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由来100字左右最佳答62句精选

2023年10月27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数学的由来

1、数学的由来100字左右

(1)、故事是昨天,科学历程。故事是今天,生活现实。故事是明天,繁花似锦。喂,科学的故事呀!先睹为快吧!

(2)、其中f(n)是从夏至到冬至的第n个节气的日影长,Δ被称为损益数.

(3)、既然机器人是通过“建模”与外部世界互动的,那么一个合理的推测是:生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通过“建模”跟世界打交道的。

(4)、甚至有证据表明,数觉在动物中也存在(见拓展阅读“动物有数学本能吗?”)。

(5)、数学(汉语拼音:shùxué;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英语:Mathematics或Maths),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

(6)、  ——《大学科普》执行主编、重庆大学高校科协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靳萍

(7)、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8)、支持这种本能观点的证据很多。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家发现,6个月大的婴儿已能在8个点和16个点的点阵之间做出区分。

(9)、《墨经》中依次给出点、线、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这些图形的名称分别为端、尺、区.在研究线的过程中,墨家明确给出“有穷”及“无穷”的定义:“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即:用线段去量一个区域,若能达到距边缘不足一线的程度,叫有穷;若永远达不到这种程度,叫无穷.

(10)、此外,即使教幼儿数数的动作,也不能立即传达数的意义,必须通过“量”的比较,他们才能掌握“数”的概念。这就怪不得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数数,或者做加减运算,要辅以小木棍、小球之类的道具。

(11)、不同的民族都需要数字,需用数字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常会涉及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比如军营里面现有一个营的兵力,然后又有人来参军,又来了一个营零一个连的兵力,那么我们一共有多少兵力?这样的数量关系怎么描述呢?再比如现在军营里面有三个营的兵力,需要分出去两个营给别人,怎么分?于是现实生活中就产生了加法和减法。涉及要把一些东西合到一起测量总数的时候就产生了加法,涉及要从一个总的数字当中分一些东西出去,就产生了减法。在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加减运算是最早掌握的两种数学运算。我国古代比较注重利用工具来做计算,用算筹或者算盘来做加减法,记录时用的是文字表达。在现实当中因为有需求,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运算。从根本上说,人类一般是不干傻事的,总是产生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12)、我国盛产竹子,是世界上最善于利用竹子的国家。用竹子做计算工具,使我国古代数学带有许多和西方不同的特色。因此,“祘”由两个“示”字合成。

(13)、最早的记数符号可能产生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人把它们写在一种纸草上,苏美尔人把它们写在泥板上。他们都用单笔画表示个位数,用不同的记号表示十位数和更高位数。后来的古罗马人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他们的成果,创造出了罗马数字。汉字数字也是古代中国人智力进化的成果,在甲骨文中,就能找到蛛丝马迹。

(14)、《数学的故事》沿着历史上重大数学发现的脉络,紧密结合有关数学知识,通过立学化的语言描写,向读者讲述了一系列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故事。我们从中不难体会,数学的发展是人类智力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5)、“科学的故事丛书”跨越了不同文化领域和不同历史时空,在自然、科学与文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能有效地与读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对于科学爱好者欣赏文学、文学爱好者感悟科学都有很大的感染力,是奉献给读者的精神大餐。

(16)、还有研究显示,人类本能上具有在空间上通过虚构一条“数字线”,来表示数的倾向。比如说,我报给你一串数,请你在纸上记下。尽管我并没有吩咐你怎么去记,但你还是会按小的在左,大的在右的方式写下这些数,哪怕你是个左撇子也不例外。这是因为你在记数字时,会在纸面上不自觉地虚构一条“数字线”;在这条线上,数值从左到右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是一种本能。

(17)、但也有人争辩说,这些动物并没有掌握数的象征意义。相反,它们只是在经过上千次的训练之后,能通过联想来学习数。这和我们训练动物去做它们在野外做不到的事情没什么不同。比如在自然状态下,让大象戴着滑稽帽子一条腿站在凳上是不可想象的,而经过训练再做这类事情,就没什么可稀奇的了。

(18)、无论如何,“算术”这个名称在汉代已经通行了,正式使用是在《九章算术》一书中。在宋、元两代,我国数学发展居世界前列。那时“算学”和“数学”这两个词是并用的。

(19)、一万多年前,随着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和工具的改进,他们开创了崭新的生活,学会了种植和饲养,变成了农民和牧民。定居生活意味着部落的消失和村庄的形成。财产的丰富对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计算、分配这些财产,离开了数学怎么能行呢?记录财物和编制日历,促使人们发展书写的数字。

