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诗咏柳中的名句把什么比作什么128句精选

2024年05月23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贺知章的诗咏柳

1、贺知章的诗咏柳表达了贺知章的什么思想感情

(1)、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2)、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贺铸《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3)、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4)、正如情景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念诗也得有场合

(5)、这首诗对柳树的生动描绘,赞美春天带给大地的勃勃生机。诗的前两句把柳树刚刚长出的嫩绿的柳叶比作碧玉,把千条万缕的柳条比作绿丝带,形象地描绘了柳树枝条细柔、修长、摇摆于春风之中的迷人姿态。“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比喻成剪刀,显示了春风的神奇和灵巧,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6)、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杜牧《齐安郡晚秋》

(7)、这首诗写的是        (季节)         (地点)的景色。

(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9)、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10)、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11)、每周五分享养眼的儿童营养餐,让小朋友爱上吃饭。

(12)、    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乐章,三首是应制诗(即按皇帝的要求写的诗),但仅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13)、周掌胜选编;周掌胜注释;彭万隆评析.全图本国学经典丛书新编千家诗评注全图本(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

(14)、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15)、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6)、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17)、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18)、黄祗是祗,我其夙夜。夤畏诚洁,匪遑宁舍。礼以琮玉,荐厥茅藉。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19)、提起埃及这个古老神秘、充满智慧的国度,人们首先想到的金字塔。

(20)、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2、贺知章的诗咏柳中的名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1)、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堆成,柔美的枝条好似万千条飘垂的绿丝带。

(2)、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4)、                            白居易

(5)、结合家教之中,几周反复一次,几月反复一次,慢慢就会进入脑海。诗词教学特别需要传承,大人会了,就能随时随地、根据情景去带动小孩子去念诗词。

(6)、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7)、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8)、不要逼迫自己或孩子每年学多少、每月学多少。不要有指标负担,不跟别人比较。诗词是美好的东西,不是炫耀的东西。

(9)、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0)、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诏旗分夏物,专土锡唐弓。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11)、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12)、全诗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13)、在数学上,泰勒斯定理以他的名字命名,其内容为:若A,B,C是圆周上的三点,且AC是该圆的直径,那么∠ABC必然为直角。或者说,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该定理在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三卷中被提到并证明。泰勒斯定理的逆定理同样成立,即:直角三角形中,直角的顶点在以斜边为直径的圆上。

(14)、“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15)、很多人都有体会,成年背的东西记不牢。可是孩子要小到什么时候开始背古诗呢?没有什么标准。

(16)、龚勋.中国儿童成长必读书唐诗三百首.北京市:华夏出版社,2012年:42页

(17)、④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绦(tāo):用丝编成的绸带。

(1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9)、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0)、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贺知章的诗咏柳写作背景

(1)、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咏柳的诗句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2)、这个问题在于家长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引领孩子背诵古诗。那现在的孩子应该怎样去读古诗词呢?

(3)、没错,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背过这首诗。它朗朗上口,能听得懂,能感受到,就像一首童谣。

(4)、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5)、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6)、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7)、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8)、不贵多,贵在坚持。一年二十首,十五年就是三百首。那就早就入门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小孩子的综合素养会大幅度提高。

(9)、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0)、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11)、(约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7或546年)

(12)、葛杰,仓阳卿选注.绝句三百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14)、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15)、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16)、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7)、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18)、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19)、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0)、那柳树上垂下的柳叶就是美女身上的绿色裙带,在风中款款摆动的娇姿,是那么飘逸,那么灵动。

4、贺知章的诗咏柳七言绝句

(1)、这首诗对柳树的生动描绘,赞美春天带给大地的勃勃生机。诗的前两句把柳树刚刚长出的嫩绿的柳叶比作碧玉,把千条万缕的柳条比作绿丝带,形象地描绘了柳树枝条细柔、修长、摇摆于春风之中的迷人姿态。“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比喻成剪刀,显示了春风的神奇和灵巧,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2)、①碧玉:碧绿色鹅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3)、“碧玉妆成一树高”描写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此典故来源于南朝梁元帝萧绎《采莲赋》中的“碧玉小家女”。“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让人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采莲赋》中那位质朴美丽的少女联系了起来。

(4)、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5)、《春日》一诗中“万紫千红”一词只说了“紫”和“红”这两种春日里的色彩。                            (      )

(6)、贺知章(公元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称为仙宗十友。他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7)、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黄祗俨如在,泰折俟咸亨。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9)、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10)、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11)、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12)、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3)、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14)、古来咏柳之作甚夥,而直接描绘柳树者不多。本诗以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正面描绘柳树的“高”(第一句),柳条的“垂”(第二句),柳叶的“细”(第三句),通俗而高雅,平中见奇,诗意隽永。

(15)、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16)、“万条垂下绿丝绦”,具体描写那茂密并轻柔下垂的柳枝,它是柳树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有了上句的铺垫,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变成了美人的裙带。

(17)、bú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èr yuè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

(18)、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19)、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

(20)、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5、贺知章的诗咏柳是反诗吗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枯朽沾皇泽,翾飞舞帝梧。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咏柳的诗意咏柳的诗意

(3)、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4)、✦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

