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启示84句精选

2023年12月20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100字

(1)、可是当各路诸侯匆忙赶到骊山脚下时,却看见周幽王正和妃子在高台上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什么敌人,才知道自己被国王愚弄了。诸侯们不敢发脾气,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褒姒看到平时气度不凡的诸侯们,被戏耍后都是一脸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笑。周幽王一见宠爱的妃子终于笑了,心里痛快极了。

(2)、等真有敌情来的时候,可是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幽王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

(3)、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4)、原来,西周在京城遍置烽火台和大鼓,并与四方诸侯约定:一有外敌来犯,便点燃烽火,擂起大鼓。诸侯们看见,便会发兵来救援。这次,幽王想到的“好办法”就是燃点烽火,引美人一笑。他下令点燃了烽火,一时间,京城上空狼烟滚滚。各路诸侯见到烽火狼烟,认为有敌人入侵,纷纷发兵赶赴京城。但等人马到时,却又没有见到敌人的踪影,只得匆匆地各自撤退回去。

(5)、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6)、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7)、        他自觉有一个充分的理由,理由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8)、宜臼同母外逃,幽王也觉心静,不以为然,专宠褒姒为乐。但褒姒自进宫以来未曾展示过笑容,虽艳若桃李,但冷似冰霜。幽王心想褒姒若能一笑,定魅力无穷。于是他千方百计想博得美人展开笑容,可是终不能如愿,褒姒就是不笑。幽王心想:“爱妃一定是因废立之事未定,心事太重,笑不起来。”便谋求废立之事。废立有故,其他大臣不敢驳议,于是按议降旨。

(9)、        夏帝用木匣将龙的唾液储藏,后来传到了商朝,又传到了周朝,期间都没有人将它打开。充满好奇心的厉王决定看看这是什么玩意儿。于是上演了“洪太尉误走妖魔”般的戏剧性一幕:随着盒子的打开,唾液顺着流了下来,并且无论如何也清理不掉。充满好奇心的厉王又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好主意——他命令一群赤身裸体的女人对着那滩唾液大叫。

(10)、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音sì)。

(11)、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周幽王为此数次戏弄诸侯们,诸侯们渐渐地再也不来了。

(12)、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13)、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14)、不知道怎么那么巧,夫妇二人神奇的逃脱了,在逃跑的路上,他们听到啼哭,原来就是那个被抛弃的孩子。二人带着这个孩子逃到了褒国,这就是褒姒。后来褒国有人犯罪,不知道怎么操作的,褒姒被献给周天子来赎罪。

(15)、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中,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如果国王把国家权力当作儿戏,为所欲为,最终只能导致自己的灭亡。

(16)、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

(17)、各路诸侯一看烽火台点燃,个个都马不停蹄的赶来。可是等诸侯们赶到城门口一看,什么状况都没有周幽王和褒姒正坐在城门上笑得前赴后仰呢?

(18)、周幽王即位的第二年,京都镐京(1)发生了一次大灾难,《诗经·十月之交》曾描写了现在地震:“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意思是:“河水沸腾了,山谷都颠覆了以前的样貌,高山变成瀑布,峡谷变成了山陵。”地震过后接着便是大旱。天灾人祸,给后来民众的生命财产引起如此明显的代价。

(19)、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还是不见诸侯救兵前来。犬戎兵紧紧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一百余人逃进了骊宫。周幽王采纳臣下的意见,命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则从后宫门逃走。

(20)、可是在后来的历史记载中对周幽王的过错所言甚少,只是不爱笑的褒姒反而成了罪魁祸首,就是因为她不爱笑才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如果她爱笑,周幽王就不会失去他的江山。 

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启示

(1)、后来,褒姒勾结权臣,废申后和太子(宜臼)。

(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4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中,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如果国王把国家权力当作儿戏,为所欲为,最终只能导致自己的灭亡。

