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庐与朱子是什么关系127句精选
朱柏庐
1、朱柏庐治家格言
(1)、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2)、朱柏庐的弟子顾易曾著《朱子家训演证》,阐释其意。
(3)、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4)、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上,古人认为,形式必须服从、服务于内容,因此,家训之类的文章,一般都用楷书写出,以体现书写者恭敬、认真、虔诚甚至是诚惶诚恐的态度。如果用龙飞凤舞、迂回曲折的草书和篆书写出,则会影响和破坏阅读者的情趣,(因《治家格言》的接受者通常是儿童)而只剩下了它的保存和传世价值。
(5)、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6)、(注释): 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7)、与此同时,以此为内容的各种版本的印刷品,在社会上也纷纷出现。
(8)、(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9)、原文: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0)、(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1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2)、 《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作者朱柏庐(1617-1688)作者朱用纯,字致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徵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
(13)、(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14)、结语:《治家格言》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15)、绝版档案,难得一见的中共领导人夫妻老照片!
(16)、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17)、可以想见,想伪造银票,必须要过雕刻关,能达到银票雕刻图案的雕工,国内并不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雕刻这些图案,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干,因为官府会很容易地查到雕刻者。
(18)、(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19)、局势稍定,返回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含有不忘杀父之仇的意思)之义,故自号柏庐。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平生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
(20)、(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2、朱柏庐与朱子是什么关系
(1)、 朱柏庐觉得当时的教学方法,无非是让学生读书,背诵经义,这样不利于学生学到真实有用的东西。于是仔细思考教学方法,把自己的人生体会和经验,用匀匀的小楷,手抄了几十本,权当教案,用以施教。倘若朱柏庐先生现在在大学执教,这教案足以让他评选上“感动中国的教授教案”了。可惜历时弥久,这些教案也淹没在无边红尘中去了。
(2)、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原名朱用纯,字致自号柏庐。
(3)、二是正直朴实。诸如“居身务期质朴”,“勿贪意外之财”,“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等句,均属此类。诚实质朴,崇德尚义,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本篇的重要内容之一。
(4)、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无计厚奁。
(5)、《治家格言》是朱柏庐用程朱理学为家人规定的日常生活准则,诸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当加温恤”;“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等等。
(6)、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7)、(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8)、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9)、给了别人好处不要总念着,受了别人的恩惠不要忘记。
(10)、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11)、在生活作风上,作者指出,要珍惜粮食,爱惜衣物,开源节流,过节俭质朴的生活。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即可,不要一味追求奢华,即使一碗粥一碗饭,也应该思之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每一根丝线,也要常常思之生产之艰难。任何事情要先做好准备,在下雨之前,就要先把漏水的房屋修缮完毕,正如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去掘井找水。自身在生活消费方面必须保持节约,宴请宾朋好友时切勿流连忘返不加节制,不要奢华无度,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餐具既要讲究简朴,又要保持干净;在饮食上注意节约而精美,食物不必太多样,只要烹饪得法即可。自家菜园里种的蔬菜,也胜过山珍海味,不要花大量的钱财建造豪华的房屋,住在普通而干净的房子里,人也会很舒服的。不要千方百计购置良好的田地,只要辛勤劳作合理灌溉,薄田也会有好收成。
(12)、杜绝邪念、歪念、贪念之心,齐走勤劳、节俭、富家之路。
(13)、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需多温恤。
(14)、(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15)、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16)、家事无大小,和谐最重要,父母养育恩,用心去回报。
(17)、清朝中后期,大江南北几乎家家户户的客堂上都挂《治家格言》,并把《治家格言》与《三字经》、《百家姓》等一同视作儿童启蒙教育的必读科目,可见十分普及。
(18)、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玉山人。明诸生。
