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人的勤俭节约148句精选

2023年10月06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

1、有关老一辈勤俭的故事

(1)、到农村姥姥家,看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场面,真正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一日三餐,从不浪费粮食。就算喝酸奶,也会掰开封皮,将里面凝固的乳酸菌吃完。平时自己不挑食,发现同学浪费粮食也能及时帮助同学改掉这个坏习惯。有一次中午吃完饭,发现班里的小轩还剩了一些饭就要倒掉,他赶忙走过去,劝他吃完。后来又讲了自己在农村看到种粮食的不容易。小轩明白了道理,从此再也没有浪费粮食。在学校里,节约水、电,随时注意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爱惜书本、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等,成了“校园勤俭节约小标兵”。

(2)、一次,雷锋把捡来的牙膏皮,卖了二元六角钱。他利用这些钱买了一打笔记本,亲自送给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勉励这他们说:“你们要刻苦努力,每个人都要争当三好学生生。”

(3)、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4)、1941年底,中共中央为了改善在重庆红岩的中共南方局领导人的生活状况,按照干部保健的有关决定,让中共南方局拟定了一个干部保健标准,给那些担负繁重工作的领导同志适当提高生活津贴。拟订这个生活津贴费名单时,周恩来和董必武二人主动要求不把自己列入其中,他们的开支标准和普通干部一样,和大家一起吃食堂的饭菜。

(5)、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6)、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7)、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

(8)、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d。1961年5月,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9)、董必武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也很严格。他在西柏坡工作时,有一次到武安县冶陶镇参加会议。当地老百姓织的布很好。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拿出几匹布送给董必武的警卫员和秘书。董必武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他们,让他们把布匹送了回去,并告诫他们,今后外出工作,不论是地方政府送的,还是老百姓送的东西,一律不能收。

(10)、在学习方面,向兰欣勤俭节约地使用学习用具,不浪费纸张,不追求时尚学习用品,将用过的纸张用来当草稿纸,并感染着身边的同学,时常鼓励他们要勤俭节约。另在生活方面,向兰欣也节约地利用资源。譬如说向兰欣们家里洗完衣服的水,向兰欣都会拿去浇花或者冲厕所,将水重复利用。

(11)、董必武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严格要求亲友、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特殊行为。董必武一生中,也从没有为自己的亲属、子女办一件私事。过去人们对于董必武严格要求自己子女和亲属的事很少了解。直到董必武逝世后,2016年7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董必武家书》,人们才从书中收入的董必武68封书信中,看到不少这方面的故事。

(12)、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好的嘛!”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事实上,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只是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时间久了,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13)、在文帝死前,最后安排了一次节俭活动—他的丧事。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简办丧事,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14)、不仅是草鞋,就连他的龙袍,也叫“绨衣”,‘绨’在当时是一种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丝绸。就是这样的龙袍,汉文帝也一穿多年,破了,打个补丁再穿。后宫嫔妃也是朴素服饰,衣着不准长的下摆拖地。帐子、帷子全没刺绣、不带花边。

(15)、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吗,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是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要打包带回家。节约粮食应该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品质。

(16)、1935年,董必武在延安担任中共中央d校校长。当时条件十分艰苦,d校校长和教务处主任等几个人在一个屋子办公。作为校长,是可以有自己的一张桌子,可以自己睡一张床铺的,但董必武坚持和教务处长共用一个桌子、一条长板凳办公,合用一张硬板床睡觉,和学员吃一样的伙食。他处处以身作则,给d校学员树立了好榜样。

(17)、董必武是中国共产d创始人之在d内资历是很老的,但他从来不摆“老资格”,不争地位、不争名誉。d组织让他干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他总以“配角”“跑龙套的”自居,一生任劳任怨。他总是用“人民公仆”“老黄牛”自勉,并按照“人民公仆”和“老黄牛”的标准,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董必武还曾把自己比作“一匹劣马”,对d给他的职务感到惭愧。他曾多次向组织提出请求,要求取消他的专车、专职秘书,很多事情他都自己做,身边的工作人员能够维持正常工作就行,要减到最少。

(18)、由于生活费用少,重庆物价经常波动,八路军办事处的日常生活往往难以为继。为了节约用度,保证中共南方局的正常运转,组织决定由董必武兼管后勤方面的工作。董必武身负很多重任,工作千头万绪,每天都忙得很,但他对于办事处机关的伙食开支管理和监督得非常严。他自己带头勤俭节约,决不多花一分钱。他对办伙食的同志提出了一个要求:既要想尽办法改善同志们的伙食,又决不能乱花一分钱。他亲自制定了一个机关伙食标准,实行包干调剂。经济方面的开支要认真记账,每个月算一次账,决不能透支。办伙食的同志严格按照这个要求做了。每个月的开支账,董必武都要核查。有一个月,董必武在核查月底伙食费账目时,发现多支出了6角钱。董必武因为这件事十分自责,他说:“我们d的经费,每一分钱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决不能浪费一分钱。”董必武提出自己要在机关大会上作检查,有同志劝道:“多开支6角钱,也不是你支出的,下次补回来就是了,就不要在大会上检查了。”董必武说:“我是分管后勤工作的,责任在我,正人先正己。”他坚持在大会上检查。他不仅在大会上检查了,还亲笔给d中央写了检讨信。1985年10月,邓颖超重返重庆,在会见抗战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时,和他们回忆起这件事,万分感慨地说:“那时为了六角钱董老都作检讨,现在有的人浪费国家资产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都不心疼呀!”

