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点及事迹107句精选

2023年10月17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点

1、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及典型事例

(1)、建安十八年,也就是赤壁之战五年之后,曹操率大军压阵濡须口。东吴与曹魏就在濡须口对峙了1个月,期间就发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其中就包括草船借箭。说在在对峙期间,孙权为查看曹军虚实,亲自乘船出营。

(2)、危机存亡之际,诸葛亮审时度势,给刘备献上联孙抗曹的计谋,并自荐到柴桑作说客。

(3)、后果之就是在诸葛亮伐魏不再朝中的时候,朝中基本上处于空转的状态,造成宦官传播流言、搬弄是非,数次生事而朝中几乎无人阻止,而诸葛亮能做的仅仅是将生事的宦官处理掉而未能加以制度上的约束。治国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国力储备,没有人才储备,连年征战,蜀国的人民幸福吗?

(4)、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足智多谋的代表,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更是“多智近妖”,是一个完美无缺,智慧超群的人物。诸葛亮又被称作“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5)、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因为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已经年近不惑,却还没有儿子,于是领养了他,并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培养。

(6)、可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却让他自己“事无巨细”、“皆专之”。没有充分的信任和授权,没有建立良好的制度去管理国家,仅凭一己之力想扭转乾坤。

(7)、错了!曹魏的反应确实迅速,但是我们计算时间就会发现,魏延的20天抵达关中,拿下潼关的时间完全充裕!

(8)、1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后,他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决定:

(9)、诸葛亮之所以不用魏延的计划,与诸葛亮本身谨慎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这或许也是刘备一直不用诸葛亮做军事主管的原因。

(10)、诸葛亮运筹帷幄,利用4年时间来备战——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资。

(11)、接下来,我们便举几个比较知名的例子,证明一下诸葛亮的确有过这样的行为。

(12)、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悲剧人物,又是一个集儒、法、道观念的多重人格的大成悲剧角色。他从“隆中对策”的战略构想到襄助刘备父子经营西蜀而造成的种种失策:战略方针的失策、用人用权的失策、基业发展规划的失策等等。

(13)、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人治之下,只有办事人员,没有才能之士,因为凡有才能者必有个性,但是在诸葛亮的治下,是不可能允许个性存在的。

(14)、今天我们就深入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魏延奇袭计划到底可行吗?这个计划成功了会怎样?失败了又会怎样?诸葛亮为什么否定了这个计划?

(15)、对于此事,一部分原因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差点败光老底,再加上荆州的丢失,使蜀汉人才的来源遭到了损失。另一部分原因,则是诸葛亮太过谨慎,为了去除不稳定因素,算计迫害了太多的大才。

(16)、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17)、●港城创业||周涛:匠心之作,始终如用12载时光雕琢千万家

(18)、他凭借做人厚道的顶级魅力,活成了一代传奇,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19)、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20)、你退一步,我让三分,彼此在默契中达成共同的目标。

2、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点及事迹

(1)、诸葛亮性格特点:聪明、狡猾、善于分析、济世爱民、心胸宽广、知人善用、自谦、不谋私利、严于律己。

(2)、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重,他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3)、荆州的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这直接造成了后来关羽攻樊城时,顾前不顾后的困局,才让吕蒙趁机“白衣渡江”。不但失了荆州,而且让关羽丢了性命。

(4)、诸葛亮出兵之前,竟然没有做任何侦查,直接出兵陈仓道,到了跟前才发现魏军已经筑城把守,无奈之下强攻陈仓城,“二十余日,无计可破”,随后魏军后援赶到,诸葛亮粮尽而退兵。

(5)、诸葛亮为何在没有与魏延进一步商讨之前就武断地否定呢?毕竟魏延在镇守汉中长达五年以上啊!或许是魏延太有自己的想法了,并且当众伤了他的面子,诸葛亮才不喜欢他。

(6)、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7)、最重要的是,他想考验一下刘备的诚心和决心,便借故躲着不见。

(8)、于是成就了一段君臣托孤的佳话,《三国志》、《后汉纪》等认为刘备说这些话出自一片坦诚,是真心的;以《魏氏春秋》为代表的一些史书则认为这是刘备的试探,是“诡伪之辞”。

(9)、关羽死后,刘备特别重视与张飞的关系,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让太子刘禅娶张飞之女为妻,以后成为皇后,与张飞结成“血亲之盟”;二是让张飞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兼任司隶校尉,汉代的司隶校尉类似州牧,是首都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张飞当时长期屯兵阆中,并不在成都,为何有这项安排呢?

