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曲139句精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拼音版
(1)、本文中的音频文件下载自酷狗音乐和QQ音乐。如使用“百歌献百年”主题活动相关产品请与主办方联系(广州市团校:020-85516817);如转载引用须注明出处。
(2)、编 委:邓瑛(德国) 阿静 黄龙 雪儿
(3)、 1951年由海政文工团创作组填词,黄源洛谱曲的《人民海军向前进》,虽未正式定为海军军歌,但每每在重大集会、庆典、仪式结束时演奏,,也是海军舰队出访时的必奏曲目,实际上它已被默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歌。歌曲以昂扬激奋的旋律,唱出了海军战士建设新中国海军的高涨热情和保卫祖国海疆的大无畏精神、广泛流传几十年仍葆有艺术生命力。
(4)、不满20个月的白桦(李侠)与养父李宏瑢在回坊
(5)、《珊瑚颂》赵忠、钟艺兵、林荫梧、单文词、王锡仁、胡士平曲
(6)、 空军军歌歌词凸显空军特色,直抒胸臆,激励空军飞行员誓死保卫祖国神圣领空,决胜于长天!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气象等多兵种合成,由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的高技术军种。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担负国土防空,支援陆、海军作战,对敌后方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航空侦察等。空军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建设事业,承担抢险救灾、航空测量、人工增雨、飞播造林、开辟空中航线等任务。在空投试验核武器、新型飞机试飞、运送卫星火箭,支援国家航空运输,开展民用航空业务,开通许多民用航线,为民用航空输送飞行人员,开放军用机场供民航飞机起降,雷达、通信、导航、气象等部(分)队在保障战备训练的同时为民航提供服务等时代贡献,应与时俱进地反映在空军军歌歌词之中。
(7)、歌曲的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整首歌词曲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光辉形象。
(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歌词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词曲浑然一体,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
(10)、到了1939年四五月间,郑律成提出搞个“八路军大合唱”,约公木写词。郑律成还说,什么叫大合唱,就是多搞几首歌嘛。此时,冼星海与光未然也提出搞“黄河大合唱”。“大合唱”这名称,就是这样来的。说干就干,那时郑律成才25岁,公木29岁。
(11)、《每周一曲》:《我是一个兵》——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一周年
(12)、《d啊,亲爱的妈妈》龚爱书、佘致迪词、马殿银、周右曲
(13)、2017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现场奏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4)、《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秦志钰等词、吕远、唐诃曲
(15)、这首歌的歌词一共有两版,分别是原版和现版。
(16)、抗战中的延安,歌声嘹亮,此起彼伏。正如《延安颂》里写的那样——“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唱歌,早已不是单纯的娱乐,而被寄寓了热切的革命理想和战斗豪情。
(17)、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是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善战的健儿,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不畏惧,决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蒋伪军消灭干净,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听,风在呼号军号响!听,蒋区人民呼喊反抗!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拯救受难的同胞。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民族解放。
(18)、 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