(19)、在学校上课时,她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遇到难题总会独立思考,实在不会就请教老师和同学。学校举行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与同学们一起为班级出黑板报、参加演讲比赛、绘画比赛、作文竞赛,运动场上的竞技,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义务劳动……哪一样都少不了她。同学们遇到困难,她上前去帮助她们,她是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不论在何时何地,只要周围的人有需要,她就会伸出援助之手。

(20)、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

2、老一辈人的勤俭节约

(1)、在以后的日子里,向兰欣会以勤俭节约为自己的基本准则,对事事要求勤俭节约,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也感染身边的人同向兰欣一起打造一个“勤俭节约”社会。勤俭节约的事迹材料5他是xx中学高二五班的一名学生,他叫曹喜洋,他是一个勤俭节约,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男孩。

(2)、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他们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3)、后来,董必武调至中共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担任中共南方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当年生活十分艰苦,八路军办事处每个人的伙食费一个月只有3元法币。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看到这里的同志们吃得非常差,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伙食比延安还差。

(4)、郭子仪却历经三朝,逢凶化夷。郭子仪每次“逢凶化夷”,节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说郭子仪的府门向来是不关的,谁都可以进入。郭子仪这样做,既迎合皇帝倡导的节约之风,又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贪欲,也没有反心。

(5)、记得有一次早晨,我朦胧地从睡梦中醒来,闪着惺忪的双眼,就听得厨房有缓缓的流水声,我起来隔着磨砂门一看,原来是外婆在厨房忙碌着为我准备营养的早餐,香浓的气味扑鼻而来,使我直流口水,迅速把我自己整理清爽干净,进入厨房,“咦,外婆早餐不是好了吗?你还在淘米干嘛?”外婆忙给我解释准备的是午餐,只见她慢条斯理地淘了一遍米,然后把淘出来的水倒入另一个空盆里,这样淘了几遍,盆子里已盛了些浑浊的淘米水,我心中又产生疑问这水肮脏,外婆难道还要再清洗什么吗?外婆看着楞楞的我,笑笑对我说:“不是的,这水可有营养了,别看它肮脏,倒掉很可惜的。”我有点疑惑不解,不敢相信也不敢苟同外婆的做法。外婆把淘米水浇到阳台上种植的一盆盆花上,每天浇一点,那个花在淘米水的滋润下,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就比如我从学校带回家的芦荟,从原先快枯萎发黄的枝叶变成一棵小阳伞,长出了许多新枝叶,绿得鲜艳,嫩嫩的。我感觉好神奇,终于相信外婆的做法,也懂得了淘米水还可以再利用的,所以不能浪费,我想这应该也是一种节俭吧。

(6)、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接待外宾安排上讲究形式,注重排场,招待外宾的国宴丰盛异常,浪费现象十分突出。毛泽东为此批评指出:“接待外宾的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这是阔少的恶习,阔少是挥霍国家资产的败家子!”他认为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是共产d的优良传统,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到底,极大改变了外宴招待上的浪费之风。  

(7)、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8)、一次,雷锋跟张书记去下乡,一边走一边聊天。走着走着,雷锋觉得脚下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破螺丝钉。”张书记听了,一声不响,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峰觉得很奇怪。

(9)、战友们都知道雷锋有个“节约箱”,这是用破木板钉成的小木箱。他把捡来的破硐烂铁、废螺丝钉等东西都放在里边。遇到需用的时候,他就从“节约箱”里,找出来适用的东西,不用的废品就拿去卖了,卖回来的钱,都全部交公。

(10)、  苏北地区由于受日伪的残酷“扫荡”和经济掠夺,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抗日军民的生活极度困难。在这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黄克诚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带领官兵厉行节俭之风,靠发扬勇敢战斗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传统来支撑苏北抗日大局。

(11)、据说曹操处处精打细算,在《世说新语·捷径》中就曾记载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为剩下一些几寸长的竹片考虑用场的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曹操处处注意节约,对来之不易的物资一点也不肯浪费。

(12)、他平日注重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他用妈妈淘米后的水擦油污的`餐具、浇花等。他把爸爸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爸爸改善睡眠。出门购物他都提醒妈妈带环保袋,这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春游时他都自带喝水杯、筷子,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筷子。家里用剩的小块肥皂香皂,他收集起来装在不能穿的小丝袜中,可以接着用。他还把自己的低碳生活好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号召大家“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低碳环保,保护地球。”并且组织同学开了班会。在他的带领下,班级很多同学也开始了低碳环保生活。“节俭之花”在六三班乃至整个工小盛开。

(13)、1955年5月,彭德怀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德、波、苏三国。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期间,我国大使馆按规定发给彭德怀一定数额的马克,以供他购物之用。当警卫员领到这些马克后,便提出给首长的一个已参加工作的侄女买块手表。彭德怀想了想,说:“好吧,弄个最便宜的,能看个时辰就行了。”警卫员素知首长总是难得买东西,结果那些外币又多是一文不少地退了回去。因此,警卫员决定这次一定要买块贵而且好看些的。当表买回来给首长看时,他还满意,但一看发票就皱起了眉头,连声说:“太贵了!太贵了!这合人民币多少?小孩子戴这个,用不着。”非叫警卫员去换不可。警卫员一口咬定这是最便宜的,况且,很快就要离开该国了,彭德怀这才无奈地嘟哝道:“这肯定不是最便宜的!你捣了鬼!”其实,买这块表仅花去了所发马克的不到百分之余额悉数退还了。

