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成语有哪些137句精选
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
1、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大全
(1)、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
(2)、在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叶县大夫热情地接待了孔子。大夫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是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为人。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3)、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光里117号劲松大厦A座707室
(4)、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5)、(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6)、造句:小明向数学老师请教一个和倍应用题的解法,他告诉我三种解法,这真是问一得三啊。
(7)、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8)、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9)、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10)、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犯人的处罚。那些犯人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人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老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害怕。
(11)、春秋时,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很好。当问及如何报答时,重耳说:“如我当上国君,要是两国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后来,重耳成了晋国国君,称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12)、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这珍珠还给你吧。”
(13)、“呆若木鸡”这一成语,现在一般倾向于贬义,形容一个人呆呆地,来不及有反应。
(14)、(注释)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稳。乐业:喜欢自己的职业。
(15)、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16)、今天节目的最后,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习的成语“废寝忘食”造句。赶快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答案吧!
(17)、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18)、孔子: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
(19)、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20)、英格兰一个叫特维迪的养鸡场里,一出奴隶们的悲剧正在上演。养鸡场的主人特维迪太太贪得无厌,一心只想着让母鸡们多下蛋,而特维迪先生则带着两条狼狗在整天监视母鸡们的一举一动。要是哪知母鸡下的蛋少了,那她随时就会召来末顶之灾!所以母鸡们整天生活得提心吊胆,生怕哪天厄运就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母鸡金婕聪明而且有胆识,她绝不屈服于这种奴隶般的生活,于是,她决心带领小伙伴们一起逃出养鸡场!
2、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成语有哪些
(1)、(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2)、■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3)、孔子:呃,子张啊,我不是刚讲过,遇到能发扬仁德的事情,就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做吗?眼前就是事情,你为什么不做呢?
(4)、(注释)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
(5)、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6)、相传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7)、(注释)滥:蒙混。充:冒充,凑。竽:古乐器名。
(8)、南宋诗人陆游被朝廷免去官职后,闲居在家乡山阴。有一次,他去西山游玩,路过一个鲜花怒放、绿柳成荫的小村庄,美丽的景色激起了他的灵感,他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游山西村》。诗中就是用“柳暗花明”一词来描绘这个小村庄的景色的。
(9)、齐国的达子带兵同燕国作战,他请求齐王犒劳军队,齐王不答应。交战以后,齐国大败,达子战死,齐王也逃到外地。燕国军队进入齐国的都城后,争着抢取齐王的财物。人们认为齐王是“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10)、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11)、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12)、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匡衡,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蜡烛和灯油,晚上无法看书。他发现隔壁富户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里被照得通亮,就偷偷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光亮就从这个小孔里照过来。匡衡就在这光亮下刻苦读书。他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3)、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不够喝。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14)、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15)、从前,有个穷书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觉时,道士拿出一个枕头交给他,说道:“你枕着这个枕头睡一觉,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生活。”这时,店主正在煮黄粱米饭,穷书生睡着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生活得十分阔绰,官运亨通。最后梦见自己快要病死时,忽然惊醒。醒后,看见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边,而店主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煮熟。原来自己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短暂的一梦而已。
(16)、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17)、但是,子张看着孔子,孔子也看着子张,两人谁都没有动。
(18)、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这句话,它其实也是一个成语。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孔子就是想告诉我们虚心好学,对方可能九个方面都不如你,但是有一个方面比你强,那就应该向对方学习。虚心使人进步。
(19)、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20)、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3、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100个
(1)、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2)、而且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是宋国的贵族。孔子年轻的时候还做过管理仓库和牧场的小官。
(3)、宋朝时候,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他与同乡的儿子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虽考取了最后一名但是仍然榜上有名。看完榜后,他马上高兴地回家去了,同乡问他:“我儿子考中了吗?”他幽默地回答;“您儿子的名字排在孙山后面呢!”
(4)、关于君子的标准,孔子还有一些名言。如,《论语•里仁》里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论语•宪问》里的“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不要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5)、孔子:我会打架,也会做饭,我听不懂鸟儿在说什么,吃多了要散步……
(6)、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恩怨。”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7)、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8)、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9)、关于鸡的成语,有一些充满了负能量,如“鸡飞狗跳”、“鸡犬升天”等等,当然,也不全是这样,例如《老子》里的“鸡犬之声相闻”,《桃花源记》里的“鸡犬相闻”,都勾勒出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画面,安静优雅,令人向往。
(10)、(注释)锦囊:封藏机密文件或诗稿的织锦口袋。
(11)、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12)、成语“废寝忘食”也是出自于此,意思是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13)、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1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16)、小朋友们,听完了“废寝忘食”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呢?可以在留言和回复里告诉杏儿姐姐哦~
(17)、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18)、据说,这是继PPAP之后最受网友喜爱的最新流行曲。这首神曲是为即将到来的鸡年量身定制的,也是超级洗脑!
