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比方和比喻是一个意思吗?65句精选

2023年11月01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打比方和比喻怎么区分

1、打比方与比喻区别

(1)、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2)、荷花的花瓣,洁白如玉,花里托着深绿色莲蓬,莲蓬向上的一面有许多小孔,里面睡着荷花的种子。

(3)、比喻是把人物或者其他物品比喻成另一种物品;打比方是有举例子的意思。打比方在说明文中是一种可以形象生动地体现出事物某方面的特征的说明方法。

(4)、“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5)、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6)、(13)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7)、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8)、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

(9)、 ①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这里将平静的湖面比作一面硕大的银镜。相似点:形态

(10)、(2)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1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2)、从根本上讲,打比方和比喻论证与一般的比喻修辞手法并无什么本质区别,或者说,这两种所谓的说明方法和说理方法就是比喻在说明语体和论证语体中的具体运用。判断一个比喻是不是“打比方”和“比喻论证”,关键是看相应比喻的使用目的,如果这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性状特点的,就是打比方,如果是为了“说理”,就是比喻论证。另外,有人认为“比喻不能构成推理或者论证,比喻本身不是一种论证力量,它是一种关联思维的运用,而不是推理思维、论证思维的运用,所以‘比喻论证’的叫法是不够准确的,应该改称‘比喻说理’”,我非常造成这种说法。

(13)、丘吉尔曾说:“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柔软而坚实的人性力量哺育了中华文明五千年。面对各国文明互相竞逐的新时代,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车辙下没落文明的遗骸,时刻警惕头顶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以蒲苇之柔软包容,以磐石之坚实捍卫,坚守韧性,护中华文明之河生机盎然,万世流长。

(14)、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15)、远远望去,一座座山峰像(           )。

(16)、我们举个通俗点的例子吧,我们熟悉的马来西亚籍华人歌手梁静茹,她在中国宣传时使用的是这个为大家所熟知的中文名梁静茹,而她的马来西亚身份证上写的是Fish Leong。所以,就是同一个人么,呵呵,你明白了吗?

(17)、秋天来了,田野里是另一番景象。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束金缨,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灿灿的牙;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稻子却特别有礼貌,弯着腰,迎接那久别的“故乡”——秋;高粱向来是怕见生人的,这不,秋来了,还不好意思低着头呢!(拟人)

(18)、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19)、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20)、她的头发乌黑发亮,好像(        )。

2、打比方和比喻是一个意思吗?

(1)、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这种论证,一定要找准类比点。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等。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

(2)、月考,语言文字运用题,一段话中有这个画线的句子:火车钻出隧道后,就像一个淘气孩子从炕洞里爬出来似的满面尘垢。文后有个选择题,给出了一组诗句,问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A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B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C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D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本以为例句是比喻非常明显,而这几个诗句都是最近所学,A句无修辞,B句红代花,翠代叶,是借代,C句连用三个比喻,写纷乱的愁绪,D句明显的拟人。还以为学生答起来应该不成问题,可年级均分竟然只有62/我的两个班也只是0为什么呢?看了试卷才知道学生在C和D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上比喻和拟人没有问题,只是对例句是比喻还是拟人产生了分歧,那比喻和拟人到底区别在哪呢? 

(3)、没错,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但要注意的是,通常在讲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时叫“打比方”,在其他情况下(如:记叙文、散文中)叫“比喻句”。

(4)、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5)、打比方: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6)、 ③阿联酋的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将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比作爱护孩子。相似点:都很精心。

(7)、比喻: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思想的对象,即本意;另外的事物,喻意;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

(8)、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9)、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沙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10)、在中华文明的灿烂星河里,有《山海经》里游龙灵眸初启扶摇而去的古人想象的wangyang恣肆,亦有《齐民要术》“耕而不耢,不如作暴”的百姓智慧润物无声;有明君大殿上“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飞檐,亦有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马头墙;有塞北高原上腰鼓阵阵激荡黄河之水,亦有幕春深处玉笛声声唤起故园之情。茶马古道上,驼铃声声,新摘的茶叶,新染的绸缎交到异乡商人手中。官廷之内,塞外名曲悠扬婉转,贵妃弄胡旋舞醉了君王。

