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全集值得买吗113句精选

2023年09月07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木心全集

1、木心全集pdf

(1)、——少年时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足够我受用终生

(2)、《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第一本随感集。其中的一个个句子虽短,却如宝石一般,闪烁着深邃而璀璨的光芒。

(3)、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野草》

(4)、画平摊在客厅的地毯上,我们站着,弯腰俯视,林先生立于对面,他看到自己的画是倒向的,他在看我们,我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画面,没意识到画家在借用观者的眼,甚至心,我意识到,也不多想,似乎想是不敬的,不礼貌,仅仅觉得一个画家最欢乐的时刻,大概便是这样的时刻,而这样的时刻也是轮流获得的,当我以自己的画求教于林先生,我也偷借了他的法眼,评骘了自己的作品。在画家的一生中,这样的欢乐时刻终究是嫌少不嫌多。

(5)、以林风眠先生漫长一生的艺术劳作的全过程而论,六十岁前后可说是他个人的“壮年期”,九十岁才是晚年,自从他到了香港以后,我衷心祝福他身心得以康复,优游颐养于新天地,出新作品——据可考的记载,文士史家造兵燹火灾而著作尽失的实例,不算太少,后来由本人凭记忆重写而毕功者亦历历可指,那是因为中国的文字向来是成诵成吟的,容易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况且叙述性的记录员,资料性的搜纂,还可以有所摸索攀援,唯独绘画,非写实的画,即兴式的画,超越画家自身的正常水准的画,当时下笔若有神助,过后则鬼神不灵,无可奈何——是故劫后余生的艺术家所能再尽的努力,在于捕捉新灵感,创造新作品,反之,牵萦于对过去的杰作的悼念,总是想着“以前我是怎样的画的”——自己模仿自己,自己拷贝自己,即使做到貌合,总归落得神离,一片公式,一滩概念,模仿自己比模仿别人更不济。“灵感”是无上矜贵的,只在清新的心智湍流处,它才偶尔轻轻掠过,它从不肯停栖于僵木枯枝上,“灵感”是最难邀请的,如梵乐希所吟咏,多少个夜晚的虔诚等待,一次青春怎够用,必得期之于二度三度的青春。

(6)、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生于浙江乌镇,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他读书、绘画、写作,他在纽约给陈丹青、曹立伟等一群中国艺术家上课,讲世界文学史讲了五年。

(7)、你问人问题,她若答非所问,便已是答了,毋需再问

(8)、五十年后自己回顾前尘,也代人回顾,清楚看到

(9)、只要我一息尚存,肢体能动,我将永远不会停止实践哲学,不会停止勉励你们,也不会停止向每一个遇到的人阐明真理。——《苏格拉底之死》

(10)、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2014年2月14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温故》第二辑纪念专号,首次发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灯(序)》。2016年开始,一系列特刊易名为《木心研究专号》,向有志于研究木心先生的读者朋友竭诚开放。依循过往的体例,专号共分三辑。作品《温故》《琼美卡随想录》《西班牙三棵树》等。

(11)、《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亲自编订的诗集。收入《火车中的情诗》、《女优的肖像》、《伏尔加》等一百余首意境深远、金句纷披的诗篇,逾百行木心式的精彩箴言,更具可读性。(特别收有《从前慢》原汁小诗)

(12)、   木心的文学回忆,陈丹青五年听课笔录——  1989年至1994年,木心在纽约为一小群中国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赫然五年“文学的远征”,后来他却只字不提出版。  只要木心在讲话,当年听课的陈丹青就记录,听课五年,累积笔记共五本。木心大量精彩的文学识见,连同率尔离题的妙语趣谈,都在笔录中悉数呈现。

(13)、    本书是木心继《哥伦比亚的倒影》后重磅出击的一部新作,辑录了木心散文46篇。在本书中,读者可以一如既往地体会木心先生行文“丰沛而娴熟”的技巧,他“善用汉赋般的奇字”以及“在别人说不下去的地方说出别开生面”的话的特色。木心的作品绝少重复自己,用字非常讲究,标点也讲究。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经这一次修订,被删去了原来繁体字版《福气》一小节。书中的各篇标题都是两个字的,如《剑柄》、《我友》、《王者》、《缀之》、《邪念》、《卒岁》等等———奇思妙想,终篇不绝。 