(20)、在现存的资料中,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开始猜想的人。他只谈论了几何学,他对一般的数学概念也许不熟悉,但对土地测量的准确意思很敏感。作为一个人类学家和一个社会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古希腊的几何来自古埃及,在古埃及,由于一年一度的洪水淹没土地,为了租税的目的,人们经常需要重新丈量土地;他还说:希腊人从巴比伦人那里学会了日晷仪的使用,以及将一天分成12个时辰。希罗多德的这一发现,受到了肯定和赞扬。认为普通几何学有一个辉煌开端的推测是肤浅的。

2、数学的由来100字左右最佳答

(1)、我决心放弃那个仅仅是抽象的几何。这就是说,不再去考虑那些仅仅是用来练思想的问题.我这样做,是为了研究另一种几何,即目的在于解释自然现象的几何。——笛卡儿(ReneDescartes,1596~1650)

(2)、就纵度而言,在数学各自领域上的探索亦越发深入。

(3)、以心理学上反映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韦伯-费希纳定律为例。这条定律说:我们辨别两个感觉差别的能力,随感觉强度的增加而减弱。比如用手提重物,你很容易区分1千克和2千克,但要辨别21千克和22千克,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亮度、音量等的辨别能力也同样如此。

(4)、ISBN978-7-03-053743-0

(5)、一些动物个体被证明表现出非凡的数觉天赋。亚历克斯,一只经过训练的非洲灰鹦鹉,在80%的时间里能正确识别出2到6个物体的集合。Ai,日本灵长类动物学家训练出来的一只黑猩猩,能做同样的事情。

(6)、在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今天,原创科普已经成为传承文化、沟通世界的重要载体。丛书将理性思维和文学艺术完美融合,用极其通俗易读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科学的世界,是一套难得的原创科普佳作。我们相信并且期待,未来的科学大师即将诞生于年轻一代读者中!

(7)、《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之书中通过阴阳卦爻预言吉凶.“--”是阳爻,“--”是阴爻,合称“两仪”.每次取两个,按不同顺序排列,生成“四象”;每次取三个,生成八卦(图5);每次取六个,则生成六十四卦.四象、人卦与六十四卦的排列,相当于组合数学中的有重排列:从n种元素中每次取r个,共有nr种排列法.例如,在两种卦爻中每次取3个,共有23=8种排列,这就是八卦.

(8)、那时候,人们过着群居穴处的生活。晚上,他们挤在深而黑的洞窟里或者藏在茂密的林木中;白天,他们成群结队地在荒野里寻找猎物或者采集能够充饥的野果,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饥寒交迫”大概是他们最切身的体验。

(9)、《说文解字》中解释“示”字说:“示,天垂家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二”是古文的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古人以为天上有神灵,神的表示是从上面下来的。

(10)、在数的范围在不断扩展的同时,计算领域内也产生了很多新的运算。在计算体积的过程中产生了乘方的概念,如一个正方形加上一个高变成正方体,相同的量三次相乘,就构成了三次方。产生了乘方,自然,也就要产生与之相反的开方的概念。

(11)、“算(祘)”原来是一种竹制的工具,是几寸长的竹签,也叫筹码,用来记数、计算或卜卦。摆弄这些“算”有一套技术及学问,自然就叫作“算术”或“算学”。

(12)、有解而引入了虚数i。但在历史中,复数是在一些数学家求解三次方程的过程中,发现结果中会出现对负数的开方,于是这个时候提出了虚数。可以说,复数正是在代数方程的求解中产生的。在古希腊时期,丢番图的《算数》中就已经记载了一元二次方程在时的情形,但当时丢番图没有考虑这种方程是否有解。直到16世纪,四次方程的求解中才出现了复数。意大利学者卡尔丹在塔塔利亚的基础上推出了一般三次方程的解法。但在求解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可约的情形,这时负数会被开方。然而这是当时的欧洲人无法接受的,因为负数的出现本身就难以接受了(欧洲人为什么难以接受负数,这也是一个与社会学文化学相关的有意思的问题),更别说给负数开方。之后,又有意大利数学家邦贝利引入了复数,但他本人觉得复数是神秘而无用的东西。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也将困惑数学家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命名为“虚数”。

