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的英文71句精选

2023年10月05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马尔克斯英文名

1、马尔克斯英文名叫什么

(1)、当然,马尔克斯的语言是多变的。早期作为记者,受过多年新闻写作训练,这让他也能轻松驾驭简炼简洁的语言风格,他早期的作品节制、严谨,倾向现实主义,如海明威式的,而随文学叙述形式及语气的需要,他同样可变幻出如巜百年孤独》里丰富形象斑澜的语言,如拉美本身那片奇幻的土地,正如他所说,他是随故事的需要形式而安置他的语言风格。而每本小说为它找到一恰当叙述形式是非常考功夫的,常常决定着小说的成败。

(2)、记者访问一名妓女,知不知道我国出了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她说:“当然知道,我读过他的书。”“什么时候知道他获奖的消息?”“刚刚我床上一个客人告诉我的。”这句话被认为是对作家最伟大的恭维之一。

(3)、用评论家的话说:你很少看见这样一本涉猎范围如此之广的书,以至于每个走进它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4)、男一号阿里萨对爱情的执着与疯狂让人印象深刻,但男三号乌尔比诺医生跟女主角费尔米纳的关系,你不能说那不叫爱情。

(5)、爱情小说有一些常见的公式,比如琼瑶小说的公式是:富家女爱上穷家子,或者富家子爱上穷家女,双方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走到一起时,其中一人年纪轻轻患了绝症……看这种爱情连续剧,你发现演员基本上每集都在哭。

(6)、一见钟情与一生一世结合起来,故事其实非常简单。

(7)、代表“拉美文学大爆炸”的诺贝尔奖大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首次来中国时,他去了北京、上海两地,也正是这次访问,给马尔克斯留下了极其糟糕的印象。

(8)、而马孔多的女人和男人,他们不停地的出走和寻找的又是什么呢?

(9)、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10)、文章有部分删减,完整文章可在收录图书中阅读。

(11)、我吃得少,老眨眼,夸大其词,谎话连篇,其实我只是把实话换了个方式说出来。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只有巴尔沃萨大夫开过金口,替我辩护:“孩子的谎言是天才的标志。”

(12)、当然,马尔克斯的正义,不是民族主义,不是爱着哥伦比亚的局限之地,而是全世界的普遍正义,他参加过罗素法庭,在他1982年获得诺奖时题为《拉丁美洲的孤独》的演讲里,及在1986年墨西哥伊埃克斯塔帕会议上题为《达摩克利斯剑的灾难》的讲话中,他认为欧洲各国忘了自己为争取独立的奋斗历史,从来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不能理解想革命与独立的真正的拉美国家。为什么认为先进的欧洲人试图在他们的国家实行的社会正义不可以成为拉丁美洲在另一种条件下以另一种方式奋斗的目标呢?他谴责了美国对古巴的封锁。事实上,作为一个响誉世界的作家,他是借他的影响力呼吁尽量公平一点的对话。

(13)、《百年孤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内容的享受,还有文体的创新。神一般的开头,让很多人从中收到启发,被许多的作家借鉴模仿,陈忠实和莫言就借鉴了这部小说,还把这种开头,放到了自己的小说里,两人的成名作,那都是有着《百年孤独》的影子。

(14)、印象至深的是创作《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头领的晚境》、《迷宫中的将军》等过程的揭秘,头两部获得世界性公众热爱,后两部是他极为看重、花费心血颇多的作品,最后一部查证史实、研读资料数百本,写了七年,而呈现给我们的是两小时的成书阅读。

(15)、人们说,马尔克斯与政治大咖过往甚密别有用心,但他澄清自己:“作为作家,我对政权感兴趣,因为它集中了人类的全部威严和悲惨。”我想,正是这种纵览历史和世界浩远的眼光,他仍对全人类无限悲悯,才是一个作家成为作家的博大情怀,正是此种悲剧感滋生出力量,推举着他向人类改造和全人类幸福之境迈进。

(16)、哥伦比亚是说西班牙语的国家,他们使用的姓名排列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通常一个完整的姓名,则是由两个名字(一个教名、一个父母取的),两个姓氏(父姓和母姓)来组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西班牙语国家是通行的。