(19)、《八路军进行曲》不仅在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唱得响亮,甚至在抗战后期连国民d的部队也爱唱。那是1945年抗敌演剧队第五队进入缅甸慰问中国远征军时,抗日名将、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把该队演唱的《军队进行曲》(1940年在重庆《新音乐》月刊发表时所用的歌名),也就是《八路军进行曲》,暂定为该军的军歌。其中他把“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修改为“新一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据说有人悄悄提醒孙立人说:“这可是共产d的歌曲。”孙立人轻蔑一笑:“我可不管它是共产d还是国民d,只要是我们中国人写的,只要是号召中国人打鬼子的,唱!尽管大胆地唱!”于是,《八路军进行曲》在滇缅战场上,成为国民d部队最喜爱的军歌。
(20)、以铿锵有力、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展示军人气魄,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活跃部队生活、鼓壮军威、振奋精神的一种手段。
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曲
(1)、9月份,曲还没作完,郑律成就调到“鲁艺”(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去了。鲁艺音乐系的条件好一点,有乐器。10月份,郑律成作曲完毕。
(2)、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其中第十四章“国旗、军旗、军徽的使用管理和国歌、军歌的奏唱”,专门列有一节,对军歌的性质、军歌奏唱的时机和场合作出规定:
(3)、我有一支枪,扛在肩膀上,子弹上了膛,刺刀闪寒光。我有一支枪,扛在肩膀上,国家把她交给我,重责大任不敢忘。慷慨激昂,奔赴战场。冲锋,陷阵,谁敢挡,誓把敌人消灭尽,高唱凯歌还故乡。
(4)、1939年5月间,郑律成提出创作《八路军大合唱》,约公木写词。一个星期内,他首先写了《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接着还写了《骑兵歌》、《炮兵歌》、《八路军和新四军》。8月份,《八路军大合唱》的八首歌词全部写完。
(5)、 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六大军种组成。迄今为止,除陆军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作为代陆军军歌外,各大军种均拥有各自的军歌。
(6)、1949年10月李侠(前左一)与母亲高涤新(前右一)、养父(后立者)在西安
(7)、郑律成高兴得不得了,把这首《子夜岗兵颂》拿去不声不响地用咏叹调谱成一首独唱曲,然后用他那带有朝鲜族音调的清亮歌喉唱给公木听,这使公木又惊奇又激动,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一首诗变成一支歌,那确实是一个质的飞跃。”
(8)、“八路军大合唱”的全部歌曲印成油印小册子,传遍全延安,传遍全军,掀起了唱歌高潮,前方后方都唱。1940年5月,《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两支歌刊登在由毛泽东、王稼祥、肖劲光、郭化若、肖向荣为编委的《八路军军政杂志》上。总政宣传部部长萧向荣还专门请公木和郑律成去吃饭,说了很多鼓励他们的话。
(9)、《八路军进行曲》在解放战争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0)、1939年秋,《八路军大合唱》完成,《八路军进行曲》即为其中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
(11)、 组建于1966年7月1日,由周总理亲自命名的第二炮兵(简称二炮),系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在履行军队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二炮政治部集体创作了二炮军歌《第二炮兵进行曲》,表达了二炮的神圣使命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动力,激励着官兵们的士气,军旅作曲家楚兴元作曲的这首作品在众多征集者中脱颖而出。2002年二炮政治部正式颁发命令书,《第二炮兵进行曲》被定为第二炮兵代表曲,是二炮对外的代表曲和各种大型活动必奏的曲目之更是二炮兵品质的象征。
(12)、 《前进,强大的战略支援部队!》(歌词)
(13)、 《人民解放军军歌》最早源于《八路军进行曲》。1939年秋,抗日战士公木(原名张松如)创作完成了《八路军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即为其中之一。
(14)、开国阅兵应该奏什么样的军乐呢?1949年9月中旬的一天,在受阅部队的联席会议上,军乐团总指挥罗浪提了这个问题。
(15)、 战略支援部队军歌的歌名为《前进,强大的战略支援部队!》。
(16)、《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胡宝善、王传流词、胡宝善曲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歌曲创作于1939年,原名《八路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8)、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每年的八月一日举行,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