(14)、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5)、在家里,他督促全家人自觉养成垃圾分类存放的习惯。他把自己用过的纸本单独放在一个纸箱子里,喝过的奶盒、水瓶子、饮料瓶等放在一个大口袋里,一段时间就去卖一次,虽然每次只卖一两元钱,时间长了也攒足了几十块钱,他不舍得花存在自己的储蓄罐里。从不随便向家长要钱,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每次学校开运动会、春游妈妈给他钱让他自己买点吃的,他都拒绝了,说自己带的吃的够了。有的同学有手机,妈妈说给他买一个,他不要。他自己生活节俭,可是同学有困难他会主动伸出援手。在2008年,当他听说汶川地震后,却毫不犹豫捐出了自己储蓄罐里所有的钱和自己的压岁钱。今年雅安地震之后,看到震后的场景,他心急如焚,再一次把自己积攒的钱慷慨地献给了灾区。

(16)、毛泽东生活十分俭朴,力求节约。如他在北京所住院子里的路灯,从来不准通宵开灯,并且要求路灯关掉一半,省下电让工厂搞生产。毛泽东的烟瘾很大,但用过的烟盒都舍不得扔掉,而让警卫收集起来,到外面再买些散烟装进去,连火柴盒用完也是重复利用。抗美援朝期间,一次工作人员想给毛泽东翻修房屋时,也受到他的严厉批评而作罢。  

(17)、有一次,负责后勤的战士看到邓小平和刘伯承两位首长也像大家一样,穿着自己动手缝制的深一片浅一片的灰土布棉衣,实在不像样,就偷偷地给他们每人做了一套细灰布的棉衣,送到了首长的手中。但邓小平和刘伯承坚决地把棉衣退了回去,他们说,这不是对我们的爱护,而是要我们脱离群众。邓小平还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支起了一台手摇纺车,亲自带头学习纺线。

(18)、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19)、整个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和1942年可以说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处境最艰难的时候。当时晋冀豫根据地一些地区的农业收成只有常年的二三成,个别村庄甚至颗粒无收。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邓小平从来不要别人或下级给他任何特殊的照顾。

(20)、当有人说他清廉、节俭过分时,周恩来对身边人说:“我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分?我看不过分,前提是我们国家还一穷二白。……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再穷也不缺我几身新衣服……身为六七亿人口大国的总理,我怎样做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表明我提倡什么。六七亿人口是应该提倡节俭,还是现在就不顾国情去追求享受?我更多考虑的是后者。”

3、古人革命时期勤俭节约小故事

(1)、1949年进京后,陈云居住在西城区北长街58号的老房子,在这里一住就是30年。由于房屋年久失修经常漏雨,当时机关行政部门提出要大修,陈云不同意,说:“房子大修要花许多钱,只要不漏雨就行了。”结果没有修成。后来,后勤部门考虑到房内很多墙皮脱落,走道和楼梯上的地毯已经磨光,又提出要大修,陈云仍然不同意,觉得不影响办公,没必要修,结果又没修成。

(2)、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在欧、亚、非14国访问,我国驻埃及大使馆工作人员看到他穿的内衣补丁摞补丁,就自己掏钱给他买衬衫。周恩来反对说:“你们的钱又是哪里来的?还不是国家的外汇吗?我要是做衣服,在北京就做了,何必花外汇在国外买?”“再说,我也有衬衣,破一点儿,还能穿嘛。”他一再强调说,帝国主义对我国搞封锁,外汇尤其珍贵,要花在刀刃上,一分不能浪费。

(3)、“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4)、请你注意,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人,必须为人民服务,除了法律规定的职权外,任何人没有特权。在你思想中,对这点似乎还不很清楚。

(5)、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

(6)、最后,工作人员出面帮助康克清解释,说是为了参加活动时穿,朱德才勉强同意。

(7)、弟努力生产、帮助政府收粮,均获成绩,得到奖励很好。农村在土改后需要建设的工作很多,乡村人民代表会议要开好,要组织乡村人民政府,政府要领导和组织农业和农副业的生产,要蓄水积肥,要耘草除虫,要植树蓄林,要组织好合作社……革命的目的是求得人民的解放,特别是劳动大众的解放。假使我上面写的许多事情在农村办不好,革命果实农民就不完全享受得到。

(8)、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

(9)、节俭,让她闪耀。俗话说:“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约是幸福的右手。”钱对于她的家庭来说不容易。爸爸年龄大了打工挣钱不易。幸运的是现在政策好,奶奶有点低保金。但是当别的孩子都随意地花钱买零食的时候,她却把奶奶偶尔给她的零花钱偷偷地存在起来。当书包坏了,就自己学着用针线自己缝好,直到用到不能用为止。衣服,虽然旧但是洗得干干净净!在学校,中午打饭,吃多少打多少,从不乱倒饭菜,不浪费一粒粮食。还号召其他同学不要浪费,努力向同学们宣传粮食的来之不易!

