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菊花的诗句借物喻人88句精选

2023年08月30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描写菊花的诗句借物喻人

1、描写菊花借物喻人的作文

(1)、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将杨贵妃的美貌与华丽的服饰描述的淋漓尽致。在诗人的文字描写下,杨贵妃的丰盈姿态好似出现在我们面前,就像诗中所写,看见天边的云朵就不由的想起她的衣裳,看见娇嫩的花儿就不由的想起她的容颜。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都不需要刻意刻画,诗句中所述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更其言,在这的表面之下更加刻画出的是大唐的繁荣昌盛和独特的美!

(2)、故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唐·白居易《咏菊》:

(3)、菊花与一只蝈蝈儿画在一起,因“蝈”与“官”同音,就有“官居一品”的意思,即表示祝愿别人长久占据官位。

(4)、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5)、⒂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他说“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秋天的早晨,菊花瓣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那缕缕幽香,飘满池岸,沁人心脾。菊花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它生长的地方虽然不高贵,却也从来不羡慕那高生的瓦松。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出于低洼之地,却能带给人们美的精神及视觉享受,而那瓦松虽处高位,却毫无用处。在这里,菊花代表了那些不慕容华、品格高洁之士;瓦松则代表了身世显贵、尸位素餐的王孙贵族。相较之下,作者的追求与气节不言自明。

(7)、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8)、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9)、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10)、赏析: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

(11)、宋时,菊花的品格更加受诗人们的青睐,它既有凌风傲霜的形象,又是孤独寂寥的身影但同时又是民族气节的象征。

(12)、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13)、菊名小议菊之高洁,在于它傲霜独立。而名为花之魂魄,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和园艺家多用极富表现力的辞藻给各种菊花赋予形象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3666贴切和意韵超凡的名字。

(14)、    此首诗作写“残菊”,却没有“残”的破败萧条、凄凉荒废,没有丝毫的“残花败柳”之意,而是“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的运筹帷幄和满怀希望。如此思想境界,如此大气沉稳!不愧为可以扭转乾坤、开创盛世的一代明君!这样的诗读来,满满的都是历经风霜的成熟和收获!满满的都是笑看风云的收放自如!

(15)、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16)、当然,关于菊花的有名诗词,不限于以上所列。因菊花常出现于,描写秋天、思乡、重阳节之类的诗词中,部分有名诗词之前已作赏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17)、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角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感官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因此颜色如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由此可见诗人体物之精微。“冶冶”状其明艳柔美之态。那黄菊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用“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与便极尽菊之态,不愧为大手笔。

(18)、《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19)、干菊花可以装枕头,做香包,制作成。有关菊花品质的古诗,多多益善黄巢《题菊花》

(20)、菊花带给人的感受是一位慈爱的母亲,以为默默坚守岗位的工人,它的美从不炫耀,是那么的真诚朴实,那么淡雅脱俗!

2、描写菊花的诗句借物喻人

(1)、  课堂伊始,王老师出示菊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说到菊花一定会想到一个人——陶渊明。接着出示陶渊明的诗句:“酒能去百病,菊可去颓龄”;“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老师请学生读诗,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对菊花的爱是“隐逸之爱”。

(2)、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3)、作文就是做人,学生从作文中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人,作文会更加生辉。

(4)、   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抛出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莲花的?为什么写这些方面?”学生正疑惑不解时,王老师出示一道连线题,让学生将课文中描写莲花的内容与表示君子品质特点的词语一一连线对应起来。这样的设计真令人拍案叫绝!学生便很容易感受到莲身上的每一处都和君子的高贵品质如出一辙。如此巧妙地搭建阶梯,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周敦颐的思维方式,真是让人豁然开朗。

(5)、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花中四君子之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菊花在秋季开放,故为秋的象征,人们甚至把九月称“菊月”。它秀美多姿,却不以姿色取媚于人,而已素雅坚贞博得人们的称赞。人们爱它清秀不俗的外表,更爱它凌霜傲雪的风骨,千百年来,菊花成为高洁隐逸、顽强不屈精神的象征,它以其独特的风姿神韵活跃在文人墨士的诗词中。

(6)、    远山老师是当今诗坛的领军人物,其禅诗更是登峰造极,他善用诗的语言和意境来解悟禅理。其诗《品菊谈禅》,是从自然界和生活中体会领悟到的禅意,“登楼品菊过江来,花笑人欢迷雾开”,将身置于大自然中与天地对话,在恬静中品味菊之淡雅,花笑人欢时,心境自然敞开!“邀月谈禅风有语,无声有意月开怀”,起承转合间完美表达了禅家的至高境界!那种自然本真的玄远虚近、那种天人合一的交汇相融,就在“风有语、月开怀”中得以禅释。正如佛家所云:天下万物皆有佛性,自然生活蕴含禅机。在诗人的眼里,《品菊谈禅》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人的品格的升华,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是凡人在体悟到生命真谛后的悠然洒脱!