(19)、 作者简介:杨鸿台,男,上海市人,1952年8月生,1969年入伍,1973年退伍,分配在上海光机所工作,197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在上海团校任教,1982年调入华政法学院工作至今,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边防管理教研室主任,出版专著和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及各类文章近300篇;曾在文汇报、新民晚报、中华瑰宝杂志等发表过多篇杂文、散文等。
(20)、郑律成,著名作曲家。1914年出生在朝鲜全罗南道光州杨林町一个贫苦家庭。原名郑富恩,后因酷爱音乐,改名律成。1933年春,进入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的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先后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d。抗日战争胜利后,郑律成返回朝鲜工作。1950年回到中国,随即加入中国国籍,定居北京,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歌舞团从事音乐工作。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于北京逝世。
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图片
(1)、 音乐约吧开启留言功能了,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1939年冬天,《八路军大合唱》由郑律成亲自指挥,在中央大礼堂进行专场演奏。同时,《八路军大合唱》的全部歌曲被印成油印小册子。很快,这些刚劲嘹亮的歌曲在战士中流传开来,传遍全延安,传遍全军,掀起了唱歌高潮,前方后方都唱。尤其是《八路军进行曲》,铿锵有力,气势恢宏,深得战士喜欢。
(3)、公木首先写了《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接着还写了《骑兵歌》《炮兵歌》等。8月份,“八路军大合唱”的歌词全部写完。该组曲包括《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快乐的八路军》、《骑兵歌》、《炮兵歌》、《军民一家》、《八路军和新四军》七首和之前的《子夜岗兵颂》共八首歌曲,选择八首是为了突出了一个“八路军”的“八”字。
(4)、这首歌的歌词采用了非方整的长短句结构,据说这是郑律成特意向公木要求的。正是这种长短句结构的歌词使郑律成创作出了不同凡响、动人心魄的旋律。郑律成的女儿郑小提在《“军歌之父”用音乐激励抗日将士》一文中还讲到:谈及《八路军进行曲》的创作,父亲曾说自己是受到《大刀进行曲》的启发,但这里已不是“大刀”的形象,而是千军万马、一往无前的挺进场面。歌曲以英勇雄壮的气势、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歌颂和塑造了八路军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形象。
(5)、然而,“人世间的事,往往是偶然的机缘凑成的。”公木父亲在他的《弃儿记》中说:“命运带着我们的孩子眼看到了绝境,却突然完全出乎意外的伸来了一只援助的手。”原来父亲邂逅在西安街头的老朋友刘右山,在西安爱国抗日活动中结识的回族青年学生民先队员马生金帮助下,找到了愿意抱养我的人家。《公木评传》(张宇宏、樊希安著)说了“把不满两周岁的女儿白桦,托付给一个陌生人家寄养,养父李宏瑢,回族,是一位好心肠的厚道人。”父亲在他的《弃儿记》中也说:“我们的孩子就被留在了一个新的家庭里。在嚎啕的哭声中,我和涤薪离开了那里……”
(6)、1998年,公木去世,他的墓碑上甚至没有生卒年月,但工整地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原始歌词。
(7)、“抗战的歌声多嘹亮”改为“蒋区人民呼喊反抗”;
(8)、在“日寇当前、民族存亡”与“骨肉连心、难以割舍”的矛盾中,他们说:“再不能为孩子牺牲下去了!”(见公木《弃儿记》)决定抛弃我,轻装上阵,于是他们在西安四处奔走为我寻找收养人,甚至还跑到西安孤儿院和育婴堂,希望那里能收养我。可是全落空了,私人家庭因“年头慌乱”不想增加负担;尽管父母跑孤儿院、育婴堂“跑得脚都破了”,但孤儿院还是“不收了!”或者“要收十岁以上的男孩。”育婴堂的“收婴门已经用甓堵住”也“不再收养了。”在“一切努力都已经绝望”的时候,我的父母竟然“认真打算”把我“扔在大街上。”于是母亲便整理我的衣裤,小被褥,准备和我一起“抱到东厅门育婴堂门口扔了……”
(9)、1949年北平书店《大众歌集》刊登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0)、中宣部组织专家遴选了100首优秀歌曲,供广大干部群众、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欣赏、学习和传唱,歌单如下:
(11)、这句话很有启发,如果当时是领导把关,搞三堂会审式的专家审查鉴定,可能也出不了那样有激情、有个性的好作品来。
(12)、第三百一十六条军歌可以在下列时机、场合奏唱:
(13)、“直到把那日寇驱除国境”改为“直到把蒋伪军消灭干净”;
(14)、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5)、《每周一曲》:《东方红》——毛泽东的“精神”才是中华民族的“国家精神”!
