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注释《论语》十则133句精选

2024年03月31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孔子论语经典语录及解释

1、孔子论语经典语录及解释大全

(1)、别人不了解我的才能,我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2)、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3)、言内之意:花言巧语、善伪面貌的人,是很少会有“仁德”的!

(4)、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後雕零的。孔子的名言名句及语录翻译集锦从孔子的经典名言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8)、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要真诚相对,光明磊落。孔子经典名人名言语录及翻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9)、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10)、孔子在路上听到有人哭,上前打探,那人说:“我叫丘吾子,我有三个过失,晚年而自觉,追悔莫及:我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回到家里,父母都去世了,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而失去人心,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遂投水而死。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引以为戒啊!”听了孔夫子的教导,学生们告辞孔子而回家奉养父母的有十三个之多。《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丘吾子的遗憾警示我们:行孝不能等!

(11)、(译文)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1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4)、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5)、译文: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降到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让他的内心痛苦,劳累他的筋骨,饿乏他的身体,使他穷困潦倒,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称心如愿。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强他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

(16)、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泰伯》)

(17)、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18)、译文: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支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19)、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成群聚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2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孔子语录注释《论语》十则

(1)、(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

(3)、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4)、(《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5)、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因贪生而损害仁的高尚品格,只应为维护这种品格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释义: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7)、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8)、所谓“新解”,是钱穆先生“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旨在“为一部人人可读之注”。此书原为白话,后因白话阐释义理较为罗嗦,改为文言。全书体例简要,词语明净,又亲切温润,创获颇多,是初读《论语》的良助。

(9)、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10)、(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这样做。)

(11)、子路有一次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回答说:“没有。君子追求道义,有终生的快乐,无一朝之忧。小人汲汲于功利,患得患失,一生都生活在忧虑之中。”仁者不忧,是一门大学问。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他的所作所为里,承载了他的人生追求。兼济天下的人海阔天空,胸怀广大。小人关注眼前得失,稍有挫折便怨天尤人,长久以往便“长戚戚”。

(1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14)、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1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7)、《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19)、(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20)、(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孔子《论语》

3、孔子论语经典语录及解释图片

(1)、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须用宰牛的刀。比方做壮工作不必费大力气或者大材不能不消。《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2)、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3)、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4)、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矣。”(《宪问》)

(5)、(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6)、译文:孔子说:“君子为人庄重而不与人争执,能团结人而不拉帮结派。”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9)、(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2)、文言版《说文解字》:论,议也。从言,仑声。

(1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14)、赏析:君子不可以像容器一样,只在某一方面有用处。君子要博学多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要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并且对人类的整体命运与未来,有基于正义的判断,基于判断的见识,基于见识的行动!

(15)、(不担忧财富不多,只担忧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忧人口稀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宁。……如远方的人既然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6)、(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论语》

(17)、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孔子的名言翻译孔子的名言翻译

(2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孔子《中庸》

4、孔子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2)、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5)、(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释义: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9)、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10)、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1)、论语并不像老子,语义模糊,需要大量的猜测,论语语言非常直白,即使文本存在争议,其大概含义也比较一致,而且作为儒家经典,论语被研究和实践了两千多年,其思想内涵早就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当中,从论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和俗语就可见一斑,可以说,想从论语里面找到你之前没学过的人生道理,恐怕是徒劳无功。

(12)、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3)、(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15)、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6)、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1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18)、(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他讲话则严肃不苟。)

(19)、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20)、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5、孔子论语经典语录及解释简短

(1)、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2)、(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论语》

(4)、(释义)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5)、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释义: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7)、《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释义: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10)、(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1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2)、(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孔子立身做人的名言

(13)、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4)、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会败坏德行。小事不忍耐,就会败坏事业大计划。”

(15)、(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引以为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成熟定,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要戒除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

(16)、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17)、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8)、(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论语》

(20)、译文: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

(1)、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疑惑不定,仁德的人不会忧心忡忡,勇敢的人不会畏惧不前。”

(2)、(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7)、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廷对大夫们说:“子贡的才德比孔仲尼更卓越。”子服景伯把这句话告诉子贡。子贡说:“以房屋的围墙做比喻吧,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这么高,别人可以看到屋内摆设的美好状况。

(8)、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9)、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10)、(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1)、译文: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

(12)、7子夏:“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3)、译文:孔子说:“有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伴。”

(1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为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语出《论语·泰伯》

(1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释义: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7)、(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孔子《论语》

(18)、(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1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释义: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

(2)、(出处)《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3)、(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4)、赏析:只用法令去治理百姓,使用刑罚去管理他们,人民会只求得免于犯罪和刑罚,而失去了自我的廉耻之心。

(5)、(赏析)这是曾子的有名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话。曾子是儒家学派中强调内省、修养的有力倡导者,他自己也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他告诫人们:做人不要自欺,要天天反省自己,做事要谨慎。

(6)、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论语》

(7)、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

(8)、(译文)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9)、(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10)、(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是不凋谢的。)

(11)、孔子问礼老子,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宽则得众,苛则失人。胸无渣滓自会处世圆明,眼无成见才会学富五车。

(12)、(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3)、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