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戴维梭罗生平简介73句精选

2023年10月06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梭罗生平简介

1、梭罗的简介

(1)、《三联生活周刊》最负盛名的栏目之一“生活圆桌”——曾汇聚了王小波、余华、苏童、史铁生等一众名家在此讨论生活的栏目——就是由苗炜创办。

(2)、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瓦尔登湖》,本书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书里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3)、梭罗的这本书近年在西方世界更获得重视。严重污染使人们又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的清新空气。梭罗能从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这些生活之必需出发,以经济作为本书的开篇,他崇尚实践,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4)、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谈到一个寓言:“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头猎犬、一匹栗色马和一只斑鸠,至今我还在追踪它们……”,请问这头猎犬、一匹栗色马和一只斑鸠在哪里?它们比喻或象征着什么?你通过什么可以日常生活寻找到它们?

(5)、《瓦尔登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徐迟译。

(6)、凯瑟,W.弗罗斯特,R·杰克.伦敦桑德堡,c.辛克莱,U.

(7)、但是这一次,我们请到了《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苗炜 带你深度剖析这部作品,带你走进梭罗、王尔德、里尔克、陀思妥耶夫斯基、詹姆斯·乔伊斯等文学家们的经典佳作与冷门遗珠,在文学中我们聊聊美学经验、趣味、道德选择、自由,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字眼……

(8)、在家所在的小区旁,有一家花店,是一对年轻夫妇开的,早上九点营业,晚上九点关门。男人进货、送货上门,女主人很热情,有一回买盆栽,无意中聊了起来。

(9)、梭罗尚未出道时爱默生就尊他为诗人了。在梭罗的多重身份中,诗人是他的第一身份,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只要看《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瓦尔登湖》等书的表述即可得知,他如何汲汲于词句的精雕细刻的圆满感,如何从隽语和隐喻的播撒中获得愉悦。在《瓦尔登湖》的《种豆》一章中他表示,他在田里耕作,“只是为了寻求修辞方式和表达方式,希望有一天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隐喻”。此言道出了他写作的心声。

(10)、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11)、1826年出任美国驻法国里昂的领事,并到意大利和英国旅行。除了写海上冒险小说之外,还写了反映欧洲生活的三部曲:《刺客》(1831)、《黑衣教土》(1832)和《刽子手》(1833),表现教权和封建势力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前已日趋腐朽和衰落。

(12)、在任何气候任何时辰,我都希望及时改善我当前的状况,并要在手杖上刻下记号;过去和未来的交叉点正是现在,我就站在这个起点上。请原谅我说话晦涩。我那种职业比大多数人的有更多的秘密。不是我故意要保密,而是我这种职业有这种特点。我极愿把所知的全都说出来,在我的门口并没有"不准入内,的招牌。

(13)、人们之所以要消遣,要娱乐,就是要掩盖自己的绝望。

(14)、现代人的生活像高速公路,有时速规定,从生到死,很快就走完了。

(15)、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工作!

(16)、《瓦尔登湖》的最早中国译本,是由徐迟翻译、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9年10月出版的《华尔腾》。显而易见,在当时天地玄黄、百废待兴的中国,这样一本寂静的书是不合时宜的,它只能面对被遗忘的命运。

(17)、从华德福课程设计的角度,7年级的诗歌与文学板块可以选择《佛罗斯特诗选》、8年级小说板块可以选择《小妇人》,9年级现代西方历史板块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美国历史》入手,而真正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精神源泉,还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18)、这位梭罗先生是与孤独结伴的。他常常只是一个人。他认为没有比孤独这个伴儿更好的伴儿了。他的生平十分简单,十分安静。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3-1837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1838-1840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到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抗》(OnCivilDisobedience)的极为著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按字面意义,这也可以译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后面我们还要讲到它。然后,到了1854年,我们的这本文学名著《瓦尔登湖》出版了。本书有了一些反响,但开始的时候并不大。随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1859年,他支持了反对美国蓄奴制度的运动;当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约翰·布朗竟被逮捕,且被判绞刑处死时,他发表了为布朗辩护和呼吁的演讲,并到教堂敲响钟声,举行了悼念活动。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仅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自有人给他整理,陆续出版,已出版有多种版本和多种选本问世。