(10)、朱德极其关心并积极主张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他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调查研究,对发展工业、矿业、农业、商业、外贸、财政、交通等项事业,都提出过不少中肯的意见和重要的主张。

(11)、朱德见了裁缝师傅,却讲起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道理:“衣服被子只要干净就好,补补能穿能盖,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候一件衣服得穿多少年!”

(12)、1972年冬,董必武患感冒住院。中央考虑南方气候对董必武治病好一点儿,就批准他去广州疗养治病。中办准备安排飞机送他去广州,但董必武却坚持坐火车去。别人担心他年纪大,坐火车时间太长,身体受不了,劝他坐飞机去。董必武给劝他的人算了一笔账:坐飞机去广州,到广州后飞机还要飞回来,要用很多油,花不少钱。坐火车就能省很多钱。我去治病,要尽量少给国家增加负担。他坚持坐火车去了广州,治病后,也是乘坐火车回来的。

(13)、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时,陈云办公室南墙被震出一米多长的宽裂缝,后勤部门请技术人员检查后发现,整个楼房结构都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就提出把老楼拆掉,再在原址上建一幢新楼,陈云还是不同意。他说:“我一进北京就住在这里,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我还是舍不得离开这里呢!这幢楼房虽然是老房子,我看总比北京一般市民住的房子要好得多吧!像这样的房子要是拆掉,周围老百姓看了要说话的,影响不好,做事不能脱离群众,我不搬。”同志们把理由再次做了陈述,并表示担心,如果以后发生较强地震导致首长在安全问题上有所闪失,责任重大。陈云面带微笑,以坚定的语气讲:这个责任不要你们负,是我决定不搬的,由我来负。看到首长如此钟爱自己的旧居,机关的同志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连夜采取了一些应急性加固措施。

(14)、勤劳,让她闪亮。在她6岁的时候,爸爸妈妈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含泪把她和比她大5岁的弱智姐姐托付给了年迈的奶奶照顾。奶奶因为年岁大,手也不方便,照顾自己都是问题,更何况还要照顾年幼的她和姐姐。身体瘦小的马润茁便开始学着洗衣、做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分担家庭的重担。她不怕苦,不怕累,担起了大部分的家务,洗衣、做饭、洗碗、打扫房间等等对于她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15)、“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16)、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

(17)、董必武外出视察,总是坚持吃普通干部的伙食。1964年董必武到旅顺海军基地视察。吃午饭时,部队上了名菜名酒招待他。董必武走进餐厅一看,立即回到自己休息的房间,拒绝吃饭。他对秘书说:“中央对干部视察吃饭有明文规定,为什么上这么多的酒菜?不把名酒和名菜撤掉,今天的午饭我就不吃了。”秘书把董必武的意见告诉了海军基地的领导。他们去向董必武解释说:“那是不花钱的。我们有个潜水中队,就在我们招待所附近驻扎,战士们在进行潜水训练时带一个网袋下水,顺便带一点海味来改善生活。这不算是浪费。”董必武听后表示:“战士们自己捞的,自己改善生活我不反对,但作为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战士自己改善生活与给领导干部摆宴席是两回事。如果都这样搞,会吃坏作风的。这样的宴席我不能吃。”海军基地领导把名酒和名菜撤走,只留下干部视察工作餐标准的饭菜,董必武才吃了这顿便饭。

(18)、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19)、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20)、1964年董必武到武汉视察,5月8日去麻城重访他过去教学的地方。当地有一个农场生产龟山茶,有一点儿名气。农场领导同志请董必武去看看,还请他为这个茶叶题名。董必武没有推辞,题写了“龟山茶”三个字。临走时,这个农场工作人员送他两斤龟山茶,董必武马上叫秘书照价付款8元。农场领导说:“这是送给您的,不要钱!”董必武说:“我收下茶叶,是收下你们全场职工的心意,我必须照价付款,如果不收钱,我就不要茶了。”董必武走时坚决把钱留下。

4、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100字

(1)、曹操在倡导节俭的过程中,先从自己和家人做起,还为此作出了不少硬性的和具体的规定并严格执行。相传,有一次曹植的妻子崔氏没有按《内诫令》中规定的禁令办,穿了锦绣的衣服,恰巧被在铜雀台上的曹操看见了,立即下令惩罚崔氏。曹操倡导节俭是十分坚决的,谁触犯了禁令也不宽恕。与此同时,曹操还把是否节俭作为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条件,作为衡量一个官吏品行的标准。曹操自己上朝时就不乘车骑,徒步行走,因此,在当时的邺城也形成了简朴节约的良好风气。

(2)、毛泽东的衣着简朴,衣服更是补了又补。他在1949年接见民主人士时,还是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只在开国大典时才定做了新制服,但他只有在开会和接见外宾等场合才穿。他的一双袜子穿了多年,导致袜筒经常滑落在脚踝上且容易露出补丁。工作人员在他会见外宾时,常常用“小心,家丑不可外扬”的暗语,提醒他坐下时要收腿,以免让人看见袜子上的补丁。  

