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佛经108句精选

2023年10月25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佛经名言分别是什么意思

1、佛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1)、不因父母所生,且导你身何得,何必灵山烧甚香,只须堂上敬爹娘,

(2)、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3)、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4)、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5)、1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6)、电话可以成习惯,照顾可以成习惯,关心可以成习惯,问候可以成习惯,可是爱情却永远无法成为习惯。

(7)、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8)、10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造者是。

(9)、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0)、农家田园风光是很好的,恐怕连寺院也比不上。

(11)、(解释)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特别正直的人,也要防备那些标榜仁义却不仁义的人。山里有长得笔直的树,世上却无正直的人。

(12)、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3)、1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千种上妙珍膳。垂诸璎珞众宝衣服。栴檀沉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世间悲母念子无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终于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但自思惟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愁恼。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或致无常。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犹如贫女得如意珠。其子发声如闻音乐。以母胸臆而为寝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于胸臆中出甘露泉。长养之恩弥于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征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顺无违。诸天护念福乐无尽。如是男女即名尊贵天人种类。或是菩萨为度众生。现为男女饶益父母。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处于胎中。口吮乳根饮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与其子。珍妙衣服亦复如是。愚痴鄙陋情爱无二。昔有女人远游佗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14)、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5)、  第四重——前三种之二谛为俗谛,以言亡虑绝为真谛。

(16)、   到了部派佛教的时候,佛已经不在了,佛在的时候,有什么外道来挑战,佛都能解决得了,等佛入灭之后那一百年,部派佛法兴起的时候,外道来跟佛教辩论“世界是怎么一回事”这样的问题,人家有人家的理论,有自成其说的理论体系,佛教里那些小乘的论师就招架不了了,无法应对人家了,所以才会出现一些新的说法,比如“极微说”,这本来是婆罗门教里面六派哲学的一些思想,胜论派、数论派的一些思想,佛教的论师也没有办法,就把这些纳入到佛教理论里来了,《大毗婆沙论》就承认和吸收人家外道的理论了。等到了世亲菩萨出世,写《俱舍论》的时候就开始批判这个说法,说“极微”成立不了,虽然他批判了,但是别人还是有不接受的,比如众贤论师,写了个《俱舍雹论》来反驳,这个就是后来叫《顺正理论》的那个论,里面就非要树立“极微说”是对的,世亲破斥说“极微无方分”,你要是有方向、有形状的话就不能叫极微,如果没有方分呢这个东西就不存在,然后呢众贤论师说我这个极微是自旋的,就象现在搞科学的说的那些基本粒子一样,是在不停的运动旋转的状态当中,所以你不能说他有方分,这样的争论还是很有意思的。到了后来,部派佛教内部的这些论师已经吵成一团了,但是这个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关于世界的真相,或者我们叫做诸法实相的那个东西,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时候是没说清楚的。

(17)、死是极大苦,谁能不畏之。但当自观身,云何食他肉。

(18)、2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19)、有些人说,我不着相,我只要注重佛法就可以。当然对我们自己来讲,可以这么说,不着相。但是对初学的人、对外在的人,他就会很重视了。比如从你穿衣服来讲,你说,我的衣服穿不整齐、穿得很脏,跟你没关系,衣服穿在我身上。当然(衣服是穿在你身上),但到底有没有关系呢?也有关系。什么关系?对方看到难受。又比如你在一个房间里,别人卫生搞得干干净净,你不搞卫生,别人看着也会难受。这些都是有关联的,你不能说这个东西是我的,我愿意怎么弄就怎么弄,实际上都是有关系的。这就是说,我们要去体会别人的心。

(20)、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2、名句佛经

(1)、   佛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类和阐述,你要给人大致上说明白佛法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比如三无漏学,就是戒、定、慧,这是一个角度。或者说小乘、大乘,给人说明白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也不错。还有一种划分,像大家经常听说的三大语系,当年太虚大师作的那个判摄,三期三系的说法,大家也都很熟悉的吧,印度佛教的三个五百年,分别流传到南传、汉传、藏传,形成了三大语系,然后说到我们汉传佛教又再分成所谓的八大宗派,其实八大宗派的说法,是日本人搞出来的,不是我们自古就有的,像天台、华严和禅宗可以说是我们中国自古就有的宗派,而其他有几个宗派实际上在中国并没有真正形成,比如唯识在中国就没有形成宗派,玄奘、窥基、慧沼、智周他们从来没有开宗立派,是到唐朝来学佛法的日本和尚,回到日本之后成立了法相宗,然后追认窥基大师为初祖,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法相宗和唯识宗的,一直到晚清民国的时候,日本的那种八宗的说法传回中国了,我们才跟着说八大宗派,久而久之就好像天经地义的了,所以现在我们都习惯了说三大语系,动不动就说八宗并弘什么的。

(2)、四种往生 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得往生;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临终时见到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苦逼,于狂乱中,忽然遇到善知识教他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即得往生;无记往生是人于平日发心皈命于佛,到临终时,虽然心神衰弱而成为无记(非善非恶),不能念佛,但是乘著他以前念佛的功德而得往生;意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虽然不能出声念佛,但中意念阿弥陀佛,一样可以往生。