(14)、世上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有所依据,知道自己的来历。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方也把《圣经》叫做“活水”。

(15)、论文:《哈姆雷特泛论》、《伊卡洛斯诠注》、《奥菲斯精义》、《伽米克里斯兄弟们》(九篇集)

(16)、我们因此也就可以理解木心为什么拒绝研究者根据《狱中笔记》的历史背景和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去理解这份手稿的做法。对于几乎所有的西方观察者来说,这份手稿立刻在他们脑海中唤起木心作为一个政治囚犯的形象,在满是脏水的黑暗的地牢里,借着昏暗的煤油灯,挣扎着写下自己的思想。

(17)、我们讲课长达四年。为什么要学世界文学史?就是刚才说的,文化的要义,是广义的整体性。加一个“广义的”。如何在这个整体性中取得一个我们自己的制高点。

(18)、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9)、《守望的距离》《灵魂只能独行》是周国平的散文集。比起那些大哲学家来,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语言更中国化,也更质朴简单,同时绝不失深度。

(20)、   木心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批文学作品——木心编订自己的集子精益求精,跟此前出版的八种作品一样,这五种也是他精挑细选篇目而成的。弟子陈丹青说,“先生将读者看得很高很高”。本盒装书收入木心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批文学作品五种,《诗经演》、《巴珑》、《伪所罗门书》、《云雀叫了一整天》、《爱默生家的恶客》。 

2、木心全集值得买吗

(1)、陈丹青说,“木心真有这个力量,你稍微一个小时放下自己去阅读,他会点亮你”。

(2)、肯定很多人会说,你再不来,我就要绝望了。你再不来,我就要哭了。你再不来,我真的要伤心了。你再不来,可能再也见不到我了。这些都是常人都会说出来的话。

(3)、木心先生(1927年2月14日 --- 2011年12月21日),原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诗人、文学家、画家。1927年生于乌镇东栅。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木心先生在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4)、这种执着,会一直等下去,等到头发发白。我们现实中就缺少这样的人,缺少这种深情的人。我们现实中的人都知道,等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特别是在一个花样年华的的年龄,却让人去等待,是最大的错误。

(5)、因此,以我的孤陋寡闻,迄今为止在我们视野所及的中文写作及外语写作的华裔作者中——包括美国的哈金、法国的高行健——我暂时找不出另一位文学家具有像木心先生同样的命运。我这样说,不是在陈述木心先生的重要性,而是唯一性,而这唯一性,即暗示着木心先生的重要性。

(6)、《地粮》中,纪德忽然说:“担当人性中的可能,这是一个好公式,我来推荐给你。”五十年来,我的体会:人性中的可能,是艺术。

(7)、“木心美术馆”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历时四年建造落成。2011年,也就是木心去世那年的秋天,他与“文化乌镇”公司总裁陈向宏确定了美术馆坐落于乌镇西栅的地点,并对自己的美术馆式样有着明确的设计与期待。

(8)、这种形象所体现的悲剧英雄主义与流行历史观念中的纳粹大屠杀和“文化大革命"这类的政治灾难紧密相连,幸存者和目击者的形象也为描写这些灾难的无数小说、剧本和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蓝本。因此在对木心有关《狱中笔记》的采访中,童明自然地采取了这一叙事框架并一再回到有关“政治囚犯”的话题,而木心固执地抗拒着这种询问的角度,因为在他看来,尽管这种做法也可能重建历史的事实,但是重建本身却不免落入历史情节剧的熟悉套路。因此他说:

(9)、哲学生涯原是梦,醒后若有所思者,此身已非哲学家

(10)、“文学是可爱的”——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可爱。大家课后不要放弃文学。文学是人学。至少,每天要看书。

