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句子144句精选
王守仁人生名言
1、王守仁名言警句
(1)、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2)、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
(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是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5)、点题: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6)、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7)、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8)、此心不动是指人的本身对外界的人、事、物不动心,心外无物。此心指知善知恶的良知之心。
(9)、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10)、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的。那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义礼仪的,自然都是善的。
(11)、王阳明名言六:“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2)、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3)、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4)、原句: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15)、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16)、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17)、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生命
(18)、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19)、你不需要真正的站立,但在精神上要站起一个真正的人来。
(2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王守仁句子
(1)、王阳明名言八:“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好玩的国学:用一颗光明澄澈的心灵,抵抗时风浇薄!功名利禄过眼云烟,唯有心灵可以抵达彼岸!
(5)、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6)、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肖伯纳
(8)、克己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9)、他是收视爆款:他主讲的《有书国学共读国学》台风妙趣横生,被一众网友亲切地称他“说书大咖”。
(10)、道理如此简单,谁不知道呢?但是大多数只了解表象,没有领会实质。“不贵于无过”,是不是放纵自己犯错,或者宽恕自己,首先我们要承认自己是会犯错的,并且适当的还是要保持一些缺陷。所谓“月满则亏”,曾国藩晚年时候给自己盖的一所亭子,名叫“求阙厅”,曾国藩曾经写信告诉自己家人,我们曾家现在是盛极一时,所谓物极必反,这是不好的征兆,他告诉家人,我们该还的人情大抵都要还,但是也一定要留一些人情慢慢还。有时候保持一些缺陷反而更加适合。
(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12)、语出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意思为有志学好圣人贤者学问的人,却摒弃孔孟之道,妄图在其他地方找到追求,就好比舍弃日月的光辉,而希冀于萤火虫那微不足道的亮光。这是一件极为荒谬的事情。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于孔孟之道的极为尊重,以及自身的谦逊,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代心学大家的缘由之一。
(1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林肯
(14)、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1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6)、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1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费洛姆
(18)、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象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
(1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3、王守仁的经典语录
(1)、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2)、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传习录》
(3)、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4)、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
(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6)、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7)、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
(8)、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9)、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雨果
(10)、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1)、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2)、大意: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1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4)、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15)、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6)、人需要有为自我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17)、大意: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8)、他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之很多至理名言值得后世学习受用。
(19)、好玩的国学:用一颗光明澄澈的心灵,抵抗时风浇薄!功名利禄过眼云烟,唯有心灵可以抵达彼岸!
(2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王阳明
4、王守仁人生经历
(1)、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居里夫人
(2)、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乾,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3)、王阳明,又称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4)、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5)、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6)、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7)、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8)、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9)、▲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故长称“王阳明”
(10)、点题: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1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12)、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13)、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4)、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15)、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16)、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17)、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葬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18)、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1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0)、他是资深学者:先后进行儒释道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其他领域文化研究近20年,现任洙泗书院国学院副院长。
5、王守仁经典诗句名言
(1)、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4)、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5)、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拜伦
(6)、有一天,那个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7)、(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
(8)、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9)、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10)、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1)、李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少时聪明伶俐但贪玩厌学,自从见了老奶奶铁杵磨针,立马动力十足,勤奋好学起来,一个铁棒都可以磨出一个“诗仙”来。
(12)、别人的点化可以说是临门一脚,但是这一脚能不能踢进去还是靠自己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考,就像是修炼武功一样,招式滚瓜烂熟,就是不能突破,这时候别人点化或者某一契机让你突然顿悟,开窍了。
(13)、对于做事,人往往要么怯懦,要么只有血气之勇。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攻心为上,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14)、王阳明的临终遗言。王阳明卧病在青龙浦的一条轻舟上,当弟子问要说点什么时,他留下这一句话后,溘然长逝。此心光明是他一生的写照,这句话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个人生故事。这短短的八个字,是寓意最深、感情最浓的临终绝笔。至此,王阳明心学照亮后世,同时开启中国文艺复兴的王阳明,走完了他探索、艰难、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15)、保持自己的志向,就如同心脏在疼痛,注意力都被这种疼痛吸引了,哪里有空闲说无意义的话和管无意义的事。
(16)、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17)、说话是大有学问的,绝不是张口说出来的就是话,那很可能是废话、妖言。我们经常夸奖某个人”很会说话",多半是贬义的,心里是说,这人真虚伪,作作。
(18)、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9)、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20)、以下八句话,是王阳明毕生心血总结,句句开悟人性。认真读一遍,或能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1)、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2)、王守仁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4)、大意:一个人在忿怒时,较容易感情用事,有时会怒得过分,就失去廓然大公的本体了。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
(5)、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7)、原句: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9)、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10)、反过来,我们学习也是如此,要讲究广泛涉猎的同时,一定要专在某一个领域是自己长期研究的,一个领域摸透了,纯熟了,掌握要领了,自然做其他领域也会融会贯通,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
(11)、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12)、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3)、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便会因此而生病。
(14)、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15)、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1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7)、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18)、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19)、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20)、“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2)、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3)、感悟:这种状况恐怕比较普遍——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无聊得要死。人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
(4)、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 (28) 。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5)、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
(6)、“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7)、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在思
(8)、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9)、原句: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0)、语出《王阳明全集卷》。纵观历史,那些圣人贤者通通只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只有心中良知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意指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许多能人。
(11)、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12)、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13)、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不能因为别人的诋毁和陷害而随别人的意愿去处理。
(14)、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
(15)、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1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17)、原句: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18)、出自语录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王阳明格竹苦思圣人之道的失败,而格竹之法即圣人朱熹所传。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19)、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朱熹
(20)、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1)、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2)、(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3)、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4)、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