(10)、谈这么多,只是想让一个被神化的历史人物回归一点他本来的面貌,虽然我们无法穿越回去确认解读的正确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以史为鉴方能知兴衰,以人为鉴才能明得失。

(11)、后果之就是在诸葛亮伐魏不再朝中的时候,朝中基本上处于空转的状态,造成宦官传播流言、搬弄是非,数次生事而朝中几乎无人阻止,而诸葛亮能做的仅仅是将生事的宦官处理掉而未能加以制度上的约束。治国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国力储备,没有人才储备,连年征战,蜀国的人民幸福吗?

(12)、能接纳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能放手锻炼新人,能勇于承认自身不足,能积极反思总结,善于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等等,在这些方面,都是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13)、这个计划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魏延子午谷偷袭计划。诸葛亮始终未能统一三国。

(14)、●港城创业||李鹏:不断学习从未放弃,90后帅小伙追逐创业梦

(15)、赤壁之战中,孙刘军队一举打败了曹操,迫使曹军退回北方,为三分天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16)、华容道上义释曹阿瞒,表面上看是关羽放走了曹操,其实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道天下还不能少了曹阿瞒。想想也是,没有了曹阿瞒的三国一定没有了趣味,也没有人陪诸葛亮玩了,诸葛亮该是多么得寂寞。

(17)、蜀汉第一次北伐曹魏是用奇兵最好的机会,根据史书记载,自从刘备死后,曹魏根本就没有把蜀汉放在眼中,更想不到蜀汉敢于主动出击进攻关中。而面对诸葛亮的突然进攻,当时魏国尤其是西部防线已经要崩溃了。

(18)、益州和荆州互为犄角,缺一不可。刘备入川时的安排是“吾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

(19)、他最后一次乘坐小车遍观各个营地,秋风吹打在他的脸上,冷彻肌肤。

(20)、杨仪虽然人品、性格都有欠缺,但是能力非常卓越,他原是荆州人氏,得到关羽的举荐后,到往了益州,与刘备讨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其才能令刘备非常满意。

3、诸葛亮主要性格特点及事件

(1)、诸葛亮,又称“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的一生中,他“努力工作,然后死去”。诸葛亮性格的最大特点是谨慎。诸葛亮在离开茅舍之前,对世情了如指掌。只有当他遇到明主,他才能告诉刘,他对世界形势的分析后,刘三次访问的小屋,并赢得了刘的重用。诸葛亮的第二个特点是忠诚。诸葛亮在心中遇到明主刘备后,一直尽力帮助他,帮助刘备建立了三分之三的局面,使原本软弱的刘备势力在混乱的局面中站稳了脚跟。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以忠心和勤勉协助刘。

(2)、公元225年,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削除地方割据势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军事行动,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广大地区。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南中地区进行治理,将汉族先进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并进而传到缅甸。

(3)、最后陈寿总结诸葛亮,和汉高祖刘邦手下萧何的才能差不多,言下之意,诸葛亮并不是韩信那样一战定乾坤的帅才。

(4)、诸葛亮就像一棵树,深深地扎根,不停地汲取营养,期待有朝一日能长成参天大树,国之栋梁。

(5)、或者说,只要与诸葛亮的想法不同的人,诸葛亮都不会喜欢,诸葛亮只需要执行者,不需要有头脑的属下。

(6)、有人告诉了诸葛亮,建议诸葛亮报告给刘备进行约束,但诸葛亮却以法正辅佐刘备立了大功而不做处理,可见诸葛亮施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

(7)、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9)、《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10)、试想,一个对上级唯唯诺诺的执行者,他有能力、有习惯去质疑甚至改进他所接到的指令、任务吗?