(17)、敬而远之。特别是不跟这种人睡在一个地方。记得几年前,我和梅赛德斯在科斯塔布拉瓦的一个小镇租了一套房间。我们突然发现一位女街坊,一位来向我们问好的女士,满脸晦气。我于是就不在那儿过夜了。白天可以呆在那儿,可晚上就不行了。晚上我到我朋友的一套房间里去睡觉。梅赛德斯为此非常不快,可我只能这么办。

(18)、这是一本最类型化的爱情小说。小说一加“类型”这个词,就注定是通俗小说。

(19)、生命中所有灿烂终将需要寂寞来偿还,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孤独前是迷茫,孤独后是成长。

(20)、谁想到多年以后,他凭借《百年孤独》拿下诺贝尔文学奖,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他的作品也深刻影响了乃至全世界的现当代小说。想必你即便没有看过他的书,也听过马尔克斯的名字。

2、马尔克斯的英文

(1)、内文全彩印刷,无论自读、收藏,还是送朋友,都是诚意满满。

(2)、就这样,她把这个关系斩断了,50多年后才重新开始。可是对阿里萨来说,这种由通俗文字的暗示所形成的像霍乱一样的爱情疾病,他从来没有治愈过,所以那么坚持地等待了50多年。

(3)、上世纪末,周三生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房东是一位长得像施拉普纳的胖子,我们聊起小说来,当我告诉他我挺喜欢马尔克斯的时候,他皱着眉头问我:Dequienestashablando?他不知道谁是马尔克斯。我只好跟他提起《百年孤独》,这下他明白了:che,esGabrielGarcia。

(4)、读完这本书书你会觉得:我们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过是一个个转瞬即逝的环境,唯有孤独永恒,反而拥有祥和和平静。

(5)、而上校在否定与自我否定,空虚与迷惘中失去了信仰和精神支柱,这是所有挑战孤独的勇士们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

(6)、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7)、《百年孤独》中的很多故事会让第三世界国家的读者看后觉得似曾相识:总会有一些奇怪的战争发生在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可是打到最后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打仗;也总有人在革命,只是革到最后自己也不知道革命是怎么回事。

(8)、在马尔克斯眼里,海明威也是围绕一个理念写故事的作家,因此不能深得他认同,他欣赏他的是文学技术性的东西。比如在知道第二天开始怎么写时停笔,这可以缓解焦虑情绪。文学的技术性是表面性的,它不属于任何人,是公共的,因而又是人人可习之有之的。

(9)、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10)、这里很好列举了两个自由派起义军将领在权力高峰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应对的不同选择。

(11)、从此以后,亚哈踏上了追击白鲸的疯狂复仇之路……

(12)、《白鲸》的故事是一个悲剧,但它透着悲壮的崇高,那是人类对抗命运的不屈和无畏。

(13)、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

(14)、为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认为必须非做不可的事情。他们每个人是独立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他们是家族的一份子,又似乎并不属于这个家族,他们最大的相似点,就是孤独二字。

(15)、巴尔加斯·略萨说过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小说只有在四分五裂的腐败的社会里才会繁荣,小说家就像一些秃鹰,他们靠吃社会的腐肉活着。马尔克斯说,“说到拉丁美洲的价值,我在写作中正在努力探讨这件事。作家的一部分工作恰恰是要发现这些价值是什么。”作家永远肩负现实和时代的使命与责任。

(16)、同样,《百年孤独》里面,也许从小与美丽的丽贝卡争宠,见识过家族各成员感情的怪癖动荡,阿玛兰妲于是对爱将信将疑、无法建立安全信任,她嫉恨、尖锐、不乏以死对抗,且误手毒死婶子让她良心备受惩罚,当一段深挚纯真的感情到来,她不知所措的反常,让皮埃特罗难以理解而自杀。皮埃特罗是文明世界一厢情愿的象征,苛守文明国家的规则、秩序,相信人性的美好,他捐赠华丽风琴给教堂,欲收养奥雷里亚诺·何塞为儿子,在马孔多一条街上营造出一个天堂梦幻般的音乐商店,让人们暂忘保守d与自由d内讧战争的恐慌,他以他那一套方式一点一点浸润和感化,他是来自一粒西方的药丸,对原始野性蓬勃的马孔多却不奏效,反而自取灭亡,之后,拉美大陆面对西方世界的入侵与殖民,这后面是不是有一个象征意义呢?