(3)、我觉得就这样的结论其实是极其荒谬的,就像婆婆和媳妇儿处不好关系,媳妇儿和婆婆互相指责对方的过错,但其实究其根本出问题的十有八九就是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因为他没能协调好媳妇儿和婆婆之间的关系才让两个女人互相仇视。

(4)、周幽王不仅残忍嗜杀,还喜欢美色。周宣王时,在镐京曾流传过这种一句歌谣:“檿(yàn)弧箕服,实亡周国”。意思是用桑木作的弓,用箕木制的箭袋,要使周王朝复辟。这其实是人民对周宣王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的不满,周幽王却固执地觉得是这两件东西要使周灭亡,于是提议不准制造和欺骗用桑木做的弓和箕木做的箭袋。不料正好有一对夫妻不知他的禁令而到镐京城里来卖这两样东西。周幽王得知原委,下令派人缉拿。

(5)、夏桀、商纣王、周幽王之流如果不是自身昏庸无道,区区一个女人就能让他们亡国吗?

(6)、褒姒虽然长得漂亮但是并不喜欢周幽王,对周幽王十分的冷淡,周幽王为了让褒姒喜欢他,让宫内的人为他出主意,只要让褒姒对他主动笑,就赏千金。

(7)、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8)、当时没有现代化的通信系统,国都如有紧急状况,派使骑马速报,召诸侯发兵来救是来不及的,于是就在秦岭峰顶建造了一座烽火台,专门用来报警。遇有紧急状态便熄灭柴草,白昼浓烟冲天,夜晚火光映天,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得见,诸侯见后即下令相救。这种连夜警报似乎不能随便乱用。而周幽王为了赢得褒姒一笑,采纳了那人的提议,命人燃起骊山烽火。各地割据望见烽火燃起,都以为京都发生紧急状况,于是相继攻占前来援救。

(9)、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使得周幽王叫苦不迭。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满将领经常克扣粮饷,这时也都不愿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强招架了一阵以后,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还是不见诸侯救兵前来。犬戎兵紧紧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一百余人逃进了骊宫。周幽王采纳臣下的意见,命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则从后宫门逃走。逃不多远,犬戎兵又追了上来,一阵乱杀,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们早已被吓得瘫痪在车中。犬戎兵见周幽王穿戴着天子的服饰,知道就是周天子,就当场将他砍死。又从褒姒手中抢过太子伯服,一刀将他杀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虏(一说被杀)。至此,西周宣告灭亡。

(10)、说有那么一天,周幽王和褒姒登上城楼,下令点燃烽火台,一段功夫之后,附近的烽火接连燃起,再过一段时间,诸侯们纷纷带兵赶到国都,可到这一看,敌人的影子都没有,只看到周幽王站在城楼之上,身边的褒姒笑的是花枝招展。

(11)、后来,西方的犬戎族攻打幽王,危急之中,他下令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救助。但吃尽了苦头的诸侯们都未派出救兵。于是,幽王被犬戎人杀死在骊山之下,褒姒被虏走,周王朝的财宝被洗劫一空。

(1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通过小学课本的启蒙,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13)、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14)、但是没过了多久,西戎的军队真的前来进犯,周幽王那时急忙点起烽火,可是没有援兵前来帮忙。原来是因为诸侯们还是以为周幽王是戏弄他们,纯属故伎重演,不相信真的有外敌侵犯。结果周幽王被杀死了,他的都城被西戎攻占,从此以后西周灭亡。

(15)、褒珦(xiàng)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16)、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

(17)、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18)、褒珦(xiàng)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19)、多次的戏弄让诸侯忍无可忍,于是后来大家对烽火台的信号视而不见,最后敌人真的发起战争时,周幽王被敌人给杀了,褒姒不是被人俘虏就是死了。