(11)、诸葛亮集智慧与人格于一身,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主要都归功于他年经时的谦虚谨慎、勤奋好学。俱往矣,思今朝,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刻苦努力学习呢!

(12)、可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却让他自己“事无巨细”、“皆专之”。没有充分的信任和授权,没有建立良好的制度去管理国家,仅凭一己之力想扭转乾坤。

(13)、再加上诸葛亮和关羽都是那种自视甚高的人,那么两人能惺惺相惜的可能性就太小了。

(14)、蜀汉章武三年(223)4月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15)、荆州的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这直接造成了后来关羽攻樊城时,顾前不顾后的困局,才让吕蒙趁机“白衣渡江”。不但失了荆州,而且让关羽丢了性命。

(16)、其实,道理很简单:诸葛亮不待见关羽,想看到关羽遭受适当的挫败!毕竟诸葛亮和刘关张三人不同,刘关张三人是股东,诸葛亮是职业经理人,情感上的隔膜是不容否认的。

(17)、那么这场战斗就变成了一个明眼人打一个瞎子了。而且这个瞎子的箭还不如对面来的锐利有杀伤性。这样看来,如果有人夜里江上偷袭的话,是个正常的指挥官就不会射火箭。

(18)、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么以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导致他“用人也疑,疑人不用”,手下人要么窝火,要么窝囊。

(19)、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20)、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4、诸葛亮主要性格特点四个字

(1)、要知道,诸葛亮不仅是丞相,更是军师将军,劝阻刘备并出谋划策他责无旁贷!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2)、蜀汉要想取得关中,必须经过一场与曹魏关中军团的战略决战才能实现,而这种级别的决战一旦旷日持久,将引来魏国中央军的增援,蜀汉在关中平原根本挡不住曹魏中央军的骑兵,这一点在街亭战役就被证明了。

(3)、《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4)、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5)、这说明,连诸葛亮最忌惮的敌人——司马懿都认可了魏延的方案,也认可了魏延的军事才能。可诸葛亮却扼杀了魏延的才能,也失去了多么难得的机会。

(6)、首先声明,笔者是支持魏延偷袭计划的,理由如下:

(7)、临行前,诸葛亮踌躇满志,他即对北伐充满信心,又对少主刘禅放心不下。

(8)、他得到了当时名士庞德公的赏识,称他为“卧龙”。

(9)、单独把这个方面拿出来,是很有必要的。前面讲过了,诸葛亮自命不凡、清高、孤傲,做事有“洁癖”。

(10)、要知道,荆州直接面临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且无险可守,纵使关羽盖世英雄,也双拳难敌四手,没有得力的帮手,丢命、丢荆州都是可以预见的。

(11)、因为在荆州人员配置上最后依了诸葛亮的方案,而不是刘备之前确定的方案,因而造成的荆州之失、关羽之死,刘备心中有怨,诸葛亮心中有愧。

(12)、刘备欲起兵伐吴,赵云就面谏:“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学士秦宓面谏:“陛下舍万乘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诸葛亮为了救秦宓而上了一表劝刘备放弃伐吴,“苦谏数次”后再次率百官在校场谏阻。

(13)、诸葛亮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曾想世事皆变化,哪怕是一次战役,不去做好侦查工作也是致命的。民间总是传说诸葛亮如何如何戏弄司马懿,可实际情况是司马懿对诸葛亮研究深入,诸葛亮屡屡败于司马懿之手,而诸葛亮对司马懿的认识仅限于“司马懿深有谋略”。

(14)、可是诸葛亮却认为,刘封太过骁勇,又有刘备义子的身份,在刘备百年之后,若他与刘禅争权,很难控制,于是建议刘备将其处死了。

(15)、这就为诸葛亮死后杨仪和魏延互指谋反、内斗埋下了导火索。

(16)、但是这样一位人们心中的智慧化身,纵有他的过人之处,也有他的不足之处,甚至还因为他的缺点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历史悲剧。

