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最著名的三句话123句精选
胡适最有名的诗是什么
1、胡适的诗词作品
(1)、胡适的大儿子叫胡祖望,祖望即望祖,此是纪念胡适的母亲,这是胡适亲情的一面;胡适的女儿叫素雯(Sophia,沙菲),此是纪念胡适与陈衡哲的情感,这是胡适友情与爱情的一面;胡适的小儿子叫胡思杜,思杜即思念胡适的老师杜威,这是胡适师生情的一面。可以说,胡适对自己三个孩子的美好愿望,都没有应验。他是一个伟大的知识分子,却是一个失败的父亲。
(2)、当同学们在为考试拼命复习时,他却在撺掇好友跟他去钓鱼。结果,他仍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
(3)、1949年胡适离开大陆前,到复旦大学与曹诚英见过最后一面。曹诚英劝他留在大陆,胡适没有应允。
(4)、但廖翠凤坚定地回答母亲:“穷有什么关系?”
(5)、那时的他,只是一个从乡村走进大城市的土气孩子,其英文水平亦可想而知。用他自己的话就是:
(6)、--------------------------------------------------------------------------------
(7)、 胡适题写这首诗送给陈光甫,不仅是他个人心境的写照,也是勉励他们在美共度艰难岁月。
(8)、 桐油借款之后,国民政府指示胡适和陈光甫继续在美国寻求更多的援助。陈光甫发现美国对锡的需求十分迫切,于是提出中国用锡矿为抵押申请贷款。
(9)、你们不要总在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然是奴隶。(胡适)
(10)、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11)、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所以梁漱溟先生自认是“问题中人”而非“学术中人”。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
(12)、那么,胡适,一个曾经的话都讲不清楚的“乡下人”,如何能一跃而成为翻译名家和“英文天才”呢?其实,胡适并非天才,他的英语学习之路也是充满艰辛的。他之所以能成功,在于他有一系列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心得。
(13)、这世上,原本没什么神仙眷侣,不管多浓烈的爱情,终要落于尘土——曹诚英怀孕了。
(14)、 陈光甫知道美国人不愿公开得罪日本,又害怕中国无力偿贷,“国际间无慈善事业可言”,于是提出以中国桐油为抵押借款。而这也正是美方欠缺的重要物资。艰难努力之下,第一笔桐油借款两千五百万美元终于到手。如果单从金额看,确实有限,但借款的达成,被国际舆论视作美国不偏不倚政策的拐点,开始在东亚遏制日本,并逐渐走向中美联盟。在当时广州、武汉等城市接连失陷的情况下,这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坚定了国民政府的抗日信心。
(15)、--------------------------------------------------------------------------------
(16)、胡适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诗人等,头上的名称很多,并且都是现代开创性的某某家,你越了解他,你才会发现,原来知道他有名,没想到他这么有名,甚至于几百年之后,哪怕他的文学、诗歌等方面的成就,看起来落伍了,但他的思想会依然如故地发挥着作用,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容忍比自由重要;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要有理性思考、批判精神,等等。
(17)、 胡适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适信奉实验主义哲学。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52年任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18)、--------------------------------------------------------------------------------
(19)、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
(20)、胡适断言凡有价值的文学必是白话文学;文言文学概无价值。所以他以为中国二千年间只有些“死文学”。
2、胡适最著名的三句话
(1)、可见,学习是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的。自学再有效,永远处在教育领域的边缘;努力再有用,永远赶不上教师的提点和启发。这在英语学习方面尤为如此。
