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为什么要灭司马家满门149句精选

2023年09月06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刘裕为什么不恢复汉朝

1、刘裕为什么不延续汉朝国号

(1)、按照楚怀王指令,刘邦攻入秦国都咸阳,项羽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封刘邦为汉王。由于项羽分封不均,又杀了尊称义帝的楚怀王,从而引起反抗项羽运动。经过四年之久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2)、更为可能的是,他的出身,他的受苦受难的青少年让他有追求相对公平的愿望。所以刘裕在之后的统治期间重用寒门,抑制豪强就可见一斑。他要打破氏族门阀制度利用交织如网盘根错节垄断一切的势力架空国主的现象。让氏族门阀从此再也不能勾结起来。而最暴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屠戮一个姓氏,让所有其他姓氏的人感到害怕。

(3)、他发现东晋王朝已经腐烂到了极点,所以直接取代了腐朽的东晋王朝建立了南朝宋;开启了南朝宋齐梁陈的第一个朝代。不要看这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代,但是刘裕却带着大军北伐,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洛阳长安。

(4)、196年,军阀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开始了“奉天子令不臣”,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部分司隶、雍州等地区。由于袁曹双方的势力持续壮大,最后发生了决战。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同年,孙策已经在江东地区站稳脚跟。

(5)、那就是老李家的几个儿子都特别的优秀,尤其是大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他们俩其实都有继承皇帝的资质。李渊本着遵守历史上的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所以刻意的培养李建成治国的能力。

(6)、桓温有代晋之心,却没有等到好的时机,最后只能抱憾而终。桓温之后,东晋更是彻底堕落。内有司马道子父子专权,外有孙恩卢循作乱,最后使得桓温之子桓玄做大。桓玄以楚为号代东晋建国,完成了父亲的愿望。桓玄不是最后胜利的那个人,刘裕才是。刘裕以北府兵为基础,攻灭桓楚,重新迎立晋帝。

(7)、蜀汉以汉室宗亲自居,不忘恢复汉朝。刘备在与东吴的作战中去世,刘禅即位,诸葛亮执政。吴蜀重新结盟,诸葛亮南征孟获,取得胜利。之后,诸葛亮鞠躬尽瘁,为了北伐六出祁山,最后在五丈原积劳成疾而亡。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万古流芳。

(8)、原本按照刘裕的计划,他想先成功北伐,统一中原之后,再篡取司马家的皇位。但是,刘穆之的去世,却彻底打断了他的计划。

(9)、这么一来刘裕得到了臣子最高级别的赏赐,那就是加九锡,封宋王。这套路全都是跟曹操那儿学来的,司马昭也深得其中精髓。

(10)、为了提高身价,很多皇帝总是给自己找个厉害的祖先,只要和自己一个姓氏就行。后来的李唐,也尊老子为祖先,都是这样,给自己的继位找个理由,更有脸面。其实都是一句话的事,说是就是。估计刘裕也没有想恢复汉朝心思,多半不是刘邦后裔。

(11)、春秋时期,原有的社会体系在战争中瓦解,各项制度名存实亡,各国政府也需要新的制度。春秋后期,郑国贤人子产进行改革,进行了打破井田制、取消国人野人之分、颁布成文法、保障言论自由等多项措施,开改革之先例。

(12)、首先,为了防止自己去世之后,那些世家大族再为司马家复国,刘裕直接下令,在整个刘宋政权内部,对司马家斩尽杀绝。这其实也不能怪刘裕,毕竟当年桓玄篡位的时候,刘裕就曾经利用过这一点,最终干翻了桓玄。

(13)、其时刘裕担心本身随时一命呜呼,到时候儿子怕是很难继续大位坐稳山河,以擅长隐忍著称的司马家眷或者会卷土重来。为了覆灭潜在的隐患,让政权得以更好的巩固,是以刘裕才会想着对司马家眷进行大残杀。

(14)、但是司马家直接在朝堂上为所欲为,以至于曹家皇帝大骂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知之。但是司马昭背了恶名却没做成皇帝;最后还是被他的儿子司马炎做了皇帝。

(15)、刘秀除了个昆阳之战让他成了位面之子,我们对他夺取天下的过程,基本是一无所知。他登基以后的各种事迹,我们也不甚了解。

(16)、一个朝代的名称,有很多讲究,不能随便乱用,里面的道道很深,涉及到自身朝廷的合法性,换言之是为了证明自己建立的朝代为“天下正朔”。自古以来,各种地方政权层出不穷,称孤道寡的人数不胜数,不过其中绝大多数不被“历史”承认,主要原因就是没法解释自身的合法性。否则,随便个人都可以对外称王了。秦汉二朝多以五行更替来解释自身的合法性。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以周为火德,秦为水德,水克火故秦能代周统治天下。

(17)、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都城,楚国迁都,屈原投江。范睢向秦国提出“远交近攻”,秦国开始了统一的步伐。

(18)、刘裕出生的时候,所有人都只是单纯觉得,他只是一个苦孩子而已。但却没有人能预料到,小男孩出生的这一天,将会是一个朝代的开始。

(19)、但是说实话,刘裕建立刘宋政权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过要开启一个南北朝,而是真的想要彻底统一中原。以当时的刘宋政权来说,确实也完全有能力,彻底统一天下。

