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效应149句精选

2023年09月09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狄德罗

1、狄德罗美在关系三种美是哪三种

(1)、狄德罗是个擅于“说谎”的人,甚至能以一个杜撰出来的虚构形象,让“作者”本人日思夜想。

(2)、《宿命论者》,改编自《雅各和他的主人》丨 电影剧照(2005)

(3)、当然宽容也有时代局限性。比如那时在荷兰同性恋是非法的。据狄德罗记录,同性恋人一般夜间出没,如被抓住就被扔进河里。不知是他道听途说还是有法可依。狄德罗对此只是八卦,未做道德评判。

(4)、症状——永远不能填满的欲望黑洞,因为“人往高处走”,到达一个阶段,各方面都要求配套上升。街道要搭配建筑,豪宅要搭配名车,鞋子要搭配礼服,礼服要搭配名钻……搭配的顶端永远是自己力所不能及。

(5)、也曾影响后来的汤思达、巴尔扎克、波德莱尔、马克思、弗洛伊德等人;

(6)、他和情人之间的通信,讨论哲学、宗教、艺术、科学和历史,充满着妙语连珠和过人的智识,这些“学术情书”,同样成了18世纪的文学珍宝。 

(7)、狄德罗马上打发仆人买来了新挂毯。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发现椅子、雕像、书架、闹钟等摆设都显得与挂上新挂毯后的房间不协调,需要更换。慢慢地,旧物件挨个都更新完了,狄德罗得到了一个神气十足的书房。  

(8)、这样,戏剧应该划分为快乐喜剧,严肃喜剧,家庭悲剧和伟人悲剧。快乐喜剧对应的是之前的喜剧概念,伟人悲剧对应的是悲剧。

(9)、于是,狄德罗大胆提出放弃翻译,改由自己做发起人,召集法国的进步学者,编写一套全新的,具有进步观点的百科全书。出版商接受了这个建议,狄德罗就这样成为了一套百科全书的编辑,并在1772年,完成了这套足有28卷的浩瀚丛书。

(10)、狄德罗对于在死后与后世对话的兴趣是受情势所迫而产生的。1749年,这位时年三十四岁的作家在发表了毫不掩饰的无神论作品《论盲人的书简》之后不久,两个法国宪兵出现在了他家门口,逮捕了他,将他拖到了万塞讷监狱。三个月后,在狄德罗出狱之际,警察总监专门来到牢房警告这位作家,说他若是继续发表不道德和反宗教的文章,他面临的牢狱之期就将以数十年计,而不是短短几个月。

(11)、这期间他半工半读,通过给富人做家教、翻译英文书和给无能的牧师们写布道词为生。

(12)、(周二)狄德罗:智者莽撞,真理不会为多数人喜欢

(13)、终于,在某个月黑风高的星期三晚上,狄德罗和安妮秘密地结了婚。不过,这段婚姻并不平静,狄德罗曾有过几个情人,这位哲学家似乎有种“智性恋”的倾向,相对于雪肤花貌,他对思想和头脑更为着迷。

(14)、哲学是理性和科学的朋友,而神学是理性的敌人和无知的庇护者。

(15)、30年后,狄德罗在1773年和1774年两次去荷兰旅行,一共逗留8个月。他一路做笔记,于1780整理成《荷兰行记》首次发表。这本旅行札记后来很少被提起,几乎被遗忘。也许是因为笔记相当随意,结构松散,甚至凌乱,有时分不清是作者亲眼所见、道听途说,还是在复述同代人的记载。与通常的游记不同,狄德罗没有记录他的行程,很少描写风光或讲述他在荷兰的日常生活,但是详细记录地理特征、气候条件、物价指数、各行各业的工资标准、税收制度、法律程序、婚嫁风俗……他的记录经常如流水账,不带感情色彩,甚至有时景致描写都经常显得像地理教材,但间或会跳出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观察。

