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与戏曲有关的谚语77句精选

2023年09月12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两句与戏曲有关的谚语

1、写两句与戏曲有关的谚语

(1)、车拉槐。(国槐只要车能拉动就能栽活)柳树当年不算活。

(2)、京剧演员登台演戏必须以自己心里有戏作为前提。所谓心里有戏是指演员在对剧情和角色进行必要的体察和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关于角色声音形貌的意象,并以此作为“唱、念、做、打、舞”等具体表演的依据,使头脑中的意象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角色形象。如果演员内心空虚,势必在表演中无所依凭,使形体动作和唱念都显得一般化,无法形成以形传神的审美效果。即使是在台上;‘走”台步,如果演员心里无戏,掌握不住应有的艺术尺度,也不会走得恰到好处,走出人物特有的神韵。

(3)、    艺术水准高的舞台演出,引导观众进入剧情,并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震撼观众的心灵;表演水平低劣的演出,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甚至使观众感到疲劳而产生困意。

(4)、    京剧舞台上的哭与笑不是生活中哭、笑的原样搬用,而是加以艺术化,并通过表演技术表现的。在京剧的行当中,由于旦行的温雅秀丽,净行的粗犷率直的不同特征,因此旦行的笑,净行的哭在音调、气口、口型、面容等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上难度较大。

(5)、意思是:要常练才能保持和提高,学习是要温故方能知新

(6)、闽剧《玉簪记》中苏巧珍有一段唱词是“想当年是鸳和鸯,到如今是参和商”,请问参、商是什么?____

(7)、请说出李多奎“李派”老旦艺术家的三部代表剧目?

(8)、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9)、京剧《草船借箭》故事见小说《三国演义》,讲述的是“用奇谋孔明借箭”,实际上却是被移花接木的创作,历史上确有其事的是谁呢?

(10)、指乐队或演员故意在演出时刁难同台者,如临时改词,突然长调门等。

(11)、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12)、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3)、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川剧,在戏曲声腔上由本省民间灯戏及哪五大声腔基本构成?

(14)、戏曲《花木兰》的故事,最早可见于南北朝时期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辞》,请问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木兰辞》?____

(15)、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16)、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7)、此谚意在强调演员表演艺术的珍贵。京剧演出既有自身固有的艺术价值,而以艺术商品的面目出现时,又具有一定的商品价格。这种商品价格受社会风尚、观众审美水平、演员知名度、宣传程度、剧场条件等艺术本体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它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演员表演的艺术价值,演出的商品价格(即票价)定得再高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而演员的表演艺术成果却是经过继承前人的艺术精华,又加上多少年的勤学苦练、努力创造而逐渐取得的,往往由于其艺术的独特性而成为其他演员所无法取代的,因而其艺术价值是无法以货币形式来定价的。这条谚语启迪演员珍爱自己的表演艺术而自尊自重,同时也要求社会各界尊重和热爱演员的劳动。

(18)、最显而易见的是,它以殴打来惩罚学戏中的错误行为,迫使受教者形成正确的、规范的行为方式。这种作用在练习基本功阶段尤为明显。这与口传心授注重模仿习练,而不重启发感悟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唱、念、做、打各项功夫,无不需要大量“刻模子”式的反复习练,以达到一字一腔严谨、一招一式准确的规范化教学效果。打戏的纠错功能在这种练习中能够最充分地显现出来。比如,艺徒练功时,如果动作不快,不帅,就要挨打;在藤条和刀坯子的挥舞下,为了避免挨打,身上的动作就必须帅、快、美。学习唱、念,精神不集中,多次记不住,也要挨打。这种教育方法虽然难免消极,却能迫使学戏者将肉体的痛苦转化为精神上的自警自励,从而改正错误,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艺人们“不打不磁实”、“不打不成戏”的经验,多是从这种练习中得出的。

(19)、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20)、打戏如此盛行,以至于在很多人、包括梨园行以外的人心中,它成为学戏生活最重要的特征。

2、两句与戏曲有关的谚语

(1)、 警内行是指表演受到内行观众称赞;警外行是指表演受到外行观众的称赞。内行和外行的审美眼光和需要有所不同,但真正优秀的演出会受到内外行一致的欢迎。警内行也称打内,警外行也称打外。

(2)、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特定角色,要有艺术的真实感,要成功地体现出这一个角色的特殊性。所谓装龙像龙,装虎像虎的“像”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演员的扮相(即角色造型)要与角色应有的外在形象相符合。‘如金少山之所以有“金霸王”的美誉,原因之一是他扮出霸王项羽特别高大魁梧,与角色的外在形象极其相像。演员透过声与形显露出来的气质要与角色应有的身份和内心状态相符合。如杨小楼之所以有“活赵云”的美誉,主要是因为他在《长坂坡》中的表演与赵云这一独特的古代将军的应有情态和气质极其逼似。当然这里所说的“像”并不是指照搬生活真实,而是指一种有真实感的艺术形态。