(5)、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6)、“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长满了翠绿新叶的柳枝轻柔地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我们知道,中国丝绸向来给人以端庄、华贵、飘逸之感,将垂下的柳枝形容为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7)、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8)、在科学上,他倡导理性,不满足于直观的感性的特殊的认识,崇尚抽象的理性的一般的知识。譬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并不是指我们所能画出的、个别的等腰三角形,而应该是指“所有的”等腰三角形。这就需要论证、推理,才能确保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才能使数学具有理论上的严密性和应用上的广泛性。泰勒斯的积极倡导,为毕达哥拉斯创立理性的数学奠定了基础。

(9)、孩子还只能零星吐字的时候,可能突然完整念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们几乎以为听错了。

(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13)、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爱奥尼亚的米利都城,创建了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第一个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并开启了哲学史的“本体论转向”的哲学家,被后人称为“希腊七贤之一”和“哲学和科学的始祖”,是学界公认的“哲学史第一人”。泰勒斯的思想影响了赫拉克利特等哲学家。

(14)、《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15)、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16)、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17)、看到这里,不禁要问,这如丝绦般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然后自然作答:是那二月的春风用她灵巧的手,裁剪出了柳叶,给大地换上绿装。细嫩的柳叶不是自己长得,是春姑娘一点一点剪裁出来的。用拟人的手法,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新颖,又情趣盎然,别开生面,很是独具匠心。

(18)、在韩愈的七言绝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我们赏析了韩愈笔下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早春景致。那么,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葱翠袅娜、勃勃生机的初春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呢?

(19)、羊玉祥.古典诗文鉴赏.北京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47-48页

(20)、bì yù zhuāng chéng yī shù gāo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

(1)、晚年的贺知章更加豪放,像个老顽童。他自号“四明狂客”和“秘书外监”。游走于街头巷尾,与百姓交好。喝酒之后就开始写诗,文不加点,笔不停书,真是酣畅淋漓。

(2)、经典咏流传第二季:贺知章:咏柳(虹云、康震、刘恺威)

(3)、             风景旧曾谙(ān)。

(4)、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5)、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6)、《咏柳》诗第一句,不仅比喻寻常,而且形象也平常。不过,碧玉般的颜色,隐含生机。万物复苏,杨柳是春天的征候。第二句意谓千万条下垂的柳枝,象绿色的丝带。这一比喻也属平平,只能让人们有柔软、飘忽的质感而已。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却突兀而起,问得新鲜,问得奇特。“柳叶细”,人人皆知,“谁裁出?”从来无人发问!“裁”字承二句而来,既云“丝绦”、“细叶”,必得“裁剪”。奇在一个“谁”字:是人?是物?是天?是神?都不是。于是,逼出了第四句:“二月春风似剪刀”。用“剪刀”裁“细叶”,既平实又逼真,可谓入情入理。“二月春风”“裁”出万条柳枝,万千柳叶,正显示天地之力,造化之功!

(7)、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从整体上写柳树,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晶莹翠绿,突出了柳树的色彩美。俨然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妩媚婀娜,魅力无限。

(8)、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9)、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10)、✦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

(11)、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12)、这些定理虽简单,且古埃及、古巴比伦人早已知道,但泰勒斯把它们整理成一般性的命题,论证了它们的严格性,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1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4)、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15)、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16)、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17)、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18)、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19)、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李白《苏台览古》

(2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1)、绿丝绦(tāo):绿色的丝带。形容轻柔婀娜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2)、在第三句中,诗人以疑问的形式巧妙地写了柳叶儿。不知细叶谁裁出,从形态上突出了柳叶精巧细致匀称的美。这一句同时又与第四句构成一种设问关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人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再加上一句形象化的比喻,将诗作由描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描写春风。春风是大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大自然创造力的象征。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碧绿的柳叶,自然也就能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这就为读者想象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拂堤杨柳醉春烟那般万紫千红的烂漫春天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3)、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4)、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谢枋得《蚕妇吟》

(5)、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000多年。古埃及人民仅靠简单的工具,竟能建造出这样雄伟而精致的建筑,真是奇迹!虽历经漫长的岁月,它们如今仍巍峨的送礼者。但是,在金字塔建成的1000多年里,人们都无法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他们实在太高大了。约公元前600年,泰勒斯从遥远的希腊来到了埃及。在此之前,他已经到过很多东方国家,学习了各国的数学和天文知识。到埃及后,他学会了土地丈量的方法和规则。他学到的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他解决这个千古难题吗?

(6)、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7)、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着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8)、  当他算出金字塔高度时,围观的人十分惊讶,纷纷问他是怎样算出金字塔的高度的。泰勒斯一边在沙地上画图示意,一边解释说:“当我笔直地站立在沙地上时,我和我的影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当我的影子和我的身高相等时,就构成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二这时金字塔的高(金字塔顶点到底面正方形中心的连线)和金字塔影子的顶点到底面正方形中心的连线也构成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为这个巨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腰也相等。”他停顿了一下,又说:“刚才金字塔的影子的顶点与我做标记的中心的连线,恰好与这个中点所在的边垂直,这时就很容易计算出金字塔影子的顶点与底面正方形中心的距离了。它等于底面正方形边长的一半加上我刚才测量的距离,算出来的数值也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