(16)、有一句话被谬传为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无论谁说的,这种观念在两个半世纪以前的荷兰社会似乎已蔚然成风。不同的教会和平相处,“百家争鸣”,伏尔泰曾经调侃:“这里的歌剧很糟糕,但是加尔文教、阿民念教、索西尼亚教、拉班教、重浸等教派人士讲起话来都很精彩,头头是道。”

(17)、(周一)狄德罗:感情被抑制,再杰出的人也会失去光彩

(18)、狄德罗未经编辑的书籍、散文和评论远远多于他生前发表的作品。在前一类作品中,有两部风格迥异但同样精彩的小说。一部叫《修女》,以伪回忆录的形式展开,讲的是一个宣布要脱离修道院的修女如何受到了难以言表的残忍折磨。另一部《宿命论者雅克》是开放式结尾的反小说,狄德罗在其中用虚构的方法探讨了自由意志的问题。其他作品还包括多本厚重的革新性艺术批评笔记,无神的类科幻人类纪年史一部,为叶卡捷琳娜大帝秘密写作的政论文一篇,以大溪地为背景讽刺基督教性规范荒谬之处的讽刺文章一篇,以及法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情书若干。了解狄德罗作品涵盖范围的广度后,你会为此震惊:不说别的,单说他于达尔文之前畅想了自然选择,在弗洛伊德之前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在绵羊多莉被制造出来之前两百年预见了基因改造,就足够了。

(19)、狄德罗在《达朗贝尔的梦》一书中表达了很多超时代的见解。这是一部由三幕组成的唯物主义戏剧。故事的主人公是朗达贝尔、雷斯皮纳斯小姐、博尔德医生以及狄德罗自己。狄德罗的目标是说服朗达贝尔用唯物主义思想理解宇宙。两人由此展开辩论。在书中,狄德罗提出可以用科技干预人类繁衍。他预见了胚胎储存,首先提出科学家或许可以将这些能够分裂的人类水螅收集起来,以备未来使用。

(20)、作为一个制刀匠的儿子,他也可以成为18世纪最值得关注的艺术评论家。

2、狄德罗效应

(1)、除了编撰《百科全书》,狄德罗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戏剧、评论等等。作为一名作家,狄德罗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质疑精神与超越时代的前瞻性。

(2)、尽管一说到《百科全书》,我们可能第一个就会想到狄德罗,但最初编撰这本书并非是他的想法,并且这个过程极为曲折。

(3)、如果你不必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这世界将是何等出色的一台喜剧。

(4)、狄德罗在1757年完成了戏剧剧本《私生子》(LeFilsnaturel)。

(5)、距他出生三百多年后的今天,狄德罗已成为和我们这个时代最息息相关的启蒙哲学家。他之所以没有发表自己最具前瞻性的作品,甚至没有在上面署名,并不单单是因为躲避迫害;他刻意选择放弃和自己同时代的人交流,为的是能够与后世,也就是我们,展开更有裨益的对话。他全心全意地盼望我们,作为富于同情心、思想开明、来自未来的对话者,可能会最终具备评判他隐匿作品的能力,而这些作品对道德、美学、政治和哲学传统提出的挑战不仅适用于法国旧制度时期,同样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

(6)、起源——18世纪法国一位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某天友人赠其一件高级睡袍,他非常喜欢。但当他穿上之后,开始觉得家里的一切家具和装饰都显得粗陋庸俗,于是不得不把旧的东西一件件更新,但最终她仍不觉得开心,因为他最终发现,“自己竟然被一条睡袍胁迫”。

