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和伏尔泰80句精选

2023年10月01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1、伏尔泰评价卢梭

(1)、不过,对于卢梭,他们的“为贤者讳”计划直接泡汤,因为和其他需要娱记蹲家门口深度挖掘隐私八卦的哲学家相比,卢梭实在太省事,他直接在自恋式自传体文学《忏悔录》中,大言不惭地向世人宣告了他那令多少人瞠目结舌又面红耳赤的怪癖。

(2)、然而事情会变化,过了成人节,孩子成为大人,所有的权利就要归还给长大的“孩子”。卢梭说得清楚,在一切社会形态中,最古老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便是家庭,然而在这种关系中,只有在孩子需要父亲养育时,才会依附于父亲,一旦这种需要停止,其中的天然依附关系便结束了。孩子从对父亲的顺从关系中解脱出来,而父亲也从对孩子的养育负担中解脱出来,两者都恢复了自然独立状态,彼此平等。

(3)、  那次之后,我在水木BBS新申请了一个ID作为备份小号,没想到后来这个新的ID居然成为了我最常用的ID。

(4)、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7%AF%E6%98%93%E5%8D%81%E4%BA%94%E7%9A%84%E6%83%85%E4%BA%BA%EF%BC%9A%E5%BE%B7%C2%B7%E8%93%AC%E5%B8%95%E6%9D%9C%E5%A4%AB%E4%BA%BA/16330008?fr=aladdin

(5)、“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诗人。领导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武装起义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留下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自由之诗,恰好表达卢梭向往自由的内心世界。卢梭生活的年代,法国正处在黑暗中,人民沒有权利。

(6)、“说到法国启蒙运动,人们会想起“启蒙三剑客”这个称号,“三剑客”指的是孟德斯鸠(1689-1755年)、伏尔泰(1694-1778年)与卢梭(1712-1778年)。这样写出三位思想家的名字,本没有英雄排座次的意思,只是根据他们三人的生卒年代的先后,顺次排序。

(7)、最和蔼可亲、最忠贞不渝的《百科全书》编纂者路易·德·若库尔通过克莱拉克的维旺家族,与孟德斯鸠有亲缘关系,因而是他最推心置腹的朋友。狄德罗则在为孟德斯鸠举行葬礼时前往吊唁,以示敬意。在启蒙运动的自然科学作者中,除了梅朗和布封以外,孟德斯鸠的知交还有雷奥米尔,瑞士生物学家阿伯拉罕·特朗布雷和夏尔·博奈(只有书信来往而已),以及有无限好奇心的秉性欢快的科学家拉孔达明。这位瑞士人并不是孟德斯鸠晚年对其学术活动感兴趣的唯一外国人。他还和沃尔伯顿保持着书信往来。沃尔伯顿虽然在英国情况远非如此,但在法国却被看作是启蒙学派的朋友。他和休谟互相通过几封书信,并发现两人志趣相投。他甚至还记述了与一位富有哲学头脑的西班牙陆军上校进行的一次交谈,这位上校敌视耶稣会,却对西班牙启蒙运动的先驱费霍颇有好感。孟德斯鸠没记载这位上校的姓名,很可能是阿兰达,1753年阿兰达正在法国,据说与狄德罗、达朗贝尔和孟德斯鸠有交往。他后来成为西班牙最显要的政界人物之一。

(8)、启蒙大师们不仅将人与社会研究得透彻细致,还给出了解决弊端的方法,而且,这方法简洁明了,可操作性非常强。

(9)、比如,“平等”一词,在《墨子》中是这样描述的: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10)、卢梭认为主权就是公意的体现,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至高无上不容侵犯,不可代表。说白了,人民要是哪天觉得政府没能代表我们的公意,那么我们就会揭竿而起推翻你。

