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大全89句精选

2023年10月26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

1、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100句

(1)、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二十二章》

(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译文:正由于得“道”的人不自居为大,所以它才是真正的至大。

(4)、10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

(5)、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与人方便,随遇而安。——《易经》

(6)、老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叫“为善”。当我们处于劣势的时候,不责于人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的。

(7)、译文: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8)、(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9)、老子名言: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0)、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11)、老子名言: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13)、(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14)、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15)、老子名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道德经 第二十二章》

(17)、老子名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8)、行:路程。 始:开端,起始。 足: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怕一千里那么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起步的。比喻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得从头实施,循序渐进来完成。

(1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2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大全

(1)、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堆一堆泥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走出来的。

(2)、功成身退,天之道。(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成功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3)、译文:道永远什么都不做,但却无所不在。如果王侯能把握它,万物都会自然发展。

(4)、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译文: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圣人坚持以其无私的心态,反而成就了他个人。

(6)、廉:东西的棱边。为人处世应当方正,而不应生硬勉强,一直有太过有棱角,将人割伤。

(7)、《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因为全文仅有5000字,所以又称五千言。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道德经》十大修身金句:

(8)、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0)、福生于清俭。《道德经》:“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3)、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14)、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15)、(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18)、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诗经》

(19)、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

(20)、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3、老子道德经经典名句

(1)、事物总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道”的运动规律;事物的薄弱环节正是潜伏着发展生机之所在,这是“道”发挥作用的表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强与弱之间总是相互转化的。

(2)、(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道德经》

(4)、译文: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

(7)、(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8)、(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9)、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13)、(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14)、(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15)、任继愈先生认为:“老子承认求学问,天天积累知识,越积累,知识越丰富。

(16)、1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

(1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18)、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19)、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2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老子道德经精选

(1)、感悟: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老子经典语录及译文(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标准,于是就有了与之对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最方正的物体往往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物往往最晚才制成,最动听的天籁之音听起来好像没有,最崇高宏大的物象好像看不见。其中“大器晚成”一句,最为后世所常用,比喻圣人或杰出的人才在晚年才表现出与众不同,在最后有杰出的成就。

(4)、(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5)、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孔子《论语》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7)、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老子《道德经》

(8)、(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9)、老子名言: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1)、圣人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12)、译文为:对别人所畏俱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对此有一颗敬畏之心。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4)、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

(15)、老子名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6)、(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17)、(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18)、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9)、老子名言: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0)、祸莫于不知足意义:告诉人们不知足会带来很大的祸害——李耳《老子·四十六章》

5、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解释

(1)、第五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译文: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7)、创造了东西却不占有,做出了功绩却不自恃功劳,养育了东西却不主宰它的命运,这才是深妙的德。

(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9)、德生于谦卑。《周易》:“谦,德之柄也;让,礼之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