(7)、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8)、    在潇潇秋风里,作者面对着一篱初菊,感叹春还秋至的匆忙。

(9)、大菊:花的直径在10厘米以上,多用作多本菊和标本菊栽培。

(10)、“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11)、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

(1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3)、王谢江东推世胄,机云洛下振才名。忽思油幕从知去,便挈縢囊冒暑行。高第自须求甲乙,嘉招未用赴弓旌。待看万里抟羊角,即是三秋听鹿鸣。朝彦赋诗争送别,藩侯置驿定相迎。不知谁啖牛心炙,又见清谈一座倾。

(14)、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15)、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16)、⑷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

(17)、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魏时敏)

(18)、年年孤负黄花约。——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19)、主题思想。①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九《爱莲说》分段:第一段,写“我”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0)、从本期四位小作者的作品来看,他们都掌握了介绍心爱之物的基本方法。首先是文章的开头都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接着描写心爱物品的样子,再联想到这些心爱之物的作用,并且从心爱之物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在文章结尾点明中心。

3、描写菊花的诗句借物喻人的句子

(1)、此诗是写菊花之梦,也是写咏菊者之梦。因写梦境,故用扑朔迷离的笔法。菊花在酣梦中进入和云伴月的佳境,去寻高朋结良盟。但这种美妙的境界常被打断,因之产生种种懊恼和幽怨。其实这正是林黛玉对爱情理想生活的追求破灭的诗意反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黛玉对悲剧命运的预感。读此诗令人感到极其悲凉。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一句诗中,从菊花的生命力强来着实写出作者对于菊花的喜爱之情,“不是我偏爱菊花,而是这种花开完之后就再也没有别的花能够比得上它了!”作者从这句诗歌中同时流露出对那些默默奉献的人的敬佩之情,不怕寒冷,坚强傲骨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3)、何处寻秋何处醉,小妹青溪。寒菜两三畦,花不成蹊。

(4)、解读。清晨日出。初霜,白霜轻微,附着在瓦上。芭蕉,荷花无法耐住霜寒,折断,或歪斜。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寒冷中傲然挺立。金色的花朵,花蕊在初升阳光下更加靓丽,散发清香。

(5)、最重要的是,我是从真心里爱菊花的。菊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根及茎、叶都可入药,花朵泡茶饮可以清肝明目,解气消热。

(6)、《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鹧鸪天.咏桃菊花》宋·张孝祥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正是因为有这样清雅淡泊的品质,所以为世人所钟爱,被人们称之为“四君子”。

(8)、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9)、下联并不要求大家也一定要写“菊”,但推荐还是写菊比较合理、顺畅。下联改写“兰”、“竹”等,并能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也可以接受,类似于上下联分咏。

(10)、当你一个人觉得孤独时,可以拿起溜溜球,它会带给你快乐;但若是有玩伴,那便就更好玩了,这快乐会更强烈。

(11)、    王崧舟老师的《爱莲说》是诗意的课堂,具体落实在每个孩子的心上。孩子是天生的幻想家,天生的画家,天生的诗人。王老师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位孩子的主体地位,了解孩子的独立性、个体性及发展性,预见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或阻碍,用饱含真心、耐心和细心的教学方式带领孩子走入语文、走进文本、走向一片广阔的天地。

(12)、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  当我们领悟到了这一层还是不够的,因为自身的境界仍然在束缚着我们,这就需要将心置于身外,以身外心去体会物之境。在这种状态下,便能感知花之欢、风之语、月之心,而非一己之悟,达到真正的开悟。李远山的诗中诗,让我们感受到从有我到无我的入禅过程,是我们体验到无我、无欲、无念的空灵境界。这首诗里藏着六首诗,诗友,你能读出几首?