(11)、更有意思的是政治上的划分。在路易·勃朗、比谢和奥古斯特·孔德眼里,伏尔泰的追随者属于“资产阶级”,是吉伦特派,有时候还加上埃贝尔派:这是消极的哲学派别,他们对罗伯斯庇尔的敌视本质而言是对卢梭的敌视。反过来,山岳派——但奥古斯特·孔德把丹东派排除在外,认为他们信奉的是狄德罗——则是始终不渝的卢梭的信徒。

(12)、走出喧嚣的都市,从此不想回来,无论巴黎也好,伦敦也好,别的都市也好,都是路过,不算长久的居所。卢梭想找一个地方避世隐居,专心著述。这是1756年春天,一次与埃皮奈夫人一起郊游,走在蒙莫朗西森林的小路上,一所绿树环绕的小房子,引起卢梭的注意,流露欣喜。埃皮奈夫人发现了卢梭心情的变化,拉着他的手,笑吟吟地说:”这是为你而备的,送给你住,祝愿你在这里生活快乐。“

(13)、如果说卢梭还是一个信神者,那么伏尔泰堪为无神论者,他已下定决心从宗教的营盘里出走,表现出毫不犹疑的决绝之心。这一点是卢梭做不到的,也是他与伏尔泰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区别。卢梭最先信仰基督教新教,而后改宗为天主教,最后又皈依于新教,兜兜转转,一世伫足有神论的疆域,未出雷池一步。

(14)、卢梭在16岁那年,投靠了贵妇华伦夫人,华伦夫人那年二十有风韵撩人,街头少年卢梭哪见过这阵势,顿时被华伦夫人的光辉母性形象秒杀,从此拜倒在华伦妈妈的石榴裙下,和华伦妈妈开始了一辈子剪不断理还乱的不伦之恋。

(15)、正在思考时,我突然感到身体飘浮起来,飞越水汽蒸腾的地中海,降落在开罗的大街上,时间是2011年1月25日这一天,因经济衰退、官僚腐败、物价上涨和失业率高,埃及发生大规模集会,人山人海,红旗翻飞,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埃及是东北非洲的大国,面积为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000万。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地跨亚洲和非洲。埃及的动乱震惊了世界。

(16)、虽如此,墨家观点依旧不失为华人思想界难得的星火之作。

(17)、“第三等级”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里,又可以细分出不同的阶级,他们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与社会思想。在反对封建贵族统治,推翻旧王朝这一点上,他们的要求是相同的,这一点决定他们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可以走到一起来。

(18)、伏尔泰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曾两次被请进法国历史悠久闻名世界的著名监狱——巴士底狱;他还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几十年。

(19)、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20)、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2、孟德斯鸠和伏尔泰

(1)、最后可以指出,严格的计量方法表明,提到伏尔泰的次数随着大革命的进展而不断下降。R.加利亚尼曾仔细翻阅17171793年的4500份小册子,他注意到,1791年伏尔泰被提到的频率比卢梭更高,这很可能是因为攻击天主教的缘故;1792年这两位作家大体持平;1793年卢梭超过了伏尔泰,而且,总的来说,提到他们二人的总次数在逐渐减少,好像大革命已经越来越不需什么庇护人了。

(2)、好一阵子,卢梭才从对乡村景物的沉醉中苏醒过来。他要整理旧稿,投入写作。他规定自己每天上午抄乐谱,这是他谋生的职业,下午带着纸和笔外出散步。途中随便找一个地方坐下来写作和思考。他说:那片几乎就在我门口的蒙莫朗西森林,就是我的书房。卢梭在这里送走了人生中一段宝贵的光阴,著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社会契约论》。

(3)、设计与哲学ID:PhilosophyDesign

(4)、孟德斯鸠逝世的第二天下午五时,遗体在圣苏普里斯教堂入殓。狄德罗是唯一在场的启蒙哲人。而在法国大革命中,孟德斯鸠的坟墓被捣毁,遗骸不知去向。

(5)、还需要补充一点,人们引用伏尔泰可能与引用卢梭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就意味着要对整个计量结果做相对化处理。大革命期间,人们大量使用伏尔泰的文本(大革命的十年中他的“全集”出了六版,“选集”出了两版),但它们更像来自一个精心打造的格言宝库,与具体语境脱离了关系,这些话写在旗帜上,或者突出雕塑的某种姿态,或者伴着车辆游行队伍,的确是很合适的。