(20)、刘裕之所以能够开创刘宋政权,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是当时一位杰出的将领,如上所述,刘裕发动反桓运动时,手中只有几百人,后来只招了几千人,而桓玄则支持了上万士兵,占了上风,战斗中,刘裕手持长剑,冲在面前,亲手击毙了桓玄手下的大将吴甫之。

2、刘裕为什么要灭司马家满门

(1)、至于东晋这边,打赢了淝水之战以后,司马家的皇帝难得硬气了一次,皇帝司马曜掌握了不少实权,成了整个东晋历史上最有实权的一个皇帝。但结果,就在司马曜刚刚打算收拢权力的时候,却因为酒后失言,被自己的一个宠妃用被子给闷死了,死得极其窝囊。

(2)、汉宣帝之后,“元、成、哀、平”四代帝王“一代不如一代”,臣民对汉朝失去信心,外戚王莽得到广泛支持,乘势篡汉自立,建立“新”朝。可惜王莽的一系列改革均告失败,引起大规模的“绿林赤眉”起义。最终,汉朝宗室刘秀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取得胜利,建立了东汉王朝。

(3)、东晋末期,在刘裕等人的努力下,有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局面。然而晋安帝却是位先天愚笨的人,毫无威信,下属臣子各自为政,内乱频发。刘裕派人杀害晋安帝,立晋恭帝司马德文。后晋恭帝被禅位,不过依然被刘裕派人用被子捂死了。有人评说刘裕是为了报复司马氏灭蜀,让汉朝国祚再也无法延续。所以才灭司马皇室后人。私以为纯属无稽之谈。刘备真是刘邦之后就惹人怀疑,事隔几个朝代的人还会对隔朝产生归属感吗?就是同朝皇室还不断操戈,恨不能取而代之,刘裕不可能产生这种为了前朝要报复后朝的情怀。

(4)、司马昭生前是晋王,司马炎继承了晋王爵位以后,建立了晋王朝。同样,紧接着就是刘裕了,刘裕是东晋王朝的宋王,他建立王朝,自然也会用自己此前的封号。

(5)、不久前,肖道成下令刺杀刘准,刘宋王室几乎被肖道成杀害。也许肖道成在开始之前就想到过柳雨,在刘准被杀之前,他也会想到他的祖先。如果他没有先例,刘准也许可以挽救他的性命。

(6)、而否定魏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说明晋代魏的正统性和正义性,把曹魏定义为篡权而不是走程序的禅让就是为了表明,晋代魏是一场正义行为。实际上,司马氏代魏和曹氏代汉,是一样一样的。司马氏更不讲道义,曹丕、曹叡两代人把托孤重任给了司马氏,司马氏直接据为己有。曹操父子好歹还有一个内部自我创业的过程,司马氏直接拿来用。因此,东晋承认刘备为汉朝皇帝完全是为了政治目的。

(7)、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带领新兵的下级军官陈胜、吴广率众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8)、那么他的国号,想取什么都行。叫“汉”,也不是不行。就算他不是刘邦的直系后人。

(9)、这个概念简单点说,就是北魏统治者承认曹魏的法统,以自己是曹魏第二自称。这等于是抹杀了东晋,否认了两晋的法统,宣称晋朝是伪政权。

(10)、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后宫妃子太多,他每天晚上都不知道去睡哪个;所以就用一匹羊拉着车随意地走,看到羊车停到哪里就去哪个妃子的房间。

(11)、这个朱棣本来就被洪武大帝分封在了北边,用他专门来防备北边的蒙古人。所以从小就特别注意培养他的武力水平,因此朱棣在成为了皇帝之后,就想着跟李世民一样,通过大量的建功立业来洗去自己的黑暗历史。

(12)、司马曜死后,东晋皇帝再次被架空,再次变成了那种世家大族自治的局面。

(13)、第刘裕崛起之前,北魏已经建立。其统治者为了恶心东晋,抛出了一个“代汉者,当涂高之”的概念。

(14)、前265年,秦军伐韩,赵国卷入,由此爆发了长平之战,双方展开消耗战,最终赵国临阵换将吗,让赵括替代廉颇,战国战败,损失四十万大军。至此,六国再无可以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15)、再加上桓玄已经篡位自立,因此刘裕抓住了讨伐桓玄的好机会。在这一战中,刘裕打了一个翻身仗,逼死了桓玄,保住了东晋王朝。因功被封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执掌东晋朝政大权。

(16)、对于刘裕来说,刘穆之是他的左膀右臂。每次刘裕率兵北伐的时候,都是刘穆之帮他坐镇京城,居中调度,并且监视那些世家大族,以防他们从背后掣肘刘裕。但刘穆之死后,刘裕却找不出第二个人,能够替代刘穆之的位置,继续帮他盯着后方了。

(17)、三国时期的历史,虽早已过去。但北方的鲜卑人却於398年,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而刘裕再使用“汉”之国号,则会在“图谶之说”上处於被动,於国不详。故而,刘裕没有以“汉”为国号。