(3)、1969年春天,董必武的小儿子董良翮高中毕业。当时董必武已经年近84岁了,按照规定,他的小儿子可以留在北京安排工作以便照顾董老,但董必武却坚决要求小儿子下乡插队。董良翮听爸爸的话,主动报名下乡,到晋县周头公社贺家寨大队插队落户。小儿子临行前,董必武专门和他谈话说:“你是革命的后代,要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和群众同甘共苦,决不能高人一等!”“你不能当特殊农民,要做一个普通农民。你要听老农的话,听队长的话。”董必武把自己的一条在战争中用了多年、打着补丁的旧毛巾送给小儿子,还专门给他题词,嘱咐他:到农村去要努力生产,要作一个好农民。董良翮到河北晋县农村去插队,一干就是8年,很少回北京。董良翮所在生产大队的同志到北京出差,董必武为了了解董良翮的情况,还把他们请到家里来,专门问董良翮在农村的缺点,以便对他及时帮助。他还对这些公社、大队干部说:“你们要帮助良翮,他还年轻,工作上要向你们学习,你们经验丰富,当他的老师,教育他在农村好好工作,参加农业劳动,让他还是当一位普通农民好。”董必武在给董良翮的信中一再嘱咐他努力生产,向农民学习。董良翮按照父亲的教导去做,在农村表现非常出色,于1970年12月加入共产d,不久又担任了生产大队d支部书记。董必武得知后,很高兴,但仍然写信告诫他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一得自矜”,二是不要“浅尝辄止”。董必武还想让董良翮的儿子长大了也到晋县农村去。他在给小孙子的诗中写有这样的诗句:“父母在晋县,农忙事田亩。望尔速长大,协作左右手。吾意亦云然,世为农人好。孙良颇茁壮,天逸符大造。”1975年初,董必武病重住院,董良翮回京照顾父亲,但董必武却说:“你是地方干部,农村工作忙,不能长期耽搁。我这里有人照顾,你还是回农村安心工作。”董良翮只得与父亲挥泪辞别。董必武临终前对于如何安排董良翮的事,专门对夫人何连芝说:“良翮是晋县的人,不是北京的人了。他的事要由晋县组织上去安排,我们不必多操心了。”

(4)、水,人们对它是那么熟悉。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利用,洗脸、洗衣服、洗菜……天上降雨,地上存水,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可悲的,因为它举手可得。可是,它却已经被人类用“完”了。

(5)、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6)、因为外事活动多,周恩来要求自己的衣着“一定要能表现出中国人的脸孔”,但是衣料“不要进口的,必须用国产的”。几十年如一日,他从贴身所穿的背心、汗衫到外衣、外裤、鞋袜、睡衣等等,都是国货。他穿衣讲究规矩严整、清洁平展,所以他给人的印象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但他的内衣内裤却都是补丁摞补丁。有一件睡衣,他1949年进城时就穿的,磨破了就补,补了再穿,最后补丁摞补丁,一直穿到他去世也舍不得买新的。

(7)、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8)、在给某工地运水泥时,车子上常撒落一些水泥。雷锋觉得这都是国家的财产,一点也不该浪费,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到每个车子上去打扫。不到两个月,就积攒了一千七八百斤水泥,也都交给了工地。

(9)、雷锋的节约精神: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10)、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即按照山川原来的样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简陋的坟地,没有大兴土木,没有改变山川原来的摸样。

(11)、约翰洛克菲勒投宿: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12)、据《二十四史·晋书》,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的傅玄看到时俗非常奢侈,便上书朝廷说,粮食和绢帛的生产很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断粮缺绢的时候。傅玄还表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奢侈的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

(13)、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14)、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15)、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曾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他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等职。虽然职务越来越高,但他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他进城后,由于出国访问而做过一件长呢大衣,此外再没有做过其它大衣,只有这件大衣一直伴随董必武,直到他与世长辞。

(16)、古人说:“静以修身,俭从养得。”(三国时期)诸葛亮。“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17)、遵义会议后不久成立的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组成的红军新“三人团”很关心董必武等老同志,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一匹马。但董必武用配给他的那匹马来驮伤病员,驮粮食,驮书,自己则拉着缰绳在前面引路。中央和同行的同志一再劝说董必武骑马,但他依然坚持步行。行军中,为了照顾正在发烧生病的饲养员,董必武把马让给饲养员骑,自己边牵马边手拿木棍拨草探路前进。在一个斜坡外,下面是悬崖,马不肯走。他使劲一拉,马突然朝前一跑,他连人带马滚下坡去,幸好被坡下的小树挡住才躲过一险。

(18)、但他也有过浪费水的时候在一个月里,他洗手后,就没关水。星期天,他和妈妈去交水费,来到交水费的地方,收水费的人说:“你们的水费是35元。”这时他和妈妈吓下了一跳,他想可能是他经常没关水,所以就花了35元。回到家,妈妈就坐在沙发上认真思考为什么会花这么多钱?他知道自己错了,水是那么重要的,如果水没有,那我们怎么生活呢?我们应该爱惜水,从现在做起。于是他从早到晚用过的水就用来冲厕所,一个月又过去了,他们,又去交水费的地方,收水费的人说:“你们的水费是15元。”他们非常高兴,回到家,妈妈看见原来是他节约的水,看着他笑了笑。

(19)、从进校园第一天,老师就教我们我们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从此我们便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粮食。因为我们从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农民伯伯一年到头在田地里干活,流了许多汗水,才浇灌出我们离不开的粮食。他们多么辛苦,我们怎么能不珍惜粮食呢?