(6)、强者将自己所具备的强力化为“权力”,而将他人因恐惧而不得已的屈从称为“义务”。这样就产生“强者的权力”,“听起来颇具讽刺意味,实际上却已被确立为一项原则”。

(7)、早在1755年,另一位著名启蒙思想家,也从思想上拒绝了卢梭,成为卢梭一世的仇敌。这就是伏尔泰。卢梭曾写了一篇论文名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表达这样的观点:人类在社会进化的进程中产生私有财产,并形成私有制,成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卢梭把这篇文章寄给伏尔泰。不久伏尔泰回信,第一句话就说:“我收到了您的反人类的新著。”显然,伏尔泰对卢梭的学问与社会态度,不是支持而是反对。伏尔泰的心目中,卢梭何止思想保守,十足一个复古返祖的倒退论者。

(8)、《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9)、伏尔泰和卢梭一样,也曾经被人质疑算不算是哲学家。因为任何想要寻觅完美哲学体系的人,面对伏尔泰都会大失所望,伏尔泰的思想正是反体系,反玄学。在伏尔泰这里没有任何关于“本体论”“认识论”的理论创新和真知灼见,他不过是以洛克和牛顿的思想为基础,推崇理性,批判封建专制与宗教,重视科技与文化,倡导社会改革。

(10)、伏尔泰与卢梭这对欢喜冤家,吵了一辈子的架却又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同一年闭上了嘴巴,他二人在同一年去世。

(11)、1791年7月11日,伏尔泰被迎入先贤祠,当时国王出逃瓦伦被截回没几天,大革命正经历一个特别混乱的阶段,而伏尔泰的第二次加冕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完成的。

(12)、看完了以上,你该作何感想?其实,历史上写《忏悔录》的卢梭不是第一个,比方说,奥古斯丁也写过《忏悔录》,可人家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上帝的毕恭毕敬,对自我行为的深刻批判。

(13)、卢梭激进民主主义理论的“主权在民”思想,正是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法国的《人权宣言》和后来美国的《独立宣言》,都吸收了卢梭的观念。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超级粉丝,他还曾去拜访过卢梭。

(14)、  限制了朋友圈和群聊的功能,好处在于,面对某些平常特别聒噪却又聊不到什么正题的群聊,不用强迫症地去消除那个红点。不好的地方就在于别人看我的朋友圈就是点划线——·——,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屏蔽了他们。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可以看看张三老师的书。张三老师强调罪刑法定,不过按照企鹅背后站着的璟的路数,恐怕这15天的封禁,既不知道是什么“zui”,也不知道依据什么“fa”,更不清楚怎么“定”。

(15)、有一天,孟德斯鸠对雷纳尔教士、爱尔维修、鲁博士和苏阿尔先生说:“先生们,你们处在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并能获得巨大成功的时代,我希望你们有益于大众,有益于个人的幸福。我虽然有过愁绪,但半个小时的沉思便能将愁绪驱散。我的精力已经耗尽,残年即将结束。

(16)、通过以上简要介绍,可以看出,虽然墨家观点与欧洲近代启蒙运动大师们的观点趋同,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17)、即使大革命过去之后,人们还是继续将大革命与卢梭联系在一起。而伏尔泰则和大革命脱离了关系,不过他的著作仅在1814—1824年就发行了160万册,这个数字在当时堪称奇迹。