(18)、第四。前面三点都还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一点。

(19)、前87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继续进行恢复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前74年,来自民间的汉武帝曾孙刘病已即位,是为汉宣帝。汉宣帝时期,汉朝达到鼎盛,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匈奴单于呼韩邪亲自到长安称臣,蒙古高原臣服。

(20)、刘裕不想成为刘邦、刘秀后面的小弟,毕竟他自己也是大哥。

3、刘裕为什么不恢复汉朝知乎

(1)、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

(2)、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搞经济这一块也是非常厉害,他在位期间不仅仅数次北伐蒙古人,而且还修建了后面五六百年都是首都的北京城。

(3)、义熙八年,刘裕平定刘毅后,以朱龄石为益州刺史,担任伐蜀主帅,再度出兵四川。义熙三年攻蜀之役,晋军由涪江进攻成都,最终大败而归,所以,谯蜀政权认为东晋此次攻蜀,必定会沿岷江方向进军,因此在岷江方向布置了大量精兵。刘裕早料到谯蜀会如此布置,因此仍将岷江方向作为重点,但同时在涪江方向大造声势,又安排另一队人马从沱江进军,主力秘密开向岷江。谯蜀果然上当,将主力撤往涪江方向。

(4)、但可惜的是,还没等刘裕出发,刘裕就病重了。

(5)、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朝,孙权、刘备也纷纷称帝,三国开始。

(6)、刘裕起初是东晋北府军将领孙无终的司马,协助刘牢之平定了孙恩的叛乱,之后刘裕联合北府兵旧将打败并斩杀自立为帝的桓玄,恢复晋安帝的帝位,刘裕也因此名声大振,成为东晋新进的军功阶层,同时凭借军功进入朝廷执掌大权。

(7)、他是真的赶上了好时候,早年桓温主政的时候,一直想要学习曹操加九锡称王,结果谢安这帮人总是拖延时间,以各种理由把桓温给活活拖死了。

(8)、除此之外,东晋的司马家皇族,也让刘裕非常心寒。司马家虽然是皇族,但对东晋的控制却非常有限,而且腐败无能。

(9)、404年,刘裕灭掉了妄图取代晋朝的恒玄,掌握了朝政。随后,刘裕率领两万精兵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后长安虽在一年多后得而复失,但黄河以南已尽入南朝版图。

(10)、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中国进入战国时代。此时,中国大的诸侯国有七个,齐楚燕秦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雄先后称王,周王朝实际上已经沦为一个割据小国。

(11)、相比魏蜀,吴国的孙权则尴尬了,他既没有朝代进行禅让,也没有朝代来延续,于是想出个“天降祥瑞”的方法。孙权称帝前后,东吴不断出现龙、凤等所谓的祥瑞,表示上天希望孙权称帝,也算是强行上车的典型了。西晋时期,司马炎同样以禅让制取代魏国,这表示汉魏晋为合法继承的政权,至于五行之说,相生也好相克也罢,最后的胜利者怎么解释都行,欺骗自己与天下而已。到了东晋,士族掌权,不少人不承认魏为正统,渐渐有了晋为汉的继承者之说。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在其所作的《汉晋春秋》中,将魏定为篡逆之臣,蜀汉为三国正统,因此晋不能继承曹魏,只能是东汉的继承者。

(12)、在刘裕逐渐长大的过程当中,北方的前秦开始不断壮大,继而统一了整个北方。在刘裕20岁那年,苻坚指挥前秦大军,挥师南下,号称投鞭断流,打算一战灭了整个东晋。但结果。倾国南下的前秦,最终却被东晋以少胜多,彻底击溃了。

(13)、唯有刘裕这次不用,因为在北伐之前,刘裕已经大力压制过东晋内部的世家。而且刘裕出身底层,没有家族的拖累,受到其他世家的掣肘更小。

(14)、刘裕还击败了东晋宗室司马休之,收复了荆州及扬州,凭借一己之力,再次统一了整个南方,与此同时,刘裕在朝廷的声望无人能及,一个人都督二十二州军事,等于是掌控了朝廷所有的兵权和政权,更是获得了与当年萧何、曹操一样的待遇,也就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权力。

(15)、第魏晋时人有非常重要的“郡望”概念,也就是对自己的出身地非常执着与自豪。像曹操为谯沛人,封王时王国在河北,王都邺城,按照古代战国时兼有两地的正是魏国,所以曹操是魏王,曹丕建立魏朝。建立两晋的河内司马氏的郡望是河内,属于晋国,因此司马昭是晋公、晋王,司马炎建立晋朝。

(16)、但是老百姓却并没有因此而特别困顿,国库里的钱多的花不完。可见他的经济手段非常的高明,这可能与他派遣郑和下西洋大量赚取外汇有关。

(17)、回到文中的主题,到底刘备算不算汉朝皇帝,需要刘备之后的人评论。大部分情况下,刘备都不被认可为汉朝皇帝,因为东汉自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灭亡后,后面就没有政权具备继承汉朝的地位。曾经影响世界的汉朝已经成为历史了,即使刘备作为汉朝宗室,也只是偏居一隅,不具备正统汉朝地位。