(19)、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梭罗的著作都是根据他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写成。发表了对自然、人生和文艺问题的见解。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

(20)、那发生于一个晚上,当他进城去到一个鞋匠家中,要补一双鞋,忽然被捕,并被监禁在康城监狱中。原因是他拒绝交付人头税。他之拒付此种税款已经有六年之久。他在狱中住了一夜,毫不在意。第二天,因有人给他付清了人头税,就被释放,出来之后,他还是去到鞋匠家里,等补好了他的鞋,然后穿上它,又和一群朋友跑到几里外的一座高山上,漫游在那儿的什么州政府也看不到的越桔丛中——这便是他的有名的入狱事件。

2、亨利戴维梭罗生平简介

(1)、这里梭罗是以芝诺来比拟他自己的,并也把爱默生比方为色诺芬了。梭罗虽不是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他却是出身于一个商人的时代,至少他也得适应于当时美国的商业化精神,梭罗的血肉之躯也是要去航海的,他的船也是要翻的,他的一生中也要遇到风吹和浪打的经历的,然而真正的梭罗却已在一个安安静静的海洋上,他向往于那些更高的原则和卓越的人,他是向往于哲学家和哲学了。

(2)、我想,我们可以泰然相信,比我们实际上相信的,更加多的事物。我们对自己的关怀能放弃多少,便可以忠实地给别人多少的关怀。大自然既能适应我们的长处,也能适应我们的弱点。有些人无穷无尽的忧患焦虑,成了一种几乎医治不好的疾病。我们又生就的爱夸耀我们所做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却有多少工作我们没有做!要是我们病倒了,怎么办呢?我们多么谨慎!决心不依照信仰而生活,我们尽可能避免它,从早到晚警戒着,到夜晚违心地析祷着,然后把自己交托给未定的运数。我们被迫生活得这样周到和认真,崇奉自己的生活,而否定变革的可能。我们说,只能这样子生活呵;可是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而生活方式就有这样的多。一切变革,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迹,每一刹那发生的事都可以是奇迹。孔夫予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一个人把他想象的事实提炼为他的理论之时,我预见到,一切人最后都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筑起他们的生活来。

(3)、除了阅读和写作,苇岸更用自己生活的实践来追随梭罗。1998年,苇岸在家附近选择了一块农地,在每一节气的同一时间、地点,观察、拍照、记录,写成了《一九九八:廿四节气》。可惜的是,从立春写到谷雨,苇岸便在病中离开了人世。但这与《瓦尔登湖》形神俱似的实践,又一次证明着梭罗之于苇岸的意义。

(4)、而或许更重要的是,海子将他对梭罗的喜爱,介绍给了同为诗人的朋友苇岸。苇岸回忆说,1986年冬天,“当时海子告诉我,他一九八六年读的最好的书是《瓦尔登湖》。在此之前我对梭罗和《瓦尔登湖》还一无所知。”从此,苇岸成为梭罗在中国或许最忠实的“门徒”。

(5)、在2月10日美国时间上午8点(北京时间晚上9点),我们将通过在云伴读CCTalk,在瓦尔顿湖畔向中国的观众直播《瓦尔登湖》的深度游学。届时将分享存志嘉德春之谷班九年级同学的阅读讨论场景的录相。

(6)、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7)、这些转变发生的背景,是美国生态主义的兴起,和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梭罗所讲述的人被物质和利益所驱动的状况、现代化节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人本应有另外的生活方式……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这些观念只有当现代化发展到了特定的时段,才能获得最多的知音。这位19世纪的文人与哲人确实是超前的,其作品受到的冷遇与热捧,在不同国度标注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8)、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正是肯定的绝望。你从绝望的城市走到绝望的村庄,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来安慰自己。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底下,甚至都隐藏着一种凝固的、不知又不觉的绝望。两者中都没有娱乐可言,因为工作之后才能娱乐。可是不做绝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种表征。