(18)、对任务进行划分,就好像这两个伟人分别承担了大革命的各项伟大工作一样。伏尔泰主持的是源于自由原则的各项措施,卢梭则主持平等所要求的各项工作。按米什莱的说法,前者要承担“火热的人道”的繁重工作,后者则要挑起博爱的重担。雨果则认为,伏尔泰要拨动“普世主义”的心弦,卢梭则负责拨动公民的爱国心弦。朗弗莱(Lanfrey)认为伏尔泰是大革命的智慧,卢梭是大革命的动力。一个(伏尔泰)关注形式上的权利,另一个(卢梭)侧重实际权利。

(19)、墨家,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之是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其与“名家”、“数术家”等并列为先秦诸子百家中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派。

(20)、曾有报道说,国外一对研究哲学的夫妇,因为一个是黑格尔主义者,一个反黑格尔主义,夫妻二人最终分道扬镳,分手离婚。

3、伏尔泰卢梭的思想主张

(1)、所谓第三等级,还包括以下的二种基本人群。其一是广大小农群众,他们人数众多,铺天盖地。他们命运最苦,承担着封建剥削和国王课税最沉重的负担。他们地位最低,处在社会分等结构中最低层的部位。他们对封建王朝仇恨最深,反抗性最强。

(2)、拜伦(我要当诗人):楼主威武,我要为楼主写诗!

(3)、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4)、我现在思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个小问题链接起来的,组成一个问题链,锁住我的双脚,让我走不动了,只好找一个石凳坐下来,托着下巴闭目沉思。别人看起来,很想罗丹的那个叫“思想者”的雕塑呢。

(5)、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经历,尽管同为启蒙运动的明星,他二人的思想却“和而不同”:伏尔泰强调理性,重视科学技术与文化,兴致勃勃地想建立新兴城市;卢梭则反感理性,反技术反文明,向往着纯天然复古风的桃花源。伏尔泰寄希望于社会改良,开明君主制比较适合法国;卢梭则主张打碎旧制度,建立共和制。伏尔泰认为私有财产不容侵犯,社会平等很难实现;卢梭则呼吁消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卢梭是狂热的革命派,伏尔泰是宽容的保守派。

(6)、“契约”首先阐明:天赋人权。人的自由权力与生俱来,来自于“天”,神圣不可侵犯。人民因有权而得平等,“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十九世纪下半叶,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的这句名言,源起于卢梭思想。“契约”必须强调,人民对掌权者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有至高无上的监督权,一旦发现他有腐败贪贿的行径,人民有权行使罢免的权力,将他从权力的位置上驱赶下来,并施以惩治。

(7)、  没想到啊,这个系列这么快又和大家见面了。这次的情况不太一样,所以标题换了一个字,然后加了个副标题。

(8)、墨家在科学研究与探索方面的成就,为众多学者所称赞,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历史学家杨向奎称“中国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于或超过整个古代希腊。”

(9)、当巴卜可(Babouc)将那座小雕塑献给天使易迪列(Ituriel)时,他向后者提了一个重要问题:真的因为这雕塑不全是黄金和钻石做的就要把它打碎吗?故事中提示的回答是否定的,这就让人明白,伏尔泰同时认为两种真理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大革命可能愿意接受其中的一个,但对另一个则抱有深刻的拒斥。

(10)、另一位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同时也是个文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11)、现在,先贤祠仪式的组织者做了这样的规划,在伏尔泰的遗体从修士们那里被夺过来之后,就缓慢向巴黎进发,并在巴士底狱的原址上逗留片刻,他的棺椁被放置在一个堆起来的土丘上。随后,四匹白马拉着装载棺椁的大车穿越城市,并在一些象征性的地点停留:植物亭,按当时一些小册子的说法,那位被宪法羞辱的国王和凯旋的公共舆论之王的对峙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夏尔·维莱特公馆前,这里的戴蒂尼会修士(Théâtins)码头变成了伏尔泰码头,附近的圆形剧场上可以看到卡拉斯小姐们站在了显眼的位置;再就是停在了民族剧院,以向这位《布鲁图斯》(Brutus)的作者致敬。最后,遗体被隆重安放在先贤祠,这几乎是将伏尔泰曾经梦想的人类典范赋予了宗教般的神圣性,而他本人就是主张伟人高于国王和英雄的理论家。

(12)、骆新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3)、那些把“伏尔泰和卢梭”请入先贤祠——大革命期间还没有任何其他文人跨入先贤祠的大门——的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些划分?是否有过此类分期?