(20)、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

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烽火台在古代只是充当战斗通讯的作用,当烽火台被点燃后,周边的军事营地会看到那里起了战火,马上进入戒备状态,至于是否发兵支援还要看情况,如果战地那边有派人来求援才会出兵,不然贸然出兵有可能自己的阵地也会丢掉。

(2)、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wángjī)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3)、        夏朝衰落的时候,两条神龙降在夏宫廷,说:“我们俩是褒国之前的两个国君”,夏帝不知所措,于是占卜来决定是杀了他们还是留在他们还是赶跑他们。结果都是不吉。后来不知怎么突发奇想,占卜是否应该收藏两条龙的唾液。大吉。

(4)、今天小涵姐姐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故事。注意给孩子播音频的时候调整好音量~

(5)、        后来褒国有罪,就把那个小女孩献给周王用以赎罪。

(6)、烽火是古代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一旦有敌人入侵,站在高高烽火台上的哨兵就会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会相继点燃,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就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 

(7)、有一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到外面游玩,他们到了骊山烽火台。周幽王向褒姒解释烽火台的用处,告诉她这是传报战争消息的建筑。那时候,从边疆到国都,每隔一定距离修一个高土台,派士兵日夜驻守,当敌人侵犯边境的时候,烽火台上的驻兵立刻点燃烽火,向相邻的烽火台报警,这样一路传递下去,边境发生的情况很快就能传到京城。而一旦国都受到威胁,骊山的烽火台也点燃烽火,向附属于周朝的诸侯国传递消息,诸侯国就会立刻派兵来援助。

(8)、可幽王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未能如愿,于是面谕百官,“谁能使王妃一笑,赏黄金万两。”宠臣虢石父说他有妙计可使妃子一笑。

(9)、褒姒是褒国进献给周幽王的,那时候褒国的皇帝惹怒了周幽王,被周幽王关了起来,后来为了解救皇帝,就在自己的国家寻找绝世美女,最后看到了褒姒,把她送给了周幽王,周幽王喜欢美女,见到褒姒后,立马就立褒姒为宠妃。

(10)、说在夏朝末年,有两条神龙落在了王宫之中,它们自称是褒国的君主。当时的夏朝天子搞不清楚状况,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后来请了高人指点,跟两条神龙沟通妥当,神龙留下一些唾液后飞走了,神龙唾液也就此保存在一个匣子之中。

(11)、周宣王死后,太子宫湦(shèng)继承皇位,也就是周幽王。这时,周王朝已摇摇欲坠,危机四伏。周幽王像周厉王一样,也是一个昏庸懦弱的国君。他一下台,就起用专好专断谄媚的虢石父为卿执政,把周宣王在位时的这些忠诚大臣一个个排挤了下去。

(12)、褒姒这个人,虽然长得十分漂亮,但是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不爱笑,周幽王为了讨她的欢心,千方百计的想逗她笑出来。在当时,国都和其他诸侯国之间,都设置了烽火台,一旦国都发生紧急情况,就在烽火台点火作为信号,附近烽火台的守兵看到以后,也接力的点燃烽火,最后被诸侯们得知,前来救援。这么重要的一个设置,就被周幽王打上主意了。

(13)、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14)、在古代周朝的时候,有一个王叫作周幽王。他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其残暴的君王,而且异常的腐败,奢靡。周幽王有一个爱妃,她的名字叫做褒姒,长得自然是很美丽,她眉清目秀,皮肤嫩得像白色的玉脂,而且唇红齿白,秀长的头发乌黑亮丽。褒姒的容颜虽然有沉鱼落雁之美,但是她却从来没有开口笑过。

(15)、于是,穿着破烂却掩饰不了天生丽质的女孩跟着褒响的儿子到了褒府,开始接受淑女培训。培训过后,一位改变中国历史的美女诞生了,她就是褒姒。

(16)、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在位时,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周幽王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又听信宠妃褒姒的谗言,废掉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之子),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与宜臼逃回申国。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  

(17)、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这天总理虢石父想到了一个高招:“大王,当年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咱们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只要敌人打进来,士兵们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让邻近的诸侯都瞧见,好出兵来救。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早就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让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肯定会笑的。您觉得我这个办法怎么样?”