(7)、接下来的20年里,在狄德罗的组织下,法国最优秀的100多位学者,开始共同从事这项伟大的事业。

(8)、1971年,米兰·昆德拉将这部小说改编成名为《雅各和他的主人》戏剧,以此向狄德罗致敬。

(9)、说这些遗失书籍的到来对后世产生了影响都算是轻描淡写了。狄德罗丰沛的艺术批评激发了司汤达、巴尔扎克和波德莱尔的灵感。埃米尔·左拉将自己和巴尔扎克小说中标志性的自然主义手法的基础归功于狄德罗对社会的“活体解剖”。社会理论家也同样为狄德罗的先见之明而着迷。卡尔·马克思从狄德罗对阶级斗争的思考中深有借鉴,并将后者列为自己最钟爱的作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先于自己的精神分析同行,认可了这位生活在法国旧制度时期的思想家在《拉摩的侄儿》中对童年时期的无意识性心理欲望的发现。即便很多批评家依然因为狄德罗过于无神论,过于悖谬和过于放肆而对他表示不屑,但他仍然成为19世纪先锋派偏爱的作家。

(10)、何铮,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毕业,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比较文学系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19世纪英美文学和文学理论。

(11)、★本书为“狄德罗作品集”第二卷,收录狄德罗小说代表作《拉摩的侄儿》《这不是故事》,被恩格斯誉为“辩证法的杰作”

(12)、《修女》设定于18世纪,也就是当时的法国。苏珊是一个聪明敏感的16岁姑娘,她因为家庭偏见和所谓的“赎罪”,被迫进入天主教修道院。

(13)、这时,这位哲人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长袍胁迫了”,更换了那么多他原本无意更换的东西。于是,狄德罗十分后悔自己丢弃了旧长袍。他还把这种感觉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丢掉旧长袍之后的烦恼》。  

(14)、对他而言,对正统观念的挑战,不是用新的观念去代替旧的观念,而是打开人们的思想,接受新的可能性。

(15)、围在餐桌附近的哲学家们,法国画家Huber绘

(16)、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

(17)、不过,虽然两人时有紧张,却是一段不离不弃的婚姻,狄德罗夫妇生育了几个孩子,只有女儿玛丽·安杰利可幸存下来,她是狄德罗的掌上明珠,日后成了一名出色的音乐演奏家。

(18)、本期推荐的是《狄德罗与自由思考的艺术》,作者是安德鲁·S.柯伦。在这本书中,你将了解到天才狄德罗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以及他在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方面颠覆同代人的观念。

(19)、在狄德罗看来,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而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20)、瑞士数学家欧拉早年曾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成为数学家后在俄国宫廷供职。

3、狄德罗作品

(1)、第二天,在宫廷上,欧拉朝狄德罗走去,用一种非常肯定的声调一本正经地说:“先生,,因此上帝存在。请回答!”对狄德罗来说,这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他困惑得不知说什么好。周围的人报以纵声大笑,使这个可怜的人觉得受了羞辱。他请求女皇答应他立即返回法国,女皇神态自若地答应了。

(2)、拥有多重身份,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作家、艺术评论家,不一而足。

(3)、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

(4)、可以说,狄德罗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用在《百科全书》的编辑上,不过,他本人的创作,也没有止步不前,1746年,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原创作品——《哲学思想录》。

(5)、年轻人畅谈自己正在做的事,老年人细诉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愚者高论自己想做的事。

(6)、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不管愚蠢的人对它如何赞颂,坏的东西总要消逝;尽管无知对它怀疑,嫉妒对它狂吠,好的东西总会存留下去。

(7)、当布雷顿收到翻译样本时,发现这部书的翻译质量并不好,他还为此打了官司。后来,他重新找人开始翻译这部巨著,但因为主编与布雷顿以及另外三位印刷商再次产生分歧。之后,布雷顿和其他几位合伙人决定,任命狄德罗与达朗贝尔为《百科全书》的两位新主编。

(8)、狄德罗于1713年生于法国小镇朗格勒的一个制刀匠家中,他是家中的长子,他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狄德罗对制刀毫无兴趣,父母希望将他培养成一名神父,继承他舅父的神职。

(9)、这两年我因故去了两趟荷兰。我不止一次去低洼国,回访一个不完全陌生的地方时,读一本与此地相关的前人的游记或者文学作品就像带上一面镜子,照出旅行时没看到或者视而不见的历史印记。在书架上沉睡多年的一本小书,狄德罗的《荷兰行记》(VoyageenHollande)终于引起我注意,大约两个半世纪以前的荷兰给这位启蒙思想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10)、深刻的思想就像铁钉,一旦钉在脑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法把它拔出来。