(2)、胡适的《尝试集》是一个不稳定的文本。“不稳定”是因为胡适对中国诗歌该怎么尝试是不确定的,所以他的诗集每版都改。他经常让当时的有名的学者文人给他改诗,可见他自己都还在摸索中。这是他当时的基本姿态。因此,《尝试集》呈现出了过渡性。
(3)、廖翠凤也是圣玛利亚女校的学生,对林语堂早有耳闻。正式见面后,廖翠凤表示非常喜欢,想嫁。
(4)、9月29日:“到八点三刻,志摩又走了,君武至十点半才起,他邀我和娟同去游李庄……”
(5)、曹诚英亦是如此。按理说,她痴情一片,被胡适误了终身。1949年,她死劝胡适不要离开大陆,但她的“糜哥”依然狠心拒绝了她。倘使此时的她反戈一击,从私生活的角度来搞臭胡适,肯定会赢得时代之掌声。倘使曹诚英以此攻击胡适,并与胡适划清界限,定能给爱惜羽毛的胡适致命一击。然而,曹诚英不仅没有如此做,反而在临死之际,让亲人将自己的坟茔建在胡适回家乡的必经之路。在曹诚英的眼中,政治是一时的,爱情却是永恒的。
(6)、多谢你殷勤好月,提起我过来哀怨,过来情思。
(7)、9月21日:“早晨与娟同看《续侠隐记》第二十二回《阿托士夜遇丽人》一段故事……”
(8)、江东秀拿着菜刀让胡适放弃了娶曹诚英的想法。
(9)、这就是我们理解初期白话诗要注意之处。初期白话诗在今天对我们更具有认识的价值——可以让我们回到历史,看看他们的探索和遭遇,再想想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发性,由此引出的话题很丰富。尤其是今天,如何看待“五四”,如何看待初期白话诗,这些问题的讨论还远远没有结束。
(10)、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头,天上太孤单。
(11)、不仅如此,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选编了胡适一篇饱含深情与真爱的文章——《我的母亲》,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12)、第二类就是旧诗的再构,口语因素比较多,打油诗的形式。我们知道打油诗的形式自古有之,但是不能登大雅之堂,只是文人间相互调笑的方式。胡适恰恰写了很多这样的诗,如《病中得冬秀书》,冬秀是他的夫人的名字。诗中写:
(13)、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胡适)
(14)、此次走读杭州,走读郁达夫《迟桂花》中,有一个景点是烟霞洞,是杭州烟霞三洞之就在翁家山村的东侧,在网上了解烟霞洞的情况时,突然跳出了胡适的相关情况,标题为:胡适和曹珮声,在烟霞洞携手过了“一生最快乐的日子”。
(15)、又比如,有一位诗人黄胜白,写诗《赠别魏时珍》:
(16)、“记得南开中学1932年刚放暑假,下午有不少同学聚在范孙楼前空地无所事事。一位同学指着那穿着白“T恤”,骑在几乎完全不动的自行车上的又矮又白又胖的,说‘就是胡适的儿子,由于过于贪玩,国文竟不及格。’”
(17)、看到学校的态度后,林语堂知道自己肯定能拿到哈佛的硕士学位,就不着急回国到北大工作了,又带着妻子在欧洲留了一段时间。
(18)、胡适我对他的情况,还有有一些了解的,除了历史教材学过之外,以前每月一书分享活动中,我还分享他的一本书,让他抱得大名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以及看过,他自己写得《四十自述》。
(19)、很多的初期白话诗人如刘大白、沈尹默等,后来都做了学者。他们做学者时才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做诗人是历史的误解。他们的最大特点是,没有诗人的才情,而理性是不能代替才情的。胡适就是个理性很强的人,据说胡适小时候读《资治通鉴》,觉得其中的帝王年号很难背,就自己编了一个顺口溜,叫“历代帝王年号歌诀”。我觉得这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归纳整理的学者才能。他从小就有这方面的素质。而历史让他走到了这一步,也是很尴尬的。胡适的大部分诗没有诗意,没有诗情。这也是他们那一批人共同的特点。
(20)、我笑你绕太阳的地球,一日夜只打得一个回旋;我笑你绕地球的月亮,总不会永远团圆;我笑你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星球,总跳不出自己的轨道线;我笑你一秒钟行五十万里的无线电,总比不上我区区的心头一念!我这心头一念才从竹竿巷,忽到竹竿尖;忽在赫贞江上,忽在凯约湖边;我若真个害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选自《新文学大系·诗集》)
3、胡适最好的诗
(1)、《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3)、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出版的诗集有《尝试集》(1920)、《胡适诗存》(1989)等。
(4)、9月27日:“傍晚与娟下山,住湖滨旅馆。”
(5)、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6)、他说:“我要写一本书,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林语堂!”