(19)、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20)、杰克有一个伟大的任务:穿越回过去,将火鸡从人类菜谱上永远抹除!不幸的是,愚蠢的杰克将“抹除”计划弄巧成拙,火鸡整个族群都陷入了危险之中。沮丧的瑞基用时间机器逃回了现代,穿越回了重新到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诞生的前一天,与“原始火鸡家族”开始了一次颠覆历史的冒险旅程!
4、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
(1)、后人从中提炼出一个成语“逝者如斯”,用来比喻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2)、(注释)金玉:泛指珍宝,比喻美好。败絮:烂棉花。
(3)、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_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4)、孔子:敏是敏捷的敏。一个人做事如果不拖拖拉拉,不懒惰,那就做到了“敏”。最后,惠是恩惠的惠。一个人对待别人不苛刻,不自私,那就做到了“惠”。
(5)、鸡是农家必养的家禽,家中有鸡,说明粮食丰收,粟米稻谷除了用来食用,还可以有余,以饲养鸡鸭。
(6)、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名叫郭翰。盛夏的一个晚上,他在大树底下乘凉。突然间,一个美丽的仙女从天上飘然而来。郭翰发现仙女的漂亮衣裙竟然连一条衣缝也没有,他惊奇地问道:“你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呢?”仙女笑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针缝的,怎么会有衣缝呢?”
(7)、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8)、在我们的印象中,文学家都是瘦瘦小小、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那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呢?会不会也这种样子呢?
(9)、这是孔子的名句演化而来的成语,原意是告诫自己遇到某个方面比自己好的人,就应该去学习对方的长处,争取可以做到一样好。遇到某个地方做得比自己差的人,就应该总结对方失败的原因,看看自己有没有出现同样的问题。孔子是要告诫我们首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其次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自我监督。
(10)、然而,它最初的意思却是说一只斗鸡进入了最佳的战斗状态。
(11)、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扩展资料:孔子的成就:
(12)、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13)、一只大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张开贝壳,一只鹬鸟闪电一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一样刺入贝壳。河蚌立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斗时,一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14)、公元前65年,汉宣帝派军攻打车师国,被匈奴所困。消息传来,将军赵充国认为,匈奴势力微弱,可以此为由向他们发动进攻。御史魏相认为,自恃强大,对外炫耀武力,是骄兵,骄兵轻敌是一定要失败的。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劝谏,没有出兵。
(15)、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当这只鸡没有怒色,完全呆呆地如同一只木鸡的时候,说明它的战斗力已经登峰造极,不怒而威,不寒而栗,其战斗素质已经全部具备,其他的对手一看到它,就会吓得马上就跑,“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16)、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17)、(注释)鼓:指高的戏鼓。作:振作。气:指勇气。
(18)、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19)、在男女平等的今天,这条成语的适用性已经很狭窄,仅仅成为一个文化遗留现象而已。
(20)、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5、关于孔子的故事与成语
(1)、见义勇为 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3)、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为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地化解了。
(4)、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最后,孔子通过反复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5)、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宰相李昉组织编写了一部学术价值颇高的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总字数达四百七十八万个。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了,宋太宗回答说:“只要打开这部书阅读,就能从中获益,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7)、孔子:一个人啊,必须要有仁德。遇到了能发扬仁德的事情,就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做。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他把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当作枕头当作极大的乐趣,而把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当作过眼浮云。
(9)、(提示)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10)、(提示)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于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11)、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也在同一时期兴起,孔子本人非常认同扩大教育对象范围的做法,同时他还提出教育是教化民众,增强国家实力,维护统治稳定的重要手段。
(12)、孟子名言!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13)、苏州城南有澹台湖,湖西通石湖,东过宝带桥入京杭大运河。唐·陆广微《吴地记》载,“澹台湖,在吴县东南十里。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宅陷为湖,湖侧有坟。”澹台灭明南游至吴地,在今澹台湖一带造宅修学。沧海桑田,当初造宅的地方逐渐陷落成一个湖泊,故名“澹台湖”。
(14)、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15)、(提示)多用来比喻学习时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笼统地全部接受。
(16)、从此,“闻鸡起舞”中的鸡叫声、舞剑声,成为心怀天下、早期勤奋的一种象征。
(17)、(提示)比喻两者相争,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一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连用。