(18)、幽王大喜,催其快讲:“王妃常忧,是恐大王三年之后,她母子无容身之地,大王若能立伯服为太子,点燃烽火,叫王妃看千军万马的壮观场面,褒姒肯定笑颜常开。”幽王听后即令诏书废申皇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皇后,伯服为太子,即驾幸骊山。

(19)、这是何理由呢?原来褒姒刚到镐京的时侯一直愁眉不展,周幽王想尽办法都不能引她高兴一笑。周幽王曾下令全国,如有逗得褒姒一笑者,赏赐千金。闻令赶来献技者上万人,但都无法逗引褒姒一笑。到那时有人给周幽王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让周幽王点燃骊山烽火台上的烽烟,把全国各地诸侯召来,也许能赢得褒姒的一笑。

(20)、有一次竟然三个月没有上朝理政。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珦关进大牢。

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视频

(1)、烽火台的布置都是以点带线,彼此间可以相互遥望。如果敌人要进攻,肯定是从边缘地区杀进来,古代又没有飞机,不可能直接就进攻人家的首都!从西周的地图来看,周幽王当时地处丰镐地区,而进攻他的是犬戎部队。从犬戎至丰镐还需要经过其他的诸侯国,因此最先点燃烽火台的肯定不可能是周幽王,而是地处边缘的那些烽火台!

(2)、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连结犬戎进攻镐京。

(3)、褒姒(bāosì),生卒年不详,姒姓,褒国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

(4)、诸侯们的这一阵奔忙,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虎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通带兵回去了。

(5)、申侯自然对周幽王的对于不满,于是联合郐(kuài)国和楚国一同出兵周幽王。犬戎早就想攻打镐京,苦于没有机会,趁此立刻发兵直扑镐京。周幽王见戎兵包围京城幽王简介,眼看江山难保,就命令部队在雍州上燃起烽火调朝廷援军前来援救。而烽火点燃多时,可就是迟迟见不到救兵的踪影!这把周幽王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大概。

(6)、褒姒到底是什么人呢?《史记》记载,她是贫苦出身、从小被父母遗弃的一个女婴,后来被一位姓姒的大人抱养。《东周列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可见褒姒的确很美。她14岁时,几经辗转进了宫中,成为太子宫、也就是后来的周幽王的妃子。对于二者的感情,《史记》中写道:“太子宫非常喜欢褒姒,二人恩爱缱绻,生下了儿子伯服。伯服聪明伶俐,十分可爱。”

(7)、过了不久,周幽王想立褒姒为皇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为了达到目的,他废掉了皇后和太子。皇后的父亲是申国的国王,听到自己的女儿被废,非常生气,立刻联络别的国家,发兵攻打周朝。周幽王赶紧下令点燃烽火,召唤诸侯。

(8)、这好多年西戎没来侵犯了,估计各路诸侯的武器都快生锈啦,不如点上烽火召集他们来玩耍玩耍,那成千上万的人马,嘶嘶呀呀的风风火火的赶来,多大的阵势,可到了这发现没事,都又灰溜溜的卷起旗子回去,哈哈,这不很有意思嘛?”这个馊主意就这么诞生咯,幽王的猪脑袋想都不想,就下令点起烽火,催趱诸侯来“演戏”,自己带着褒姒站高地那看着,诸侯们那个忙啊,说不准都来不及套上马,顺手牵头驴来顶替,手里还没放下刚戏耍的棍子,还以为自个提的方天画戟刺啦啦的那个往京城冲。这形象,忒差,不过对于看戏的来讲,那可是好笑的,等大家铺天盖地,气喘吁吁,马不停蹄,汗流浃背,哭爹喊娘的上了舞台,褒姒笑了,她笑了,她还真笑了。唉,可怜这帮戏子们,还以为自己是勇士,当现实的口谕说是“大家久未凑一起,今天走个场,遛遛”,没有人不郁闷的,又偃息旗鼓、勾三搭丢盔弃甲、怨声载道、心灰意懒、暗下决心的离开。那边褒姒一笑,虢石父便千两黄金到手。这即是有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是商品经济里最贵的笑!