(11)、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柏拉图的书,大都是苏格拉底与其弟子和敌手的.对话录。今天我们了解的苏格拉底思想,基本上都源于柏拉图在其著作中的记载。

(12)、甚至,连从前的月光也很慢,流云也很慢,雨水也很慢……一切都慢得有点闲, 有点懒,慢到可以躺在高高地谷堆旁边,消磨整个黄昏,在睡意朦胧中枕着爷爷的胳膊,看星星眨眼…… 从前的日子很慢很暖,裹在淡淡的烟火里,日日年年 “清早上火车站”,随之勾起的是当时的记忆画面,“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13)、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有所依据,知道自己的来历。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方也把《圣经》叫做“活水”。

(14)、木心先生不是一位“新作家”。他的写作生涯超过六十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但八十年代再度写作后,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先生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但木心先生也不是所谓“老作家”。大家应该记得,七十年代末迄今,我们目击了被长期遗忘的“老作家”如何在中国陆续“出土”的过程,这份名单包括周作人、徐志摩、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汪曾祺、废名、胡兰成……乃至辜鸿铭、陈寅恪、梁漱溟、钱穆等等。木心先生不属于这份名单。他在海外获得迟来的声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他被大陆读者认识、阅读的过程,今天才刚刚开始。

(15)、这一层意思,在诸位阅读木心之前,在诸位获得各自的心得——或没有心得——之前,我应该缄默……

(16)、绘本馆夏季开放时间为15:00-18:00;冬季为14:30-17:30

(17)、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18)、《理想国》是一部对话录、一部大综合著作,涉及到哲学、政治、伦理等诸面,而且语言颇富文学色彩,充满了思辨的味道与哲理的芬芳。此书着实开阔了我的眼界:原来几千年前的哲人的思想,竟已深刻到这种程度。

(19)、过去的讲法:达则济世,穷则独善。我讲:唯能独善,才能济世。把个人的能量发挥到极点,就叫做个人主义。

(20)、“风啊、水啊,一顶桥。”……人生这样的结束,对于少小离家,中年赴美,暮年落叶归根的木心先生来说,是不是圆满?或许,我们并不能知。

3、木心全集pdf百度网盘

(1)、默然、蔼然、萧然,却显得很融洽,这是一种本领

(2)、    “三棵树”是西班牙产的一种酒TresCepas,初就觉得清纯,继之赞赏,不久又嫌那点点甘味是多余而不良的。    曼哈顿上城区,麦德逊大街,白鲸酒吧,进门两侧橱窗,尽量海洋风调,别人还以为讨好梅尔维尔,其实是借借MobyDick的光,做生意。    在白鲸酒吧啜“三棵树”,写长短句,消磨掉像零碎钱一样的零碎韶华,韶华,在辞典里是青春岁月的称谓,我忘掉辞典就是了。    待要成集,乱在体裁上,只好分辑,分三辑。    哀利丝·霍珈走过来悄悄说,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就种一棵树——这也太美丽得犬懦主义的春天似的;我是,是这样想,当谁欺侮了谁时,神灵便暗中播一棵树,森林是这样形成的,谁树即谁人,即又都不知道。    诗集无以指唤,才袭用一用酒的牌名,西班牙与我何涉,三棵树与我何涉,诚如Faust作者所云:假如我爱你,与你何涉。

(3)、懂得该问什么问题,就已经懂得一半了。——《哲学的故事》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

(5)、如果不进一步读他的作品,我们便很可能错过这位,让陈丹青、梁文道、汪涵等人称赞不绝的,有着独特精神趣味的文人。

(6)、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内中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并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

(7)、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在“文革”囚禁期间,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陈丹青说,“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生前最后时光,留下木心纪录片(DreamingAgainstTheWorld)。因《中国好歌曲》学员刘胡轶为木心小诗《从前慢》谱曲弹唱,学员导师刘欢在羊年春晚进一步演唱,引热刷屏。   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书,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