(17)、这让我想起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巜情感教育》时进行的一丝不苟的大量准备工作,没错,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也参考了福楼拜《情感教育》中写作的手法,战争背景若隐若现,始终隐于爱情的帷幕之后。但他认为,福楼拜没有严丝合缝把战争与爱情紧密结合,致使阅读感受有些分离、支离破碎,这是他的失败。为写此书,马尔克斯读了许多19世纪的此类欧洲小说。

(18)、由此,我们可以料到,即便新闻采写,马尔克斯也更喜欢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他讨厌评论家,因为除了远离故事核心、胡乱吹评自以为是观点的评者外,一些深度评论家的观点破解了甚至连他在写作中也并不知道的秘密,比如他们归纳出他作品中的整体女性的代表形象,这将影响他继续塑造人物,不知道该不该听评论的,我们知道,在写作中是摸索在黑暗行走,这提前的曝光对作家来说或是一件坏事,是打扰。他始终强调他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作家,他不喜欢概念小说哲理小说,他只信服故事的魅力。

(19)、虽然他自视没有政治才能,但他又认为,在拉丁美洲要摆脱政治是不可能的,因为干革命需要全民热情。为此,相当长一个时期,他的目标是促进拉丁美洲文化的非殖民地化,推进拉丁美洲解放的进程,他写作外的政治生活是受社会主义理想搅动的。而拉丁美洲有无边无际的怀疑,它需要领袖人物,但是看不到这些人被杀人们就不会相信他们,这是多么可悲可怖的矛盾,让马尔克斯泣血。

(20)、———读《马尔克斯的心灵世界——与记者对话》

3、马尔克斯外号

(1)、“他没等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个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将会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的一切,自永远到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2)、这本书聚焦欲望、权势、孤独以及爱情,通过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一个小镇的百年兴衰,讲述了全人类共同的故事。

(3)、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4)、马尔克斯不仅上了美国FBI黑名单,还被情报人员吐槽英语太差。

(5)、让我们拿起马尔克斯的书,甩掉对长名字的恐惧,看这个老顽童说相声吧。

(6)、这本小说告诉我们,其实所有的爱情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虚构。

(7)、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8)、理想对象从哪儿来?根据这本书的暗示,就来自那些通俗的小说、影视剧,我们看了大量这种东西,然后拼凑出所谓的理想对象和理想关系。阿里萨就中了这种毒。费尔米纳本来也是这样,直到有一次在人群中看见阿里萨,突然醒悟自己怎么会爱上这个人,于是简单地说了一句:你走吧,再见,忘记我吧。

(9)、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10)、实际上,如果有哪种服装会带来晦气,我在买下之前就会知道了。不过,也有一次,由于梅赛德斯的过错,我从此就不穿一种外衣了。那次她带着孩子从学校回来,从窗口看到我呆在家里,仿佛穿着一件带格子的外衣。其实,当时我在别的地方。自从她把这件事告诉了我之后,我再也不穿那件外衣了,尽管我确实很喜欢。

(11)、Itispraisedas"agreatmasterpiecetoreproducethehistoricalandsociallandscapeofLatinAmerica".

(12)、马尔克斯一直有个导演梦,他还跑到罗马学拍电影。学成之后,他来到墨西哥,一脚踏进电影圈,呆了一段时间,又乖乖回家当作家了。原因是:

(13)、例子拜仁夺得三冠王时候的一名中后卫我们翻译做丹特(DanteCostaSantos),而不朽之作《神曲》的作者却叫但丁(DanteAlighieri),对照一下就发现,他们俩的名字应该叫一样才对。如果讲约定俗成,踢球的粗汉就不能叫但丁吗?或者反过来,写诗的为啥就不可以叫丹特?