(14)、差不多的生世境遇,差不多的才气逼人,也同样辗转在社会的底层,目睹社会的不平与无义,鼓吹用“革命”作社会的颠覆与人世的解救。他指出悲伤日本的美好景愿:“纯正社会主义”。他写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暴乱兵士人手一册。结果是,思想起了风暴,引发血火之灾。

(15)、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被西汉的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打压,墨家思想遂遭遇灭顶之灾。直到清末民初,尤其是民初思想大解放时期,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掘出”墨家,才认识到其进步意义。

(16)、这样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革命者利用伏尔泰的方式既带有象征色彩但又漫不经心:伏尔泰的人性不变论对革命者的抱负是一种深层的抗拒,因为,正如路易·勃朗敏锐地指出的,更新这个世界在伏尔泰看来是“道学家的狂想”。

(17)、这时的铁塔不远不近出现在你的右前方,展现全姿,伟岸傲立,风采飘逸。每一个誉满世界的宏伟建筑或塑像都隐含深意。刹那时一条彩虹悬挂天际,成为铁塔的美魅背景。彩虹上写着文字:“Free”。

(18)、应该说,卢梭的那种法国本土的、笛卡儿式的思维方式和法国人的思维习惯最为契合是第一位的重要原因。主流派的基本观念和思想方法都是从英国舶来的,虽一时新鲜,但毕竟不大对法国人的口味,所以到后来还是卢梭的天才作品最终征服了法国的读者。

(19)、卢梭写了一本还不过瘾,又继续写了《对话录:卢梭评判让·雅克》《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思》。通过卢梭在这一系列自白书中的描述,我们基本把握了卢梭的一生。纵观他的一生,是经历丰富的一生,是多姿多彩的一生。

(20)、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4、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1)、因此,和中国哲学饱受非议一样,卢梭也被怀疑到底算不算是一个哲学家。卢梭和别的哲学家的确不一样,他没那么关心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他的著作也没用规范的哲学语言,但卢梭的的确确是位哲学家,而且他的地位还是哲学家中的导师,任何一个试图要编写哲学史的人,都不会漏掉卢梭这一章。

(2)、伏尔泰的凯旋曾经确定了自由革命的基调,但是在那之后,是否清理了场地,以迎接更契合平等革命的卢梭统治时期的到来呢?

(3)、这些思想菁华的诞生虽然有其社会环境因素,但也从实践层面证明了观念与方法的可操作性,才是改造、改良社会的关键之所在。

(4)、话说卢梭这娃从小就没了妈,不靠谱的爹又因为惹上官司远走他乡,卢梭基本上靠着寄人篱下窘迫寒酸地长大,缺乏管教的他曾因为撒谎偷盗差点成为“问题少年”,还好高雅的书籍拯救了他,使他能悬崖勒马没进一步发展成少年犯被抓进监狱。

(5)、一些人认为这些观念是属于西人的“专利”,其实不然,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墨家就已经提出了几乎跟这些一样的概念。

(6)、人们讨论卢梭,总爱拿伏尔泰与之比较,这也许是因为两人不约而同,都在1778年驾鹤西去,而且此后遗骸都被请入法国先贤祠,且几乎棺廓同穴,并臥而眠。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两人生前关系密切,虽师生相称,却怒目为仇。

(7)、一个胸襟开阔的人的思想和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心中的想法   

(8)、不过,尽管属于非主流派,卢梭对世界思想史和政治史的影响却非同小可,首先它对法国大革命进程的影响就极为突出。命运最会捉弄人:这位日内瓦钟表匠的儿子孤独凄惶了一生,到处受排挤、受迫害,然而一旦去世(他和伏尔泰都卒于1778年),他在法国思想界的地位却直线飙升。在大革命发生之前的10年里,读卢梭、谈卢梭的人迅速增多,很快超过了伏尔泰等主流派。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庇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而伏尔泰、狄德罗等主流派不是被冷落,就是受抨击。何故?