(8)、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秀水苑小区11号楼1号商铺

(9)、南怀瑾的这本《老子他说》也力荐给诸君。假如北京大学开一门读《老子》的选修课,那教授讲得再好,想必也干不过南怀瑾。

(10)、高人总是遁世的。也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他去世后的这九年一般,让人们对这位画家、作家和诗人充满好奇。

(11)、木心代表作:《琼美卡随想录》《西班牙三棵树》《温莎墓园日记》《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2014年2月14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温故》第二辑纪念专号,首次发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灯

(12)、这是怎么回事?肯定是在等人了。等人,谁都等过。等人等的望穿秋水,等得下雨了又干了,等的天黑了又亮了,很多人最终都没有等到那个人来,结果怎么办呢?

(13)、科学心理学已诞生138年了。人类心理学发展的最精华成果,至少有一半,蕴藏在这本书里。如今市面上流行着的很多所谓心理学书籍,连给这本书当丫环,都不配。

(14)、第二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

(15)、佛经中蕴藏的哲理性之丰富与辩证性之伟大,在我看来,甚至超越了马克思哲学和唯物辩证法。

(16)、上世纪80年代,木心先生旅居纽约,散文小说常见于主流中文报端的文学副刊:《侨报》、《中报》。之后台湾的报纸副刊也有登载木心作品。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特设“作家专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宾逊》,编者导言里说:“木心在文坛一出现,即以迥然绝尘、拒斥流俗的风格,引起广大读者强烈注目,人人争问:‘木心是谁?’为这一阵袭来的文学狂飙感到好奇。”1987年,学者陈子善看到了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里的“木心专辑”,立刻觉得非常惊艳:“这个判断我还是有的,感觉文字很独特。”当时陈子善对木心尚一无所知,不知道他是大陆出去的,只当是海外华人作家,当即跟《联合文学》方面说,能否将木心作品都找来。如此,陈子善搜集了台湾出版的木心的大部分作品。2001年《上海文学》让陈子善主持一个专栏,发表一些关于上海的文字,陈子善选择了木心的《上海赋·只认衣衫不认人》。陈子善因为张学研究而被称“张爱玲最后的情人”。旧上海的声色文字,他涉猎得不能算少,但是至今仍为《上海赋》击节叫好:“他说,住过亭子间,才不愧是科班出身的上海人,而一辈子脱不出亭子间,也就枉为上海人,真是妙。”木心原本的《上海赋》还计划写上海黑社会,但因为此等文章在他看来都是“游戏文章”,于是写作计划没有全部完成就搁置了,陈子善对此相当遗憾:“要是都写出来,那才好看。”

(17)、他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18)、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灵魂只能独行》

(19)、有时嘿笑如恶童,有时演奏起那绝美故事,销魂忘我

(20)、在纽约牙买加区的一幢小公寓里,他日复一日笔耕至深夜,每天要写下7000到10000字。1992年是他移居美国的十周年,已经出版了八卷新作。然而这些只是他计划完成的百科全书般的巨著的一小部分而已。我最后与木心的一次长谈是在1997年,他告诉我说他计划编写两部巨著而且已为它们准备多年了。第一部名为《巴比伦语言学》,将是一部包括各种文学体裁作品的集子,其字数可能会达到几百万字。第二部是叫做《瓷国回忆录》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按计划字数比《巴比伦语言学》还要多上几倍。他说等他完成这两部书后,他将封笔不再写作。

4、木心全集 百度网盘

(1)、越是能把一切声音都听进来,你的心就越安静,而这种安静的状态是不会被噪音所破坏的。只有当你在抗拒某个东西时,亦即在你和你不想听的那个东西之间树立起屏障时,心才会出现挣扎。——《生命之书》

(2)、木心谈《老子》:“《老子》不可以浅读,《老子》浅读,人会变成阴谋家,非常狡诈,玩一些兵法、谋略。可是如果深读,就会练成思想上的内功,会非常强。”

(3)、木心先生在阅读什么呢?阅读我们的“阅读经验。”