(13)、(图中第一行为纵式,第二行为横式)算筹的摆法是纵横相间,从右到左:个位为纵,十位为横,百位为纵,千位为横……,遇零则空位.例如2561摆成,308摆成.筹算加减法与今珠算类似,从左到右逐位相加或相减即可.筹算乘除法的步骤稍微复杂一些.二数相乘(如48×36)时,先用筹摆一数于上,一数于下,并使下数的末位和上数首位对齐(图6(1)),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上数首位乘下数各位,把乘得的积摆在上下二数中间(图6(2)),然后将上数的首位去掉、下数向右移动一位(图6(3)),再以上数第二位乘下数各位,加入中间的乘积,并去掉上数第二位(图6(4)).直到上数各位用完,中间的数便是结果.筹算除法也分三层,上层是商;中层是被除数,叫实;下层是除数,叫法.

(14)、有人问为什么三加二等实际上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问为什么的,这些关系就是确定的。如果探讨缘由的话,这不是纯数学的推理能解释的,而是一个哲学、历史、社会学的问题。就是因为算术的结论是在人类几百年、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归纳、总结下来的,它们逐渐在人们意识中固定了下来,在符号的语言中固定了下来,以及在实际的应用中固定了下来。比如三个和两个放在一块就是五个,两个和三个放在一块也是五个(这最终还总结出了加法结合律),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这样。当然现实中也有时候不是这样,比如三升水和两升酒精加在一起就不是五升,但是,数学的模型、数学的抽象舍弃了这些特殊的情况而抓一般的情况。当然,在现实应用中是需要认清前提的,否则会闹出笑话。

(15)、数学自身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它在现实中无所不在的应用,让一些人产生一种“狂妄”的看法:数学是一切,一切皆数学;宇宙是一个数学结构,它只有数学性质。这种看法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一切皆数,数是万物的本源”的神秘思想遥相呼应。

(16)、这是一套由中国学者精心编著的有水准的科普读物,涵盖了最基本的七大科学门类,采撷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精彩科学史片段,讲述了代表性人物及重要发现和发明,还融合了现代科学前沿知识,用巧妙的故事形式、浅显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读之开阔视野,读之启迪思维。

(17)、周代记数法与商代相比,有---个明显的进步,就是出现了位值记数.如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一个中山国铜灯铭文中,355记作,末位的五表示个位而前一个五表示两个五间没有用十隔开.这说明当时已有了位值的观念,只是应用不多,还未形成系统的制度.

(18)、西方人由于首先接触到阿拉伯人使用过这些数据,便误以为是他们发明的,所以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造成了这一历史的误会。

(19)、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的基础上,逐渐懂得把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穿成册,这就是早期的书.写上字的竹片称为简,或竹简.春秋战国的大批数学成果,便是通过竹简流传下来的.

(20)、数学可能就在我们喜欢的积木玩具中,也可能在我们美味的曲奇饼干里;

3、数学的由来20字

(1)、《墨经》中讨论的几何概念可以看作数学理论研究在中国的最初尝试.《墨经》是以墨翟(约公元前490---前405)为首的墨家学派的著作,包括光学、力学、逻辑学、几何学等各方面问题.它试图把形式逻辑用于几何研究,这是该书的显著特色.在这一点上,它同欧几里得(Euclid,约公元前330—前275)《几何原本》相似,一些几何定义也与《原本》中的定义等价.下面略举几例:

(2)、数学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6世纪前,数学主要是关于“数”的研究。这一时期在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与中国等地区发展起来的数学,主要是计数、初等算术与算法,几何学则可以看作是应用算术。

(3)、后来,随着在世界各地的普遍传播,大家都都认同了“阿拉伯数字”这个说法,使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都误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实际上是阿拉伯人最早开始广泛使用数字。

(4)、一旦这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我们现实生产生活是十分有益的。数字——自然数产生之后,我们想描述现实的情况变得有可能了。比如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小区域内有多少棵杨树呢,我们只要查一下,有27棵杨树。在一个小区域内有27棵杨树,我只要写这样一个数字就行了。注意,那个时候中国可没有这样一个数字,这是阿拉伯人发明的,阿伯人用这样一个方式来描述,我们中国人不用这个方式,中国人用一横两横来描述。阿拉伯人用这个“5……”来描述,罗马人用“Ⅰ、Ⅱ、Ⅲ、Ⅳ、Ⅴ……”来描述,而中国人用什么来描述呢?中国人用“五……”。

(5)、所谓内插法,是已知若干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求这些自变量之间其他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的一种方法,古代常用来推算日、月、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行度,为制订历法服务.内插分两种---等间距内插和不等间距内插.等间距指的是自变量的间距相等.设自变量x,等间距h,函数关系为f,若函数值之差 f(x+nh)-f(x+(n-1)h)(即一次差,其中n=…)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则用一次内插法;若这些函数值之差的差(即二次差)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则用二次内插法,依此类推.用现代数学的观点来看,n次内插法反映的是n次函数关系.

