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教育讲座心得体会70句精选

2023年12月31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于丹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1、于丹讲座2018

(1)、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下,舒展个人的生命。这才是最完美的。做人首先要孝,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爸爸或妈妈生病的情况下,送一杯温水、一杯热茶。足以表达女儿的孝心。其实,帮妈妈拿东西、洗几次衣袜,就表现出来。不用做得那么重大,只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会非同寻常。于丹老师讲座点燃了我心灵的空间。让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顺。所以,人在这个世界上,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不能低头,要舒展个人的生命,才是最完美的。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非常感谢于丹老师的精彩演讲。篇二:于丹老师的讲座观后感今天早上,我观看了江苏教育电视台的“于丹讲座”,深有感触。

(2)、7)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于丹

(3)、27)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君子的第一条界定。

(4)、8)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于丹

(5)、23)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力量。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6)、9)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于丹

(7)、中國著名文化學者于丹教授將於1月31日晚上七點做客奧克蘭都會博物館,舉辦《感悟中國智慧》主題演講。

(8)、11)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于丹

(9)、6)先要把我们生命中能够把握的东西尽可能掌握,先不要超越自己年龄去考虑那些遥不可及的事情。——于丹

(10)、怎样的关系才能称作“好”呢?  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  

(11)、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于丹引经据典,文辞优美、观点新颖,用鲜活的事例和充满哲理的语言,阐述了“感悟中国智慧”的深刻内涵,让在场师生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讲座引起我校在座师生热烈的反响。

(12)、从小有一个孩子,天天与大树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脸,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了?怎么不高兴了?”孩子说:“别的同学都有玩具,各式各样。我也想要。”大树慈祥地说:“孩子,你别担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卖钱。买你想要的东西。”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买了想要的东西。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孩子仍旧愁眉苦脸。大树问:“你怎么了?”孩子说:“我的同伴们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却没有。”大树说:“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树根做成独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孩子把树根做成独木舟。孩子后来回来了,游玩了世界各地后,坐在大树旁,与大树一同看每天美丽的日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这个大树就是父母,而这个小孩子就是我们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使孩子享受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回报。而且,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的成长也有关系,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鼓励。在人格中学会爱、学会尊敬。这样一个孩子,不论在社会、在生活中,都有一个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来。

(13)、有这样一位女性,她浸染中国古风,兰心蕙质、谈吐不凡,她又深谙现代传播之学,面面俱到,以生命的感悟激活传统文化的基因。

(14)、今天早上7:于丹教授开始了她的讲座。这次讲座的三个主题是:第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第二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第三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一开始,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言: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天天跑到一棵树下去玩,树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男孩长大了,他跑到树底下,说他想要钱,树把他的果子奉献给了他,树好快乐……一天,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间屋子保暖,树让他把他把他的树枝砍下来,树好快乐……过了很久,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艘船,环游世界。树让他把他的树干砍掉,树好快乐……最后,他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这件故事也许是虚构的吧,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道理是十分的深刻:树就是我们父母,我们就是那个男孩,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爸爸妈妈;长大后离开了父母,经常不回家看望他们,难得回去一次,却是索取父母之时!难道我们就是应该向父母索取的吗?所以我们应该记住:爱是不能无限索取的,我们应该懂得孝敬父母。

(15)、12)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于丹

(16)、5)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越成功。——于丹

(17)、3)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你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于丹

(18)、7)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于丹

(19)、于教授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底蕴,令人折服.如果中国人都能象她那样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那中国人屹立于世界之巅一定不是梦,感谢于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文化大餐,也为自己生长在中国感到自豪!

(20)、26)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应对外界,只有建立自己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2、于丹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1)、2)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于丹

(2)、21)我们要想交到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我们应结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安贫乐道的朋友。

(3)、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近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4)、6)“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于丹

(5)、25)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6)、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  简单地说,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我们常常会说,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  

(7)、2)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于丹

(8)、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9)、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她是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傳播者。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系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的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先後在我國內地、港台地區,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巴西、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進行千余場傳統文化講座,得到廣泛的好評,並掀起了海內外民眾學習經典的熱潮。著有《于丹心得》、《于丹心得》、《于丹•遊園驚夢——昆曲藝術審美之旅》、《于丹感悟》,《于丹趣品人生》及《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人間有味是清歡》、《於丹字解人生》《有夢不覺人生寒》,其中《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獲得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版權金獎,國內累計銷量已達600余萬冊,多次再版,已被譯為30余種文字在各國發行,國外銷量已達40萬冊。近年來,于丹教授通過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普及、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掀起海內外民眾學習熱潮。新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有幸邀請到于丹教授,她將以博學的知識、豐富的感情,把中國文化和中國智慧娓娓道來,讓我們跟著她經歷一次“文化之旅”吧。

