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112句精选

2023年10月24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托物言志吗

(1)、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2)、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3)、第三联紧承前意,再进一步渲染生发。惶恐滩,又名黄公滩,在今江西万安县赣江之中,是赣江十八滩之水流湍急,是最险的一滩。文天祥曾从此滩撤兵,因此记忆深刻。如今又身陷囹圄过零丁洋。两件事情想到一起,感慨万千,于是有此痛彻心扉的对句。可谓以血写成,感人肺腑。

(4)、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6)、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7)、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8)、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9)、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10)、岳飞与辛弃疾都是南宋时期典型的爱国将领,他们一直努力坚持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哪怕被下狱,被孤立,都不肯放弃。然而,南宋朝廷的求和态度正是这些爱国将领郁郁不得志的重要原因。几十年后,朝廷委屈求全的精神终于得到了报应,蒙古大军长驱南下,直捣临安。即使这样,仍然有一位将领秉承着岳飞与辛弃疾的精神,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11)、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后,历尽辛苦,从我举兵抗元那天到现在,已经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浮浮沉沉,生死难料,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敌手我感叹自己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2)、“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1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可以长生不死呢?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4)、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囚禁三年,编《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

(15)、嫦娥难御狗咬月,寒宫冷桂身心竭。身心竭,悽悽惨惨,枝无衣叶。

(16)、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17)、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动。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

(18)、"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19)、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中状元。历知瑞、赣等州。1276年任右宰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脱逃至温州,1277年开始与元兵交战,曾收复州县多处,1278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最终被害于柴市。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吟啸集》等。

(2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絮:柳絮。萍:浮萍。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文天祥的千古名句。这句诗以反问的手法,将前面低沉绝望的气氛一扫而空,使得整首诗的氛围变得慷慨激昂,而“丹心”与“汗青”两个词不仅对称,同时又带有颜色,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从古到今,这句诗一直激励和感召着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2)、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3)、首联写作者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写了两件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一生遭遇皆是政治仕途。第二件事就是“勤王”,干戈寥落,当时朝廷征兵,文天祥以全部家当充当军费响应号召。但是像他这样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暗含失望之心。“四周星”,是指从他响应起兵到被俘,正好四年时间。

(4)、1941年十月十日巫恒通追悼会在十六旅旅部驻地举行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絮:柳絮。萍:浮萍。

(6)、巫恒通壮烈殉国噩耗传出后,苏南抗日根据地d、政、军、民莫不肃然起敬,沉痛致哀。新四军第十六旅在祭悼烈士的挽联上赞为:“民族英雄,万古流芳。”

(7)、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8)、“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文天祥绝笔中的一段赞文,这既是他对自己的宣示,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9)、xīnkǔzāoféngqǐyījīng,gāngēliáoluòsìzhōuxīng。shānhépòsuìfēngpiāoxù,shēnshìfúchényǔdǎpíng。huángkǒngtāntóushuōhuángkǒng,língdīngyánglǐtànlíngdīng。rénshēngzìgǔshéiwúsǐ?liúqǔdānxīnzhàohànqīng。

(10)、当时虽然南宋小朝廷处于多难之秋,朝内执政者又是昏庸利禄之辈,但文天祥自己积聚了兵丁,他们是自己“乃裹饿粮”来到军营中的,是一支爱憎分明,具有战斗力的队伍。

(11)、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12)、278年,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遭元军突袭被俘。元将张弘范对他百般诱降,还要他写信招降抗元名将张世杰。他严拒不从,写了《过零丁洋》一诗作为回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汉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14)、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危不屈,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现实,增强爱国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15)、这两句出自南宋大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句中“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例如可用“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汗青”指史册,因古时在竹简上写字,为防虫蛀先用火炙烤竹片,此时竹片中的水分蒸发出来,样子像人的汗珠,故把书简称为汗青。

(16)、这两句出自南宋大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句中“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例如可用“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汗青”指史册,因古时在竹简上写字,为防虫蛀先用火炙烤竹片,此时竹片中的水分蒸发出来,样子像人的汗珠,故把书简称为汗青。

(17)、意思: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8)、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1279年,此时已无力反抗。

(19)、国家危在旦夕就好像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20)、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主要反映的品德要素是

(1)、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和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这首词使人体会到,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出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2)、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1)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3)、*援枹(yuánbāo):亦作“援桴”。手持鼓槌。

(4)、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5)、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6)、这首诗的开头第一句这样的: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这句诗开篇感怀身世,说自己的所有艰难都来自于当年的科举考试,那时,他才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如今,又带兵打仗,距离今天已经四年了。文天祥将个人出仕的时间与为国家效力的时间结合在一起,感慨自己经历的一切。

(7)、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8)、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9)、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10)、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文天祥被押往刑场处死。据说,在临死前,他向南宋首都临安方向跪拜,从容就义,享年47岁。

(12)、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复兴南宋和收复失地有望,这一时期写的诗歌的特点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别丰富,浓郁,常以饱满的战斗精神勉励自己,使人读之如饮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

(13)、孩子的奇思妙想,查阅到的科普答案都分享给大家!文末留言即可,我们将不定期随机抽取幸运嘉宾,赠精品童书一册,免费邮寄到家!

