神和学风的奠立自蔡元培始,此后北大历任校长不乏杰出学者或教育家,但唯有蔡元培有至高无上之地位,被不断追怀。凭借过人的学识、胸襟、品格和才情,蔡元培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铸就了一种现代大学精神,所谓“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即是遵循世界教育的普遍规律,只要不违背规律办教育,收获自不在远。

4、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的评价

(1)、蔡元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2)、并非理想社会的教育,但针对中国现实有寓兵于民、对抗军阀拥兵自雄与捍卫民主共和的良苦用心。

(3)、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

(4)、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5)、教育独立思想萌发于五四运动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1922年3月,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基本观点:

(6)、作为长期执掌中国最高学府的蔡元培,其不断辞职,给北洋政府很大压力,让其内火中烧而又有苦难言,还不得不再三表示挽留。新派人士为此抗争叫好,旧派人物则不这么看。

(7)、 ▲蔡元培。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d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8)、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为发展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毛泽东称赞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9)、(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方针应保持稳定,能自由编辑、出版、选用教科书。

(10)、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

(11)、对于蔡校长的不断辞职,同属新文化人,北大教授胡适与陈独秀的态度有很大差异。1923年1月21日,胡适在《努力周报》第38期上发表《蔡元培以辞职为抗议》,称此举“确然可以促进全国国民的反省,确然可以电化我们久已麻木不仁的感觉力”。三天后,也就是1月24日,陈独秀在《向导》第17期上发表《评蔡校长宣言》,对其辞职表示不以为然,理由是:“打倒恶浊政治,必须彻头彻尾采用积极苦战恶斗方法,断然不可取消极的高尚洁己态度。”2月4日的《努力周报》第40期上,胡适刊发《蔡元培是消极吗》,针对陈独秀的批评,为蔡先生的以辞职为抗议辩护。胡、陈的分歧,在于辞职这种抗议手段的有效性,而不在蔡元培的动机。世人即便不认同蔡先生的政治立场,也很少像林纾那样,认为其不断辞职是为了加官晋爵。

(12)、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诸者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的。但是,他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又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于超轶于政治两类,认为军国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于隶属于政治,而其他的超轶于政治,这种划分不科学。其次,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现世的幸福,而是为了达到那个“不可名言”,如果“不得不强为之名”则“或谓之道,或谓之太极,或谓之黑暗之意识,或谓之无识之意志”的实体世界。此外,他在阐述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问题时,也存在超阶级、超现实、牵强附会等弊病。

(13)、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2019年上海师范大学专硕简答题,10分)

(14)、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

(15)、王国维早年译介西方教育学著作, 受席勒和赫尔巴特的影响很大, 这对其美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16)、1919年12月31日,北京市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员要求以现金发薪罢课,蔡元培与各大专校长一起辞职。1920年1月8日,因抗议无效,蔡与各大专校长再次辞职。1月12日,政府答应所有要求,教职员联合会遂发表回复职务宣言。

(17)、①高校研究:“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18)、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其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越政治之教育。

(19)、▲1933年2月17日,蔡元培(右)与鲁迅、英国作家萧伯纳合影。

(20)、在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方面,蔡元培采取的措施有:第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第沟通文理,废科设系;第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以充分照顾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5、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论文

(1)、1922年10月19日,北大少数学生反对征收讲义费,肆意喧闹,蔡元培愤而辞职,总务长蒋梦麟、庶务部主任沈士远、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以及众多教授也发表启事:“随同蔡校长辞职,即日离校。”学生们没想到蔡校长如此强硬,惊骇之余,赶紧认错。10月24日,蔡发致北大辞职教职员信,要求恢复原状。

(2)、只有中学文凭、却被蔡元培破格录用为北大哲学系教师的梁漱溟曾这样评价:“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蔡元培在北大进行的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聘用胡适、陈独秀、辜鸿铭等人,无问东西,兼收传统与新学,让北大发展成为新文化运动之中心,虽众声喧哗,但有条不紊,形成一派欣欣向荣之风气。

(3)、蔡元培完全是旧式教育出来的学人,做过举人、当过进士、点过翰林。但这个清朝的翰林,最后成了革清朝命的革命家,自隋唐兴科举以来,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里,点过翰林的何止千或万,但革自己王朝命的翰林,唯独蔡元培一人而已。他是新时代的旧学者,更是旧时代的革命家。

(4)、蔡元培之所以能长期遥领北大校长,除了制度设计,还与蒋梦麟这一可靠且合适的代理人有关。1919年7月,五四运动及校长辞职风波尚未完全消歇,蔡元培决定暂不回北大,而是委派自己早年学生(绍兴中西学堂)、日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研究哲学与教育学、1917年3月获博士学位后回国、1919年初被聘为北大教育系教授的蒋梦麟作为私人代表,回北大主持校务。而且,蔡元培1920年出国考察,1923年赴欧研究,都是蒋代理北大校长。在主持北大校务期间,蒋梦麟发表众多演说及文章,大都强调北大须加强管理,不能滥用自由高调与罢课手段。

(5)、②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革命学校,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6)、林纾去世前一年编定《畏庐文钞》(1926年刻本),除选自《畏庐文集》《畏庐续集》《畏庐三集》者外,便是此置于卷首的撰于1923年春的《续辨奸论》。此文没有直接点名,但仔细玩味,其针对的应该是北大校长蔡元培。“鱼朝恩之判国子,尚知《周易》,彼乃宦者之不如;贾似道以去要君,尚有文采,彼乃椎鲁而不学。”这两个都不算僻典,林纾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大概都能读懂。