(20)、他在家里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领口和袖口都打了补丁。有的衣服实在太破,不能再补,朱德还舍不得扔掉,要求两件拼成一件。

5、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节选

(1)、今年我们国家遭受水灾,政府拨了不少粮款物资救济,但受灾面积大、人口多,每一灾民得自政府的救济毕竟有限,主要是靠自己努力生产渡过灾荒。

(2)、他一贯主张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实行多种经营方式,主张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对于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提出纠正意见。

(3)、1934年底,中央纵队成立了一个干部休养连,实际上都是年老体弱和妇女组成的队伍,有100多人,其中30多人为妇女干部(其中有蔡畅、贺子珍等人,还包括4名孕妇)。中央有关部门选择当过中央d校副校长、为人慈祥的董必武担任队长。由于董必武年纪大,留着胡子,被大家戏称为“胡子队长”。长征途中,年纪大、身体也不好的董必武严格要求自己,背着和年轻人一样重的东西行军,同时还要照顾妇女干部和伤病员,组织抬60副担架的120多人的担架队的行军和食宿,还要负责收容掉队的战士。每到一个宿营地,他要跑来跑去,安排好筹粮、做饭、睡觉、警戒。夜间他还要起来查铺、查哨。离开驻地时又要检查部队的群众纪律,如果有忘记归还的,他要亲自归还,如有损坏群众物品的,他要亲自去赔偿。行军时,董必武总是从队前跑到队后鼓励大家,往返跑了比别人多很多的路程。年近50的董必武还经常替抬担架的人换肩。一次,他在替抬担架的同志换肩时,由于太累了,脚没有站住,一下子摔在泥坑里,浑身沾满了泥。有个调皮的队员见状,给董必武送了个“泥人董”的外号,惹得大家一阵欢笑,董必武也高兴地和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4)、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5)、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官居蜀国宰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事奉节俭,力戒奢侈。他的家业仅存钱800铢、田15顷,作为妻室儿女的生活来源。他本人的衣食用度,由朝廷配给,俸资之外,分文不取。更为难得的是,他在暮年立下了这样的遗嘱:“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6)、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7)、陈云的女儿陈伟华说,“至今想起爸爸,他对物质的需求总是那么低,常常教育我们要艰苦朴素,不许搞特殊化。”

(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地将过去勤俭节约抛弃,而选择了奢侈安逸的生活。人们似乎已忘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血汗拼出来的。许多革命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9)、“赚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海淘沙”这句话是说花钱容易赚钱难。花钱是很容易,我也经常看到很多孩子逛超市的时候,给家长要这个要那个,要是家长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用耍赖的办法达到他们的目的。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钱都是大人辛辛苦苦赚来的,他们热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还经常加班加点。也许当我们长大了,自己去努力赚钱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辛苦。可是我们为什么不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什么不从小处做起呢?这真的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10)、在延安时期,董必武为了工作方便,只花一元钱买了一块旧怀表。这块怀表走得不很准,但董必武却一直用着,说:“反正快慢只要误差不超过半小时就行。”

(11)、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约翰洛克菲勒投宿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

(12)、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

(13)、  1940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根据d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担任3师师长兼政委。从此,黄克诚率部加入到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

(14)、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

(15)、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珍惜每一粒粮食、勤俭节约。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富饶。

(16)、 大家好!我是四(3)中队的匡梓瑜,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子,我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学习之余,喜欢唱歌、运动,曾获得“校园十佳歌手”和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除此之外,我还是一名践行节约的小能手哦!放假的时候,我会收集家里的单面打印纸,当做草稿纸。各位同学们,也分享分享你们勤俭节约的小妙招吧!

(17)、十月二日和十四日的信都收到了。你身体多病,要长期休养。

(18)、卫生纸、彩纸、白纸等,都是用树木做的,我国已经严重缺乏树了我们木,不得不向外国进口纸源。树木的作用可多了:挡住风沙;让人呼吸正常……没有了树木,我们就没法生存,人类就会灭绝。要节约用纸。

(19)、我是四(7)中队的朱子慕,我曾在太仓市讲故事比赛中获得“故事大王”称号。我热爱阅读和写作,8篇作文发表,5篇作文分别在省级、市级获奖。我平时非常勤俭节约,每次吃饭,碗里都是吃到一粒米都不剩;用了一半的本子,重新拼接起来作草稿本;书包坏了让妈妈修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实在不能用了再换。

(20)、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1)、“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在d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时,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的娄江娃带着我们一起走进老一辈革命家们的节俭故事,一起来学习先辈们那种勤俭节约的精神。

(2)、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3)、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4)、董必武喜欢作诗,但他作诗从来不用公家的纸,而是写在各种形状的废纸、旧信封、旧日历、过时的请柬上。他从1939年到1975年共写诗1300余首。这些诗都是他亲笔写在上述废弃的纸张上的。