(18)、在南北朝时期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刘备始终作为偏安之君的身份存在。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就把刘备列为皇帝。《历代帝王图》共画了十三位帝王,分别是: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对于为何选择这十三位皇帝,说法颇多,这里不做重点讨论。重点要说的是,阎立本所处的朝代是唐朝,唐朝的画作把刘备列在帝王之列,但要说明的是并不是称其为汉朝皇帝,而是蜀主,和他同一时期的还有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这个称谓已经说明,唐朝对于三国的态度,承认三国鼎立的事实,但以曹魏为正统,其他两方被定义为割据政权,只称主,和当年陈寿的表述几乎相同。

(19)、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其大儿子曹Pi成为魏王。然而,曹Pi已经迫切地等待着,立即赶往洛阳宫,从汉高祖和他的姐姐曹杰那里嫁给了玉溪。翡翠印章是力量的象征,而要获得它实际上意味着曹Pi暗示了刘to对自己“收受”王位。刘X别无选择,只能投降玉溪印章,但曹Jie女王坚持并向他吼叫。结果当然是徒劳的。

(20)、比如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秋七月宋朝对北魏发起的再一次北伐进攻。在北伐军势如破竹的胜利形势下,北方汉人奋起响应。七十岁的参军庞季明独身深入敌后,“入长安招合夷、夏”,发动群众,招兵买马。“诱说士民,应之者甚众”,经过庞季明耐心细致的做群众工作,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都自觉的站到北伐军一边。北伐军兵不血刃,迅速穿过河南前线,深入北魏腹地。九月初北伐军主力王玄谟所部进攻滑台,即今天河南滑县。“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沿黄河、洛水一线的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猪啊、羊啊的送给英勇的北伐军。自带武器装备和干粮,前来投奔参军的汉族青年,每天都有几千人。这可真是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4、刘裕为什么不恢复汉朝统一

(1)、妇好墓出土武丁时期的青铜钺。青铜钺在当时起到类似指挥刀的作用

(2)、前221年,秦王政正式称皇帝,中国进入帝国时代。秦国灭六国之后,继续积极扩张,北逐匈奴攻陷河套,南下百越夺取岭南各地。

(3)、这两个政权的名声都不好,尤其是匈奴人在灭亡西晋期间,以“汉”为旗号,在北方各地烧杀劫掠。把“汉”旗搞得很臭,在北方人民心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4)、赵武灵王学习胡人的骑射战术,建立了骑兵部队,成为秦国东进的新阻碍。秦国约齐国,打算同时称帝,联合其他国家进攻赵国。外交家苏秦继承了公孙衍的合纵抗秦,游说齐国抗秦,秦国暂时停止了扩张的步伐。

(5)、此外,刘裕还大幅限制那些世家大族的权力,直接剥夺了他们豢养私军的资格,所有军权收归中央。并且大力裁撤荆州地区的官员编制,强化中央集权。

(6)、两汉享国四百余年,国祚绵长,文化昌明、武功强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盛世朝代,也是我国的主体民族融合形成的朝代。后世的朝代与割据政权,稍能跟汉朝攀上点关系的,莫不想以“汉”为国号。如匈奴贵族刘渊,建国号为“汉”;沙陀族刘知远,亦建国号为汉;割据岭南的刘龑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等等。

(7)、为了提高身价,很多皇帝总是给自己找个厉害的祖先,只要和自己一个姓氏就行。后来的李唐,也尊老子为祖先,都是这样,给自己的继位找个理由,更有脸面。其实都是一句话的事,说是就是。估计刘裕也没有想恢复汉朝心思,多半不是刘邦后裔。

(8)、汉和帝时期,外戚与皇帝的矛盾已经凸显。之后,即位的皇帝越来越年幼,大多不成年就死了,外戚和宦官轮番争权,史称戚宦之争。

(9)、刘邦能够战胜项羽原因在于刘邦代表平民大多数人力量,项羽代表旧贵族少数人力量。项羽搞分封制,有历史倒退的现象。项羽缺乏政治经验,不能团结人,又有妇人之心,定都彭城,没有大局观念。刘邦是出色政治家,能团结人,会识人用人,能及时听取各方面正确意见。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项羽。

(10)、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宋书》

(11)、但是李世民也是历史上的篡位之君,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当年他撺掇李渊起义反隋,最终李渊建立了大唐王朝。不过在建立大唐王朝的过程当中,李家自己发生了很大的一个问题。

(12)、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讨伐燕赵之地,又趁项羽出兵之际,亲自从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下,项羽杀了爱妾虞姬,带兵突围。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

(13)、只不过当时老刘家的影响力仍然存在,而且王莽的美梦虽然勾勒得非常好,可是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很快就得罪了大地主的土地利益。

(14)、刘秀是皇族子弟,在长安念过太学,由于父亲去世早,家境一般,勤于耕耘,和哥哥一起参加推翻王莽统治的起义。刘秀能够成功跟他天赋、魅力有很大关系。刘秀具有萧何、张良、韩信一样的能力,会用人、会打仗。再加上当时出现人心思汉的情况。公元25年31岁刘秀称帝,利用十余年时间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15)、该遗址还发现了最早的天文观测系统,与古籍《尚书-尧典》所载尧帝“乃命羲和,钦若昊天”的记载相符,故而猜测为尧帝的都城。

(16)、并且由此而建立了自己在后周的权威,紧接着柴荣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尤其是特别注意恢复经济;给老百姓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休养生息;这使得在五代时期饱受军阀折磨的老百姓,终于开始慢慢地繁衍生息起来。

(17)、其次,当时占据河北的国家是北魏,也就是国号为“魏”,其法统正是继承自三国时的曹魏。而不巧的是,历史上刘备建立的蜀汉正好是被曹魏所灭,刘裕把国号定为汉,岂不是自找没趣?