(11)、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写出的东西,一劳永逸地为一个折磨了数学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并且开创了数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群论。

(12)、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热情地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

(13)、狄德罗效应,又称配套效应(theDiderotEffect)。

(14)、狄德罗效应的核心并不在于那件新长袍的风格样式,

(15)、安德鲁·S.柯伦(AndrewS.Curran),卫斯理大学人文学科威廉·阿姆斯特朗教授(WilliamArmstrongProfessoroftheHumanities),法国启蒙运动及狄德罗思想研究专家和非虚构作家。著有SublimeDisorder:PhysicalMonstrosityinDiderot’sUniverse和TheAnatomyofBlackness:ScienceandSlaveryinanAgeofEnlightenment。他还是纽约医学院(NewYorkAcademyofMedicine)医学史的研究员,曾获法国学术界棕榈叶骑士勋章(Chevalierdansl’OrdredesPalmesAcadémiques)。

(16)、(美)安德鲁·S.柯伦(AndrewS.Curran)著

(17)、1746年,他出版了《哲学思想录》。这本书反映了狄德罗在1746年对上帝存在的犹疑。1749年《论盲人的书简》出版,7月,狄德罗因其作品被捕,被送入万塞讷监狱,直到11月才出狱。

(18)、29岁那年,狄德罗爱上了一个名叫安妮的天主教女孩,他回家请求父亲同意他们的婚事,结果被父亲一言不发地关进修道院的地窖。

(19)、但启蒙时期的剧作家们还有一个特点,他们同时也是思想家,是小说家,对他们而言,戏剧剧本本身就是一种文学形式,虽然可以与舞台艺术相结合,但依然保有某种独立性。出于审查的限制,或者根本为了文字本身,写作不上演、只为发表的戏剧作品也是可以的。

(20)、深刻的思想就像铁钉,一旦钉在脑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法把它拔出来。

4、狄德罗效应是什么意思

(1)、但《百科全书》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至今仍被看作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最高成就。

(2)、这个商业大国的财富并非由国家权力掌控:“国家并不富有,但是国家有很多知道如何生财并管好钱袋的商人和官员”。他强调,国家权力越少介入,经济贸易发展就越有保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越接近民主的政府越适合商业国家,经济繁荣有赖于最大限度的自由。商人最知道自己的利益何在。只要当局开始以教训或法规的方式介入管理,满盘皆输。”他特别指出国家自由开放、宽松的制度是刺激经济繁荣的首要条件:“这种巨大的贸易往来固然源于漫长的海岸线和跨越广袤地区的两条大河。但最重要是具有自由意识的温和政府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来荷兰定居的人带来自己的财富和行业,使制造业在那里兴旺发达,只要他们留在共和国,他们享有的商业优势就得到保障。”这样经商氛围或许今天许多国家都难以企及。

(3)、父亲为自己两个孩子的反抗感到极其沮丧,最后叔叔发现,原来这名与自己侄子相爱的贫穷女孩居然是自己的外甥女。贫穷女孩因此获得了身份和财产,得以和爱人结婚。而他的姐姐也终于告知父亲自己和家族的朋友相爱。最后,父亲接受了这一切,将孩子拥入怀中。

(4)、几周以后,狄德罗成功地从窗子跳了出去,开始彻夜大逃亡——这段戏剧性的“悲惨”经历,也同样被写进了《修女》里。

(5)、狄德罗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的怀疑精神,他的一句口头禅是:“怀疑主义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而他自己也在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话。

(6)、ISBN:978-7-5201-8310-9

(7)、曾与梭罗是挚友,后来两人因观点不和而决裂;

(8)、我死后,随便人们把我葬在哪里都行,但是我要宣布我既不相信圣父,也不相信圣灵,也不相信圣族的其他任何人!