(3)、1佛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人,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所怜悯。是名知足。

(4)、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5)、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6)、1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7)、人字一撇一捺,左右支撑、顶天立地。一边是自由、一边是独立,您剥夺了我们的自由、否定了我们的独立。

(8)、庭院里有珍稀吉祥的花草和池鱼,以此炫耀自己的富有。

(9)、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10)、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11)、淫人妻女笑呵呵,妻女人淫意若何,不欲人淫妻女报,急将淫念立消磨。

(12)、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3)、是佛境界力复从宿福生 亦修现前法得离女人身

(14)、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15)、(解释)忍下一时的怨气,可以免除长久的忧患。遇到不利的情况学学乌龟,该缩头的时候就要把头缩回去。

(16)、1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17)、1嗡玛尼贝美吽。善男子,譬如说大海深一十亿十六百万由旬、宽广如铁围山不可量之大海,我能以一毛端滴水尽数无馀。设若有人唸诵此一遍六字真言所获福聚功德不可胜数。

(18)、我是不是来晚了,错过了什么好戏呀。我好不容易从医院里跑出来,给护士抛了无数个媚眼,也算出卖了色相了吧。

(19)、1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20)、1印光大师说念佛的人应该"死尽偷心",什么叫死尽偷心?"哎呀,光念佛怕不够吧?是不是还要搞搞别的?是不是还要读读经、参参禅?"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大宝给你,你还嫌不够,这儿偷一点,那儿偷一点,这不是偷心吗?让这个偷心彻底死掉,完全仰靠阿弥陀佛,这样才能老实念佛。

3、佛经名词

(1)、(解释)运气好时,即使坏的情况也能逢凶化吉,运气不佳时,好的局面也会变坏。

(2)、别人的眼光不重要,你把事情做成什么样子才重要。有时候,适合比坚持更重要。

(3)、2阿弥陀佛是法界一切诸佛本名!一切诸佛的名号是他的别号,阿弥陀佛是他的本名,所以叫法界藏身。

(4)、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5)、2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6)、(解释)做人不要到处拈花惹草,应洁身自好。只要五官长得好,即使不搽脂抹粉也很漂亮。

(7)、20我若真至心相信、愿意去(很爱去)的话,正念分明念佛,固然可以往生,假设我睡著,他也有办法叫醒我,带我往生,就算我昏迷不醒,他也有办法抱著我往生,即使我不能动,佛也有办法扛著我往生,反正他都有办法!只看我信不信他有办法。我们看父母亲带著孩子去旅行,万一在火车上,小孩睡著了,难道父母亲会把小孩子丢在车上、丢在外面就自己回家了吗?孩子睡著了,父母亲一定会设法把他抱回去的。

(8)、1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9)、(解释)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10)、2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11)、结交朋友应该找超过自己的人,和自己差不多或不如自己的人不如不交。

(12)、求人要求英雄,接济人要接济那些急时没有办法的人。

(13)、学习的痛苦是一时的而没有学习的痛苦是一辈子的。

(14)、1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5)、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16)、2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17)、(解释)参加一次科举考试就榜上有名,十年苦读,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寒窗下苦读十年无人问津,一下子成名后天下人都知道。

(18)、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19)、《大智度论》卷二十四解释说:“如实道来,故名为如来。”又《转法轮论》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

(20)、“空性”是依空而显的实性,即真如、实相的别名。

4、佛经明句

(1)、(解释)若不登高望远,如何能够知道东流的河水最终汇聚成为深邃的大海。两个人一条心,能够得到购买黄金的钱。每个人都留着一个心眼,连买根针的钱也赚不到。

(2)、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3)、2吾常曰.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谓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见贤思齐.当仁不让。岂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错而成永错乎哉。有血性汉子.断断不肯生作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又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营谋.妄希富乐.实所不应。至于分内所当为者.亦须勉力为之。非必屏弃一切.方为修行也。若屏弃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养则可.否则便与孝道相背。虽曰修行.实违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须以净土法门利益劝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临命终时.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高预海会.亲炙弥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间之孝.孰能与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则化功归己.而亲与自己之莲品.更当高增位次矣。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欲孝其亲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4)、成语出处:南朝梁·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5)、(解释)人和人之间的相逢应该总是如同初次见面似的,这样即使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6)、不要太相信什么正直无私,对任何人都要提高警惕。

(7)、(解释)面见当官的不要着急地往前凑,到别人家做客时不要往后退缩。

(8)、300.如何修清净心?在行中修,行是生活、工作、应酬,在这里面学不著相。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心就清净了。不把拉拉杂杂的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只有经典上的教诲。我们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尽心尽力,认真努力去做,做了之后,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凡夫做了好事,总觉得自己功德很大,居功,念念不忘,著了相,所以心就不清净。心地清净、空寂,什么都不想,做再多的好事,都不放在心上,统统放下,清净心里生欢喜、生智慧。这个欢喜不是从外面来的,是从内心里生出来的,是真欢喜。世间不管什么事,听到也好,见到也好,统统不要放在心上,见如不见,闻如无闻,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心。

