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91句精选

2024年05月17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一句关于孔子的名言

1、关于孔子说过的名言

(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4)、孔子语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5)、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该诗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用来赞美孔子。意思是孔子的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8)、(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10)、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易经》中说。万物生来就好像是这世间的观光之客,天地就是这万物的歇息之处。虽短暂,亦漫长,无有之间道出了精灵。谁又能不认为我们人类是这轮回万世之精灵呢?

(13)、(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6)、孔子(BC551年9月28日―BC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7)、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8)、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对于读者朋友来说,相信这段文言文理解起来并没有难度,但是,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说明一下。

(2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关于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引申为:教导人们要勇敢探索真理。求知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选自于:《论语.学而》解读:学到的知识能时常加以温习,不断有所收获,不也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吗?引申为:教人求学的学习和方法。

(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5)、1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8)、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9)、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2)、“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3)、(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4)、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释义:君子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却没有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心;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1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7)、(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9)、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20)、译文: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3、一句关于孔子的名言名句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选自于:《论语.里仁》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一起学习《论语》学而篇第一(9---16)

(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1)、“以言语擅长”的宰予原来并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爱学习。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14)、礼之用,和为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15)、(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1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19)、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0)、(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4、一句关于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1)、10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6)、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吾日三省吾身。

(1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4)、(译文)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定会有马上到来的忧患。

(15)、(“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6)、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17)、翻译: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18)、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9)、10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0)、翻译:学习,并不断实践,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吗?

5、关于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4)、《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6)、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7)、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乐乎?”

(1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