(9)、只是他们买的不像女的那么多,总体看来就没有那么高的频率了。

(10)、而在大量的现实原型和浪漫想象之间,通过书信体的体裁,或是故事的轮回,虚构的“读者”、“叙述者”和“旁观者”,都被赋予了更充实的生命,而真正的读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将小说的“虚构性”,忘得一干二净。

(11)、他与很多艺术家都是好朋友,比如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狄德罗本人也非常欣赏他夏尔丹的作品。狄德罗认为,最好的油画是能给观众带来一种具有“欺骗性”的错觉。

(12)、这本书思想性强,研究细致,又以轻快活泼的方式让读者领略了狄德罗这位史上最有说服力的反传统人士的一生。

(13)、顾名思义,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个人,仆人雅克和他无名无姓的主人。这对主仆既不明身份,也不知何去何从,在这段漫无目的的旅程里,为了打发无聊的光阴,雅克被迫讲述着自己的低俗情史。

(14)、狄德罗除了主编《百科全书》,还写作了大量论文,几部小说,以及两部戏剧。但在当时,因为狄德罗所探讨的内容总是相对敏感,他常常受到审查的制约,很多作品都是在他死后才发表的。

(15)、为此,狄德罗进入阿尔沽学院和索邦神学院学习,但他在毕业后违背了父母的心愿。他没有固定工作,靠做零工维持生计,同时自学了意大利语和英语。掌握英语也为他日后的翻译之路打下了基础。因为他的无神论立场及其择偶对象,他不得不与家人疏远。

(16)、狄德罗将“感觉”视为一切知识的源泉,外部世界作用于感官,形成了观念和思维能力,从感觉回到思考,又从思考回到感觉,便成了人的“认识”。

(17)、狄德罗广泛接触社会,1743年,认识了卢梭。1745年,应出版商之请,开始主持编纂《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在此期间,他写了许多哲学著作,如《哲学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散步》《论盲人书简》等,宣传无神论思想,触怒了统治阶级,被关了三个月。1749年7月23日,入狱,1749年11月3日,被释放。

(18)、放心,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换掉老公孩子的想法。

(19)、我来大胆的假设:现在那个筷笼是不是不搭了?

(20)、狄德罗从小就聪明过人,很早就被选送进基督教学校,这意味着他会在日后成为神职人员,然而,狄德罗没有接受这样的“无量前程”,而是决定去学习文学。

5、狄德罗的三部哲理小说是

(1)、书评|《回归故里》:“一场自己改变自己的劳作”

(2)、敏感从来不是伟大天才的优良品质,伟大天才所喜爱的是准确。

(3)、你可能已经猜到他是谁了,没错,他就是德尼·狄德罗(DenisDiderot)。

(4)、敏感从来不是伟大天才的优良品质,伟大天才所喜爱的是准确。

(5)、不然,哈苏镜头,劳力士,高档西服,奔驰宝马,虎视眈眈的小三……

(6)、几乎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会不太犹豫地点点头:

(7)、对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人们常将他与世界上第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联系在一起,然而他最为大胆的作品却不为人所知。他去世后被秘密保存下来的未发表作品惊世骇俗,这位哲人在其中向18世纪所有公认的真理一一发起挑战:从君权神授,到对奴隶贸易的种族主义辩护,再到人类的性规范。

(8)、狄德罗效应告诉我们,设定“小目标”是非常有用的。

(9)、狄德罗无拘无束地与沙龙的艺术家谈论艺术,他无视那个时代先入为主的想法,鼓励他的同代人质疑由学术机构构建的传统和权威,在当时是极为大胆的做法。

(10)、狄德罗是一位温和的人本主义者,是启蒙运动的哲人。他向迷信与宗教发起了旷日持久的战斗,“诚实,坚定,大胆追求真理”,哪怕是在隐蔽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思想。