(7)、胡适是中国新诗的开山,他的《尝试集》则是中国新诗的第一部诗集。对于新诗创作,胡适曾有过明确的主张即“诗体的大解放”和“自然的音节”。这基本上是针对旧体诗歌而言的。
(8)、所以这部历史就是白话文学不断克服障碍,最终争得“正统”、“正宗”地位的历史。
(9)、陈天恩强行要求他们分手,还给女儿说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子弟。
(10)、12岁零8个月,就离开母亲到上海求学,15岁就上了大学,17岁就担了大学的老师,没错是17岁,本身自己还是学生,却担起了更低年纪学生的老师了,19岁留学美国,26岁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同年,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没错,26岁就成了北大教授了,工资280大洋。
(11)、老先生随口说,那是《左传》上的话。等老先生讲完之后,胡适便拿着书,走到他的桌边,和他说了起来。后来,胡适在他的《四十自述》中,是这样写的:
(12)、▲民国二十一年萃纶丝厂押款借据冷禦秋、陆小波为承还保证人。
(13)、(4) 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
(14)、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15)、胡适的三个孩子的名字都有他本人给取的。1919年3月16日,胡适的大儿子胡祖望出生。取此名,是为了纪念逝世不久的母亲。
(16)、后来,林语堂和廖翠凤结婚了,陈锦端却拒绝了老爸安排的婚事,独自去国外留学。
(17)、(摘要)胡适及初期白话诗从诞生到今天都争议不断,关于它们的“俗”与“白”可能就是焦点,但问题是在中国诗歌史的长河之中,这样的以“俗”与“白”的姿态昂然挺立的现象,恰恰构成了对“雅言”传统的一种反拨,从而为现代诗歌开辟了新路,而认真检点起来,初期变化新诗与胡适也不仅仅就是“俗”与“白”,它们都存在为传统写作所未包容的新的追求,值得我们加以注意。
(18)、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19)、文革期间,因为与胡适的这段情缘,曹诚英受尽了屈辱。迫害和凌辱缠绕这她,这让她痛不欲生。
(20)、一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二天寒风紧,无枝可栖。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小米!
4、胡适有哪些诗
(1)、那男人听了,便退了婚。曹诚英一时气急,竟前往峨眉山,打算出家。
(2)、她的二哥曹诚克时留学美国,无法劝阻这门亲事,只能托了南洋路矿学校同学帮助,让她到杭州,就读浙江女子师范学校。
(3)、 陈光甫也有同样的感受,他当天下午又发电报给胡适说:“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是我们最幸福的回忆。”(《胡适日记》,1940年5月3日)
(4)、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5)、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此段讲理想容易幻灭,人便甘心为现实奴役。
(6)、1912年,林语堂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这个学校是当时国内最有名的教会大学,对学生进行西式教育。
(7)、这本书把汉以后的中国文学史,定性为文言文学与白话文学彼此争斗、彼此消长的历史,表面上是以文言文学为正宗,实际上却是白话文学不断战胜文言文学。
(8)、蝴蝶 湖上 梦与诗 老鸦 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 四月二十五夜 十一月二十四夜 希望 秘魔崖月夜 也是微云 十月九夜在西山 从纽约省会(Albany)回纽约市 寄给在北平的一个朋友 无题
(9)、我们要注意的第三点是,初期白话诗人经过探索,也找到了与中国古代诗歌无论从主题还是形式都有较大距离的诗歌形态。虽然总体数量不多,但毕竟是被他们发现了。这一点也可以说预示了未来诗歌发展的可能性。
(10)、其结果就是,林语堂为这个发明花了12万美元,搭上了全部积蓄。(和马克·吐温神似)
(11)、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12)、刚开始,还有点不敢确定,因为网络上,什么信息都有,后来各种信息一查,一对照,的确是胡适本人,而且这个烟霞洞就是杭州翁家山旁边的烟霞洞,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13)、还有一首诗《岂不爱自由》,由妻子的信联想的:
(14)、另外,对于《尝试集》还有一个问题要订正。《尝试集》号称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第一部个人白话诗集,这是不准确的。《尝试集》根本不是一个纯粹的白话诗集,而且在数量上,传统形式的诗占的比例更大。这恰恰证明了《尝试集》的历史过渡性。但《尝试集》中,近体诗很少,很多是古诗,或类似宋诗的诗。在这当中又可以看到胡适从传统走向新诗的生动的过程。
(15)、我终日里讲王充,仲长统,阿里士多德,爱比苦拉斯,……几乎全忘了我自己!
