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得其所的意义和用法109句精选

2023年12月24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各得其所的意思和用法

1、各得其所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教你辨析: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如“且”用作副词,可译为“暂且、姑且”,可联想成语“得过且过”“得饶人处且饶人”等。

(2)、(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第三个“为”)(《鸿门宴》)

(3)、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妒贤嫉能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

(4)、如:①其一犬坐于前(《狼》)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5)、解释: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6)、出处: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7)、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8)、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9)、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0)、神头鬼脸①形容不愉快的脸色。②喻蓬头乱发,不加修饰。

(11)、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明”意思是“明白地”,作状语修饰中心语“教”)

(12)、(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13)、要理解兼词现象。一个单音节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这类词就是兼词,它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语法现象。如:“焉”相当于“于之”,兼介词、代词。“诸”,①相当于“之于”,兼有代词、介词;②相当于“之乎”,兼代词、语气词。盍,相当于“何不”,兼代词、副词。当然这类词并不是任何时候都用作兼词,要善于结合上下文意及其组合关系分析。

(14)、如: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迅速地融洽了。在这一复句中,前一分句的“很好”,通过“得”构成谓语动词的补语,说明“怎么样”。此处的“得”,不起实体表义作用,仅处从属地位。

(15)、妒能害贤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

(16)、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7)、出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亲又会怎样高兴得合不拢嘴巴……”

(18)、(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对)己。(《劝学》)

(19)、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谈笑”,动词活用作名词,属名词性短语,谈笑的方式)

(20)、(1)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2、各得其所的意义和用法

(1)、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司马光《赤壁之战》)

(2)、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3)、例: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之”代上文的“清流激湍”)

(4)、(2)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6)、第三人称代词。充当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可译为“它”“他”(包括复数)。

(7)、①作《师说》以贻之。(代人,作宾语)(《师说》)

(8)、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9)、(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10)、(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

(11)、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12)、合,适合于,例如:  (1)Сапогипоноге(皮鞋合脚。)  

(13)、(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14)、三步功夫;一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势气质威严壮似泰山。二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三洗髓: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园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也.)

(15)、(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16)、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好。德容言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17)、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18)、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2)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 并序》)

(20)、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各得其所的意思和例句

(1)、③句,“其”表示告诫、期望的语气,可译为“可要”。④句,“其”表示婉商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2)、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3)、笑得人仰马翻、乐得合不拢嘴、玩得兴高采烈、读得津津有味

(4)、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6)、(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7)、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8)、郭云深先生言:练形意拳有三层呼吸。第一层练拳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颚,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谓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第二层练习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顶上颚等规矩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不同,前者手足动作是调息之法则,此是调息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以通乎内外也,此二层之呼吸,著意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是谓练气化神之力也。第三层练拳术之呼吸,与上层之意又有不同,前一层是明劲、有形于外,二层是暗劲、有形于内。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无是为无声无臭还虚之道也。此三种呼吸为练拳术始终本末至次序,即一气贯通之理,自有而化无之道也。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劝学》)

(10)、金文又加声符“丌”,变成“其”。本义:簸箕。

(11)、“以”后省略“之”字,“以”常译作“把”;“之”作代词,共同构成介宾短语

(12)、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13)、读音gè,量词用法,三个月、洗个澡;单独的:个人、个性、个位;人或物体的大小:高个子。 加在“昨儿”、“今儿”、“明儿”等后面,与“某日里”相近;

(14)、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史记·鸿门宴》)

(1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6)、(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并序》)( )

(17)、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前“其”是音节助词,无实在意义,可不翻译;“既其出”可译为“出洞以后”。

(18)、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19)、(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20)、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各得其所的解释意思

(1)、状语后面用“地”,如:刻苦地训练、平平安安地回家。

(2)、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贾谊《过秦论》)

(3)、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4)、在(全部)范围内;(分别)在…各地位(各地方),这种情况下应该与表示地方的复数名词连用。例如:  (1)Наступатьповсемуфронту.(全线进攻。)  (2)Повсейстранураспространиласьрадостнаявесть.(快乐的消息,传遍了全国。)  

(5)、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6)、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7)、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8)、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9)、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0)、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苏轼《石钟山记》)

(1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12)、郭云深先生云:形意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13)、②一个时间段。〖例句〗马老离开故乡有20多年了,其间只回来过一次。

(14)、(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15)、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

(16)、②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难道)(《游褒禅山记》)

(17)、“的”用在定语的后面,也可以用在主谓短语中间。“得”是一个助词,一般用于动作词语后面。“地”可以用在动词后作助词,也可以作为名词,表示大地(指地球表面最下方;贴近地壳的表面部分),地球等。

(18)、(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19)、  (1)Помне.(照我的意思。)  (2)Тытолькохочешь,чтобывсёбылопотебе.(你只想什么都照你的意思才好。)  

(20)、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墨子·公输》)

5、各得其所的意思意思

(1)、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

(2)、(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3)、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疾走先得涸鲋得水二者不可得兼

(4)、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5)、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并序》)

(7)、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8)、成语造句:小明得到玩具,小红得到苹果,看到他们各得其所,哥哥也很高兴。

(9)、(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10)、放在主语后面,与“也”合用构成判断句式,不必译出。

(11)、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12)、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归有光《项脊轩志》)

(13)、(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14)、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15)、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6)、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7)、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18)、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19)、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20)、(1)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1)、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3)、(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4)、(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5)、相当于“至于”。有时组成“至若”“若夫”等。

(6)、雕虫小技:形容一场大梦:遐:指鸟虫书。接踵而至:一齐快跑,显出不足。

(7)、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8)、佐饔得尝自业自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志满气得

(9)、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