(9)、此刻,我想明年我一定要带我的中国学生来这里,我们一起阅读真正的瓦尔登湖。两年之后,这个梦想成真,在今年一月二十七日,我们春之谷班7-9年级部分学生和春之谷学院的实习学员一起来到冬季的瓦尔登湖,在这里我们读到许多与秋天不一样的章节。

(10)、在梭罗45年短暂的一生中,他曾向友人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11)、为了这一天到来,我开始重读《瓦尔登湖》,从“声籁”到“豆圃”;从“村庄”到“湖泊”;我还坐在自家的门口,望着庙堂的牧场一边读着“独处”和“访客”,一边想象梭罗那寓言中的猎犬、一匹栗色的马和一只斑鸠。

(12)、他此前体验到的原始,不过是人类学家所言的“温和的原始主义”。他为其远足的记录提供一个新的主题:人类生活,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集体生活,都不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事情;人绝非大自然的领主;而崇高源于恐惧。梭罗对“严酷的原始主义”的体验和感悟,和今天流行的生态主义文学观念是同调的。

(13)、两年前的9月,我在美国海漠茵学校的的自然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ts)板块中,得知梭罗的瓦尔登湖离这儿不远,就波士顿西边的康科德镇,在北站做小火车下站,往南走半小时就可到达。

(14)、慈怀读书会重磅推出慈怀读书+会员小程序,含有“深读书房”、“每天听书”、“论语智慧”等丰富内容。在“精准”学习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15)、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16)、有人25岁就当上了CEO,却在50岁去世。

(17)、即便老李做着很多人艳羡的工作,却每天都很不开心,他不喜欢麻木的自己,不喜欢工作的氛围,可因为害怕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他硬是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18)、中文译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早期诗歌及数量庞大的日志和书信都是亟需选编出版的,它们只有一部分内容在其代表作中得到采用。罗伯特·理查德森的评传花了不少篇幅介绍梭罗的阅读书目,大半出自于日志和书信,让我们看到诗人创作的重要影响源。

(19)、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就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

(20)、对这第二版的译文我又作了些改进,并订正了一两处误译,只是这一篇新序却总是写不起来。1985年写了一稿,因不满意,收回重写。然一连几年,人事倥偬,新序一直都没有写出来。为什么呢?最近找出了原因来,还是我的心没有安静下来。就是国为这个了,这回可找到了原因,就好办了。心真正地安静了下来,这总是可以做到的。就看你自己怎么安排了。为何一定要这样做?因为这本《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3、梭罗生平简介英文PPT

(1)、曾去过复旦旧书店,被里面满满当当的书惊讶到了。书店很小,两层,木楼梯;书没有分类,书架上摆满,地上摞得人高,只留了勉强一个人的过道。

(2)、没错,梭罗只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了两年,并且在此期间确实没有断绝与家人和友人的来往。但这是否构成一种瑕疵甚至“破灭”?个人生活上的一些过失或所谓“劣迹”,是否影响到了其著作和思想的真实?何怀宏在《读书》1997年3期发表的《事关梭罗》一文中,逐一反驳程映红文章中的论述,又引述理查德森说梭罗想去隐居的理由,包括“想独立生活几年”和“写出他早就想写的书”,所以“他并不想完全从社会撤退,也不是要冒险或做苦行”。读者们对梭罗“隐居”的苛刻要求,也许包含着一些误解。

(3)、也有人直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4)、在另一篇日记中,他说:“我必须承认,若问我对于社会我有了什么作为,对于人类我已致送了什么佳音,我实在寒酸得很。无疑我的寒酸不是没有原因的,我的无所建树也并非没有理由的。我就在想望着把我的生命的财富献给人们,真正地给他们最珍贵的礼物。我要在贝壳中培养出珍珠来,为他们酿制生命之蜜,我要阳光转射到公共福利上来。要没有财富要隐藏。我没有私人的东西。我的特异功能就是要为公众服务。惟有这个功能是我的私有财产。任何人都是可以天真的,因而是富有的。我含蕴着,并养育着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时。”

(5)、曾有一首小诗《纽约比加州时间早3个小时》火遍美国:

(6)、在这里,我们摘取“自己的生命节奏”和大家分享。想要了解《瓦尔登湖》的全部解读内容,点击文末图片进入深读书房收听。 

(7)、这年春天,哥儿俩曾造起了一条船。八月底,他们乘船沿着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作了一次航行。在旅途上,一切都很好,只是两人之间已有着一些微妙的裂纹,彼此都未言明,实际上他们已成了情敌。后来约翰曾向她求婚而被她拒绝了。再后来,亨利也给过她一封热情的信,而她回了他一封冷淡的信。不久后,艾伦就嫁给了一个牧师。这段插曲在亨利心头留下了创伤。但接着发生了一件绝对意想不到的事,1842年的元旦,约翰在一条皮子上磨利他的剃刀片刀刃时,不小心划破了他的左手中指——他用布条包扎了,没有想到两三天后化脓了,全身疼痛不堪。赶紧就医,已来不及,他得了牙关紧闭症,败血病中之一种。他很快进入了弥留状态。十天之后,约翰竟此溘然长逝了。

(8)、在爱默生的推动之下,梭罗开始给《日晷》杂志寄诗写稿了。但一位要求严格的编辑还多次退了他的稿件。梭罗也在康城学院里作了一次题为《社会》的演讲,而稍稍引起了市民的注意。到1841年,爱默生就邀请了梭罗住到他家里去。当时爱默生大事宣扬他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聚集了一班同人,就像办了个先验主义俱乐部似的。但梭罗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先验主义者。在一段日记中他写着:"人们常在我耳边叮咛,用他们的美妙理论和解决宇宙问题的各种花言巧语,可是对我并没有帮助。我还是回到那无边无际,亦无岛无屿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测着、寻找着可以下锚,紧紧地抓住不放的一处底层的好。"

(9)、如果梭罗仅仅给我们留下一部一个男人在森林中生活的记载,或者说他仅仅退隐到森林之中,在那儿记载着他对社会的抱怨。甚至说,如果他想把这两者都合到一本书里,那么《瓦尔登湖》就不会有这一百年的生命。

(10)、实际上,梭罗的隐居生活只有两年零两个月,他非常喜欢旅行,他所出版的著作大多是游记体,比如《缅因森林》《远足》《科德角》,但他流传最广的书还是《瓦尔登湖》。

(11)、这几篇文章写得非常情绪化,后来也受到了何怀宏等学者的认真反驳与批评。但如此文章的出现,本身恰恰说明《瓦尔登湖》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传播中的“神话”,而这个神话的核心就在于梭罗的“隐”。只有神话才经不起所谓瑕疵,才会一击即溃。如果把梭罗还原为一个人,一个真实而丰富的人,就不必用完美的标准去要求他,同时能用更平和理性的态度去领会他的思想和作品。

(12)、1835年回国后写的小说《归途》和《家乡面貌》(1838)不仅讽刺了美国社会,还讽刺了库珀斯敦的一些人物的伪善和愚意,因此而受到舆论攻击。晚年他甚至支持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战争。1851年9月14日去世。

(13)、你认为瓦尔登湖的深度能够测量出来吗?你相信梭罗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吗?你能够测量出瓦尔登湖的深度吗?

(14)、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操劳过度,使他们的手指粗笨了,颤抖得又太厉害,不适用于采集了。真的,劳动的人,一天又一天,找不到空闲来使得自己真正地完整无损;他无法保持人与人间最勇毅的关系;他的劳动,一到市场上,总是跌价。除了做一架机器之外,他没时间来做别的。他怎能记得他是无知的呢——他是全靠他的无知而活下来的——他不经常绞尽脑汁吗?在评说他们之前,我们先要兔费地使他穿暖、吃饱,并用我们的兴奋剂使他恢复健康。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保全的。然而,人与人之间就是没有能如此温柔地相处。

(15)、《瓦尔登湖》的魅力不也在于此吗?它传达一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思想:减少负累,回归自然,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使得我们一遍遍读它的理由,除了这个感召人的宗旨,还在于它并非透明地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冥思和理念,它独特的语言和构成方式。

