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写给李白的诗有哪些呢114句精选
孟浩然写给李白的诗有哪些
1、孟浩然对李白
(1)、作这首诗时,孟浩然在洛阳已谋职半年,却一无所获,空有一腔抱负,无法施展。他满心愤懑,却也看得开,重新启程准备南下游玩。诗的大意是:我栖栖遑遑地过了三十年,为文为武一无所成。早已厌倦洛阳的凡尘俗事,一心去吴越寻找山水之乐。我乘一叶小舟游遍江河湖海,向洛阳的公卿们作个长揖致谢。姑且享受杯中酒,谁还有工夫计较世间功名利禄。
(2)、李白对孟浩然必是有仰慕之情,脱口便道出“吾爱孟夫子”,也颇符合李白的性情。不过,这也可能是因为李白对此句式很偏爱,他还写过“吾爱崔秋浦”(《赠崔秋浦三首》)、“而我爱夫子”(《崔秋浦柳少府》)、“余亦爱此人”(《书情题蔡舍人雄》)等诗句,用得很顺手,所以倒不必因此诗而认为孟浩然是李白的心中第一人。
(3)、正如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所言:“一气舒卷,其质健豪迈,自是太白手段”。
(4)、“红颜弃轩冕”与“迷花不事君”语义重复了,是为败笔。
(5)、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6)、然而就是这样一朵高岭之花,却对一人推崇备至,还为他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开篇便直接表达爱慕之情。
(7)、杜甫冬天想李白:“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冬日有怀李白》)
(8)、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9)、此人便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掌门人孟浩然,这首诗叫《赠孟浩然》,全诗如下:
(10)、后来还有一次有个大官愿意提拔孟浩然,但是那天孟浩然正和朋友喝酒喝的高兴,结果没去见那个大官。可见孟浩然生性洒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当官没什么兴趣。
(11)、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2)、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13)、在这里李白用这句话来形容孟浩然,他的德行就像巍巍大山,连仰望都做不到,使得他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又进一步升华了。
(14)、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15)、那么,真实的孟浩然究竟是什么样呢?对此,李白的一首《赠孟浩然》可以为我们揭晓答案。这首诗中,李白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可以说展露无遗。这一方面是因为李白天性纯真,但更多的却是因为孟浩然个人的独特魅力。下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16)、老朋友与我告别就在黄鹤楼,阳光明媚的三月要去往扬州。
(17)、开篇便点名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这样的直抒胸臆,可见李白感情之浓烈。
(18)、看见没有,孟浩然把他的忘年交王维当作知音,希望求仕的道路上能帮自己一把。不是王维不帮他,是他自己不争气。在官署里面见皇帝,那么好的机会叫他自己白白浪费掉。读什么牢骚诗嘛,你的“春眠不觉晓”哪去了?你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哪去了?真是和我一样不会说话。
(19)、十年之后,李白复见孟浩然,写下《赠孟浩然》,直接表白对孟浩然的喜欢:“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何其幸福。李白一生给孟浩然写过好几首诗,孟浩然却没回过他一首。李白就那么贱贱地望着孟浩然的背影,而孟浩然却连甩也不甩他。孟浩然喜欢的是谁呢?
(20)、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孟浩然写给李白的诗有哪些呢
(1)、颔联、颈联照例是对被赠诗人的恭维,写得中规中矩,没什么亮点,其中“红颜弃轩冕”与“迷花不事君”语义重复了,却是败笔。一般而言,这种情况都是语料不够造成的,可能此时李白与孟浩然尚未深交,所以也没什么素材好写,于是写得比较虚,而且重复。虽然诗中写到了“吾爱”和“清芬”,但仍是流于客套,同此一理。
(2)、杜甫梦里还在想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
(3)、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5)、李白说:“我真的是赏爱孟夫子!”因为孟浩然比李白年长,属于前辈的诗人,所以他称孟浩然为“孟夫子”,而“夫子”两个字便带有了无限赏爱的意味。李白欣赏孟夫子的什么?“风流天下闻。”中国古人所说的“风流”是“风行水流”的意思。风为什么吹?水为什么流?是它不得不如此,自然要如此,它不是故意做给你看的。
(6)、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7)、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8)、“醉月频中圣”,什么叫“中圣”呢?我们说“圣人”是指品德很好的人,而这里的“中圣”不是指品格道德的圣。古人往往把酒分成两等:一种是滤过的酒,叫清酒;另一种是刚刚酿好还没有过滤,酒上还有浮沫的,叫浊酒,所以你看古诗里边常常说什么“一壶浊酒”、“浊酒一杯”等等。
(9)、可是孟浩然却没有鸟过李白,反而给王维写了首诗《留别王侍御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情真意切,让人不得不感慨不止爱情有单相思,友情里也有一厢情愿的。
(1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1)、▶古人讲“五子登科”,指哪五子,有何来由?被孩子问到了可别蒙圈!