(16)、公木教授曾说:“如果我不坐几次牢,不亲身参加抗战,不亲自作抗战时事研究,那是绝对写不了这样的歌词的。在‘八路军大合唱’中,抗战的三个阶段,我都写上了,写成大兵团音乐形象,不是个游击队的形象。其实,1939年还没有形成大兵团,但要站在抗战形势发展的高度去写。这是我当时的一种真感情,很自然很自觉地写的。不是首长叫写的,也没有谁告诉我要这么写,也没领导提意见,更没有开什么研讨会。回想起来,那时我们二人胆子也真够大的,既没有请示也没有汇报,一写就是军歌、进行曲。这样的环境,我想只有在那个年代才有,在任何时候可能都是不行的。”
(17)、 关注“音乐约吧”,一起畅游音乐的海洋。
(18)、这首歌在解放战争继续传唱是因为它具有“大兵团形象”
(19)、创作过程中,每当公木写成一篇词,郑律成随即便拿去作曲。延安的条件是很艰苦的,公木后来回忆郑律成的创作过程时说:“没有钢琴,连手风琴也没有,只是摇头晃脑地哼着,打着手势,有时还绕着屋当中摆的一张白木茬桌子踏步转悠……”有的老战友说郑律成是在窑洞里敲着盆、拍着腿完成作曲的。
(20)、会上主要有三种意见。有人提出用世界流行的德国曲目,也有人提出用苏联曲目。
4、中国民兵之歌歌词
(1)、一片鳞云,筛出了几颗流星,相映溪流呜咽鸣。是谁弹奏起这一阕乡曲,四周里低吟着断续的秋蛩。远处一点孤灯,像一点流萤。明灭在有无中,画出了无涯的黑暗,也画出了山影重重。你可敬的岗兵,手把着枪托,挺立在路口,面对着西风……
(2)、“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也曾改为“朱德的旗帜高高飘扬”,不过没有多长时间又恢复为“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解放战争临近尾声时又改为“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
(3)、自8月份全面铺开阅兵训练以来,军乐团就参加了步兵方队的分列式训练,罗浪选了一些曲目试验,可撒开腿急行军惯了的步兵怎么也踏不到音乐的节拍上。
(4)、当时,公木和郑律成都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住的窑洞是隔壁。一天,郑律成发现公木的笔记本有很多诗,其中一首《子夜岗兵颂》,这是公木半年前在抗大一大队做学员时写的一首短诗,登在连队墙报上,诗中反映了他在抗大学习时深夜站岗放哨的一点儿感受。诗写得很美:
(5)、我的父亲公木原名张松如,1910年5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孟家庄一个农民家庭,被后人誉为“滹沱河养育的优秀的冀中儿女中的一位”,1998年10月30日在长春去世。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著名的诗人、诗歌理论家、学者、教育家。他还是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的词作者,现今流传的《东方红》歌词,是他在1945年执笔改成的。父亲年轻时本想做一个左翼教授,那时他的思想还相当自由主义。然而,1937年卢沟桥一声炮响,抗日战争开始了。面临祖国大地被践踏,民族同胞被侵略,父亲思想起了巨大的飞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要投向民族解放斗争的伟业,将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这时他和母亲高涤薪已经有了我。
(6)、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命令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的附录曾以《人民解放军军歌》之名刊登了该曲。1953年5月1日颁布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附录二重新以《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之名刊登了这首歌。
(7)、向全国的解放!扩展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8)、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
(9)、《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任红举、贺东久词、朱南溪曲
(10)、编辑:杨柳(实习)//责编:李雨楠 //监制:汪群均
(11)、 空军军歌歌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歌》,又名《中国空军进行曲》。
(12)、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13)、八千里云和月,记载我们光荣历史,九万里风雪霜,锻炼我们铁骨金梁。伞花啊,我的荣誉,我的力量,伴着我的歌声,伴着我的理想,保卫祖国富强。
(14)、第三百一十五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见附录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性质、宗旨和精神的体现。新兵入伍、学员入校,必须学唱军歌。国庆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组织集会,应当奏唱军歌。
(15)、公木曾说:“如果我不坐几次牢,不亲身参加抗战,不亲自作抗战时事研究,那是绝对写不了这样的歌词的。这是我当时的一种真感情,很自然很自觉地写的。不是首长叫写的,也没有谁告诉我要这么写,也没领导提意见,更没有开什么研讨会。回想起来,那时我们二人胆子也真够大的,既没有请示也没有汇报,一写就是军歌、进行曲……”
(16)、《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成为开国大典阅兵式主旋律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8)、第三百一十七条军歌不得在下列时机、场合奏唱:
(19)、《洪湖水,浪打浪》张敬安、杨会昭、欧阳谦叔、朱本和、梅少山、潘春阶词,张敬安、欧阳谦叔曲
(20)、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
5、打靶归来歌词
(1)、狭义的军歌,在中国现代产生于北伐战争时期。当时在国民革命军中广为传唱的《北伐军歌》(即《打倒列强》)、《黄埔校歌》是代表作。
(2)、歌词最后一句“向华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岗”改为“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民族解放”。
(3)、《义勇军进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游击队歌》、《保卫黄河》、《一二三四歌》《咱当兵的人》、《我们都是神枪手》、《为了谁》、《当那一天来临》、《好男儿就是要当兵》、《士兵的桂冠》、《强军战歌》、《走向复兴》、《学习雷锋好榜样》、《 军港之夜》、《军中绿花》、《团结就是力量》
(4)、 解放军军歌是增强军人战斗力和凝聚力,激励实现保家卫国、无私无畏、勇往直前、不怕艰难困苦、不怕牺牲、步调一致、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抒发战斗豪情的共同心声。我军军歌及各军种的军歌歌词内容又各具的特定内涵。
(5)、郑律成和夫人丁雪松(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女儿郑小提(作曲家)合影。