(14)、马尔克斯说:“我永远也写不出从概念出发的小说,我从来都是以意象和情感出发,而整本书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从概念出发可以写文学评论或专题论著,但不能写别的东西。”我们或许认为,这是马大师的偏颇,我更相信这是写作者擅长的思维差异,后者仍可构建出一个令人震撼的小说帝国,想想《美丽新世界》的预言魔力,把世界快进了近一个世纪。

(15)、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托尔斯泰之所以获得不朽的声誉,主要是由于他的两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内心充满深刻的矛盾。他是一个个人主义贵族,而在他的晚年却很不成功地试图过一种穷苦农民的生活;他起初曾耽于声色,而最终却成为一个彻底的清教徒;他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却几乎时时害怕死亡。这种奇特的双重性格使他在人生的中年舍弃他单纯的小说作家的生涯而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他源源不断写出的论文、小册子和大部分是说教的短篇故事和剧本里,他宣扬了对爱和忠诚的人生的信仰和对财产及政府和教会之类人为的制度的鄙弃。

(16)、“多数人读《白鲸》只是因为它有趣,而不是想从中挖到什么深刻的寓意。我已经强调得够多了,读小说不是为了接受教诲,而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17)、相似的语句总是重复出现,回应着开头那句,让人有点恍惚,又带点警觉,似乎命运早有预兆,而人在流年里浑然不觉,一种时光穿梭抛去又拉回的感觉,延展了故事给人的心理历时空间,契合了书名的“百年孤独”与沦桑之感……

(18)、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19)、写出《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称它为“文学史上的美丽奇迹”!

(20)、很多文化里原有的神奇传说、多重现实、科学与迷信不能分清,甚至小说语言本身的混杂多变,几乎都被现实主义霸权排挤掉了。

4、马尔克斯全名

(1)、让我们拿起马尔克斯的书,甩掉对长名字的恐惧,看这个老顽童说相声吧。

(2)、马尔克斯认为后来社会主义在东欧的失败并非制度的缺陷,而是苏联人民本身不具备一些素质能力。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作家最后的理想主义寄托,信仰让人飘离险岸,也让人沉溺。许多作家都有世界一体的大同思想,这是文学的信仰之光,它或并不代表实际,我们宁愿把它看作某种整体象征罢了。

(3)、在这儿,我们依稀辨认出一个为超自然魔力着迷、浪漫诚实且正义的形象,这冥冥中赋予了与他作品共通的某些品质和魅力。比如《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各式爱情热烈又感伤的呈现,马孔多殖民地那场忧伤而绵延无尽的细雨,战争,争夺,沧桑,血洗的大陆,仿佛,马尔克斯在这场战斗中,要爱与性胜出,夺得制高点,以非理性强制出胜利,然而,《百年孤独》里是爱情与性联盟华丽丽的失败,《霍乱时期的爱情》仍有内战从未间断的鬼魅之影,不过年老的爱情以心理超脱那片束缚的大陆,向另一片水域飘去了,它立在了文学孤独岛屿的背景之中……

(4)、你要问他什么黄色最正宗,他会回答你:“下午三点钟从牙买加眺望到的加勒比海的那种黄色。”(噢~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马尔克斯说的那种黄是什么黄了)

(5)、直到2008年,新经典文化的总编辑陈明俊给马尔克斯写了一封信,打动了马尔克斯。

(6)、列夫托尔斯泰(俄罗斯)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7)、作家福克纳、加缪、霍桑、马尔克斯、格非等,都曾深受它的触动和影响。

(8)、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当后者将生命的热情献于战争,持久战的㬵着疆局,让人见惯生死,见惯生死无常,也见到能手握的命运的定数,曾经的热血沸腾如烙铁慢慢冷却,只剩坚持下去的钢铁意志,或另觅一丛权力欲望的野心,而冷酷就是必要的盔甲……自然地,他的冷酷和威慑也让人惺惺作态,敬而远之,他感到胜利之后的巨大孤独。曾经为自尊而战、万人效忠和敬仰的奥雷里亚诺上校,后来也因孤独和迷惘,开始变得颓废……

(9)、马尔克斯一生景仰海明威。1957年在巴黎圣米歇尔大街,两人曾匆匆相见。海明威去世之后,马尔克斯写下了这篇《与海明威相见》。

(10)、而当《百年孤独》出现且完成得如此出色时,大家猛然发现,为什么一定要用现实主义的方式和语调来写作呢?为什么不能把我们原有的民族传说和神话般的现实写进去呢?为什么不能用民间乡野父老说故事的方式来书写一部小说呢?

(11)、诺贝尔文学奖也无法给马尔克斯带来福利。在《华盛顿每日新闻》报刊发的马尔克斯获得诺奖的报道中,美国情报人员一本正经地在“马尔克斯是菲德尔·卡斯特罗的亲密友人”一段话下面划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