(18)、后世很多历史上学家曾经笑谈,如果当时刘裕生的是个男孩,那后来或许就没有南北朝了,刘宋政权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大一统王朝。

(19)、淝水之战结束后,苻坚逃回北方,两年后被部下反叛所杀。同时,随着淝水之战战败,前秦彻底崩溃。整个北方,再次陷入了分裂。

(20)、首先,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刘邦的祖籍在哪里?彭城。彭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哪个国家呢?直到宋国被齐国趁虚而入侵占之前,彭城一直属于宋国,并且是宋国经济中心之一。由于上述的理由,国号定为“汉”既无必要也不合适,那么,就选择祖籍地“宋”为国号吧!

5、刘裕是哪个朝代的帝王

(1)、如果不是他活的岁数不是特别的长,而且在他北伐的时候南边后方出了大问题,也许刘裕可以直接建立一个新的大统一王朝。而且由于刘裕经历过民间疾苦,所以他治国非常的考虑民生,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商鞅变法最为成功,秦国迅速从偏僻小国崛起为称雄的霸主。

(3)、其受汉末三国时期的谶言的影响。汉末三国时期,图谶之说非常盛行,而有“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说法。信服度最高的解释是“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即是指“魏”当代“汉”。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定国号为“魏”。虽刘备亦於次年在成都称帝,仍使用“汉”之国号,但蜀汉政权最终还是於263年被曹魏所灭。

(4)、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本部落人被称之为“百姓”。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5)、周幽王即位时,已经是内忧外患。随后,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让诸侯勤王,导致了天下对周朝的不满。太子的外公联合西北的犬戎族打败了周幽王,太子即位,是为周平王。此时,西周的国都“丰镐”(今西安一带)已经因为犬戎的洗劫残破不堪,周平王迁都到了洛阳。西周结束,东周开始。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

(6)、其实郭威才是“黄袍加身”的始作俑者,不过郭威算是篡位皇帝当中最为“无奈”的一个。他本身是后汉皇帝的老师,而且没什么篡位的心思。

(7)、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南方政权发动的几次北伐战争,无一不是以唱着歌吃着火锅出发开始,被揍得屁滚尿流的结束。就算是从长江跨过淮河,打到黄河流域,好不容易占据关中、河南,收复故都长安、洛阳,也根本无法守住,不得不吐出来。原因很多,比如南方的经济实力相较于北方仍居于弱势;南方以步兵为主的军事力量,不敌以骑兵为主的北方等等。不一而足。有个因素很关键,就是民心向背。南方北伐军,无法得到北方汉人的全力支持。这个原因很诡异。毕竟北方沦陷区汉人被匈奴、鲜卑、羯、狄、羌的铁蹄轮流蹂躏,生活在水深火热至汉中,日夜眼巴巴地盼望南方自家政权的北伐王师,肯定会箪食壶浆,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事实上,北方汉人确实是这样做的。

(8)、所以接下来,公元418年,刘裕担任相国,并且加赐九锡。同时,刘裕废晋安帝,改立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皇帝,这就是晋恭帝。

(9)、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10)、那些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添加九罐铁通常意味着企图篡夺王位。果然,刘瑜于420年在金朝成为皇帝。距曹Pi在220年废除韩先帝并建立南朝和宋朝仅200年。

(11)、除了老刘家的宗室们愤愤不平以外,基本上没有人对此表示反对。因此司马炎在篡魏的时候,除了曹魏宗室,也没有多少人反对。

(12)、夏朝最后一任君主桀残暴无道,引起各个部落的不满,“桀骜不驯”骂的就是他。商部落首领汤王在贤人伊尹的福坐下吗,率领天下臣民反抗夏朝,在鸣条之战中打败了夏朝,并俘虏了夏桀。随后,汤王将夏桀流放到南巢,夏后降为诸侯(周代的杞国就是夏后的后裔),商朝建立。

(13)、桓温死后,他儿子桓玄一直受到东晋宗室们的猜忌,毕竟他老爹有篡位的嫌疑。结果桓玄恼羞成怒,果然自己的地盘荆州地区发动了叛乱。

(14)、据说刘据青年时代,特别喜欢一种赌博,而且是赌一种棋类游戏。这种棋类游戏,据说有点像现代的飞行棋。刘裕特别喜欢赌棋,而且经常赌得倾家荡产。除此之外,据说刘裕的个人武力值很强,所以年轻的时候,经常打架斗殴,成了家乡一霸。