(11)、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12)、  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

(13)、什麽时候离人远:小孩甲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如果物体离我们近一点,那麽看起来就大一点。太阳是物体,在早晨看起来大一点。结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一点。

(14)、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15)、 天心区:新姚南路银桂苑小区7栋303蒋老师13875950615

(16)、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高个儿”当不了挑山工。

(17)、   那么,何谓类比论证呢?就是从已知的一种事物(或事理)推论相类似的另一种事物(或事理)的论证方法。它是根据两个(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进而推出它们在其属性上也可能相同的逻辑思维形式。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的结尾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用诸葛亮的茅庐和杨子云的小亭与其陋室相类比,唤起读者对德才出众的历史名人的联想,以便有力地证实“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观点。再如鲁迅先生的《对左冀作家联盟的意见》一文,在论述“要在文化上有成绩,则非韧不可"的观点时,曾用“敲门砖”这个传统比喻,把前清文人做八股类比推出新文化运动中的某些文人作诗歌和小说,一旦功成名遂,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借文学以营私的行径,进行揭露和批判,从而指出了当时文坛建树不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类比的双方是人所共知的客观实在,作者只将他们的近似点稍加类比,那些在文化运动中的退伍者的庐山面目就暴露无遗了。由是看来,类比论证的妙处就在于善于启迪人们的思路充分利用逻辑思维的力量,使人举一反广求甚解,触类旁通。

(18)、一进莲花山公园,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块绿地,绿地映着阳光,绿得鲜亮。在这大片的绿地上有十来棵棕榈树,像卫士一样(比喻)守卫着他们的领地。远处有一座山,山上有许多树木,树木把山装饰成一个巨大的绿气球。

(19)、张倬回答道:“不对吧,比如饮食,人可以吃的狗也能吃,狗可以吃的,人却决不能去吃了。”

(20)、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3、打比方和比喻怎么区分的

(1)、两个孩子在申述理由时都用了类比法,都把自己的观点讲得很清楚,都具有说服力,

(2)、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

(3)、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4)、 大草坪的假山旁,美人蕉像举着火把的运动员(比喻),多精神!而那些头上扎着红头巾,身上穿着绿裙子的一串红围着金鱼池,跳起了欢乐的集体舞(拟人)。

(5)、本文为学术研究和传播,不涉及商业,如有侵权请告知。

(6)、    何谓比喻论证?就是通过打比方,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证明思想的论证方法。又如统编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全唐文》中的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开篇设喻,表明主旨。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铺垫“陋室”;用“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比附“德馨”。

(7)、    对于小学生来说,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是一个难题,两种句型很容易混淆。那么如何区别呢?

(8)、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9)、战士们猛虎似地朝敌人的阵地扑去。(这是__________句)

(10)、(1)判断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填在句后括号里;(2)是比喻句,在“把什么”下面划——,在“比作什么”下面划;(3)是拟人句,在表示拟人的词下面划~~。

(11)、小孩乙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发热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我们就会感到凉快一点。太阳是发热的物体,在早晨时,我们会感到凉快一点。结论:早晨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

(12)、(2)在一些重要点上,揭示事物的内涵,表现事物的属性或本质。

(13)、在客观世界中,每个事物都有着与其它事物不同的独特的个性,也有着与其它事物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即存在着共性。类比论证术就是在考察两类事物某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它们另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论辩方法。这种论辩方法如果在演讲中能灵活、机动地运用,一定能使你的演讲变幻无穷精彩万分,并能极大程度地表现一个人的雄辩才能。

(14)、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5)、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打比方我找到一张A,然后故意放过去。

(16)、杨梅树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在雨雾中欢笑。(这是______句)

(17)、(1)打比方: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18)、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把湖面盖的严严实实的。

(19)、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20)、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4、打比方和比喻怎么区别

(1)、(例)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2)、因此谁也没有被对方说服,连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当然太阳离我们远近这个物理问题在孔子的时代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我们这里只讨论类比的论证方法。

(3)、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4)、拟物是摹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是把拟体的特性“强加”给本体,重在“拟”。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5)、例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都有,比喻是肯定的,有同学认为爬、满面尘垢,不是拟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