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拼音137句精选

2024年03月02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

1、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试译:孔子说:“夏礼,我能够讲一讲,只是杞国的不足以验证;殷礼,我能够说一说,只是宋国的不足以验证。原因是典籍和贤人不够。典籍够、贤人够,我就可以验证它们。”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4)、(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5)、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6)、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汝弗能救与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8)、《论语》内容广博,涉及到政治、教育、礼仪、经济、文学、天道观、认识论等等,反映了孔子伦理体系最基本的思想,这个体系的核心是“仁”,实施“仁”的手段和途径是“礼”。何谓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要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便是“刚、毅、木、讷”(《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谦虚。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这便是“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9)、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0)、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1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12)、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3)、寓意:学者们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注重查清和填补空白,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最好。

(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5)、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7)、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著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0)、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拼音

(1)、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2)、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3)、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4)、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5)、《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6)、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试译:孟懿子问怎么行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0)、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者,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13)、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5)、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6)、译文: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啊,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7)、(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18)、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9)、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20)、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3、论语十二章孔子曰

(1)、学圣贤经典,能不能现学现卖?马上就会几招,回去就用,用了就赚钱?可能,也不大可能。有人也许从中悟到什幺,琢磨出一个新办法,或者改掉一个错误,或者避免一个可能的危险。有人也许觉得没什么呀。思想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它是用来“指导”你的行为的。但能不能指导,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思想那幺简单实惠,就不是思想了。当然,这种思想存在了2500年,而且受到如此高的礼遇,肯定是起了作用的。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寓意: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只有把学习视为乐趣,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9)、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0)、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2)、 《论语》与(  )、(  )、(  ) 并称“四书”。

(13)、中国文化最深邃神奇的八个汉字: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试译: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子最挂念的只有一件,就是希望父母身体好,不要得病。”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19)、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20)、试译:孔子说:“君子心量广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狭窄。”

4、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4)、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5)、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8)、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9)、《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0)、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论语》十二章注释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11)、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3)、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4)、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试译: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18)、试译:孔子谈到季氏,说:“在自家庭院里办天子的八佾舞会,这种事情都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做出来呢?”

(19)、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20)、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5、孔子语录论语十二章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6)、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唯有放下,才能不放弃。学国学课程,想干啥干啥,该干啥干啥,建议都支上本儿,上网偷菜、工作、聊天、炒股,就像在家听老妈叨叨一样。老妈叨叨的不过是几十年的事儿,咱叨叨的是几千年的事儿,而已。其实想想,咱岁数越大,越像自己的爸妈,为啥呢?他们当初的叨叨,其实都灌到咱耳朵里了,只是咱不觉得、没注意而已。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3)、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5)、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原文: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17)、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9)、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20)、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古代典籍付之一焚,《论语》未能幸免,几乎失传。汉代经官府搜集整理,曾有三种不同的本子流传,即《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古论语》是汉景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的秦火以前的古本《论语》,用先秦古文字(蝌蚪文)写成,为古文本,史称古文《论语》,共有二十一篇。《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有二十篇。《齐论语》和《鲁论语》均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成,史称今文《论语》。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根据,参考《齐论语》与《古论语》进行考证修订,改编成《张侯论》,并为官府列为官学。东汉时期,郑玄又以《张侯论》为本,参考《古论语》和《齐论语》再加以改订,即成为今本《论语》。《古论语》和《齐论语》从此亡佚。

(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6)、译文: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爱在里面了。”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8)、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9)、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2)、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3)、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4)、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动

(15)、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6)、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措诸直,则民不服。”

(17)、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8)、仁:仁德。《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行本《论语》全文共20篇。《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19)、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20)、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1)、★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4)、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汉书·艺文志》中有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7)、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9)、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0)、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译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12)、《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13)、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4)、译文:孔子说:“三人行,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15)、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16)、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

(17)、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