(1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12)、达朗贝尔,狄德罗的副主编,负责《百科全书》的组织,还是许多文章的作者。百科全书的正式名称是《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贸易系统辞典》(以下简称《百科全书》),它关注更多的东西。对贸易的强调是这部书的独创,狄德罗希望为本书增添一种基本的、确实有用的内容。狄德罗把一批“百科全书编纂者”召集在一起,请他们提供有深度的专家点评、题献、修辞以及哲学上的综合。他们中有很多权威人士,如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重要科学家如布丰;甚至包括了少数神职人员。这些专家们敢于直言,其见解涵盖宗教、政治、哲学等领域,不乏进步性甚至革命性。这些哲人高举知识的旗帜,以响亮的战斗口号召唤人们放弃保守思想。他们的目标是依赖笔杆的力量,反对教会和国家内保守的势力。《百科全书》是一部理性的辞典,探讨每种艺术和科学的应用,但是它也有挑起争论的目的:提出启蒙运动的哲学原则,赞美理性主义哲学和人类思想的进步,战胜一切敌对势力,以便真正理解人性之根本。

(13)、1746年7月,巴黎议会严厉谴责这本书,并下令将其公开焚烧,这令《哲学思想录》一下子扬名法兰西。

(14)、如果你不必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这世界将是何等出色的一台喜剧

(15)、因为这本书的文笔优雅老道,曾被官方怀疑是伏尔泰等名家的作品——而当真相终于大白之后,狄德罗就被关进了巴黎东郊的樊尚监狱。

(16)、起源——18世纪法国一位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某天友人赠其一件高级睡袍,他非常喜欢。但当他穿上之后,开始觉得家里的一切家具和装饰都显得粗陋庸俗,于是不得不把旧的东西一件件更新,但最终她仍不觉得开心,因为他最终发现,“自己竟然被一条睡袍胁迫”。

(17)、有一次,俄国女皇邀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访问她的宫廷。狄德罗试图通过使朝臣改信无神论来证明他是值得被邀请的。女皇厌倦了,她命令欧拉去让这位哲学家闭嘴。于是,狄德罗被告知,一个有学问的数学家用代数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要是他想听的话,这位数学家将当着所有朝臣的面给出这个证明。狄德罗高兴地接受了挑战。

(18)、有人说欲望是意志的产物,然而反过来说恰恰是对的:意志是欲望的产物。

(19)、1832年5月29日,法国年轻气盛的伽罗瓦为了所谓的“爱情与荣誉”打算和另外一个人决斗。他知道对手的枪法很好,自己获胜的希望很小,很可能会死去。他问自己,如何度过这最后的夜晚?在这之前,他曾写过两篇数学论文,但都被权威轻蔑地拒绝了:一次是被伟大的数学家柯西;另一次是被神圣的法兰西科学院他头脑中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整个晚上,他把飞逝的时间用来焦躁地一气写出他在科学上的遗言。在死亡之前尽快地写,把他丰富的思想中那些伟大的东西尽量写出来。他不时中断,在纸边空白处写上“我没有时间,我没有时间”,然后又接着写下一个极其潦草的大纲。

(20)、整整过了两百年之后,在1988年,美国人格兰特·麦克莱肯读了这篇文章,感慨颇多。他认为这一个案具有典型意义,集中揭示了消费品之间的协调统一的文化现象,并借用狄德罗的名义,将这一类现象概括为“狄德罗效应”。

(1)、但狄德罗并未被巨大的光环所影响,他客观看待这套来自英国的百科全书,发现它不仅疏漏百出,且观点腐朽,根本不能与当时萌发的启蒙思潮相适应。

(2)、费马有一个习惯,他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把思考的结果简略。有一次,他在阅读时写下了这样的话:“……将一个高于2次的幂分为两个同次的幂,这是不可能的。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一种美妙的证法,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这个定理现在被命名为“费马大定理”,即:不可能有满足xn+yn=zn这就是费马对后世的挑战。为了寻找这个定理的证明,后世无数的数学家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都败下阵来。1908年,一位德国富翁曾经悬赏10万马克的巨款,奖励第一个对“费马大定理”完全证明的人。自此定理提出后,数学家们奋斗了300多年,还是没有证出来。但这个定理肯定存在,费马知道它。