(16)、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17)、许久没有看见星儿这么大,也没有觉得他们离我这么近。秋风吹过山坡上七八棵白杨,在满天星光里做出雨声一阵。1931
(18)、9月13日,胡适携曹珮声去外面赏桂,回来后在日记中写道:
(19)、我们刚才也说了,胡适是没有快乐童年的,长大后也是少年老成,再加上身兼多职,一生劳碌,一辈子,哪有这样一种闲暇优良的生活啊,况且身边还有一个知己相伴,两情相悦的快活生活跃在纸上,完全可以感受到,缠绵于曹诚英的绵绵情意之中,陶醉在这烟霞洞的自由生活里。
(20)、全书共分12篇,10余万字。第1篇《导言》,第2到11篇,以人物为主题,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5、胡适写的诗有哪些
(1)、10月4日,胡适也离开了烟霞洞,结束了那如烟似霞的神仙生活。我想,胡适一定是爱杭州的,因为一个人,可以爱上一座城。有诗为证。
(2)、老槐树的影子在月光的地上微晃;枣树上还有几个干叶,时时做出一种没气力的声响。西山的秋色几回招我,不幸我被我的病拖住了。现在他们说我快要好了,那幽艳的秋天早已过去了。1920
(3)、与罗隆基的女朋友浦熙修在大难临头时大义灭亲相比,陈衡哲与曹诚英的所作所为,让人感到世间自有真情在。胡适之的女朋友终究是胡适之的女朋友。
(4)、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早已引起了很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和兴趣,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虽然各家都有各自的看法,但有一点几乎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语言不同,思维方式也便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使得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便大相径庭。可见,要理解和掌握一门语言,对于相应的思维方式的了解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可是,了解思维方式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阅读其语言文字。这便形成了一个悖论。
(5)、他承认林语堂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但是,林家太穷了,他不忍心让宝贝女儿嫁过去受苦。
(6)、我们可以发现,月亮在诗中的意义和古代诗歌不同了。古代的诗中,物和人是相互浸润、相互对话的关系,物和人是呼应配合的,这是古代的人生哲学和自然哲学的表现。中国古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不认为人是高于世界的。人和自然、和山川草木一样都是生命,彼此平等而亲切,人和自然之间有一份默契。这和西方诗歌不一样。所以说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人的情感的对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自身的变化和人的情感命运是相呼应的。月亮不是我们的风景,也不是一个环境,而是我们心灵的外化,或者说心灵也是月亮的投影。相互投射,互为镜像,这是古代诗歌的思维方式。而沈尹默的月亮,却不再是诗人情感的呼应,而是诗人此时此刻抒情达志的环境,它更具有环境的意义,都是背景,诗人的重点是人自己。“我”不依不靠,就靠自己。这是自我独立人格和精神的表现。诗最终的落脚点是人,是人的精神。虽然诗题为“月夜”,但和传统的月夜诗完全不同了。
(7)、林语堂的设想很美好,自己在哈佛大学读书,妻子去哈佛附属女子学院拉德克利夫学院读“家政学”课程。
(8)、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
(9)、文字互译,做好了,是其乐无穷的,并且在无形中可大大提高英文水平。胡适在他的《四十自述》中也表达了此种意味:
(10)、(2) 胡适.四十自述(M).中国文联出版社,19
(11)、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初涉人世的青年都有的想法,但现实往往是劳而无获,因此理想也就丧失,心灵也就麻木了。?
(12)、她说:“我要作画,把人世间的真善美化作无声的语言,用我的画笔,把它们全部融进我的作品。”
(13)、《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哲学家胡适的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该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
(14)、因为各种原因,林语堂辗转至武汉,又跑到上海。
(15)、因为家庭影响,他从小就是一个“教童”,在教会学校上学。
(16)、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
(17)、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梦见苦雨奄中吃茶的老僧,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飘萧医仗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1938
(18)、林语堂曾说:“用爱情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要把婚姻当饭吃,把爱情当点心吃。”
(19)、我在澄衷一年半,看了一些课外的书籍。严复译的群己权界论,像是在这时代读的。
(20)、关于胡适的白话诗及诗歌史贡献,我想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了,这里不再赘述,我想提出几点在今天引起争论的问题,以便深入地讨论相关的诗歌史问题。
(1)、要把这些问题说清楚,我们首先得把自己深深地浸润在他们曾经受到的那种历史压力中去,我们也来感受感受他们的压力。前面一讲已经谈到,中国诗歌自唐代以来,它的成就对后人都是压力。而且我们的语言方式,是在一种自我封闭的生活中成熟的,这种艺术越成熟,留给后人的机会就越少,后人越看不到新的可能的空间。了解了这些,再来看胡适们的俗和白,就可以理解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成熟,是以什么为标志的呢?是以高度的文人化精致化为标志的。这既包括古典诗歌的艺术情感,也包括它的语言方式和形式,雅言的传统非常牢固。换言之,也就是诗歌语言是高度贵族化的。这就给后人构成了巨大的压力。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所有的人说话都很雅,之乎者也的,当你觉得厌倦了,你想做得和他们不一样,你会怎样做?这就是俗和白产生的简单理由。这其实是从本能出发的对抗。古典诗歌是贵族化精致化的,给我们构成了压力。如果还要另走出一条路来,一定是和这不一样的道路。俗和白,不是胡适这些新诗的尝试者没有文化的证明,而是他们反抗方式的表达。他们觉得只有这样写,才能从传统的重压中透出一口气来!