(6)、可惜的是,随着墨家的衰落,墨家数学理论在形成体系之前便夭折了.

(7)、直觉主义定义,从数学家L。E。J。Brouwer,识别具有某些精神现象的数学。直觉主义定义的一个例子是“数学是一个接着一个进行构造的心理活动”。直观主义的特点是它拒绝根据其他定义认为有效的一些数学思想。特别是,虽然其他数学哲学允许可以被证明存在的对象,即使它们不能被构造,但直觉主义只允许可以实际构建的数学对象。

(8)、这个结果表明,教育和职业所养成的习惯,已经深深改变了数学家们思考数学时的思维方式。文化的影响之巨,由此可见一斑。

(9)、当人类在心里将那一连串数字一一记下时,计算就开始孕育了。另外,人类对图形的识别也日益精准,其中人类最熟悉也最偏爱的图形就是圆。

(10)、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是数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推动着古今数学的发展.

(11)、数概念产生之后,原始记数法便随之出现了.《易经》上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三国时吴人虞翮在《易九家义》中也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这些记载表明,结绳记数是原始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记数方法.刻划记数是比结绳记数进步的一种记数法,也产生于原始社会.人们在竹、木或骨片上面刻出一个个小口,表示一定的数目,这大概就是《易经》所说的契.例如1975年在青海乐都出土的原始社会末期遗物中,有40件带有三角形小口的骨片(图3),这些小口便是用来记数的.

(12)、我们最开始由于数量的需要,产生了数字。后来由于要解决位置的问题,产生了欧几里得平面几何。虽然中国人在古代并不知道欧几里得,但是中国人、希腊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都需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与算术的产生相仿,最初的几何知识则是源于人们对于形的直觉中萌发出来的,史前人大概首先是从自然界本身提取几何形式,在器皿制作、建筑设计及绘画装饰中加以呈现。据研究,不同地区几何的产生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古埃及几何学产生于尼罗河泛滥后土地的重新丈量,古印度的几何学的起源则与宗教实践密切相关,而古代中国几何学的起源更多的与天文观测相联系,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几何学的出现离不开我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13)、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起源是——人类的好奇。也许看见太阳月亮那么圆,就想研究圆这种图形等,这种来自几何图形上所独有的美感,刺激了早期的人类,学夫子一直相信,好奇心是人类前进的主要动力。

(14)、后来,随着在世界各地的普遍传播,大家都都认同了“阿拉伯数字”这个说法,使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都误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实际上是阿拉伯人最早开始广泛使用数字。

(15)、到公元前五世纪时,分数已在中国广泛应用了,有些分数还有

(16)、据战国时成书的《庄子》记载,惠施曾提出“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的观点.其中“大一”、“小一”可理解为无穷大,无穷小.这段话的意思是:大到没有外部,称为无穷大;小到没有内部,称为无穷小.书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著名命题,可以看作是对“小一”的发挥.一尺长的木棒,第一天取它的一半,第二天取剩下那一半的一半,如此不断地取下去,

(17)、大约4000年前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代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西周则演变为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18)、(4)“圆,一中同长也”---到一个中心距离相同的图形叫圆.

(19)、商代甲骨文表明,当时已有比较完整的数字系统.从1到10的每个整数,以及1000,10000,都有相应的符号表示:

(20)、海上航行还会使他们对地球的感受与众不同。长期在大海里漂泊,水手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年四季,不管是哪一天,在北方港口,中午的太阳总是比南方港口的低一些,桅杆投下的影子也长一些。同一天里,中午,影子在不同地方的长度不同,这就是航海者标记港口位置的最早方法。夜晚向北航行时,他们会发现北极星每晚都会升高一点,而当向南航行时,北极星每晚又会向地平线下落一点。

4、数学的由来200字左右

(1)、陕西姜寨出土的陶器(约6000年前)上也有类似的数字:很明显,这些数字都属十进制系统.

(2)、  数学家们都试图在这一天发现素数序列的一些秩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谜,人类的心灵永远无法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