(16)、那年亨利写了好些悼念约翰的诗。在《哥哥,你在哪里》这诗中,他问道:"我应当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身影?/沿着邻近的那条小河,/我还能否听到你的声音?"答复是他的兄长兼友人,约翰,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们结了绸繆,他已以大自然的容颜为他自己的容颜了,以大自然的表情表达了他自己的意念……大自然已取走了他的哥哥,约翰已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17)、    最后一部分,马敏教授重点为大家讲解了梭罗思想的当代启示。在个体与社会相结合的意义上,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回归宁静?马敏教授告诉我们要做到“四个回归”,即回归自然、回归简约、回归本分和回归本源。他指出,无论是梭罗还是他的老师爱默生,其思想源头之就是当时被视为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其中便包括中国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讲座尾声,马敏教授总结到,回归宁静,保持平和的心态,涵育静气与大气,对每个人个体的成长至为重要,对一个国家及民族的成长也同样至关重要。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要实现中国梦、强国梦,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逐步培养起成熟的大国心态。

(18)、

“1817年7月12日,梭罗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1837年,他毕业于哈佛,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他的文学成绩并不突出。尽管他从大学受惠良多,但作为一个传统文学的离经叛道者,他对栽培过他的母校却既无感激又乏敬意。离开大学后,他也曾和哥哥一起在一所私立学校里教书,但没过多久便辞职了。他的父亲是一位铅笔制造商,因为自信制造出的铅笔会比时下流行的更好用,梭罗有段时间也潜心研究过这门手艺。在完成了他的铅笔试验以后,他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了波士顿的化学家和艺术家。凭借铅笔良好的性能,他被授予优质证书,证实了他所制造的那些铅笔在质量上堪与伦敦最好的铅笔相媲美。之后,他就心满意足地回家了。朋友们纷纷祝贺他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面对如此赞誉,他却出人意料地回答说,他以后再也不会制造铅笔了。“我为什么还要制造铅笔?我不会去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随后,他重新开始了永无止境的漫步及各种各样的研究。他对自然界的认识与日俱增,不过他却从未提起过动物学或植物学等概念,这是因为,他虽醉心于自然事实的钻研,但对于学术科学或正统科学却毫无兴致。
这时的梭罗是一个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健壮青年。当所有的同伴都在选择职业或者迫不及待地开始某项待遇丰厚的工作时,他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同样的问题。他能够做到抛却常规路线另辟蹊径,保持内心的孤独自由,实在难能可贵——这势必会辜负了家人和朋友的一番期望。他刚强正直、独立自主,对别人也如此要求,这使得他的处境难上加难,可他却从未有过分毫动摇。他是个天生的异类,不会为了某项狭隘的技艺或职业而放弃自己在学问上和行动上的抱负,而是志在一种更为开阔的职业、一种高品质的生存之道。如果他藐视或者公然反抗了他人的观点,那也只是因为他更希望自己能心口如言行一致。他从不虚掷光阴或自甘堕落。需要金钱时,他宁肯做一些他乐意为之的体力活儿来赚钱——造小船、筑篱笆、播种、嫁接、测量,或是靠别的短工来赚钱,也不愿意长期受雇于他人。他吃苦耐劳又清心寡欲,精于木工又擅长算术,这使他能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谋生。他只需投入较少的时间就能满足生活所需,因此他可以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19)、深读书房是慈怀读书+会员小程序的精读栏目。深读书房中的每一本书都包含“精华提炼”和“深度解读”两大板块,“精华提炼”板块为我们提炼原书精华,而“深度解读”板块则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20)、但他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4、卢梭最著名的一句话

(1)、稍后,在1838年2月7日,他又记下了这样一条:

(2)、欧文,w.库珀,J.F爱默生,R.w.霍桑,N.朗费罗,H.w.

