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原文朗读及翻译93句精选

2023年09月20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朗读

1、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朗读视频

(1)、   通过对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的论述,阐明了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告诫人们不能见利忘义。

(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文章先提出论点,再展开论证。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论证充分,推理严谨。

(5)、《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   A.故患有所不辟也/患得患失              B.万钟于我何加焉/弗敢加也  

(10)、☞初中语文阅读训练500篇汇总(20220125整理)

(11)、☞名著导读丨《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朝花夕拾》《西游记》超全考点梳理(附题目)

(12)、☞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文末可以下载打印版)

(13)、译: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14)、《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用鱼与熊掌类比,表达自己取舍观的句子是“           ,           。”

(15)、第一段采用道理论证,第二段则运用正反两个例子继续论证。第一个例子是乞丐不食嗟来之食,正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第二个例子,不辨别是否符合道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从反面论证“舍生取义”。

(16)、翻译:(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17)、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

(18)、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19)、(要点)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②也。死亦我所恶③,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④有所不辟⑤也。如使⑥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⑦。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⑧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⑨耳。

2、鱼我所欲也原文朗读及翻译

(1)、☞2023年中考范文必背汇总(初一初二也适合)

(2)、译: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初中必背古诗文及其注释翻译(文末可下载电子打印版)

(4)、译文: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灾祸我不躲避。

(5)、(1)通“德”,感激  (2)指带来好处 (3)用脚踢

(6)、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7)、☞统编语文7-9年级上下册课内成语及解释汇总大全

(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义”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10)、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11)、译文: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可用的呢?  

(12)、☞最全总结: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名著必考考点整理,复习必备!

(13)、出自:先秦·孟子《孟子·告子上》扩展资料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14)、《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生中有超过对生命的热爱,有超过对死亡厌憎的句子是“           ,           。”

(15)、本文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16)、(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17)、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生死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晏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还是比较恰切的。

(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9)、现实中,有些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靠求助别人从他人那儿得到救助以维持生计,对这些在困境中的人,确实不应过于苛求。

(20)、本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他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1)、☞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2)、(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

(4)、原文:一箪食,一豆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5)、☞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6)、☞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初中生都在埋头背!

(7)、《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采用舍生取义的句子是“           ,           。”

(8)、译: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9)、全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0)、一箪食,一豆①羹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③,行道之人弗受;蹴④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⑤也。万钟⑥则不辩⑦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⑧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⑩?乡为身死而不受⑪,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⑫乎?此之谓失其本心⑬。

(11)、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12)、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5)、(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钟古义:一种量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古义:这种         

(16)、“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17)、☞2020秋统编版7-9年级上下全册教案课件

(18)、(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19)、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

(20)、翻译:因为给了所认识的穷朋友以好处而使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吗?

4、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视频

(1)、☞初中语文必须会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学霸都在偷偷背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②[羹(gēng)]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4)、⑤[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5)、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8)、参考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①[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1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12)、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

(14)、原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5)、运用比喻,通俗易懂。本文做到了“喻巧而理至”。文章一开始便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用“鱼”比喻“生”,以“熊掌”喻“义”,二者只能选其由此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这种以一般的生活经验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既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白,又形象生动,引人人胜。同时也巧妙的引出了中心论点,显得水到渠成而不突兀,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16)、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17)、(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18)、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向与今天比较等

(1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扩展资料赏析

(20)、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5、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

(1)、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yú)”,语气词。

(2)、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而,据此也可推断出虚词的用法。比如,要判别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③“夫晋,何厌之有”、④“均之二策”诸句中“之”字的意义,可根据语法知识鉴别它的用法,从而找到突破口。①中“吾妻”是主语,

(3)、(译)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4)、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5)、乡为身死而不受(              )此之谓失其本心(                 )。

(6)、☞统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汇总(1-25课)

(7)、①比喻论证。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用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的事例比喻守义不辱。②对比论证。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向和今对比。③举例论证。举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

(8)、(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10)、译文: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1)、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1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万钟于我何加焉(              )。

(13)、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义”,观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