(18)、东晋时,秦王苻坚率兵百万南下攻打东晋,而东晋只有八万兵马应战。没把对方放在眼里的苻坚却在首战落败,士气大伤。一天晚上,心中烦躁的苻坚登高观察晋军,只见晋军布阵整齐,再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形。他对弟弟苻融说,敌兵很多呀。后来,在淝水的决战中,秦军大败。
(19)、(提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20)、(注释)迎:当着,碰上。刃:刀口。解:分开。
(1)、从今天起,每周五将会更新一个新专栏——《成语故事》。选取了一系列日常成语,同时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放给小朋友多听一听,多积累,多学习,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3)、(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09年第12期。原题目:《中的成语》;作者:练鸿翔)
(4)、其实,“贤”与“不贤”这两种人,为我们朝不同的方向打开了两道门,而“思齐”和“自省”,则是我们自身不断进步的动力。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他知人善任,举用贤良,能够从贤者身上汲取优点。他有著名的“三镜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说,以铜镜自照,可以整理好衣帽;以历史为镜子,可以从中看清楚朝代兴衰的缘由;把别人当成镜子,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优劣得失。
(5)、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6)、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7)、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8)、南唐时,当涂县令王鲁是个贪官。为了给他敲敲警钟,人们联名写信,状告他手下的一个主簿。告状信上列举的罪行,件件都与王鲁这个县令有牵连。心慌意乱的王鲁,神差鬼使地在信上写下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思想:“你虽然打草,我已经惊蛇。”
(9)、唐朝诗人王勃应邀参加滕王阁落成的宴会,有人倡议为滕王阁做序,宾客纷纷推却。王勃沉思之后,挥毫即书。起初众人都一笑置之,但写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众人皆拍手叫好,夸赞他为当今的才子。
(10)、一天,有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你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一定比我们多吧?”
(11)、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呢?”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12)、(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13)、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14)、一首轻快的早起之歌!歌颂每一个早晨,当然,还有可爱的打鸣公鸡哦!
(15)、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16)、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17)、(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也作“对症用药”。
(18)、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19)、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
(20)、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1)、子贡问老师说:“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贤德?”孔子说:“子张做事总是过头,而子夏总是做得还不够火候。”子贡说:“那么是子张要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这段话出自《论语•先进》:
(2)、孔鲤老实地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老师一个人站在庭院中,问我有没有学过《诗经》。老师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诗经》。还有一次,老师问我有没有学过礼,并说不学礼就没办法在社会立足。我听了他的话,又去学礼,就这么两件事啊!”陈子禽听了以后,连忙说好。
(3)、实际上,孔子身高有九尺三寸,也就是在1米9以上。而且他臂力过人,英勇无畏。他的酒量也超凡,据说从来都没有喝醉过。这是不是很超乎大家的想象呢?
(4)、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5)、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
(6)、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7)、(提示)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他。一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连用。
(8)、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9)、孔子有个得意弟子言偃,字子游,出生在吴地,是“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人,勤奋好学,尤以文学见长,道启东南,后世称之为“南方夫子”。言偃是常熟人,如今常熟虞山东麓犹存言子墓。言偃曾在澹台灭明的家乡武城担任地方长官——武城宰。澹台灭明在言偃手下做事,为人正派,做事规矩,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去会见公卿大夫。
(10)、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庄子,在一次与另一位哲学家惠子辩论时,指着水中的鱼说:“它从容不迫地游来游去,多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那条鱼,怎么知道?”庄子说:“鱼快不快乐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我们自己快乐,所以可以认为水里的鱼同样非常快乐。”
(11)、(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12)、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13)、弟子甲:老师,你学问很好,但是你会打架吗?
(14)、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医生。医生对他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却会伤脾。”那人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枣,问道:“那么吃枣呢?”医生说:“枣补脾,可是会伤害牙齿。”那人说:“我有办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说完,他把枣一口吞了下去。
(15)、(提示)本意为因高兴而忘掉一切。现多形容浅薄的人得志,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16)、怨天尤人 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一味埋怨天,归罪于别人。形容抱怨客观条件不利,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1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