(3)、    京剧形成之初,以演老生戏为主。清末民初,社会上以旦角为主的戏逐渐增多,由此促进了旦角表演人才和旦行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以花脸为主的戏并不多,且不少净角多居于配角地位。因此,从演剧的需要以及戏剧班社的经济核算来说,控制了净角人数。

(4)、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5)、邂逅的瞬间,我站在你的眼前,只是个目生人。是浮华的化妆舞会,散场以后,一个落寞而黯淡的我,是烟花一样虚空的锦绣。喜欢这样的文字,把自己沉在一个最卑微的姿态里,不需要任何人的理会,独自一个人在角落里笑着哭泣,不需要谁再来打搅属于我的宁静糊口。台湾女诗人,散文家 席慕容

(6)、挨打以后,轻的,两股青紫,行动不便;那被打得重的,两腿就皮开肉绽,鲜血迸流。还得自己买鸡蛋,调鸡蛋清敷上,这样可以好得快一点。但是想因致伤而中断学戏、练功和演出,那是一点门儿也没有。在这当口,棒伤要崩裂,疼痛难耐。愈合、崩裂,再愈合、再崩裂……这样反复多次才能痊愈。(孙盛云:《学艺演戏忆当年》,见《京剧谈往录》四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68页。)

(7)、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宋苏轼《戏子由》

(8)、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9)、(高音气要足,低音气收敛,高放低收,尖浊不显)

(10)、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11)、老艺人刘元芳也很能理解师傅的苦“手”婆心:

(12)、    没有经过舞台实践的演员,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只有在舞台上经过实际演练,发现艺术上的欠缺和不足,才能对自身有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认识。

(13)、此谚意在强调京剧表演中唱念台词必须字音清晰。所谓字音清晰,就是要做到四声准确,吞吐有力,声母、韵母清楚,从而使台词每个字的字音都清晰可辨地传到剧场各部位的观众耳中。咬字不清、吐字不明二短句的含义相同。此谚从反面提出问题,尖锐地指出了唱念台词如字音不清,则必然极大程度地损伤表演的美感,也会严重地破坏观众的审美情绪。而要做到唱念台词字音清晰,不是一个孤立的读音问题,而是正确处理读音同唱念中的旋律与节奏的关系问题,即在唱念中不论旋律多么曲折委婉、节奏多么快速多变,都必须坚持字音的清晰度。有的演员孤立地强调唱念字音的清晰,而使唱念中的音乐美受损,则也不可取。

(14)、    凡唱高腔应由丹田提气,将字音由低带高,以调管字,依腔贴调,切忌有声无音,近乎吼喊。凡唱低腔要“宜重、宜缓、宜沉、宜顿”。声音的自然规律是音高则尖细,音低则沉浊。改变这一规律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对气息的适当控制与科学运用,控制声音的薄弱强高,使高低衔接自然、协调。因此,要想达到“腔高不薄,腔低不弱”的目的,就须唱高音气要放足,唱低音气须收敛。越是高音,越要将气放足,这样音虽高而不显尖窄。音越低越要尽力将气收敛,使腔不致低弱无声,这样音虽低而不生浊。

(15)、程派名剧《锁麟囊》,是由哪位剧作家为程砚秋先生量体裁衣创作的?

(16)、京剧《杨门女将》是根据昆曲移植而成的,对吗?___

(17)、打戏不仅未使学生与师傅疏远,反而增进了师生感情。闽剧演员郑奕奏学戏的时候也挨过不少打,他说自己“在艺术上求进步的心迫切以后,对于师父的严格,丝毫不埋怨,反而与师父更亲近。

(18)、这块“古调独弹”匾是鲁迅为秦腔演出团体“易俗社”所题,对吗?___

(19)、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20)、丢弃剧情规定的情景及角色身份,超越尺度的过火表现。

3、和戏曲有关的俗语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1)、请问“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出自哪部戏剧名作?____

(2)、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

(3)、“舞台方丈地,一转万重山,出门三五步,咫尺是他家”这条戏谚讲的是京剧写意性在舞台空间的具体体现。京剧的舞台空间处理是采取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演方法。

(4)、    架子花脸演员表演哭最难,其次是笑,再次是念白。架子花脸的表演与老生、青衣、铜锤花脸等行当相比,生活气息浓厚,因而架子花脸的哭笑也要富于生活气息。而生活中的哭与笑常常是人们纵情任意而发,因而在声音上缺乏控制而无美感。架子花脸的哭笑既要符合人物性格,表现生活气息,又要表现声音之美,因而其难度比念白更大。

(5)、演员在台上不顾剧情以卖弄技巧博的喝彩的作法。

(6)、“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是哪位元代杂剧作家的自喻?