(3)、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说明了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证实了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

(4)、哲学是理性和科学的朋友,而神学是理性的敌人和无知的庇护者。

(5)、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

(6)、身穿红色睡袍的狄德罗丨DmitryLevitzky(1773)

(7)、《百科全书》,又名《科学、艺术或工艺百科全书》,被视为启蒙运动的圣经。

(8)、荷兰地处法国列强和好战的德意志诸侯之间,经常被进犯,18世纪大不列颠帝国也开始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狄德罗注意到以商为本的荷兰要在夹缝当中求生存,不得不采取实用主义的策略:“荷兰共和国的野心是致富而不是开疆拓土。荷兰人只想成为商人,他们的军队只是为了守护边境,海军只维护和支持商业增长。荷兰祈望和平,巴不得邻国之间开战,而不会选边站。战争削弱邻国,它则成世界上唯一的商业强国。”这样明智的策略无疑为荷兰经济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相对安全的空间。

(9)、跟你们讲了由一个没板子的书架引出的连续血案。

(10)、不过,这个名叫德尼·狄德罗(DenisDiderot)的法国男人,绝不是一个乏善可陈的配角,而是启蒙运动诸多才俊之中,别具一格的宝藏男孩。

(11)、狄德罗认为“关系是悟性的一种作用”。根据这一点,他把“关系”基本上分为实在的关系、察知的关系和虚构的关系。与这3类相应,美也分为3种:“实在的美”,又称为“在我身外的美”;“见出的美”,又称为“与我有关的美”;虚构的美,实际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的美。

(12)、就这样,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用欺骗的手段“战胜”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13)、年轻人畅谈自己正在做的事,老年人细诉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愚者高论自己想做的事。

(14)、至于狄德罗夫人,卢梭在《忏悔录》中形容她“争强好辩”,还曾因打伤了某壮硕男仆,险些被警方逮捕。

(15)、曾受到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接见,并与之讨论政治理念;

(16)、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

(17)、第二天上午,在决斗场上,他被打穿了肠子。死之前,他对在他身边哭泣的弟弟说:“不要哭,我需要足够的勇气在20岁的时候死去。”他被埋葬在公墓的普通壕沟内,所以今天他的坟墓已无踪迹可寻。他不朽的纪念碑是他的著作,由两篇被拒绝的论文和他在死前那个不眠之夜写下的潦草手稿组成。

(18)、三个月后,在多方斡旋下,狄德罗终于获释。不过此后,他的大部分重要作品(《修女》《拉摩的侄儿》和《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都在他死后才得以出版。

(19)、这些隐秘的作品并没有在狄德罗去世后的几个月中涌现,而是在他死后的几十年里渐渐地传出来。他的多本下落不明的作品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得以出版;另一些在波旁复辟时期(1814—1830)“现身”,更多的则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浮出水面。对于完善狄德罗文献起最重要作用的也许要算他创作的《拉摩的侄儿》的完整手稿,它于1890年由一个图书管理员在塞纳河畔的一个二手书摊上发现。在这部思维狂野的哲学对话中,这位作家凭着勇气为一个令人难忘的反英雄注入了生命,这个角色一边赞颂邪恶和寄生的好处,一边宣扬人拥有无限享乐的权利。

(20)、★本书为辩证唯物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座右铭“必须质疑一切”的起源

(1)、法国启蒙运动及狄德罗思想研究专家安德鲁•S.柯伦教授耗时四年,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完整呈现了这位法国天才的生平及思想,其间还穿插了他与卢梭的友情纠葛,与伏尔泰不同寻常的书信交流,以及他对艺术、戏剧、道德、政治和宗教等一反传统的见解。狄德罗秉持的无神论思想,以及他对真理快乐而坚决的追寻,让他成为那个时代自由思考艺术的拥护者中最有魅力的一位。

(2)、我死后,随便人们把我葬在哪里都行,但是我要宣布我既不相信圣父,也不相信圣灵,也不相信圣族的其他任何人!