(15)、出身底层的刘裕,早年的经历其实并不是什么励志故事。因为家境贫寒,刘裕早年没读过多少书,稍微长大一些之后,便不得不靠着编草鞋养活自己。刘裕早年的故事,和三国时代的那位刘皇叔很像。都是出身贫苦,都是以编草鞋为生的。但不同的是,刘裕多了一个兴趣爱好,那就是赌博。

(16)、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国号汉,十六国开始,公元316年汉军大举进攻西晋都城长安,晋愍帝出城请降,西晋灭亡。次年东海王司马越侄司马睿在南方建业正式称帝,为晋元帝。

(17)、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极为出名的明君;尤其是他开创的贞观之治,甚至成为了后世治理国家的模板;贞观政要则是许多后来的政客必读的经典。

(18)、朱棣这个篡位皇帝的模式跟李世民差不多,都是在第二代发生的篡位。不过明太祖可不是李渊,朱棣根本不敢在他爹手上篡位;而是在他的侄儿上位之后夺了侄儿的皇位。

(19)、王朝更替一个是禅让,一个是直接起义推翻。而刘欲原是东晋的臣子,他是接受了东晋的禅让,而不是自己起义推翻的东晋。所以这个传承很重要。他要证明他得位很正,不是自己篡位。因为当过东晋的宋王,所以国号为宋是惯例。比如曹丕是魏王,接受汉的禅让建立魏国,西晋也是如此,是魏国的晋王。所以,按照惯例 ,国号应该为宋。

(20)、至此北方陷入长期的混战,汉人百姓民不聊生,胡人甚至将汉人当成食物。胡人的残暴也引起了汉人的反抗,其中冉闵的报复几乎让一些胡人灭族。同时,东晋也试图北伐,取得了一些战绩,一度收复黄河以南。

(1)、紧接着刘裕带兵灭了南燕,平定荆襄,灭谯蜀,定仇池,战功大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完全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架空了董事会,自己带着一帮马仔将个人工作室做成了上市公司。

(2)、客观来说,刚刚掌权的刘裕,或许还只是想着做一代贤臣,辅佐东晋王朝称霸崛起。所以接下来,刘裕掌权之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压制地方世家,清理桓玄一族的余部。经过四年的努力后,整个东晋政权,瞬间肃然一清。以往那种中央被架空,地方世家大族自治的局面,终于被扼制住了。

(3)、前秦先锋部队被晋军击溃,晋将桓冲自荆州出击,牵制一部分秦军。秦军主力与晋军夹淝水对阵。秦军士气低落,看着对岸的草木都以为是晋军。

(4)、在这个过程中,秦国吞并巴蜀,东攻韩、赵、魏,愈发强大。老牌大国楚国不听忠臣屈原的劝说,秦国的外交攻势和军事打击下,走向了衰落。

(5)、刘裕他又不傻,刘秀这么优秀,都混成了这个德行,他要是跟在刘秀后面,那后世之人估计连刘裕活多大岁数都没心思研究了。

(6)、之后,项羽焚毁咸阳城,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其他各路义军也都封了王位。

(7)、刘裕虽然是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但家境贫寒,尤其是他南下以后,刘裕出生时,母亲死于生产引发的疾病,刘裕的父亲刘交不愿意花钱请乳母,所以他曾经打算把刘裕扔掉,幸运的是,大家庭的叔母愿意抚养他长大,所以刘裕的小名叫“寄奴”,刘裕长大后,为了养家糊口,曾经靠卖草鞋为生。

(8)、公元404年2月,也就是桓玄刚刚称帝两个多月以后,刘裕在京口地区起兵。令人意外的是,刘裕刚刚起兵,便得到了四方相应。不光很多刘裕的老战友起兵响应,就连很多世家大族,也纷纷开始响应。

(9)、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10)、齐国公子小白与公子纠在君位争夺中胜出,是为齐桓公,他不计前嫌任用公子纠的属下管仲为相国,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会盟天下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1)、这里的刘寄奴就是刘裕。气吞万里如虎就是辛弃疾对他的评价。可见刘裕在历史上的评价有多高了!

(12)、刘备也可以说偏安之君的老前辈,虽然大一统王朝不承认其汉朝皇帝地位,部分偏安政权则把他划为汉朝正统皇帝。第一个站出来认可刘备地位的政权的是东晋,东晋是司马氏(一部分史学家认为司马睿不是真的司马氏,称东晋为牛晋)的延续,但已经不是大一统王朝,失去了中原地区,只是一个偏安政权。东晋皇帝要取得正统地位就需要提前给自己树立一个割据或许偏安一方的“榜样”。这个“榜样”在东晋以前的历史只有刘备的蜀汉。

(13)、而统一南方之后,刘裕又开始挥师攻入关中,直接灭了后秦。公元417年,刘裕已经控制了关中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并且占领了潼关。而且同时还控制了关中区域的重要通道潼关,并且在潼关以东,拿下了洛阳地区。

(14)、刘裕是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其实从这一点上来论的话,他跟刘邦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了。毕竟出了五服,谁还认识谁啊!