(10)、4)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于丹

(11)、13)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于丹

(12)、16)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少一点后悔。我们在做一件事这前要先想后果,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于丹

(13)、10)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于丹

(14)、于丹教授是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时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

(15)、16)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于丹

(16)、4)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力量。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于丹

(17)、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  

(18)、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于丹

(19)、20)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应对外界,只有建立自己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于丹于丹论语心得语录句子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的时候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了。——于丹

(20)、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年代,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充斥着各种诱惑困扰,不是想要的太多,而是看清的太少。激烈的竞争不仅提升着每个人的能力,同时还改变着大家的心态。

3、于丹教授讲座视频

(1)、14)《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于丹

(2)、讲座前,于丹教授分别与到场领导合影留念,踏上了陵城的热土,感受到了陵城人民的热情好客。

(3)、10)人年轻时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时,要学会用减法生活。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于丹

(4)、8)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于丹

(5)、6)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于丹

(6)、5)我们要想交到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我们应结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安贫乐道的朋友。——于丹

(7)、3)厚道,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于丹

(8)、同学们,让我们脚踏实地,不说空话地一起实践于丹老师的理论吧,一起加油!篇三:于丹老师的讲座观后感于丹教授说,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

(9)、7)三十而立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于丹

(10)、15)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线。而这条线就是你内心的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会越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的更好。——于丹

(11)、14)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于丹

(12)、5)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于丹

(13)、讲座中于丹教授以“感悟中国智慧关乎人文 化成天下”为主题,结合古今哲理故事,从“天人合大道至简和君子气象与人格养成”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用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对“中国智慧”的独到见解,充分展示了文化之美、智慧之美、哲思之美,教育广大d员干部在学习、理解国学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修身、齐家、治国的目标。让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个小时的讲演中,于丹教授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侃侃而谈,以丰富的国学知识给听众以极大的精神享受。

(14)、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只要我们从中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终身享用。篇四:于丹老师的讲座观后感今天早上,我匆匆忙忙的打开电视机,收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于丹教授的讲座。看了她的讲座之后,我感受颇深。

(15)、18)成功的职业,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于丹

(16)、24)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17)、于教授文辞优美、观点新颖,用博学的知识,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睿智的故事,阐述了对“中国智慧”的独到见解,充分展示了文化之美、智慧之美、哲思之美,让大家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进一步理解了“中国智慧”的独特创造和价值理念。

(18)、17)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与朋友相处同样要注意分寸。——于丹

(19)、于丹老师首先就说:“做人,就要学会自我控制。”于丹老师还讲了一个故事:从事有一个小男孩,他脾气非常暴躁,一天要发火许多次。他的爸爸拿过一块木板,对小男孩说,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往上钉一颗钉子,一天下来,木板上竟有30多颗钉子,小男孩很是惊讶,“我不记得我发过那么多次呀!”他的爸爸对他说:“所以,你要学会自我控制。”在几十天的努力之下,有一天他终于不再发脾气了。他的爸爸首先给予他鼓励,接着让他把钉子全拔下来:“你现在虽不发脾气了,但对人家造成的伤害就如这木板上的洞一样,永远不能磨灭。”接下来,于丹老师讲了有关“孝”,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主题。

(20)、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4、于丹的讲座

(1)、15)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朋友,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于丹

(2)、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家国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数先哲们的智慧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要学会自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弱势,而后慢慢地去学习,去完善。待到机会来时,才能厚积薄发,展翅鹏飞。当理想得到放飞,价值达到升华,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3)、你会觉得:我的好朋友应当对我好一点,我也会自觉地对他好一点。你会觉得:你们家有什么私事,比如两口子打架了,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我可以给你们调停啊!  

(4)、这种障碍多了以后会怎么样呢?就会加重我们所信赖的几个朋友身上的负担。  

(5)、13)要学会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于丹

(6)、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尤其是都市里,原来的大杂院都拆了,建成了单元楼,已经没有这院里头一家包饺子、十家挨着都送到的事了,已经没有大院一起过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的情形了。往往是同在一个单元里边住了三四年,邻居都认不全。  

(7)、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  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  

(8)、22)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9)、我知道了,人从小到大,都要建立两两关系。多在人群中学习、娱乐,而不是信赖于网络,老在家里上网,不出去与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动手,相信只要动手做,没有不成功的。要信赖于用双手实现梦想,实现未来。人从小要建立两两关系,多与同伴们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里。要与同伴互帮互助,经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其次,做家长的,不要娇惯孩子。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10)、11)一切高远的理想都是建立在朴素之上的。君子即使居住在简陋的地方也不会感觉到简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一君子有天下使命,不管这个地方是奢华还是简陋的,对他来讲只是一个外在的环境而已,第二就是君子的内心有一种恒定的能力,他可以使周熠熠生辉,繁华似锦。——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