(14)、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描写菊花的诗句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15)、溜溜球整体是透光的,光滑的表面,有五颜六色的花纹,里面含金光闪闪的彩带,一旦转动起来,十分的悦目。它可以拍着玩,它跳得很高,当受到震动以后,里面的彩灯顿时闪动起来,随着它的跳跃,就好似一团燃烧的火球,叫你眼花缭乱、赏心悦目。

(16)、相思带来的无端无尾的闷与苦楚在李清照的笔下表现得清新秀丽,字里行间渲染出了无法消遣的一份愁却饱含期盼。全词不见字面的豪迈与荡气回肠,却在内心搅动起的起伏不断的涟漪,在兰舟之上,云卷云舒之时期盼来信。相思之情从眉头下来,却又上了心头,美丽而凄凉的情感十分打动人心。

(1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答: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

(18)、有关咏物诗,赘述到此。总之,我以为主要强调以下三点:

(19)、《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答: 三种:1隐逸的人生观;2贪图富贵的人生观;3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20)、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4、关于菊花的借物喻人的诗句

(1)、大致意思是说:评论一幅画画得好不好,以“形似”为标准,这样只跟小孩子的见识差不多。作诗作得仅仅象一首诗一样,一看就知道作者不是诗人。

(2)、⒂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议论,文中“谓”能集中体现出来。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3)、诗人所要写的就是这株带雨梨花留给他的印象,写得神采奕奕,气韵生动,却不涉及托物寓意、借物写人。

(4)、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5)、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L"

(6)、不仅如此,在黄巢眼中,菊花也不再是南山中的隐士,而是身披黄金甲的战士。

(7)、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

(8)、江波无柰暮云阴,一片朝宗只此心。今日海头觅船去,始知百炼是精金。

(9)、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10)、焚书坑儒毫无作用,最后灭秦的刘邦、项羽原本就不是读书人!短短四句,言简意赅,落地有声。

(11)、(2)确定内容。想一想它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得到它的,它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

(12)、⑸文中重在使用衬托的手法: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13)、一阵打扫街道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啊!是清洁工。这么寒冷的天气,他们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个城市里,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他们不辞辛苦,不怕寒冷,默默地奉献着。早晨,当人们还在梦乡的时候,清洁工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晚上,人们都已经休息了,可清洁工还在继续工作。一场大雪过后,人们都呆在家里,唯有那些清洁工,在和风雪搏斗,为了城市畅通无阻,他们无怨无悔,这种顽强的精神正是梅花精神的写照。

(14)、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丧夫的打击,这时候的菊花在她看来已是憔悴不堪了,哪里有傲霜之气。“满地黄花堆积”,地上堆积的不仅是菊花的瓣,更是自己一颗破碎的心,“憔悴损”,是形容菊花的神态,更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15)、本篇习作前后文互为照应,开头通过二三语言交代得到心爱之物的由来,文中着重对溜溜球的外形进行描写,并采用比喻修辞使内容变得更生动形象,进一步突出小作者对溜溜球的喜爱之情。

(16)、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注释:⑴凌寒:冒着严寒。

(17)、一入诗便似着了魔一般,不知昏晓,绕篱推敲。写以毫端蕴秀之心,吟当对月口角之香。又转入自怜自艾之情,谁能解我情愫之问?最后借陶之志以达意,咏菊花的亮洁高风,喻自己的高洁之志。黛玉三首咏菊诗夺冠,此诗更是三首之冠。想来诗之造诣最深,最具才情。

(18)、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19)、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描写菊花的经典诗句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枕霞旧友(史湘云)《对菊》

(20)、赏析:陶渊明弃官归隐庐山后,种菊吟诗自娱。他是第一位颂扬菊花为“霜下杰”的人。

5、菊花借物喻人的一段话

(1)、这类咏物诗不太追求细致刻画,工巧形似,而是重在写物的神态,表现物的内在精神,但这种精神并不比附人,诗人只是写自己刹那间所感受的物事的气象。比如宋人汪洙的《梨花》: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我最喜欢菊花,是因为百花之中,菊最后凋零;一旦菊凋,一年之中几无花可赏。

(3)、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4)、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诗作,杜甫首先从赞颂“菊花”的耐寒品性,人要有经受得住风霜的坚韧品性,然后第三句第四句则转到从写古代人很爱菊花和其劲节品性,而现代人(唐代)却仅仅是“暂时喜爱”,少了不畏严寒的坚韧不拔之性。杜甫以喻人,而在歌颂菊花的同时,也展现出杜甫自身“不畏各类苦难”的高尚品格与情操。

(5)、⒅牡丹,作者把它比作富贵人,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鄙视”的情感。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赞美”的情感.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比喻

(6)、唐·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7)、结尾二句,是全篇的警策,犹如画龙点睛,全篇因之警动。暮春时节,落红阵阵,有的飘在岸上,有的落入水中,惹人怜惜。写燕子惜花,同时也将人之怜香惜艳的心情反映出来。同时,“归”字与“去”字,相互呼应,落花逐水而流,而多情的燕子却把它一口一口衔回画梁,筑成芳巢。这就赋予燕子以大雅不俗的性格。

(8)、兰佩紫,菊簪黄。——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