(4)、《苏格拉底之死》封面宣传语:“这是一部展示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的哲学经典。这是人类精神殿堂的入门书。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耶稣,没有任何人的死像苏格拉底之死,给人类心灵带来如此大的震撼。”

(5)、他把生活的超脱意境说得力量十足,把中国风骨和精神写的实在。即便是写悲伤,都透着一种力量,一种文士风度。

(6)、《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亲自编订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其中《九月初九》、《竹秀》、《哥伦比亚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了》、《上海赋》等十三篇散文,最能体现木心风味。

(7)、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多有两万七千行的诗剧,峰峦重叠的逻辑著作,哥德、黑格尔写完了也不言累,予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蒙田勿事体系,尼采戟指架构体系是不诚实——此二说令人莞尔。虽然,诚实亦大难,盖玩世各有玩法,唯恭,恭甚,庶几为玩家。吾从恭,澹荡追琢以至今日,否则又何必要文学。

(8)、读到这句,你是不是立马就想起那翘首期盼邮差的日子:从前, 人们过日子的底色都那么美,那么慢。

(9)、南怀瑾是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渊博大师。不过,南先生修养最为深厚的,还是在佛学方面。

(10)、他的作品甚至和福克纳、海明威一同被选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

(11)、《苏菲的世界》通过小说和书信的形式,向你介绍世界著名哲学家们的思想,激起你对深邃真理与人生意义的强烈好奇。

(12)、可木心说出了不一样的话,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这话让多少人读出不同的伤感来。很多人读出来的是这样的味道。你再不来,我还会一直等下去,等到头发发白,也意味着要下雪了。多么美。

(13)、精神的安宁是幸福的构成基础。——《人生的智慧》

(14)、从多情而转向无情就这样转了,从无情而转向多情是……

(15)、康德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什么地位呢?有这么一个比喻:“康德是一座蓄水池。他以前的西方哲学,都流进了康德这座池里。他以后的西方哲学,都从康德这座池中流出。”

(16)、《木心诗选》与《豹变》的内容均选自《木心全集》,选编者是木心认同的“评价木老最高度者”童明教授。

(17)、凡为物质世界的豪华威严所震慑者,必是精神世界的陌路人

(18)、《林肯中心的鼓声》是献给艺术家的,我猜也是木心献给自己的。木心大陆市面上的书基本都翻过,有数本反复阅读。以目前阅读体验,木心是文字和内容的顶级玩家,随便几笔(其实可能修改过无数遍),便制造出一种或浓郁或恬淡的氛围,这种氛围不是用词用句直接点出,而是在所有文字的背后,总有一个深厚的形象、一团生动的气息在那。

(19)、二律背反就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各自成立,但是在逻辑上又是不可能并存的,是互相消灭,互相背反的。——同上

(20)、——艺术到底是什么呢,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

5、木心全集下载

(1)、慢到你一整天在场院里追蜻蜓,而没有人催促着赶快去上什么特长班。

(2)、“文学是我的信仰,是这信仰使我渡过劫难。”

(3)、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4)、本书共三辑,主要内容:庖鱼及宾、朱绂方来、白马翰如、巫纷若吉、亨于西山、翩翩不富、十朋之龟、贲于丘园、丽泽兑乐、与尔靡之等。

(5)、相比现在行色匆匆挤地铁,或者是边走边往嘴里胡乱塞几口早餐的快节奏生活,从前那记忆中的“慢”,怎能不让人无限怀恋。

(6)、今天我们来推荐木心的作品,一起潜入那些“微有声息不起水花的,一圆片一圆片”的文字河流中。

(7)、陆智昌说一套值得收藏的书就应该从触及那一刻,到翻看细细品读,都令人享受、不舍弃手。

(8)、   纸盒平装本“木心作品一辑八种”,共八册,是木心亲自编订的第一批简体字版作品,也是木心亲自手订八种封面的珍藏版。

(9)、他一生谨守“读者观念”,时刻抱着与列夫·托尔斯泰“对未来读者负责”相同的心态。

(10)、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

(11)、他悠游在莎士比亚、福楼拜、尼采、达芬奇、范宽、郭熙的山水间

(12)、习得性无助导致的人类抑郁,可产生比抑郁本身更严重的后果。——同上

(13)、   《鱼丽之宴》是我“答客问”之类中的某些选篇,触及的话题虽只限于文学、艺术,因为也自有一番纷繁,故美其名日“鱼丽”如此则原想叙叙人生上的利钝成败,结果变成了一场酒酣耳热的飨宴。