(2)、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此段讲社会往往不能给我们做学问的环境。
(3)、我有时也在想,假如中国没有胡适,现在的中国会是怎么样子?
(4)、1923年,胡适来到杭州休养。刚刚离婚的曹诚英仍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念书。他们终于真正重逢了。
(5)、大家别小看这首诗,这首诗大概是最早的白话诗之这是胡适年少时的一种尝试,对白话的推广意义极大。写此诗时胡适在留学,当时他内心是极孤单的,对未来也很迷茫。虽然是大家之笔,但这首诗也确实是有打油诗的味道了。
(6)、这和古代的赠别诗有什么不一样呢?诗中自有一种文明时代的人的洒脱感。没有分别的痛苦,反而把这场告别当做了掂量两个人情感分量的契机。这是一种新的人生态度。
(7)、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8)、本来没污浊,却被衣服重重的裹着,这是为什么?
(9)、1921年春,友人赠胡兰花草一盆,悉心照料,至秋而不开,于是有此诗曰《希望》:
(10)、毫不意外地,林语堂俘获了一大群妹纸的芳心。
(11)、1917年冬天,为遵循母训,留学归来,且已成为北大教授的胡适,回到绩溪老家,与母亲包办订亲的江东秀成婚。
(12)、 1940年1月3日,新年之际,胡适在日记里说,他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列举了九位当代中国“新圣贤”,现在他要补充四个人,其中就包括陈光甫。“他们的人格,都可以比一切时代的先贤,不但没有愧色,往往超越前人。”
(13)、1973年,曹诚英孤寂而去。而早在1962年,胡适就已经在台湾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14)、从此,二人鸿雁断绝,音信杳无。他,终究还是负了她。
(15)、林语堂晚年依然惦念曾经的恋人,但始终保持绅士的品格,忠于婚姻。
(16)、这本书把汉以后的中国文学史,定性为文言文学与白话文学彼此争斗、彼此消长的历史,表面上是以文言文学为正宗,实际上却是白话文学不断战胜文言文学。
(17)、 这次借款同样艰难,美国总统罗斯福接见胡适时,胡恳求总统“请美国再打一强心针,作二次之借款”(1939年9月8日日记)。此后与陈光甫一起,为借款事几次去见罗斯福总统。1939年12月6日,是陈光甫五十九岁生日。他在美国财政部与摩根韬会谈,间隙时告诉摩氏,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假若能得到部长阁下的帮助,实在是一件最好的生日礼物。摩根韬听后,久久无语,然后说:“你好好回去过一个生日,我会亲自处理贷款事宜。”不久美方同意再次贷款中国两千万美元。此后,美国又主动向中国提供了七千五百万美元的另两笔贷款。
(18)、虽然,大家认为民国多渣男,比如郁达夫、徐志摩、胡兰成等,都排在榜上,而且名次都不低,最在前列,胡适反而是大家公认的君子中的君子,很少有胡适私德方面的丑闻之类。所以一看这个标题,好奇,就点进去。
(19)、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平排着,轻轻地,打我们的船边飞过。他们俩儿越飞越近,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20)、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1)、之后,林语堂如约到北大担任英文教授,深受学生欢迎。他的课因为场场爆满,不得不限制旁听人数。
(2)、但他们发现,美国的生活费很高,“东西非常的贵,有平常的加倍三倍不一定。每个东西买卖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税。工人有一天赚八九块的。罢工的事,无处不有。”
(3)、由此可见,当事人胡适并不认同此一论调。事实上,从小脚太太江冬秀的角度而言,胡适并不是一位优秀的丈夫,也就勉强及格罢了。为何如此说呢?原因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