(6)、1940年,《八路军大合唱》以《献给八路军的军歌合唱集》为名,在延安荣获“五四”青年节征文音乐类甲等奖。
(7)、1939年2月,郑律成在抗大女生一队教唱歌,左二为队长丁雪松。经过三年交往,他们于1941年12月结为伉俪。
(8)、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为《八路军进行曲》,由张松如(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创作于1939年,是组歌《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被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1988年7月25日,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9)、《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成为我军的重要标志
(10)、军民团结,要严阵以待准备好,把海防筑成铁壁铜墙。
(11)、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进行曲》作为广大官兵最喜爱的歌曲继续传唱,曲谱一直保留原样,但各部队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对歌词作先后了多处修改,并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2)、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扩展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月”。原名为“八路军三月”,由张颂如(贡木)创作,郑鹿城创作于1939年,是集团歌曲“第八军团合唱团”之一。在解放战争期间,“八路军八路”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月”,歌词略有修改。1988年7月25日,被中共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形象鲜明,旋律流畅,音调坚实,节拍规整,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14)、2021年是中国共产d成立100周年。百年历史,涌现出大批经典歌曲,讲述了无数令人记忆深刻的中国故事。我们回顾中国共产d百年历程,传承d的精神谱系,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唱经典歌曲。
(15)、我出生在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年,刚过周岁。爱国的热情在我父母心中燃烧,抗日的决心在我父母血液中涌动。他们从北平经由天津、青岛、济南,辗转来到西安,要东渡黄河、北上晋绥抗日前线,便与志同道合的几位热血青年结伴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恰巧见到了林伯渠同志,便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和要求。林伯渠建议他们去延安教书,说延安很需要知识分子。但我的父母认为延安是后方,他们要去山西太原前方打日本侵略者,我则成了他们的“拖累”。
(16)、这首歌表达的是战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的,勾起尘封的军旅青春记忆。
(17)、 《八路军进行曲》、《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可视为陆军各历史阶段的代军歌。
(18)、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19)、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20)、《红星照我去战斗》邬大为、魏宝贵词、傅庚辰曲
(1)、 联勤保障部队军歌的歌名为《联勤战歌》。
(2)、 火箭军军歌歌名为《火箭军进行曲》。
(3)、 由王晓岭、赵世欣作词,王路明谱曲的《前进,战略支援部队!》简明扼要地唱诵出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歌词蕴含着如下深意: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竞相调整军事战略,加紧推进军事转型,以信息化为核心重塑军队组织形态、重构军事力量体系。战争形态正处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跃升的质变期。核威慑条件下陆海空天网电一体化联合作战,其中的“天”,是外层空间,“网”则是网络空间,“电”则是电磁空间,从而构成信息化时代具有战略意义的三个特殊战场”,是极高、极深、极远物理空间和无处不在的虚拟空间,作为一支“天军”,是否拥有对应的力量建设和健全的指挥反应机构,其结果将对常规战场的胜负产生重要甚至决定性影响,这正是“战略支援”的含义所在。我国战略支援部队的成立,开创了世界上首次不依托传统军种而建立统一的外层空间和网络空间防御军事力量体系,围绕实现军民通用技术从规划、机制、资源、项目、运用和人才等方面持续推动深度融合,加快部队职能转型、积极适应使命任务拓展,紧跟世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超前谋划新型作战力量布局,确立自己主导的“战争规则”,实现非对称竞争优势,从而抢占军事战略制高点这一克敌制胜的先机。
(4)、2015年12月31日,二炮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随后,《第二炮兵进行曲》也改名为《火箭军进行曲》。同前者相比,后者的曲调没有变化,但歌词有了较大的改动,威武雄壮气势浩瀚的《火箭军进行曲》,成为火箭军对外的新的代表曲,形象地唱出了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明确了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展示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战略制衡能力,彰显火箭军的自信、开放、透明,奏响鼓舞火箭军全体将士放眼东西南北,长剑直刺苍穹,威震四海和捍卫国家安宁的最强时代音符。