(9)、3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悟而致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今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今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义。乃是超凡入圣。进道门路。三世如来。从此成佛。十方菩萨。依此进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依义修行。便证预流。须陀洹果。含二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一来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不来。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义修行。便证无生。阿罗汉果。此四句大开诸佛道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能令闻者悟佛知见。成佛无疑。是故得福。胜前七宝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亿分不及其一。

(10)、比如说一个人爱发脾气,通过修行学佛,他懂得忍辱、包容,真正遇到违缘时,能够改变以往的恶习,这就是佛法的功用。这句经文就是告诉我们,虽然我们闻到了佛法,也学到了很多佛教知识,但如果不拿来真修行,那和那些没有闻到佛法的人有什么区别呢?就像和人说食物而不让吃,是无法填饱人的肚子的。

(11)、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成仇。

(12)、(解释)别人发现头发白了就很生气,我见了却很高兴。多少人年轻黑发时就死去了,还没有活到有白头发的时候。

(13)、菩提道次第广论 | 日常法师 | 第二次讲记

(14)、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15)、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16)、综上所述,在“四重二谛”中,“性空”是第二重二谛的境界,而第二重二谛之胜义谛即为性空;而在佛法中安立性空的名言概念,就是对治凡夫的“我执”,只要破除了我执,便了知一切法无自性。如果众生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这是自证了“性空”的境界了。

(17)、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18)、五分钟时间到,林一同学,我们现在开始复习英语吧,第一个单词,abandon,你知道什么意思嘛?放弃。

(19)、(解释)凡事应三思而后行,但通常考虑两次也就差不多了。

(20)、1许多念佛同修问我:‘什么叫功夫成片?’这就叫功夫成片,真的成片了。‘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确实不动心,不被它所转,不受它影响,功夫才叫得力。功夫得力,就肯定能往生,你往生就有把握。这个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夫,是念佛人起码的功夫,最低的功夫。

5、佛经名语

(1)、磨刀都想着要磨得锋利,但刀锋利会伤人的手指头。

(2)、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空性”的梵文是“śūnyatā”,而词尾的“tā”的基本特征是以什么都没有、以什么都不存在的意思;因此,“空性”的“性”是表示“基本特征”的,指空的自性、空的真理。梵文śūnyatā除了翻译为空性外,在经论中还译作无、空门等名称。

(4)、2若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5)、(解释)喝酒欠债并非稀罕事,但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却不多。养儿是为了年老有所依靠,积储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6)、1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7)、2莲公净语果报相寻事可哀,谁从因地识轮回,漫天劫火炎炎里,都自杀生一念来。

(8)、10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9)、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0)、(解释)近水的楼台最先看到水中的月亮,向阳的花木光照好,发芽就早。古代的人看不见今天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却曾经照耀过古代的人。抢先一步就能当上君王,后到一步只能称作臣子。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

(11)、即今现在双亲,就是释迦弥陀;若能诚敬事他,何须别求功德,

(12)、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13)、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近寻死路。生不认魂,死不认尸。

(14)、长久在人家里住就会被人家嫌弃;人如果穷了亲戚也会疏远你。

(15)、1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16)、思惟闻法所有胜利,生欢喜心好乐心。须以五想听闻正法:作珍宝想,作眼目想,作光明想,作大胜利想,作无罪想。

(17)、看到他给她戴戒指,老戴不上,我真的彻底被这个男人感动了,更何况他喜欢她什么?

(18)、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又过于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19)、2华严奥藏,法华秘髓,就是在念佛,这个法门为「一切诸佛之心要」。心要,就是最重要的、主要的宗旨之所在,也就是一切诸佛的目的,就是弘扬念佛、劝导念佛。「菩萨万行之司南」,就是说菩萨广行六度万行的目标,就是成佛,而念佛就可达到菩萨六度万行、自利利人的目的。

(20)、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2)、2一切诸佛菩萨的名号、一切咒语,都是阿弥陀佛的一部分。阿弥陀佛是全体。所以「阿弥陀佛」是「大神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我过去讲《心经》,讲到后面,我就知道什麼是大神咒,什麼是无上咒,什麼是无等等咒。「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3)、在《辨法法性论》这一本论典当中,弥勒菩萨说:所谓的『法』它的相貌,就是我们众生所有的虚妄分别;不论是两种取,也就是能取与所取,或者是名言的心法与看似实有的色法,它们的本质都不是真实有,但是却好像是真实的现起在我们的世界,其实这一些都是虚妄的,一切的法都没有真实的意义,只是我们众生虚妄的计著,所现起的分别罢了。

(4)、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5)、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6)、念诵或佩戴楞严咒的功德殊胜无比,可消业障、解怨结,消灾延寿,如佛加持,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本篇,小编就其中四大名句,解析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若有不到位地方,望大家多多指正。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7)、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8)、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