(7)、蔡元培认为大学应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明确大学宗旨,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8)、(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蔡元培认为大学应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改革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9)、为了区别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不同性质,蔡元培主张“治学”和“治术”的学校应该分开办理。突出文理两科,强调基础理论的地位,是蔡元培“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观点的延伸。

(10)、列强环伺下的旧中国,究竟如何寻求出路,是当时有匡时济世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疑难。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文化救国、革命救国,不同道路都指向民主共和、独立自强的共同目的。以蔡元培为首的一批学人,企图从教育出发实现“恢复国权”“教育国民,高其人格”,自是其中之一种。

(1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是蔡元培提出的,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12)、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率先在国内大学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北大先后成立文科、理科、法科和地质学研究所。蔡元培还十分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

(13)、二十年前,在《“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蔡元培与老北大》中,我写下这么一段话:“百年中国,有独立的大学理念,而且能够真正付诸实施的,不敢说仅此一家,但蔡元培无疑是最出色的。这是因为,有其位者不一定有其识,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位;有其位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时——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才可能有蔡元培出长北大时之挥洒自如。”

(14)、(4)世界观教育:蔡元培受康德哲学影响,将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现象世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实体世界是更高层次的世界,蔡元培主张人们立足于现象世界追求实体世界。

(15)、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举国皆兵之制;另一方面,也是养成健全人格所必需,体育是实施其他四育的基础。

(16)、1933: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7)、蔡元培强调五育不可偏废。其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18)、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

(19)、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所受到的教育, 对其美育思想影响深远。

(20)、比如,1917年秋北大评议会的设立,便是蔡元培的一大创举。过去的北大,校长大权独揽,教授们只能被动服从;蔡元培立意改变这一现状,不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创设作为全校最高立法机构与最高权力机构的评议会,除校长与各科学长之外,各科教授自选各本、预科教授二人为评议员,一切重要校政及规章,须交评议会审议通过方能付诸实施。这一制度设计,最初是为了压缩校长权力,发挥教授治校的积极性;可到了危机时刻,另一个功能凸显,那就是即便校长不在,学校也能正常运转。

(1)、鉴于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事实,改变中国重文轻武的教育传统迫在眉睫。蔡元培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

(2)、在将北大导向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蔡元培还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他告诫学生要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学生不得在学校以外寻求不正当消遣,他倡导成立各种体育会、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演剧会等,培养学生正当的兴趣。

(3)、(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蔡元培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在教师聘任上,罗致各类学术人才。

(4)、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轶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他认为,两类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道德为根本”。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亲爱”,亦即儒家的“义、恕、仁”。他把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揉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会的完全的人格。

(5)、作为北京大学“永远的校长”,蔡元培之值得不断追怀,在于其一举奠定了这所大学的基本品格。百年中国,出现过无数英雄豪杰,但要讲对于北大的深刻影响,至今没有可与蔡校长比肩者。时至今日,蔡元培之出长北大,几乎成为一个“神话”——个人的学识才情与时代的要求竟如此配合默契,千载难求,不可复得。

(6)、 他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

(7)、民国时期, 美学及美育被大加提倡, 且被推举到至高的地位, 与王国维、蔡元培的研究与倡导密不可分。

(8)、(2)教育行政独立:设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不附设于政府部门。

(9)、真题中有不少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当然在回答其他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将北大的改革作为例子呈现。

(10)、③北大也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其影响远远超出教育领域。

(11)、“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运动之前,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1922年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了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他认为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受教育者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人格。教育与政d、教会在目标、性质上存在严重对立,因此教育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应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持独立地位,不受政d或教会的影响。

(12)、④高等教育服务社会:旁听生制度、平民学校、夜校等,利于提升我国大学的开放性和平民化程度。

(13)、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官僚习气的学校,蔡元培的改革实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4)、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官僚习气的学校,蔡元培的改革实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5)、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修满就可以毕业,不拘年限。选科制是当时美国大学中通行的方法,蔡元培极力主张仿效。改年级制为选科制体现了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是落实他“沟通文理”思想的一个具体措施。

(16)、(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蔡元培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在教师聘任上,罗致各类学术人才。

(17)、谈论蔡元培的成功,其实,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便是时代的需求。蔡元培长校北大的十年,恰好是清廷已被推翻,民国根基尚未稳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军阀混战,教育经费无着,令大学校长极为头痛。但事情也有另一面,那便是处此新旧转化之际,没有不可逾越的边界,也没有不可挑战的权威,乃“尝试”各种新制度的最佳时刻(参见陈平原《“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蔡元培与老北大》)。

(18)、(1)教育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教育经费,不能移用。

(1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蔡元培教育思想里的北大改革办学精神,属于识记类单选题,A选项出自《大学》、B选项出自《复旦校歌》、C选项出自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故本题选D。

(20)、1918年5月21日,因学生对《中日防敌军事协定》多所怀疑,发起抗争,蔡元培再三劝阻无效,向总统发送辞呈,各学长一同辞职。同月23日,因总统挽留及北大学生认错,蔡元培等复职。

(1)、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是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也体现在教师聘用上采用“学诣第一”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使北大成为新思想的策源地。这一思想体现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