(1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依然是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抒发情感。回想起来,自从临安弃首,皇帝被俘虏,南宋事实上已经亡国了。如今在抵抗的不过是各个地方的起义军罢了。但是,就连皇帝都在四处奔逃,整个南宋朝廷难道不就像风中柳絮一样,摇摇欲坠吗?而文天祥自己,到了今天,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的就像水上浮萍一样,无依无附了。

(16)、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17)、文天祥《1236年一1283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官居高位,文学家,政治家,民族英雄。

(18)、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19)、峡江月,为何今日颜如血?颜如血,北风萧瑟,又遇凌冽。

(20)、(6)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这两句出自南宋大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句中“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例如可用“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汗青”指史册,因古时在竹简上写字,为防虫蛀先用火炙烤竹片,此时竹片中的水分蒸发出来,样子像人的汗珠,故把书简称为汗青。

(2)、(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3)、(2)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4)、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后,继续发动战事,大举进攻南宋。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7)、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8)、在前三联,文天祥尽可能地塑造了一种悲怆的气氛。可谁想到,到了最后一联,所有的悲怆都化作一腔正气。他浩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整句诗气势彭湃,情调高昂,潇洒地展示了作者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9)、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10)、对文天祥的历史定位,多定他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这没有错,但我认为把他定为南宋末期伟大的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更能彰显他人生的亮点。

(11)、今天要学习的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河破碎之际,诗人的一片赤诚丹心,已经传颂了千古,感染了万千爱国之士。

(12)、文天祥在文学创作尤其是对诗词的创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两个特色即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所谓前期指的是赣州奉诏勤王开始至夜走真州这个阶段。

(13)、首联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宋恭帝赵㬎的年号),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公元12南宋卫王赵昺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14)、颔联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㬎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

(15)、如《赴阙》一诗。从这些诗章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眼里似乎已经看到前途已呈现光明,复兴有望。后来李庭芝暗示苗再成要将文天祥杀掉,以绝后顾之忧。

(16)、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蒙古人的船上。回想起来,蒙古入侵南宋实在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情。前一年,两个国家才刚刚联合,一举打败了东北方向的金国,第二年,蒙古人就入侵南宋了。

(17)、读到这样的诗句,元朝将领明白,让文天祥劝降崖州众人是没有希望了。鉴于文天祥身份特殊,元朝将领便把他带回了京城,然而,无论是大汗忽必烈,还是旧日南宋的臣工同事,甚至是被俘虏的南宋皇帝来亲自劝降,文天祥都宁死不从。

(18)、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

(19)、眼看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时任赣州州官的文天祥于1275年奉诏起兵勤王,入卫临安。次年他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遭元军扣押。后来他在被押解北上,途经镇江时逃脱,流亡通州(今江苏南通),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此后转战福建、江西、广东一带,节节抗击元军。

(2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絮:柳絮。萍:浮萍。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修辞

(1)、诗人对友人英姿勃发、舍身报国、不计名利的行为极为赞赏,又进一步饶有兴趣地设想友人戍守边疆一定会产生思乡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荡平虏寇,还边境以安宁。全诗充满爱国主义豪情。全诗先写友人的英雄风采,再由表及里,从报国、思乡的角度讴歌了友人的美好心灵,最后告诫友人,尽快结束战争,最好是别“经秋”。因为唐朝戍边将领往往拥兵自重,养敌蓄功,常将本可早日结束的战争一拖经年,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所谓“兵闻拙速,未睹巧以久也”,可见诗人淳朴的观念中,还饱含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2)、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诗人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

(3)、听说朝廷转移到崖山后,正在福建休养生息的文天祥准备带领兵与朝廷汇合。奈何在途中就遇到了元朝的军队,文天祥寡不敌众,兵败而退。他本想吞下随身带的冰片自杀,却没有死成,仅仅是昏迷了过去。最终,他成为了元朝的俘虏。

(4)、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5)、到了第三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文天祥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惶恐滩在江西赣江,是文天祥亲自带兵经过的地方;而零丁洋就在广州,是文天祥的被俘之地。这两个地名正是眼前景物,与他的心境无比契合,对仗工整,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6)、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8)、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9)、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10)、诗题为《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一首,表达了当时文天祥的心情是何等的沉痛,对贾似道、陈宜中之流所造成的恶果无比痛恨。文天祥这一阶段写的诗词,既悲壮、沉痛,又秀腴,典雅。

(11)、意思: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13)、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历史中放光。

(14)、南宋臣民誓死抵抗了40年,终于挡不住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临安被攻占,南宋王朝继续退守福建,而后又败退到广东崖山。当时的宰相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文天祥。

(15)、1941年9月14日凌晨,巫恒通在绝食8天以后壮烈殉国,时年38岁。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扩展资料:

(17)、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

(18)、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19)、“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零丁洋。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

(1)、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3)、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早须清黠(xiá)虏,无事莫经秋。

(4)、诗君好,文天祥在零丁洋、惶恐滩都有什么遭遇?

(5)、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这首诗是他在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1279)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7)、(3)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8)、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9)、起一经: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状元。

(10)、(1)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11)、1279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此诗的下半阙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

(12)、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在柴市从容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