(9)、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机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话,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自大,争霸。在未烽火戏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里扩大而已。

(10)、有了这次成功,周幽王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接下去的日子里,他几次点燃烽火台,就为了看褒姒在风中绽放。可这毕竟不是一个正事,数次之后,诸侯们烦透了周幽王,再看到烽火,也没有人发兵前来助兴了。

(11)、有个马屁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音lì)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12)、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13)、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14)、但,“烽火台”在汉朝才出现,西周的周幽王真的能用“烽火来戏诸侯”吗?事情并不简单,来看一组资料:

(15)、当时郑伯友听说,非常吃惊,急忙赶来劝阻,说:"墩台先王所设,为备缓急,取信于诸侯。今无敌举火,是戏弄诸侯。他日果有敌情,诸侯必不信矣,将何物征兵以救急呢?"幽王托词:"烽火久不用,诸侯若来到,只一试而已,有何不可?"不听郑伯谏言,下令大举烽火。

(16)、看到这里大家大概也发现了,甚至我们看起来并不是一个非常坏的一个人,他可能只是有一些任性,也并没有做太大太伤天害理的坏事。

(17)、申后之父联络鄫侯及犬戎入侵,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18)、周幽王(前795—前771),姬姓,名宫湦,是中国西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19)、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褒姒并非是半路杀出的“小三”,抢了谁的王后宝座,而是周幽王做太子时就已经入宫,并成为太子妃的,两人非常恩爱。“褒姒生子伯服”就说明伯服是大儿子,因为古代人名中的伯、仲、叔、季是代表此人排行大小的。“伯”者,老大也,亦即兄弟群中的大哥,既然褒姒是周幽王妻妾中的年长者,而她的儿子又是长子,那么她理应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

(20)、后来,周幽王经过多年的准备,并且得到了自己叔父郑桓公的鼎力支持,于是决定和申侯公开决裂,毅然“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嫡长子继承制对于周王朝维护统治秩序意义重大,周幽王废后以及改立太子必须是有礼制依据的,否则一旦“违礼”关东诸侯绝不会坐视不管。周幽王宣布“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之后,各地诸侯特别是有“周礼之邦”之称的鲁国根本就没有发难。要知道,鲁国是周公的封地,正是周公当年定立下周朝所有的规章礼仪,因此鲁国一向被认为是最有道德权威的诸侯国,连鲁国都没有过问这事,说明周幽王此举没有违背正统。

5、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简介

(1)、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2)、周幽王上任初期,还有召虎、伯阳夫二位肱骨大臣鼎立辅佐,但是二老年岁不饶人,没多久就过世了。没有权力上的束缚,也就是拨了羊皮的狼,露出了真面目,暴戾,好色,享乐,听信谄媚,任用小人,虢石父、祭公等奸邪小人当道,世风日下。按列国志所讲,古代但凡社会大的变迁,比如国将灭亡,贤人出世啥的,都会提前有征兆的。周幽王时也不乏上苍显灵,岐山原为西周开朝第一王-武王发迹的地方,岐山地震,附近的山川都受到破坏,灾害尤其严重,当地官员报告给了朝廷,可这个幽王倒是挺无神论的,说了句:“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而国人及不少贤臣都很恐慌,纷纷进言,可这个幽王根本不理会,还把不少废话的大臣治罪。大家都更加恐慌了,于是呢,为了避免灾祸,不少人都举家外逃。

(3)、好啦,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讲故事啦!

(4)、这时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