(14)、   《温莎墓园日记》是木心的小说选集。经过年近八十的作者手订,小说集删去了原来繁体字版《出猎》一小节,把“我”隐得更深,实际上是更耐人琢磨了。《美国喜剧》《一车十八人》《夏明珠》《两个小人在打架》《SOS》《完美的女友》《七日之粮》《芳芳NO.4》《魔轮》等,每一篇都在尝试新的视角,“从彼岸回来的人”,原来是这么了解人世的酸楚,生活没有“退息”,他对此岸洞若观火。

(15)、鲁迅的杂文是鲁迅思想的主要载体。在其杂文中中,鲁迅对中国旧文化和中国国民性,展开了深刻解剖与沉痛批判。虔心读之,你必然会对自身与周围的人事,多一层深刻的理解。

(16)、直到今年,这套《木心全集》典藏版 的问世,中国才有了第一套可以藏家、传世的木心全集。

(17)、世上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有所依据,知道自己的来历。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方也把《圣经》叫做“活水”。

(18)、左为木心19岁,右为版画家杨可扬先生抗战胜利在杭州

(19)、秦文君1971年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林林场插队务农,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第一部中篇小说《闪亮的萤火虫》,1982年开始其文学创作。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

(20)、当年,才情勃发之时,他横遭文革灾祸,二十多部作品手稿被全部没收。抄家、入狱、母死、姐亡,孑然一身;后平反,已年过半百,只身前往纽约求学,创作、谋生、漂泊半世。

(1)、   在历时五年的“世界文学史”课程中,木心曾应听课生再三恳请,于1993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课的半数时间,讲述了自己的文学写作。其全部内容,包含在陈丹青的原始笔记中。2013年初,依据这五本听课笔记,《文学回忆录》出版了。出于当时的顾虑,陈丹青没有收入九堂课的相关内容。近经商酌,为读者考虑,仍以他的笔记为依据,编成《木心谈木心》一书,是为《文学回忆录》补遗。 

(2)、那么,鉴于此,我也只能说凭借个人体悟,试着回答如下。同时,也真诚欢迎不同意见的朋友讨论交流。

(3)、相比中文世界,木心在海外的待遇,似乎要好很多:木心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哈佛与耶鲁的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WordsWithoutBorders)网站,木心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

(4)、人类中思想最深刻的那批人,叫哲学家或思想家。哲学书,往往是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最深刻的。

(5)、了解越少,往往偏见越大;偏见越大,往往了解越少。

(6)、《素履之往》——木心亲自编订的散文,及诗意和哲理之类。

(7)、如今的中华古籍其实已经不难读了,因为已经有译文了嘛。应该提防的是那些差劲的译文。有不少古文译者,治学很不严谨,或者学养不深,译出来的白话文问题丛生。

(8)、我讲文学史,是一种压力的传授。我们讲了四年,正在承受压力,许多人受不了,回家了。他们有乡愿。

(9)、《木心上海往事》由木心密友铁戈所著,陈丹青作序推荐。

(10)、假如你是在智性的层次理解受限所带来的危机,你绝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因为理念及行动,两者是相互冲突的,因而削弱了你的能量。只有当你把自己的受限制,看作如临深渊的切身危机时,你才会付诸行动。因此,了悟就是行动。——《重新认识你自己》

(11)、《尼采读本》和《尼采散文》是尼采哲学著作的精选集。读精选集,往往是聪明选择。

(12)、谁不是凭借甘美的绝望,而过尽其自鉴自适的一生

(13)、报刊阅览室、综合外借室、少儿阅览室夏季开放时间为8:30-18:00;冬季为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