(15)、所以,就在刘裕撤兵之后不久,留守长安的官员,便发生了内讧,北方的赫连勃勃趁势南下,长安得而复失,关中地区也就此脱离了刘裕的控制。

(16)、甚至宋朝人还在怀念刘裕,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当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7)、大禹治水是中国上古时代的“大洪水”传说,大约发生在四千多年前。目前,能够发现的最早的记载是周代早期的青铜器“遂公盨”的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与《尚书-禹贡》记载相符。

(18)、刘裕死的时候已经60了,可是他的长子继位时才多大呢?刘义符继位的时候才17岁,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

(19)、首先是刘裕出生时,汉朝灭亡已经100多年,余威不在。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东汉正式灭亡。刘备看曹丕把汉给灭亡了,立刻把“汉”的旗号给接了过来。这样一来,他就成了正统。不管是伐吴还是征魏,他都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上。因为在那个时期,老百姓心中还是以汉为正统的,所以对刘备来说,立“汉”为国号有百利而无一害。

(20)、那王玄谟是怎么对待这些把身外之物与身家性命都献给咱们队伍的敌后群众呢?我本将心对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政治上不信任。王玄谟“不即其长帅而已配私暱”,将自带干粮兵器的“自干五”游击队全部拆散,分配给自己的亲属将领驱使,表现出一种明显的不信任态度。经济上不放过。对出钱出粮的百姓,“家富匹布”,每家赏赐一匹布以示褒奖慰劳。但这一匹布是有条件的,价格很贵的,要用八百个大梨来交换,“责大梨八百”。这套政治经济的连环拳一使出,效果很明显,可谓立竿见影,“由是众心失望”,民心全部被王师推到对立面。甚至在北魏援军即将到达滑台之前,有将领甚至建议王玄谟趁北魏援军未至,猛攻滑台争取拿下,进城之后快活一把,立即屠城,“愿以屠城为急”。要知道,滑台城里的老百姓,那可都是期盼王师北定中原的汉人!在鲜卑之下还勉强有条活路的他们,竟要死在王师的刀下!

(1)、手握重兵,并且最终杀掉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然后朱温建立了五代第一个王朝梁朝。不过朱温这个人打仗水平一般,治国又特别的残暴,所以他的梁朝没多久就被推翻了。

(2)、刘裕因为巨大的军功而被封为宋公,并受九锡,实际上这个时候,刘裕已经具备篡位的能力和实力了,南北朝时期本来就是一个大乱世,皇帝经常被权臣所杀,刘裕在获取巨大权力和地位之后,想的也是篡位,但刘裕没有直接篡位,而是先废立皇帝,刘裕派人杀了晋安帝,然后立他弟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帝,这就是晋恭帝。

(3)、北宋、五代、元、明、清对于刘备的定位均接近于蜀主。只有南宋、南明这样的偏安政权,为了政治目的,和东晋一样,选择尊蜀汉为正统。而历史上,最早尊蜀汉为正统的并不是东晋,而是十六国中由匈奴贵族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汉赵之所以承认蜀汉,还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就是为了和历史上的汉朝搭上边,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实际上,刘渊只是汉朝宗室女与匈奴冒顿单于和亲的后代,顶多能算汉朝皇帝的外甥,跟纯正的汉朝皇帝没有关系。而且刘渊最无人道的是,在永嘉之乱中,还杀害了刘禅的很多子孙,这完全就是说一套,做一套。

(4)、如果刘裕以“汉”为国号。那么他这就是在自找晦气。很不吉利。这就好比隔壁老王给自己的儿子取名“王五是我的儿子”,如果你也姓王,你还会给儿子取名“王五”吗?

(5)、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四弟楚元王刘交的22世孙,是汉室的后裔。不过过了这么长时间,刘裕已经和普通的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了,只能仰望祖上的辉煌。刘裕非常孝顺,为了生活他砍柴、种地、打渔,有时甚至去赌博,都是为了生活所迫。

(6)、后汉皇帝没能打过郭威,郭威到了京城之后虽然杀死了汉隐帝,但是仍然立了一个后汉王室作为皇帝;他本人还没有直接篡夺皇位,结果后面被他的部下突然黄袍加身,不得已的郭威只好做了皇帝。

(7)、不过赵匡胤开启了文官治国的模式,使得天下从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逐渐走向安定;因此不少人对赵匡胤的评价是比较高的。但是也有人认为文官治国导致了亡天下,所以他是一个毁誉参半的篡位者。

(8)、杨坚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他作为开国皇帝做到了许多历史少见的成绩。

(9)、结果他们就直接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先下手为强干掉了李建成。并且把其他有可能竞争皇位的兄弟全杀了,李渊虽然非常愤怒但是也无可奈何,最终只好把皇位传给了李世民。

(10)、刘秀仍以汉为国号,是因为人心思汉,王莽篡汉也没有多少年,汉朝还有很大影响。所以国号为汉是有用的。而刘裕时期已经距离东汉很多年了。再用汉的国号没有啥意义,不会对建国起到啥作用。

(11)、政治上,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也颇有政绩。但是为人残暴,焚书坑儒,大兴土木,为秦朝灭亡埋下伏笔。