(12)、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13)、他的超级迷弟杜甫,给他写了15首诗,他也是爱搭不理的。
(14)、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15)、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16)、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17)、第二句: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是李白羡慕向往的隐士的风度。
(18)、“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19)、孟浩然作为山水田园诗人,那么他的性格肯定是安静恬淡、与世无争的,那么这种性格的人,怎么会和李白成了好朋友呢,因为李白是一个豪放不羁又向往功名利禄的人,这俩人性格差太多了啊。
(20)、上次我们讲了李白的好朋友杜甫,你们还记得他们两个差多少岁吗?11岁,杜甫比李白小11岁,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比李白年纪大的好朋友,著名诗人孟浩然,他比李白大12岁。
3、孟浩然写给李白的情诗
(1)、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3)、“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是说,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4)、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5)、盛唐诗坛,群星闪耀,作为山水田园诗的两位代表,王维和孟浩然备受后人称道,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诗作,名垂千古。然而,在世人心中,孟浩然却是一个复杂且看不透的人。他早年隐居山林,吟风弄月,过得十分潇洒。可40岁之后,他突然想出来做官了。
(6)、▶100种绝美中国符号,太惊艳了!值得珍藏~
(7)、李白心里对这次离别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8)、“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9)、▶让音乐与朗读相伴:方可悦《你是我的月亮》
(10)、所以在李白的眼中,孟浩然就好像高山仰止一样的存在。孟浩然作为李白的前辈,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不为世俗环境所污染,好像山中的青松、天空的白云。孟浩然的存在让李白只有毕恭毕敬的仰慕的份儿。
(11)、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12)、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13)、我实在是仰慕孟夫子,他的高风亮节天下闻名。
(14)、第一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就是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原因。
(15)、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子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16)、孤单帆影渐渐消失碧空之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17)、而李白这首诗确是一直在夸孟浩然的不慕名利,自甘淡泊,足见他对孟浩然是真爱。
(18)、这首诗开头便道出对孟浩然的爱重,中间具体描写孟的品格,结尾又进一步深化爱慕之情,这样“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过渡自然,行云流水,描写抒情浑然一片,感情率真,格调高雅,符合李白一贯的风格。
(19)、眼望着滚滚长江东逝的流水,看着消失在水天尽头的船只,不知相聚几何,无奈怅然缓缓道出:“珍重。”
(20)、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4、孟浩然写给李白的诗有哪些三年级
(1)、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2)、李白十分率直地对孟浩然表达了爱戴之情,使得这首诗很有名。尤其是开篇便写“吾爱孟夫子”,开门见山,毫无掩饰,十分有气势。
(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4)、一个“爱”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而“风流”也是总领全文,孟浩然到底有多潇洒风流呢?诗人接下来便开始一一描述。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本是新郎赞美新娘的美丽坚贞,后来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直接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来赞美孔子,于是这句话便成了崇高德行的象征。
(6)、君诗名横贯三月碧落,扬州定能予尔一片抒放诗情画意的天地。
(7)、安史之乱,玄宗出逃,王维为叛军所获,被迫出任伪职。有一天,裴迪冒险来看王维,王维偷偷写了一首《菩提寺禁裴迪》:“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乱军平定后,王维被关进牢房。其弟将《菩提寺禁裴迪》呈与肃宗。唐肃宗一看很高兴,又找裴迪来作证。裴迪说:“有这个事儿,王维当时亲口吟诵给我听的。”王维这才无罪释放。
(8)、孟浩然,字浩燃,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与王维并称王孟。
(9)、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10)、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11)、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13)、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
(14)、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说解:曹操严禁饮酒。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
(15)、李白写诗向来以豪放飘逸而闻名,不过,他也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吾爱”的句式,很可能也是对他人的参学,疑似来源有二:其一是陈子昂“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一》),全诗亦是歌颂隐士风范,而且李白确实向前辈陈子昂学习了不少,其《古风》系列便是对陈子昂《感遇》系列的学习和传承之作;其孟浩然亦有诗“吾爱太乙子,餐霞卧赤城”(《寻天台山》),李白此诗亦有可能是对孟浩然此诗的致敬,不过,孟浩然诗亦有版本为“吾友太乙子”,“吾爱”的版本反而也有可能是好事者按李白诗修改的。
(16)、其实李白写给孟浩然的不止这首诗,还有《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同样是千古流传。还有《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17)、“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18)、▶史上最孤独的一组诗词,道尽沧桑,令人怆然涕下……
(19)、▶中文到底有多美?请屏住呼吸,做好被美到窒息的准备!