(17)、在事关国家大事的关口,诸葛亮必须尽全力劝阻刘备,哪怕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

(18)、正是这份忠于所托的忠诚厚道,坚定了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的信心。

(19)、诸葛亮在隆中长达10年的隐居生活里,博览群书不断精进。

(20)、诸葛亮对刘备早有所闻,但他并不知道刘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

5、诸葛亮主要性格特征

(1)、●港城创业||杨雪松:用满腔热忱做冷门职业,虫控人在行动

(2)、公元225年,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削除地方割据势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军事行动,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广大地区。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南中地区进行治理,将汉族先进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并进而传到缅甸。

(3)、知人善任。他从蜀汉大业出发,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4)、后果之就是在诸葛亮伐魏不再朝中的时候,朝中基本上处于空转的状态,造成宦官传播流言、搬弄是非,数次生事而朝中几乎无人阻止,而诸葛亮能做的仅仅是将生事的宦官处理掉而未能加以制度上的约束。治国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国力储备,没有人才储备,连年征战,蜀国的人民幸福吗?

(5)、要知道,荆州直接面临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且无险可守,纵使关羽盖世英雄,也双拳难敌四手,没有得力的帮手,丢命、丢荆州都是可以预见的。

(6)、在关键时刻,诸葛亮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把对方关心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既是厚道,也是做人的格局。

(7)、当时太子刘禅不在身边,刘备又专门交代他“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句话不是顺口一说或让人转达的,而是以诏令的形式正式发布,说明刘备对这件事很认真。

(8)、诸葛亮临终之前,司马懿询问他派去的使者,得知诸葛亮每天只吃三四升米,而且事必躬亲,连军中处罚二十棍之类的小事,都要亲自过问,所以预料到了诸葛亮命不久矣。

(9)、他从躬耕隆中的一介布衣成长为一国丞相;他初出茅庐便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

(10)、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11)、谨慎和自负是根本不同的,谨慎建立在尽可能全面了解事物的基础上,而自负是建立在自认为无所不能的基础上。基础不同,结果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出现失误后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12)、那里依山傍水,环境清幽。他在那里亲手搭建茅屋,开荒种田,自给自足。

(13)、《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14)、刘备回到住所后,并不甘心。为了表达自己的诚心,他特意斋戒沐浴。

(15)、由此《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生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

(16)、●港城创业||李宗瑞:为莘莘学子耕耘,做孩子们追梦的指明灯

(17)、这一对相伴走过16年的明君贤臣,再次进行了密谈。

(18)、自信 这点在很多故事里都有体现 每每有事刘备来找 诸葛哥总是淡淡一笑 说 山人自有妙计

(19)、后来他担任了丞相长史一职,随诸葛亮北伐,“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由此可见,他不是一个纸上谈兵之人,而是有真才实学。不过诸葛亮先利用他与魏延的矛盾,以及他性格狷狭的特点,使他除掉了魏延,却又因嫌弃他的性格缺陷,仅给他安排了一个闲职,使杨仪陷入了怨恨之中,生生将自己作死了。

(20)、在刘备心中对诸葛亮的怨恨消除之前,诸葛亮关于荆州和关羽的任何建议,刘备是听不进去的。

(1)、对此,史书有明确记载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2)、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是我们全新升级的人物栏目——《群星》。

(3)、假设一下,如果诸葛亮当初遵照刘备的遗言,将刘禅取而代之,蜀汉的历史走向会不会因此而改变呢?

(4)、●港城创业||刘涛:做创新时代的实践者,为未来谋发展

(5)、后来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使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

(6)、关羽: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7)、诸葛亮为何在没有与魏延进一步商讨之前就武断地否定呢?毕竟魏延在镇守汉中长达五年以上啊!或许是魏延太有自己的想法了,并且当众伤了他的面子,诸葛亮才不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