(12)、虽然很多人怀疑记载的真实,但是足以看出来刘裕本人是个猛的一塌糊涂的虎将。但是他又不是那种只会战场上杀敌的猛将,在他逐渐成为东晋高级将领之后,逐渐的掌握了东晋朝政大权。

(13)、刘裕的身世或者连刘备都不如,刘备好歹照样中山靖王后裔,是正经的刘汉宗亲,而“人道寄奴曾住”的刘裕曾叫刘寄奴,听名字就知道身世很差。是以刘裕对世家富家一向有敌意,在即位后鼎力提升寒门后辈,打压那些世家富家。

(14)、刘裕在北府军的初期,经常作为先锋作战,每战必胜。北府军成为他的起家部队后,战功是一个接着一个。先后平定中国南部地区的孙恩、桓玄、桓楚、西蜀、卢遁、刘毅、司马休之等,消灭北方割据政权的南燕、后秦,将东晋的国土几乎恢复到西晋初年的国土。

(15)、477年,刘松将军肖道成杀害了刘禹帝,使刘准成为宋帝。然而,小岛成功使刘准成为皇帝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他想为自己争取时间成为皇帝。两年后,肖道成被南朝齐国宋顺帝授予“禅宗”称号。肖道成派王静带着部队进宫。刘准惊骇地说:“想杀死我吗?”王静说,他只是让他住在另一个宫殿里,但是刘准已经听到了陌生感。这样的意思,泪水直打在他的脸上:“我只希望来世不再生下皇帝的家人。”

(16)、其次,刘裕是先受封“宋公”,然后才成为宋帝。刘裕从成为北府军将领后,对内平定孙恩、桓玄,灭掉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又消灭南燕、后秦,降服仇池,收复淮北、山东、关中等地,可谓功勋卓著。义熙十四年,刘裕受封宋公,接受九锡殊礼,以十郡建立“宋国”。如唐国公李渊称帝后建唐一般,刘裕称帝后也建立的是宋。

(17)、长平之战前,东方出现了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即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食客三千),关心国事,谋取权势,采取各种手段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该国的灭亡。长平之战后,秦军乘势包围赵都邯郸。在危急存亡面前,楚春申君、魏信陵君率军与赵军内外夹攻,大败秦军,秦国因在长平之战损失严重亦自感力量不足而撤兵。

(18)、等到做完了这些之后,刘裕对于南方的控制,已经更上一层楼,不用担心那些世家大族再造反了。所以,两年多以后,公元422年,刘裕计划再次北伐,去打一下北方正在逐步崛起的北魏。

(19)、在这个小男孩出生的这一天,他的母亲因为生产的时候家里太穷,生产环境太差,没过多久便因病去世。而小男孩出生之后,他的父亲则是因为请不起乳母,一度想过要放弃他。后来多亏了邻居家有个大婶,恰好在哺乳期,把小男孩带在自己身边抚养,这才让小男孩活了下来。

(20)、进入军队之后的刘裕,仿佛一下子就开窍了,直接打通了任督二脉,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舞台。当时恰好东晋已经到了王朝末期,因为世家大族林立,土地兼并严重,导致东晋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燕国虽然是个小国,但是燕昭王即位之后,任贤用能,发愤图强。他任用乐毅改革内政,主持军务。前286年齐国灭宋,引起诸国不安。燕昭王趁势联合秦、韩、赵、魏进攻齐国,乐毅为联军主帅,齐国战败,齐襄王退缩在莒城,田单退缩在即墨,岌岌可危。

(2)、如果刘裕以“楚”为国号,那就太晦气了。谁会拿一个伪政权,而且还是被自己灭掉的伪政权的国号为自己的国号?

(3)、到了刘裕时期,他自称楚王刘交的后代,并非刘邦直系后代,也就没有必要像刘备一样“恢复汉室”。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刘裕“加九锡”,东晋给刘裕的封号是“宋公”,后来是宋王,建立的朝代自然国号也是“宋”。“汉”的来历也是项羽分封刘邦为汉王,汉王的来源则是汉水、汉中的缘故。

(4)、篡夺了老曹家天下的,正是这大名鼎鼎的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其实在曹操时期就很厉害了!曹操为了让司马懿出来干活,甚至直接动用武力了;为的其实就是要司马家族出来为他干活。

(5)、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其实很复杂。主要是因为对于当时的南方士族来说,他们更希望司马家在位,因为这样对他们分裂自治有帮助。而桓玄做皇帝,对他们自身的利益是不利的,所以他们才会起兵帮刘裕。

(6)、与曹丕比起来司马炎要给力一些,他毕竟把分崩离析的天下给统一了起来。但是这个司马炎在统一之后就不怎么干正事儿了,不仅仅开始沉迷于奢侈的生活,而且搞出了羊车望幸这样的历史典故。

(7)、据正史《晋书》记载,明帝有一次向宰相王导询问司马氏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便叙述了司马懿及其两个儿子的所作所为,晋明帝闻言极为羞愧,便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8)、公元304年,李雄在成都陈帝,国号汉,史称“成汉”,历4帝44年。

(9)、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刘裕早年太放纵了,因此没人看得上他,导致的结果就是他要孩子的时间太晚了,尤其是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