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格言警句有哪些139句精选
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1、关于论语里面的成语
(1)、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4)、(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5)、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6)、(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7)、(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8)、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9)、(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0)、(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1-(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13)、解释:三:再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14)、(出自):《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15)、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6)、(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17)、千古奇书:《菜根谭》全集|咬得菜根,百事可成
(18)、(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2、论语中的成语格言警句有哪些
(1)、(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4)、《论语·学而》(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5)、(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6)、(出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7)、(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8)、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出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1)、(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2)、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3)、(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14)、(解释)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15)、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16)、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9)、(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20)、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3、论语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1)、(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2)、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3)、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4)、(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6)、(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7)、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8)、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0)、(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11)、(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2)、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13)、(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14)、(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15)、(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7)、(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8)、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19)、(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解释):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4、关于《论语》中的成语
(1)、(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2)、(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5)、(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6)、(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7)、(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8)、(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9)、(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0)、(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11)、(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13)、(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14)、(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解释)很长时间感受不到肉味的鲜美。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18)、(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19)、(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20)、(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5、论语里的格言警句
(1)、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2)、(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3)、(出自):《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4)、解释: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5)、(解释):比喻众人拥护,围绕着一个他们所敬仰的人
(6)、(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7)、(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8)、(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9)、(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11)、(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12)、(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3)、(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14)、(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5)、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16)、(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17)、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9)、(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0)、(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1)、解释: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程度极深,达到极致。
(2)、(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3)、(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4)、(出处)《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6)、(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7)、(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出处:《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9)、《红楼梦》诗词、歌曲大全合集,收藏留着慢慢品读!
(10)、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1)、(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2)、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3)、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4)、(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15)、(解释)博:全面,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16)、大规模地动用武力进行战争。也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7)、(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18)、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19)、(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2)、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3)、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4)、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5)、(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6)、(出处)《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8)、(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9)、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11)、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13)、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14)、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5)、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6)、(出自)《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17)、解释:很长时间感受不到肉味的鲜美。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18)、(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19)、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