(7)、耐人寻味的是,那些饱受打戏之苦的艺人,对于打戏,深恶痛绝的少,持某种程度上的认可态度的多。评剧演员新凤霞的话颇有代表性:“练功学戏挨打我是心甘情愿的。”

(8)、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9)、著名秦腔剧作家范紫东先生的剧目《三滴血》与易俗社共同经历了百年历史,被剧作家曹禺称为“秦腔的《十五贯》”,对吗?___

(10)、不在山涧走。(汛期)青蛙叫,雨来到;蜻蜓低飞,河水漫堤。

(11)、(解释)近水的楼台最先看到水中的月亮,向阳的花木光照好,发芽就早。古代的人看不见今天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却曾经照耀过古代的人。抢先一步就能当上君王,后到一步只能称作臣子。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

(12)、比如河北新乐县杜固科班(1909年成立)在每晚睡觉之前每个学生要打四棍,以让学生安安生生睡觉;前面提到的卢殿元科班规定三天一个小“满堂红”,五天一个“大满堂红”。这种打戏,目的是以靠频繁的打戏来震慑学生,迫使学生老老实实地遵守科班的生活纪律,没有胆量也没有体力去调皮滋事。

(13)、第八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戏曲知识问答题选题大纲来啦,你准备好了吗。

(14)、戏曲舞台上,老旦行当所持拐杖,如龙头拐、鹿头拐等是用以区分其身份高低和贫富差异,对吗?___

(15)、生活中常常说到的“叫板”一词源自于戏曲术语,原意是指演员之间竞争挑衅,对吗?___

(16)、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杨文广、《挡马》中的杨八姐,所穿服装为?

(17)、伴奏文件名称、邮件名称均命名为:“(京外)参赛编号+剧目名称+姓名+组别”;若无命名或其他命名将视为垃圾资料予以删除,且决赛现场不再接收伴奏文件。

(18)、    再美的表演程式,如果演员一味无目的地卖弄,观众也会腻烦。同时由于表现形式的不洗练,而削弱了其自身的表现力。 

(19)、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20)、脸谱来源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兰陵王作战时所戴之面具,兰陵王历史上确有其人,真名叫什么?

4、与戏曲有关的谚语或诗句

(1)、京剧界对于“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的评选是在哪年产生的?各自参选的剧目是什么?

(2)、京剧史上被誉为“梨园庙首”的三庆班班主是?

(3)、晋·葛洪《抱朴子·勖学》。黛(dài代):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西施:春秋末年越国著名美女。本句大意是:有了化妆品的装饰,越国美女西施会更加美丽。此名句以比喻象征手法说明学习的道理。即使是学富五车的人,也像西施需要粉黛一样地需要学习,孤陋寡闻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此句比喻巧妙,寓意深刻,其道理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显得既通俗又含蓄,既具体可感又耐人寻味,从而增强了文句本身的艺术魅力。

(4)、其次,戏曲口传心授重模仿练习轻启发诱导、重经验轻理论的特点使打戏在某些场合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

(5)、答:高腔、昆腔、胡琴腔、弹戏、灯戏五大声腔。

(6)、译文:戏子的声音有时候就像教书的先生拉的长长的,有时又像学舍一样小小的。

(7)、《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史有其人。他在大报冤仇之后盖起了一座豪宅。据载《礼记·檀弓下》中形容这所房子的用词形成了一个成语流传至今。这个成语是什么?____

(8)、表现人物无特色.念唱无抑扬,收放,劲头无大小。

(9)、戏曲《花木兰》的故事,最早可见于南北朝时期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辞》,请问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木兰辞》?____

(10)、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京剧界“三大贤”,享有“武生泰斗”誉称的是?

(11)、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2)、    不论天气多么炎热,花脸均要贴身穿厚大的胖袄,以显示体格的魁伟;不论天气多么寒冷,青衣总是身着单薄的衣服,以示女性之柔弱。

(13)、指戏的情节进展缓慢,精彩的表演段落很晚才出现,好象肉馅被厚厚的皮包裹着一样。指一些剧情过于复杂纷繁,人物关系不清,观众难于理解的戏。

(14)、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布雷顿

(15)、必须强调的是,说“不打不成戏”的观念与戏曲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有关,不是说口传心授必然导致打戏,而只是说口传心授中蕴含着一些诱发打戏的因素。这些因素要真正转化成现实中的打戏行为,还需要合适的外部条件。

(16)、    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不仅具有过人的艺术功力,而且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领域内无不善于思考、探求和创造。京剧演员只具备唱、念、做、打等诸方面的功夫和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钻研剧本、钻研角色、钻研艺术表现上的每个问题,使自己的功夫和技术得到正确的发挥。而且,京剧表演具有高度程式性的特点,如果只是一味苦练基本功和掌握表演程式,并不能塑造出真正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17)、哪一年举办了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活动?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