(5)、曹操对当时人去世后厚葬之风颇为不满,曾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明令禁止厚葬,并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此后,他身体力行,努力为大家树立榜样。他为自己准备的送终衣服不过四箱,春夏秋冬四季,一季一箱,吩咐临终时让人给他穿上当时季节所穿的衣服,又预先为自己选定了瘠薄的地方作为墓地。要求埋葬后不堆土、不栽树,不用金玉珠宝这些东西陪葬,这种崇尚薄葬的做法在当时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6)、1957年,董必武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组织安排他家住在北京钟鼓楼后一个昔日王府里,住房多,院子大,冬季单独烧锅炉取暖,很舒服,家人高兴。按照中央警卫规定,中央警卫局安排一个排住在那里担负警卫任务。董必武上班乘车,汽车要走很远的路。但过了不长时间,董必武却要求搬到当时中南海较为窄旧的房子去住。董必武的考虑是:原来的房子离最高法院很远,每天上班不方便,还需要很多人来回跑送文件,自己上班乘车要耗费不少汽油。到中南海住得是窄一些,但到高院上班,近了一半路程,也就节约了一半汽油,不用很多人来回跑送文件了,不用单独安排一个警卫排了,也不需要单独烧锅炉取暖了。他把这个想法和身边工作人员说后,身边工作人员深为董老的廉洁自律精神所感。他的子女也从中学到了他的好品格。

(7)、在生活中,就有很多浪费奢侈的例子随处可见:在家吃饭的时候,总能见到一些吃饭挑挑剔剔的同学剩下饭菜,总能见到碗里剩下很多的饭;在某些公共场所里,总能见到有人用完灯就离开,总能见到一些没有被随手关掉的灯。

(8)、当学校倡议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时,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积攒很久的积蓄全都捐了出来。当老师问她为什么捐这么多时,她平静地说:“这么长时间来,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从心底里感激他们。现在,我也要献爱心,这些钱虽然不多,但它代表着我的心意。”生活给了她太多的不幸,她却从中磨练出了坚强乐观,有了这些她不再脆弱,这就是“勤劳节俭”美德好少年马润茁!勤俭节约的事迹材料2她叫xx,xx年10月2日出生,她有一个快乐的家庭,从一年级开始,她每天就自己穿衣服,洗漱干净,和小朋友一起上学,不用父母操心、代劳。

(9)、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央调他去做统战工作。做这个工作,是需要经常与国民d高级军官和上层人士打交道的。国民d高级军官和上层人士衣服光鲜,脚穿皮鞋或者马靴,吃饭七八个菜,有酒有肉,出入有卫兵前呼后拥,气派得很。董必武却只身穿打着补丁的旧军装,穿着补了又补的旧布鞋和他们打交道。他不卑不亢,有一种沉稳、大气的风度。谈完事,董必武起身就走,从不吃国民d上层高官的请,而是回去和同志们一起吃窝窝头就咸菜。有工作人员提出,董必武和国民d高官打交道,虽然衣着不与他们一样光鲜,但也应该穿八路军的新衣裳,不应该穿打补丁的衣服,这样显得我们太寒酸。董必武坚定地说:“共产d人和国民d比的是什么?是比谁革命,比谁真正为亿万中国人民谋利益,比谁抗日坚决,比谁能得到人民群众拥护,而不是比谁阔气。现在延安条件艰苦,要想到前方战士,想到被日寇占领的地方人民逃荒要饭,不能多花一分钱。”

(10)、她想:只有一如既往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公民的素质才能不断地提高,社会会更进步,人们才会更安居乐业。勤俭节约的事迹材料3xx同学是xx区工人村小学六年三班的一名学生,学校大队部大队长。他是一个阳光男孩,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他是校园“节俭之星”、大连市“四好少年”、区“三好学生”、区“优秀学生干部”。

(11)、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12)、“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在d的二十大到来之际,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的娄江娃带着我们一起走进老一辈革命家们的节俭故事,一起来学习先辈们那种勤俭节约的精神。

(13)、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所谓勤劳节俭,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与品格,作为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所谓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个人生活欲望的态度,它要求人们节制自己的生活欲望,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节约生活,节约财用,勤劳节俭,是她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讲吃穿,不乱花钱,不摆阔气,爱惜劳动成果,节约用电,用水,用粮,养成良好的艰苦奋斗的勤俭习惯。

(14)、爱好书法的董必武经常写这样8个字“性习于俭,俭以养廉”。这8个字是董必武的自励,也体现了他一生俭朴的习惯。

(15)、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16)、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

(17)、要节约用水,我有几个既不会浪费又省时省力的办法。比如:在家淘米的水可以去涮拖把,浇花;洗衣服的水可以冲厕所;洗菜的水可以洗空瓶子;洗手的水还可以擦玻璃。以前我小的时候,觉得洗手很也玩,洗衣的时间很长,一直开着水龙头冲着洗。那样太浪费了,现在我知道了,要节约用水,接一点水在盆子里洗就不会那么浪费了。现在有很多地方的人喝不到水,要节约用水。

(18)、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在毛主席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就有一件穿过20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

(19)、人民银行的贷款主要是帮助生产,比如为农业生产缺乏种子、耕具等请求贷款,银行一定会考虑,这样的事用不着我介绍。至于贷款作别用,我介绍也不生效。

(20)、1942年2月的一天,邓小平来到沙河县独立营检查工作。独立营的司务长听说邓政委来了,心想,总不能让首长同他们一起吃小米粥和野菜嘛!可是他到食堂一看,连一点白面也没有,只有两袋小米和刚刚挖来的几筐野菜。他东奔西跑,东借西借,终于借到了一升白面,为首长做了一碗面条。当司务长高高兴兴地把煮好的面条送到营部时,邓小平立即皱起眉头,拍了拍司务长的肩膀说:“你让我搞特殊化哟,要不得!要不得!快把这碗面送给重伤员吧。我自己到食堂去吃饭。”说着,走向一连的伙房。谁知这时吃饭的时间已经过了,炊事员正在铲锅巴,陪同的王政委很不好意思地要领首长到二连去吃。但邓小平却说:“不必了,小米加步枪是我们的革命传统,我就吃点小米锅巴吧!”边说边拿起了一块锅巴嚼了起来。

(1)、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2)、“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有勤俭败有奢。”这一句句的名言,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勤俭节约。同学们,让我们从每一张纸、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开始,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吧!