(19)、朱柏庐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20)、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3、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共多少个字
(1)、《治家格言》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格言警句,尤为脍炙人口。
(2)、(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3)、别人有喜庆的事,不可以心怀妒忌;别人遭遇祸患,不可以幸灾乐祸。做好事想要别人看见,不是真的好;做坏事怕别人知道,就是很大的恶行。见漂亮的姑娘而产生非分之想,会使自己的妻子女儿受到报应;对别人怀恨而用暗箭伤人,会把祸患留给子孙。
(4)、一碗粥一碗饭,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来的是很困难的。
(5)、朱柏庐甘守清贫,一生致力于著书育人,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6)、潜心研究程朱理学,提倡知行并进。因不接受推荐、拒不参加博学鸿词考试,人们将他与徐枋和杨无咎并称为“吴中三高士”。
(7)、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夫敬妻,妻敬夫,夫妻恩爱。
(8)、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名句翻译_治家格言《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名句翻译_治家格言_《治家格言》又称《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或《朱子家训》,是朱柏庐最著名的作品。全书仅500余字,采取对仗的形式,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且内容浅显,与日常生活极为切近,成为与《三字经》《千字文》等并列的蒙学读物。《治家格言》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勤俭节约,珍惜物力;要善择友而交,不与不善之类相交;要与道德水平高的人结亲,不贪图富贵;要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要遵纪守法,待人宽厚;如此等等,对于我们今天立身处世仍有指导价值。同时,《治家格言》中部分内容也表现出一定的偏见和局限性。这里选译所依据的,是岳麓书社20xx年出版的《朱子家训》。以下1-10条是选自《治家格言》的内容。
(9)、(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10)、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11)、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侥幸之途。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宗家声,于此而坠,生理绝矣。又况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则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12)、轻易听信他人的议论,未经查证,怎么知道不是对方藉机诬陷,挑拨离间呢?应当忍耐,再三思量、查证,以明辨是非、善恶;因事与人相争,怎么知道不是自已的错?必须平心静气地想清楚,不要意气用事。帮助别人的好事,不要记在心上;接受别人的恩惠不能忘怀,要常存报答之心。凡事不要做过头了,应适可而止,要记取(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得意之时,要懂得谦让,不可以沾沾自喜,执著、舍不得放下。
(13)、(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4)、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像教子要有义方、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15)、 朱先生临死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如果你仔细想想朱柏庐的一生,其实这两句话正是他的写照。他一生都在做学问,一生都在传播圣贤的思想。虽然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他的理想从生到死,都没有改变。
(16)、 朱柏庐早年在授课之余,潜心研究程、朱理学,认真阅读朱熹著作,特别是收录在《朱氏宗谱》中有关家训的文章。他仔细揣摩朱熹建家立业的根本思想,总结前人的生活经验和教训,并联系自己的感受体会,编写出《治家格言》。因为是要求家人特别是儿童必须背诵的,为使其读来琅琅上口,所以采用了对仗和合辙押韵的形式。朱柏庐将这篇《治家格言》,恭恭敬敬地以颜体楷书抄写,挂在客厅墙上“中堂”的位置,用以勉励家人,另抄一幅挂在书房最显眼处,用以督促自己。
(17)、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8)、(注释): 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 国课:国家的赋税。 囊(náng)橐(tuó):口袋。
(19)、〔1〕庭除:厅堂院落。〔2〕昏:天刚黑时。〔3〕物力:可供使用的物资。〔4〕未雨而绸缪(móu音谋):语出《诗经·豳风·鸱》“迨天之未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后比喻事先做好工作。〔5〕自奉:自己日常生活的供给或消费。〔6〕宴客:宴请宾客。留连:乐而忘返或依恋不舍。〔7〕质:质朴、朴素。〔8〕瓦缶:泥制的盆罐,指粗劣的餐具。〔9〕约:少,简约。〔10〕珍羞:贵重珍奇的食品。〔11〕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泛指穿堂入室、搬弄是非的妇女。〔12〕经书:儒家经典著作。〔13〕义方:做人的正道。多指家教。〔14〕乖舛:违背,差错。〔15〕分多润寡:富有的周济贫穷的。〔16〕厚奁:丰厚的嫁妆。〔17〕莫甚:指没有比此更严重了。〔18〕乖僻自是:执拗孤僻,自以为是。〔19〕颓惰自甘:颓废怠惰,自甘情愿。〔20〕狎昵恶少:亲昵品行恶劣的浪荡青年。〔21〕屈志老成:曲意迁就年高有德者。〔22〕谮(zèn音怎,去声)诉:进诉谗言,说人坏话。〔23〕施惠:给人以恩惠。〔24〕匿怨:对人怀恨在心,面上却无表露。〔25〕饔飧:早餐和晚餐。〔26〕国课:公家的钱粮课赋。〔27〕囊橐(tuó音驮):口袋。〔28〕科第:科举考试。〔29〕身家:自身和家庭。〔30〕庶乎近焉:差不多便近于是个好人了。
(20)、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朱柏庐朱子家训
(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出自明·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做事情而是想要别人看到,这便是不是真正的善良,而是沽名钓誉;做了坏事,担心别人知道,而是怕人知道,这便是大的大的恶行。