(5)、 众所周知,我军自八一南昌起义,直至取得全国胜利的22年期间,都是由陆军组成的解放军,脚踏着祖国的大地,从北到南、从东向西,经过在每一寸土地上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国民d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建立起新中国的,因此无论是《八路军进行曲》、《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还是1965年更名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都可以被视为各个历史阶段的陆军军歌。然而沿用至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歌词内容,具有革命战争时期的强烈历史色彩,建国以后,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陆军的发展壮大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陆军作为解放军的主要军种,是陆地作战的主力,是各军兵种中历史最久,在历次作战中发挥最出色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种抢险救灾中的中坚力量。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陆军是d最早建立和领导的武装力量,历史悠久,敢打善战,战功卓著,为d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陆军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陆军全体官兵要弘扬陆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适应信息化时代陆军建设模式和运用方式的深刻变化,探索陆军发展特点和规律,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领导管理,优化力量结构和部队编成,加快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有鉴于此,陆军亟需并正呼唤着诞生一支发扬光荣传统,凸显时代印记,反映陆军现代化建设内涵和全貌、激励陆军广大将士昂扬斗志、无往而不胜的专属军歌。
(6)、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参与修订《东方红》歌词,创作电影《桥》、《白毛女》、《英雄儿女》的主题歌歌词,并先后出版诗集《十里盐湾》、《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等。
(7)、 抗日战争初期,日寇叫嚣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由于中国共产d的中流砥柱作用、国共两d两军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日寇速战速决计划流产。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的最艰难时期,这也是需要创作激发中华民族情感、鼓舞战士们斗志歌曲的关键时刻,解放军军歌的前身《八路军进行曲》在延安诞生了。1939年夏,词作家公木和作曲家郑律成合作完成了一部大型声乐套曲——《八路军大合唱》。这部套曲由8首单曲构成,合着一个“八”字,集中表现了八路军的英雄形象和战斗精神。《八路军进行曲》作为其中的一首,当年它带着高昂、激越的旋律,在延安上空、在各抗日根据地战场萦绕回荡,响彻云霄。70多年来,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民子弟兵,为着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祖国的安宁,国家的富强,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共和国的边防前线上,建功立勋,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八路军进行曲》歌词凝练集中,表达了人民子弟兵不怕困难、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音乐嘹亮,催人奋进,《八路军军政杂志》刊载了这首歌曲,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据公木回忆,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肖向荣还特意请他们吃了一顿“红烧肉”,这在当时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已经是很高的奖励了。不仅如此,1941年8月,《八路军进行曲》还获得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捐助的五四青年奖“音乐类甲等奖”第一名的殊荣。解放战争时期,依据当时的形势要求,《八路军进行曲》将原歌词“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改为“朱德的旗帜高高飘扬”,将“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去敌人的后方”改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将最后两句“向华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岗”改为“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并将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演奏曲目。1951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把“朱德的旗帜高高飘扬”改为“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经d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从此,这首歌曲正式成为解放军的重要标识之一。
(8)、1965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一期间,一些报刊书籍曾将这首歌作为“军歌”加以论述介绍。实际上,这首歌以前未经正式确定为“军歌”。但是几十年来,这首歌激昂的旋律,总是在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活动如阅兵式上奏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开头曲,伴随着八一军徽出现的也是那振奋人心的旋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已成为军旗、军徽之外的我军重要标志之一。
(9)、为隆重庆祝建国70周年,进一步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歌颂中国共产d的丰功伟绩,唱响共产d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艺术教育中心d支部开展百首优秀歌曲传唱活动,此次活动从倒计时100天开始,每天传唱一首,以此形式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唱响爱国主旋律,真正使百首歌曲“声入人心”。
(10)、d中央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喔d中央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
(11)、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2)、 195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3)、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歌声之一。有人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也有人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到底是哪一首歌呢?