(9)、卢梭以此来论证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娃娃要实行自然教育,让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对他们的身体进行帮助和补充,但不能纵容他们的欲望,鼓励他们表达和发展自己的天性。孩子们的第一个情感是自爱,第二个情感是爱周围的人。他们的教育应该远离腐败堕落的社会和文明,不受任何偏见与欲望的诱惑。

(10)、伏尔泰被称为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1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日本的二六兵变,也是一场暴力“革命”,煽动者是一名与卢梭神似的穷困书生,他的名字叫北一辉。

(12)、然而给予希特勒最大影响,对其思想发生震撼的还是尼采。尼采(1844-1900年),德国现代哲学的开拓者,既有深邃如渊的思想又具艺术家的浪漫气质,常用优美动人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著名思想家兼诗人与散文家。

(13)、1778年3月30日,在戏剧《伊琳娜》(Irene)再度上演时,人们在剧场里为伏尔泰的胸像戴上了王冠,当时他还在世;可以认为这是法国大革命的起始日期,是一个不为国王加冕而为文人祝圣的时代的开端。

(14)、以上诸人的政治理想与行动纲领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因为他们要建立一个高于中世纪王权社会的进步社会。他们的哲学也闪烁理性的光彩,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成为唯物主义者。

(15)、卢梭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自然的不平等,如高矮,美丑,健康与否;而另外一种是政治、经济的不平等,而这是后天造成的,而私有制正是这些后天不平等的起源。

(16)、这里可对伏尔泰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不相容关系做一点评估。革命观念本身意味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事变将彻底改造生活,这一事变可以改造人类幸福的条件,甚至可以改造人性中的各个要素。另外,就这一点而言,大革命显示了它与基督教观念的相似性,后者也是取决于一个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能够将恶的存在转化为善。

(17)、卢梭政治学说的主题是自由。自由思想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古希腊与罗马的城邦自由精神。如果说,东方的古代社会基础是村社,西方的古代社会基础是城邦,那么从村社的土地上生长出最初的专制理念,从城邦的市场中誕生出原始的自由精神。至于近代,西方自由思想日益发展,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到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与卢梭,体现西方近代自由思想前行的若干重要阶段,而卢梭则可认知为西方近代自由精神的集大成者。

(18)、紧接着,卢梭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这个思想可谓是《社会契约论》的精华所在。这个思想不同于霍布斯的“君权神授”,不同于洛克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主权在民”认为一个国家的主权完全属于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

(19)、路易·勃朗也有类似的划分,稍有区别的是,伏尔泰占统治地位的阶段是制宪议会时期,随后他丧失这一地位,但热月九日之后又得以恢复;在伏尔泰的两段统治之间是卢梭短暂的反个人主义的中间统治期。但奥古斯特·孔德的划分不一样:伏尔泰对大革命的权威性只持续了吉伦特派统治的那八个月;接下来是狄德罗的时期,这是孔德主义者眼中真正的幸福时期;最后到来的是卢梭时刻。

(20)、宪法主张强化国家权力,然而为避免权力集中,又主张“分权与制衡”,将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分立,确定为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主权在民”为宪法灵魂,公民权力是权力之本,公共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目而设,属公民权力的派生形态,无条件服从公民权力。公民权力依“契约”精神,对公共权力实施常态不懈之监督,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有效控制。宪法精神明显来自洛克、伏尔泰等人,尤其来自卢梭《社会契约论》,几乎可以说是卢梭政治契约理论的文本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