(6)、(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7)、《治家格言》问世以后,得到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和广大读者的认同和赞许,大家争相传抄,个别亲友还荣幸地获其手书赠送,视其为可以流传百世的无价之宝。
(8)、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
(9)、朱柏庐生于1627年,卒于1698年,享年71岁。本名用纯,字致是朱熹“三服内”的第十三世孙。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10)、(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11)、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12)、0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业难成。
(13)、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4)、去大英博物馆看我天朝瑰宝:100幅敦煌壁画
(15)、(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6)、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治家格言警句大全治家格言有哪些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17)、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8)、(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9)、(评说): 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20)、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5、朱柏庐拼音
(1)、朱柏庐虽非官宦仕人,但他以“心存君国,岂计身家”的精神教育后代,同样不愧为一代名士(卜宪群)。
(2)、(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3)、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4)、0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5)、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6)、朱柏庐虽然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以学问精深著名,但是其所著的《治家格言》(后被尊称为《朱子家训》),却浅显明易,无高深语。其说理循循善诱,善于从家庭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高洁品行。
(7)、万事和为贵,待人谦和驯;俭约以持家,富贵不忘本;饮食须合理,强身又健体。
(8)、(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奸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9)、 王裒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有很多学生。虽然他博通经典,但是《诗经》里一篇关于父母之情的文章他就是教不了,因为一开讲就泪流满面、哽不能语,弄得学生都不敢请教这一课文。他母亲去世后,墓庐之上栽种柏树,每遇到雷雨,王裒一定手攀柏枝爬上墓庐来保护母亲。据说他母亲生前是怕雷的。所以孝名远扬。朱柏庐一定对王裒非常敬仰,他给自己的号取“柏庐”这个词,就是出于这个典故。
(10)、朱氏家族从迁居江苏昆山的第一代朱子荣开始,一直到十一世朱柏庐的父亲朱集璜,通贯十余代,非常注重家风传承、处世做人,家族成员个个清节冠时,积淀下一脉相承的优良门风。
(11)、民国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凡书香门第和官宦富商之家,都会人书写《治家格言》贴挂在厅堂之上或书房之中,讲究一些的家庭还会选用高级木料请艺人刻制成匾悬挂于厅堂之上,作为家教训文、家规准则和端正家风、振作家声的教材范本。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明清是家训著述的繁盛时期,而朱用纯的《治家格言》便是这一时期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名作。虽然全篇只有五百多字,但由于选裁精当,意赅语浅,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流传甚广。
(14)、他是明末时的诸生,与顾炎武、归庄是好朋友,入清后,不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不与清政府合作,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昆山的读书人。
(15)、《治家格言》中很多内容是对个人生活习惯的指点,教育子孙在做小事中形成一丝不苟的个人习惯。在家训的开篇,朱柏庐就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他还说:“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朱柏庐如此关注起床、打扫、锁门、饮酒这些极为平常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平常的点滴小事积累起来就形成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对整个家风、甚至家族子弟的性格、行为和修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6)、 朱柏庐其实不叫朱柏庐,他真实的名字叫朱用纯,柏庐只是他的号。说起这个号来,还有一则故事。在中国流传已久的“二十四孝图”中,有一个东晋人王裒,是个大大的孝子,同也是儒学渊博的学者。这王裒的父亲直言不爽,皇帝问:为什么这一段老打败仗,弄得我们狼狈不堪?王裒的父亲身为朝廷重臣,开口接道:还不是您老人家胡乱指挥搞的?这叫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皇帝大怒,一生气斩了王裒的父亲,等到后悔就晚了。王裒怎么也不肯接受皇帝的诏封,隐居山林做学问去了。
(17)、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18)、朱柏庐,原名用纯,字致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生于明末,身经明清易代的风云变幻,一生经历坎坷辗转。为教育子侄,特作《朱子家训》一书。此书本为家族内部训诫类读物,谁料传入坊间后,刊印多次,迅速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家训类作品,并影响了有清一代乃至民国时期的家训文化。那么,为什么家训类书目层出不穷,独有这部家训竟然超越了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和朱熹的《紫阳朱氏家训》,成为了近几百年来家训类读物的执牛耳者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朱柏庐和他的《朱子家训》,来一探究竟吧!