(3)、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的模式,在腾讯会议与超星学习通端同步进行,千余名学生线上收听并积极互动。陈教授通过介绍梭罗和瓦尔登湖,引出讲座的主题——超验主义的“行为艺术”--讲讲你不知道的梭罗,而后围绕“梭罗去瓦尔登湖的原因、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梭罗超验主义的行为艺术、梭罗的当代价值”等多个方面展开分享,精彩纷呈。

(4)、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

(5)、这个中译本的在国内再版,则是在初版之后三十二年的1982年,还是在上海,经译者细加修订之后,由译文出版社出第二版的。这次印数一万三千册。几年前,《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编委会决定,将它收入这套丛书,要我写一篇新序。那时我正好要去美国,参加一个"国际写作计划",有了可能去访问马萨堵塞州的康科德城和瓦尔登湖了。在美国时,我和好几个大学的中外教授进行了关于这本书的交谈,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于今回想起来,是十分感谢他们的。

(6)、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所以关于奢侈与舒适,最明智的人生活得甚至比穷人更加简单和朴素。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的古哲学家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外表生活再穷没有,而内心生活再富不过。我们都不够理解他们。然而可惊的一点是,我们居然对于他们知道得不少呢。近代那些改革家,各民族的救星,也都如此。唯有站在我们所谓的甘贫乐苦这有利地位上,才能成为大公无私的聪明的观察者。无论在农业,商业,文学或艺术中,奢侈生活产生的果实都是奢侈的。近来是哲学教授满天飞,哲学家一个没有。然而教授是可羡的,因为教授的生活是可羡的。但是,要做一个哲学家的活,不但要有精美的思想,不但要建立起一个学派来,而且要这样地爱智慧,从而按照了智慧的指示,过着一种简单、独立、大度、信任的生活。解决生命的一些问题,不但要在理论上,而且要在实践中。大学问家和思想家的成功,通常不是帝王式的,也不是英豪式的,反而是朝臣式的成功。他们应付生活,往往求其与习俗相符合,像他们的父辈一般,所以一点不能成为更好的人类的始祖。可是,为什么人类总在退化?是什么使得那些家族没落的?使国家衰亡的糜侈是什么性质的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能否确定自己并未这样?哲学家甚至在生活的外形上也是处在时代前列的。他不像他同时代人那样地吃喝、居住、穿着、取暖。一个人既是哲学家,怎会没有比别人更好的养身的保持体温的方法呢?

(7)、对于卢梭来说,自然仅仅是一个梦,或者说仅仅是一个阿卡迪亚,即使在他最安宁的时候,他的灵魂依然是激荡不安的。而对于梭罗来说,自然是确切存在的,而且是如此贴切的和他融为一体的。我不敢说卢梭要是处在梭罗的环境下是否会感到幸福,但他们是不相同的人。卢梭要求的太多了,他要求的是被世人所爱,他本人也太爱这世人了。即使当他垂暮之时,他依然能写下这样的词句:

(8)、梭罗对野性的崇尚就是对自由的崇尚,赋予自由这个概念以善的积极的意义。我们从旁观的立场看他,觉得他身上的自由意识和个体意识离不开新教背景,而他本人则试图摆脱这个框架,另立门户。他的梦想是产生一部“更新的《新约》”,是一部康科德的《吠陀经》,用“温润雅致”的英语写就。

(9)、走到西北角,太阳将树叶镀上金光,在一个入口处我走进去,看到一个标识,去梭罗的小屋就是这个方向。

(10)、“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11)、走进一看,原来是深色湖水在融化的的冰面下映衬出的图案。那么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美丽的图案呢?瓦尔登湖要在冬季今日表达什么呢?

(12)、陈老师介绍到,梭罗是19世纪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哲学的实践者,也是一位废奴主义、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瓦尔登湖》的作者。1817年出生在美国早期文学的摇篮地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1848年到1962年间,梭罗主要居住在康科德,偶尔出行,足迹很少超越英格兰地区。他做过土地测量员、做过铅笔、种过地,是一个漫游者。1847年,在梭罗30岁时,哈佛对1837届毕业生做问卷调查,梭罗的回答:“我是一个校长、家庭教师、测量员、园丁、农夫、漆工,我指的是房屋油漆工、木匠、石匠、苦力、铅笔制造商、玻璃纸制造商、作家,有时还是个劣等的诗人。”因此他也被称为一生没有“正业”的怪才。

(13)、苗炜,人称苗师傅,《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