(3)、个人网站:www.andrewscurran.com

(4)、教育是永恒的,也是复杂的。教育中的任何难题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思维的产物,反映了教育活动的本质,具有普遍性,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基。

(5)、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不管愚蠢的人对它如何赞颂,坏的东西总要消逝;尽管无知对它怀疑,嫉妒对它狂吠,好的东西总会存留下去。

(6)、狄德罗提出了“美在关系”说。“美在关系”说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作某一单一现象或孤立因素的看法,而要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关系来理解,他不仅看到了美在于事物本身的关系中,而且看到了作为客体的美的事物与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的关系。

(7)、古典主义时期,戏剧是宫廷皇室掌控的娱乐形式,也服务于想要表达贵族高雅的韵文对白。狄德罗对此十分看不惯。他认为用散文写作的戏剧可以更好地服务观众。唯有让观众听懂,才能让观众感动,受到真正的教育。

(8)、这件事的非凡意义在于,狄德罗在寻找合适的撰稿人过程里,将当时法国最优秀的学者都组织了起来。他们与狄德罗互相启发,共同激荡出一部伟大的作品。而他们所怀有的对自然科学,民主自由的追求,也在文字的互动中,愈发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

(9)、但是我知道那样会导致我彻底重装整个卫生间。

(10)、狄德罗家族是当地的高级刀匠世家,虽然身份上隶属于手工业者,但地位并不低。

(11)、次年,也就是1758年,狄德罗又写作了剧本《一家之主》(Lepèredefamille)。

(12)、而将喜剧和悲剧的描绘对象变成家庭之中,普通之人时,就出现了严肃剧和家庭剧的概念,即家庭与布尔乔亚悲剧(domesticandbourgeoistragedy),也被称为市民剧。

(13)、如果你不必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这世界将是何等出色的一台喜剧

(14)、《宿命论者雅各和他的主人》改编电影丨《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布列松

(15)、然而,雅克的故事不断被其他角色打断,而其他角色的故事,又继续被新的角色打断,周而复始。

(16)、忍受孤寂往往比忍受贫穷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不过是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寂就会败坏人的性格。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17)、故事围绕在一个家庭之中:一位身份不明的年轻人被一对姐弟邀请到家里做客。弟弟的未婚妻同样做客在这个宅第中。很不幸的,这名年轻人和弟弟的未婚妻相爱了,但他同时也非常尊重弟弟,于是万分纠结。正在这时,未婚妻的父亲为了庆祝女儿订婚,也来到这里。

(18)、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法国人丹尼·狄德罗正是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19)、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20)、1713年10月5日,狄德罗出生于法国朗格尔一个富裕的手工业者家庭,最初受教育于朗格尔的耶稣会,精通多种语言。

(1)、有一天,一位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长袍,狄德罗非常喜欢。于是,他马上将旧的长袍丢弃了,穿上了新长袍。

(2)、如果你不必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这世界将是何等出色的一台喜剧。

(3)、而狄德罗呢?他一言不发地收拾好行囊,开始了长达10年的波西米亚漫游生活。

(4)、这样的东西,怎么能够跟自己身上这件漂亮的长袍相搭配呢?

(5)、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6)、在数学上,“费马大定理”已成为一座比珠穆朗玛峰更高的山峰,人类的数学智慧只有一次达到过这样的高度,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达到过

(7)、关于狄德罗的戏剧作品还有一个特殊之处:他提出了观众和读者的概念。

(8)、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您如果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

(9)、但是,狄德罗作为启蒙运动思想家,并不甘愿作自然的追随者,所以他又认为艺术真实既不应违背自然真实,又不等于自然真实,艺术真实必须符合艺术家的理想,符合他所虚构的关系。而在艺术美的现实和理想两个方面,他又更重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