(14)、这是一首别样深情的军旅歌曲,其真挚朴实的歌声,讲述了战友和战友之间难以忘怀的战友之情,为当代流行歌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15)、这是在东北沦陷、北平沦陷、冀中沦陷、母亲的老家山东沦陷、日寇步步深入、渐渐逼近、铁蹄已践踏华北大平原的紧急情势下,他们必须立即出发,奔向民族解放事业的洪流,才作出了这种“悲痛啃啮心”的决定。正如公木1938年在西安写下《留别白桦》的诗中说:
(16)、部队教歌员正在给战士们教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7)、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善战的健儿,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把那日寇驱除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抗战的歌声多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疆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敌人的后方。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民族解放。
(18)、《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李幼容词、寄明曲
(19)、“奔向敌人的后方”改为“拯救受难的同胞”;
(20)、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卫和平保海防,
(1)、 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2)、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3)、公木每写完一首词,郑律成就拿去编曲。当时延安的条件很艰苦,抗大连风琴也没有,郑律成就哼着作曲,他唱,公木听。9月份,曲还没作完,郑律成就调到鲁艺音乐系去了。鲁艺音乐系的条件好一点,有乐器。10月份,郑律成作曲完毕。
(4)、《八路军进行曲》创作于1939年,歌词作者公木,本名张松如(1921-1930),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1910年出生于河北辛集北孟家庄一个农民家庭,在外祖父的帮助下入学念书,1932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1938年后历任延安抗大学员,延安鲁艺文学院教师,东北大学教育长,鞍山钢铁公司教育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所长,吉林省图书馆馆员,吉林大学副校长,文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顾问,吉林省文联、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5)、第三百一十八条奏唱军歌时的要求,按照本条令第五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6)、1997年国家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的《纪念孙立人文集》中记述:“他也特别喜欢‘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支进行曲,并让在部队中教唱。直到后来听说这支歌成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才停止了传唱。”
(7)、我们有共产d英明领导,谁敢来侵犯,将它灭亡!
(8)、据高昌《公木传》记述,1939年1月,公木结识了作曲家郑律成。此时,郑律成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任音乐指导,教抗大学员唱歌。
(9)、1949年由北平书店出版的歌本《大众歌集》刊发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如下:
(10)、公木创作于1939年的《八路军进行曲》歌词,1940年5月与《八路军军歌》刊登在总政主编的报刊上。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形象鲜明,旋律流畅,音调坚实,节拍规整,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12)、原歌词“我们是善战的健儿”抗战时期曾改为“我们是善战的前卫”,解放战争中又改为“我们是善战的队伍”;
(1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彝族民歌 范禹词、金国富原曲、麦丁整理、改编
(14)、《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芦芒、何彬词、吕其明曲
(15)、 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签署命令:“经d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6)、 时至今日,海军作为我国的海上武装力量、解放军的战略军种、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现已发展成航空母舰、各类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岸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为主体,担负海上作战任务的现代化合成军种,独立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的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权。尤其是随着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海军已经具备了万里集结,远洋作战的攻防能力等,需要与时俱进地体现在海军军歌歌词之中。
(17)、主持会议的阅兵指挥所主任杨成武让罗浪把自己的方案写成文字,列出阅兵时拟演奏的乐曲名称及群众游行的乐曲名称,一并呈送阅兵指挥部,上报中央军委。罗浪熬了一个晚上,把人民解放军现有的进行曲串在一起,搞出了一份阅兵曲目方案,于次日早晨交到了杨成武的手上。
(18)、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有一支国民d军队把《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当作军歌,据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原国民d军第二绥靖区青年教导总队音乐教官、中共特工聂景康披露:山东的国民d军第二绥靖区青年教导总队曾用《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谱,改写了歌词,当成军歌。后来青年教导总队被俘士兵参加解放军,学唱《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一学就会。一问才知道,他们早就会唱……
(19)、“八路军大合唱”八首歌曲篇篇经典,要说最有感染力的当首推《八路军进行曲》。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激昂、奋进,富有战斗性,它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八路军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