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的古诗句【文案87句】
描写儿童的古诗句
1、
(1)、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4)、——李白《古朗月行》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5)、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贾岛《宿郑州》)(节选)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
(6)、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____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8)、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漫天大雪 天冻地裂
(9)、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
(10)、颈联则宕开一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将时空的观照视角拉伸予以远观,读者眼前出现了另外一幅画面: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力田耦耕,在春种秋收中,体会稼穑的艰辛、人生的至理;冬闲时则入塾学习,粗通文墨。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刚刚经历宦场炎凉的诗人所欣羡的。
(11)、《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贾岛《宿郑州》)(节选)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
(1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4)、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幼女:指年纪非常小的女孩。未知:不知道。
(15)、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16)、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
(17)、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李白《公无渡河》
(18)、□◎重庆读经联谊会QQ群:967713本群为关心儿童读经教育的人士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
(19)、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20)、闲居初夏午睡起宋代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
(1)、“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2)、雪花就像扇动翅膀的白蝴蝶一样在空中飞。雪花落在了屋顶上,仿佛给屋顶披上了一条纱巾;雪花落在大树上,大树仿佛开满了银色的小花;雪花落在大地上,仿佛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雪花落在我的头上,就像给我夹上几个小夹子。
(3)、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描写儿童的古诗词名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5)、——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6)、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7)、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0)、手里牵着老黄牛。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答: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句有:
(11)、远寺僧归日欲沈,无边桑柘起层阴。牧童牛背闲横笛,却笑诗人马上吟。
(1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13)、少年时一股侠气,结交各大都市的豪雄之士。待人真诚,肝胆照人,遇到不平之事,便会怒发冲冠,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站立而谈,生死与共。我们推崇的是出众的勇敢,狂放不羁傲视他人。
(14)、《侨寄山居霍然几月凡见之於目闻之於耳者辄缀》
(15)、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
(16)、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____苏轼《花影》
(17)、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开:分开。
(18)、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事顾问长官。祖逖住在京口,集合了一批骁勇雄健的士兵,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如果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派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一定会有受到环境感染积极响应的各地英雄豪杰!"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和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19)、——《花影》宋.苏轼释义: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古代儿童生活的诗句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句有哪些呢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0)、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白居易《观游鱼》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3、
(1)、“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3)、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4)、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第四句“忽作玻璃碎地声”。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诗的发展出现了波折。玻璃,古时指天然的玉类美石。碎地,落在地上摔碎。意思是;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儿童的心情怎样呢?诗人没有写,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先是果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几乎同时送到耳朵的声响竟是那样优美,又ー个意想不到,也许他会瞬间转忧为喜,高兴得又蹦又跳了。这最后一句,意外,又合情理。沉甸甸的冰块,用丝线提着,掉下是很自然的冬天地面冻得很硬,冰块又硬又脆,落地摔碎也很容易。但儿童不考虑这些,只顾高兴地跑呀,敲呀,结果摔碎了。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情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7)、秋天匆匆离去,冬天的脚步近了。天气越发寒冷,人们穿上了厚厚的衣服,路上的行人少了,替代他们的是枯黄的树叶。大树们好像没有衣服穿似的赤裸裸地站在大马路两旁。有的小树经不起冬天的摧残,早在初冬的时候就“夭折“了。每天早上,草地上总是白色的,也正因此,我总不忘在上面进行一下“艺术创作“一番,用脚画个八卦阵、太极、中国地图……每次创作完毕后,心情也总是开开心心的,也许这是我为什么喜欢冬天的原因吧!
(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9)、此时的天空仿佛天女散花,无穷无尽的雪花从天穹深处飘落,如同窈窕的仙女穿着白色的裙子,用优美的舞姿向所有的生物致敬,然后轻柔地覆盖在房顶上、草尖上、树叶上,瞬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被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悄悄地掩盖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积雪,一眨眼工夫,雪花用自然的力量点缀了万物,将一切变得神秘起来。
(10)、“山高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高月更阔。”
(11)、——《村居》清高鼎形容少年美好的诗句少年行
(12)、天真烂漫:自然纯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儿童纯真可爱。
(1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绝句》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15)、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16)、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
(17)、——《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释义: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8)、——胡令能《小儿垂钓》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0)、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施肩吾《幼女词》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
4、
(1)、——贺知章《回乡偶书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池上白居易
(2)、小娃撑小艇(tǐng),偷采白莲回。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白莲:白色的莲花。
(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6)、前两句刻划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简作一“夜”字。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这位“才六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与‘细语人不闻’(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别”(沈德潜语)啊。尽管作者叙述的语气客观,但“学人”二字传达的语义却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7)、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关于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小儿垂钓(胡令能)
(8)、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gāo)停棹(zhào)坐船中。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
(9)、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孔尚任《放风筝》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0)、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1)、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12)、——高翥《清明日对酒》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3)、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14)、乍见初雪的喜悦程度,与赏雪者的年龄成反比。
(15)、——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16)、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信口:随口。
(17)、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绝句》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18)、《牧童》(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9)、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____杜甫《月夜》
(20)、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像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5、
(1)、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2)、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3)、——王维《渭川田家》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4)、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5)、——苏轼《守岁》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6)、相逢时意气相投,痛快豪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7)、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崔道融《牧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