(20)、开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在长安第一次见到王维。彼时,39岁的孟浩然科考不第,仍是白身,而27岁的王维已官至尚书右臣。王维20岁时高中状元,相貌出众,诗画书琴无所不精,深得玉真公主喜欢。王孟二人虽地位悬殊,但因为诗歌而结识,遂成为忘年之交,相见恨晚。王维为孟浩然画像,还经常带他去自己的办公室玩。有一天,两人正在办公室说话,唐玄宗进来了。慌忙中孟浩然藏在王维床底下躲猫猫,结果还是让玄宗发现了。玄宗问诗,他自诵所为,读到“不才明主弃”一句时,玄宗就很不高兴,让他哪里来的还是回哪里去。离别的时候,孟浩然写诗赠王维:“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5、孟浩然写给李白的诗句
(1)、孟浩然23岁开始隐居鹿门山,直到40岁玩得无趣了,才想到入仕谋职。当认识到官场不适合自己时,他又拂袖而去,何等洒脱。正是这份骨子里的出尘,才让他写下那么多经典的山水田园诗。早晨起床,他感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朋友约他吃饭,他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晚上夜宿江边,他吟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些经典之作,让他置身唐代诗坛顶级山水诗人之列,与诗佛王维并称“王孟”,这“王孟”代表的就是唐代山水诗的巅峰。
(2)、“红颜”“白首”是从少年到中年,“轩冕”代表着官场名利,而“松云”则是隐逸的象征,他放弃仕途,选择归隐,这样的高风亮节让李白钦佩不已。
(3)、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4)、诗的第一句,诗人十分自谦地表示自己一事无所,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孟浩然是孟子的第33代孙,家里更是襄阳城中有名的书香门第,他自己也是少年有才,王维、王昌龄、李白都是他的好友,他的诗句更早就传遍京都。这样的才子,又怎能算是书剑两无成呢,这句不过是讽刺自己一身才华,却不得重用,是朝廷有眼无珠!何等的快意恩仇
(5)、李白喜欢孟浩然,也是因为他的这首《春晓》。那时候资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不知道孟地主的《春晓》是怎么传到李白这的。总之,李白读到了这首诗,而且跟我一样特别地喜欢。他把孟浩然当成偶像一样崇拜,渴望与他见上一面。
(6)、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7)、他就像高山一样,让我都无法仰望,只能在此像他如花般芬芳的品德致敬。
(8)、▶人民日报:让你人生瞬间豁然开朗的36个神回答
(9)、他少年时便不慕名利,不走仕途之道,到了年老更是闲云野鹤,不理尘世纷扰。
(10)、▶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太震撼,眼泪直掉)
(1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孟浩然之广陵~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13)、“高山安可仰,从此揖清芬。”李白表示孟浩然是一座难以仰视的高山,评价很高,但也有几分客套在。李白也曾写过“斯为真隐者,吾d慕清芬”(《赠张公洲革处士》)、“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题元丹丘颍阳山居》)、“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赠瑕丘王少府》)等诗,“清芬”者可谓多矣!孟浩然不过泯然众人。
(14)、 与浩然默然同立。少时,李白曰:君此去,不知何时方能重逢。滔滔江水言不尽我的满腔豪情,载不尽我的层层愁绪。
(15)、天宝三年(744年)春,32岁的杜甫考进士不第,43岁的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两个倒霉的男人在洛阳第一次相遇。同年秋天,他们如约在开封再一次见面。第二年,他们按约定的时间在山东第三次见面后,二人同游东鲁,李白带着杜甫一起去访仙人、采仙草、炼仙丹……后来高适也参加了进来。
(16)、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17)、杜甫刚分手就想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
(18)、两人皆喜山水,性淡泊,且为生死之交,裴迪还救过王维一命。
(19)、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相会。
(20)、其实,李白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孟浩然不是不想走仕途之路,是因为此路不通才归隐的。
(1)、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2)、也许啊,正是这样自由自在任性而为的精神状态,让李白深深羡慕着。所以他俩能够成为忘年交,正因为他们行为方式、精神追求是一致的。
(3)、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5)、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7)、而孟浩然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境界更是让李白羡慕而不可得。我们都知道李白这辈子是想追求当官的,但是一直都不太成功。而孟浩然完全不把当官当回事。有一次孟浩然和王维聊天,王维也是大诗人,我们以后会讲到。唐玄宗来找王维,孟浩然一听皇上来了,不想见,就躲床底下了。后来唐玄宗发现了他,两个人的谈话又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8)、中圣:醉酒。三国魏徐邈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又称醉酒为中圣,类似于中暑、中风。
(9)、“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10)、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1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12)、45岁的时候还给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写干谒诗,也就是自荐书“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3)、李白写给孟浩然的送别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4)、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