(3)、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

(4)、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5)、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的女王,她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6)、   新四军战士的军帽,沿用了国民d军队陆军军帽的式样。这种军帽,在后脑勺处多一道双层布箍。实际上,这种帽箍平时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是作为装饰性的线条。黄克诚早就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要把这道帽箍由双层改为单层。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唐棣华(黄克诚的爱人,时任黄的秘书),唐棣华没有介意道:“一个小布条能有多大油水啊!”黄克诚一听,认真起来,“一个帽子一个小布条,一百个帽子就能用尺量了,我们全师一万五千多人,算起来就能节省上千尺的布,要是全军算起来,那就更多了!”“来,你试试看。先把这顶帽子改为单层箍,我先戴。”唐棣华立即掏出针线包,把黄克诚的帽箍拆下来,把双层箍剪下一半后,又缝了起来。黄克诚接过帽子,往头上一戴,高兴地说:“跟双层箍的帽子不是一样戴吗!”第二天一早,黄克诚又把这顶改过的帽子交给师部其他几个干部戴,大家都一致喊好。于是,在黄克诚建议下,军部军服厂立即把军帽的双层箍改成单层箍,为部队节省了成千上万尺布。西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地吹来,又一个冬天到了,干部战士们纷纷穿上了棉衣。师部管理员张兴旗拿出黄克诚的棉袄,左看看,右看看,心里想:“这件棉袄已穿了四五个冬天,早该换一件了。”

(7)、途中住宿,警卫人员考虑董必武年纪大了,总是安排他住相对好一点儿的房子,但董必武坚决不允许,每次都主动住在最破旧的房子里。为此他每次到驻地,都先要察看同志们的住处,一是看大家住宿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二是看自己住的是不是比别人的好。如果发现比别人的好,他就毫不犹豫地搬到差的房子中去住。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董必武是拄着棍子自己步行走过来的。

(8)、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9)、虽然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粮食是自家带来的,不需要花钱去买,但是也不必这么浪费它,这也是我们的父母头顶烈日,教材热土,花费心血种来的。如果这一切让父母看到,他们又会怎么想,除了痛惜之外,还有什么呢?

(10)、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11)、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12)、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13)、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国民d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

(14)、国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d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时代变了,社会发展了,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在不断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广大d员干部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坚持勤俭节约、拒绝铺张浪费,守好艰苦奋斗“传家宝”,永葆艰苦朴素的坚强阵地。

(15)、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d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16)、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d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徐特立的《粉笔诗》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17)、希望全体少先队员能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那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去践行,拾亿绿色、难忘的童年。

(18)、xx每天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颜体字书写大气,需要从大字练起,这样耗费纸张多,他就把平日看过的报纸、自己的课堂上用过的草算纸积攒起来,二次利用在这些纸上书写。听说水写纸干净环保,可以循环使用,他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水写纸,水写纸可以书写上万次,这样既省纸张又省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书法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好成绩。曾获得了全国书法大赛金奖、银奖;大连市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在大连市“盖茨控烟项目”——创建无烟学校控烟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得书法奖……

(19)、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

(20)、周恩来一生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堪称世人公认的楷模、典范。

(1)、钱在生活中很重要,买菜、买车、买房、出去玩……都需要钱。近两天,我们班发生了浪费钱、偷钱等现象。从家里偷了钱,父母不知道,就拿去小店胡乱买东西。有时碰见一个好友,还把钱送给人家,不只是一两元钱,大的要百元大钞!这事咋不落我头上?不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那样浪费钱,就也等于不珍惜父母的心血。要节约用钱。

(2)、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d人的传家宝。回顾我们d的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堪称勤俭节约的楷模。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政d,难以兴旺发达。

(3)、虽然扔掉的粮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不爱惜粮食的人,也不会爱惜其他一切,到头来只能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4)、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家里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们都应该勤俭节约,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

(5)、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6)、据史料记载:“及卒,如其所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话已成为千古箴言,被后人奉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7)、彭德怀家每顿吃剩下的饭菜,他怕浪费,总是不让倒,下顿把剩饭菜热来再吃。屋子里的家具,他总认为这样就挺好,谁都别再想给他换成新的。有一次,警卫员提议把他家里的旧窗帘布换一下,彭德怀鼓睁着双眼说:“旧了?老百姓用这样的布做成衣服,还不知穿多少年哩!”

(8)、你现在农村居住,能识字,要好好地帮助当地人民完成上级所号召的任务。弟努(力)生产,可争取做一个模范。不要抛弃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目前来北京没有必要。我今年虽满六十五岁,还能为人民服务做些事。你努力生产,当地人民知道你、信服你,政府也信任你,到任何地方工作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