(19)、(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20)、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2)、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
(3)、(译文)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
(4)、(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5)、(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6)、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切忌做过头,使自己处于被动无路可退。有了得意事,要见好就收,不能得寸进尺,以免遇到麻烦。
(7)、对于那些陷入贫穷困顿中的人,朋友之间应该互通财物,这本来不必说。即便是那些与我不认识的人遇到贫穷困厄,也应该知道他们和我原本都是一样的人,如果还活着就给他们些帮助,如果已经死了就替他们收埋后事,全看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做,以此来成全我的恻隐之心。朱柏庐经典名言摘抄朱柏庐即朱用纯。
(8)、凭着刻薄的手段发家的,没有长久安享的道理;违背了人伦道德,很快就会走向消亡。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长幼有序、内外有别,要有严格的规矩,言语有度。听信妇人的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不是大丈夫所为;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儿子应有的行为。
(9)、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
(10)、 如果你拿一个平直的尺子去衡量一个人,那么朱柏庐就是经得起衡量的典范。你可以说他无可挑剔:对国家,他忠贞守节,不肯为功名利禄而失去尊严;对家庭,对社会,他鞠躬尽瘁,恪尽职守,严格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做事;对自己,他完全遵照圣贤的教导,博通经典,培养自己的学问,每日三省,培养自己的美德和品质。这样一个遵规守矩的人,一个以理学思想照耀自己人生的人,我们不能不肃然起敬。
(11)、楮皮川纸,是用楮树皮制作的纸,因为产于四川,所以叫楮皮川纸。楮皮川纸光亮洁白、经久耐用而且工艺复杂,一般纸厂难以伪造,于是楮皮川纸就成了印钞的专用纸,同时官方禁止民间私自采购。采购这种纸和伪造银票一样是重罪。
(1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13)、为配合安徽朱氏源流志的编撰,现诚征有关安徽朱氏(不限于安徽)的各类稿件,如名人风采、各地族考、古籍资料、历史古迹、家风文化、书画诗词、国学经典等方面内容稿件。
(14)、《治家格言》是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这些警策之句并非凭空想出,而是朱柏庐从日常践行中体悟得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
(15)、 我们应该说,朱柏庐先生是一位比较细心的人,也是一位比较痛苦的人。说他痛苦,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江山易主的特殊时代里,父亲为那个死去的国家殉难了,而自己的精神也为那个死去的王朝守墓了。在剩下的岁月里,老夫子读的书,和埋藏在肚子里的深奥的学问,都成了寂寞开无主的空谷木兰花,无声无息地自我绽放。他的精神支柱,就是做些学问,教育后辈,以理学圣贤为榜样,将中华民族的学问传承下去。
(16)、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17)、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8)、银票的防伪,一方面靠法律保证,谁敢仿制印刷,直接下狱砍头。另一方面靠防伪技术的支持。防伪技术到了清朝,已经日臻成熟,银票已经难以仿造,其中的防伪技术,就包括以下几项:
(19)、(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20)、《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1)、0施惠毋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2)、朱柏庐的弟子顾易曾著《朱子家训演证》四卷,阐释其意。江苏昆山及其周围苏杭锡常等地更有人将其编成词曲歌谣,到处传唱。据称康熙皇帝南巡,听人说起此事,非常感兴趣,将其中的名句抄写成对联送给官员,并将《治家格言》引入宫中,和《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一起,作为皇子、皇孙们的必修课。
(3)、在《朱子家训》中,作者倡导勤劳节俭的修身齐家理念,所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从日常生活行为上入手,教育子女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每天早晨黎明起床,将门庭和厅堂打扫干净,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黄昏的时候就要按时睡觉休息,并在之前查看门窗是否关锁好,人的日常作息时间要遵守自然规律,与自然的变化一致,做到事事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4)、1645年8月,抗清失败后,朱用纯父亲朱集璜投水身亡,这时他才十八岁。
(5)、在徽州古村落,如西递、宏村等,大多影壁上都悬挂有巨幅《治家格言》,使来到这里的人们真切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
(6)、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一定要亲自检查一下。
(7)、施惠无念,受恩莫忘:你帮助过别人不要放在心里,而别人帮助过你,一定不要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