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王阳明7集63句精选

2023年10月05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五百年来王阳明简介

1、五百年来王阳明5集

(1)、顾炎武斥阳明学派“置四海穷困不言,而終日讲危惟精一知说,”致使“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2)、阳明心学,解决了理学的瓶颈,冲破了时代的枷锁,将儒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一个全新的高度!

(3)、在一生的纵横捭阖里,这位大儒最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讲学事业。从流放贵州龙场的艰难岁月,到天泉论道的荣耀时刻。他倔强的身影,总是牢牢扎在讲台上。一生呕心沥血,培养出诸多英才,这才撑起了强大的阳明心学,并从此薪火相传。

(4)、《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国际儒学权威冈田武彦花费二十五年心血的作品。作者以平实的笔调,运用丰富的史料,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思想的形成过程。在书中,作者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史料互证,擅长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真实内心,补充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因而是全面了解王阳明传奇一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核心精髓的首选权威读本。

(5)、我们所见到的王阳明的画像,都是十分消瘦的。身患肺病,一生颠簸劳苦。如果给任意一位命理师看他的命盘,定是操劳辛苦大起大落之像。谈不上什么福气。在世俗的价值观里,有钱有权一生顺遂,才称得上理想的人生吧。

(6)、作者近年来对实证的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以此为视角,解释什么东西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等比较大的理论框架问题。作者喜欢用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和“政府治理”等概念,试图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中国与印度的增长差异。

(7)、先说王阳明其人。王阳明1472年出生世家,父亲王华乃明朝状元,可谓高官重臣。《阳明先生年谱》记载,王阳明十一岁时向老师提问:“何为第一等事?”先生回答:“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竟不以为然反驳道:“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王阳明曾有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夫志,犹木之根也。”王阳明做圣人的志向既立,此后一生便循此上下求索。王阳明其好友湛若水曾说王阳明年轻时有“五溺”:“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可见,王阳明年轻时兴趣颇广,不专于科举之道,正德丙寅之后,才开始潜心儒学。1499年弘治十二年,王阳明高中科举二甲第七名,从此宦海浮沉。因反对当时大太监刘谨乱政,王阳明被关进诏狱,九死一生,被贬遥远的贵州龙场,居于石洞,经历困厄,终龙场悟道,开坛讲学,而后终生边讲学授道边为官做事。郦波说,王阳明一生三大事功:平江西匪患、平宁王之乱,平广西匪患。作为儒生,王阳明却可以马上安天下,是为儒将之典范。

(8)、王阳明的母亲怀胎十四个月才分娩,在他出生前,家人还梦见一名红衣天神抱着一个小孩踏云而来,因为这个梦,家里人给他起名为“云”。

(9)、历任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龙场悟道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阳明心学说到阳明心学,就不得不提当时主流的程朱理学。在王阳明所在的明朝时期,由于程朱理学被东林d拿来做为对付宦官集团的工具,逐渐偏离了其哲学本质,变得越来越扭曲,那句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当时程朱理学的写照。理学的本意是孔子提出的儒家学说中“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延伸,即收敛私欲的扩张,不能偏离天道,只有控制扰乱心智的私欲,才有可能接近圣人的境界(儒家最高修为者,人人皆可达之),否则会迷失世间,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存天理),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然後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灭人欲,不是无欲,而是理欲合一),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从“毋”变成“无”),则无论做什麼都不会偏离天道了。

(10)、网络时代的今天,重新审看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个人经历,重新解读五百年前的古人思想,究竟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有人说欲成大事业,必读王阳明?为什么有人说强大内心,尽在阳明心学?

(11)、心学即心理学。为什么我一再强调知人明己,识人辨人的重要性。

(12)、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阳明平定了可能改朝换代的叛乱,不仅没有得到奖赏,反而给自己惹上了横祸。正德皇帝觉得宫里太过无聊,恰巧遇到宁王叛乱,想要御驾亲征,感受一下战争,体验下打仗的感觉。却没想到王阳明如此之快就平定了叛乱,认为王阳明破坏了自己的计划,不禁龙颜大怒。更有官员趁机煽风点火,对王阳明进行了诬陷,使王阳明不得不放掉宁王,再让皇帝把宁王抓住,这场闹剧才算结束。

(13)、心即理:王阳明年少时候还是程朱理学的天下,那时主张格物穷理,认为理是通过格物求来的。但是王阳明曾经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也没有格出什么道理,反而大病了一场。后来王阳明在龙场,置身石棺之中,才终于悟到,万事万物都在自己心里,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义也是由你的内心赋予的,向自己内心求索就可以。

(14)、“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您能安静耐心地听一听王阳明是怎么样从一个聪明的常人成为“圣人”的,对您今后的人生一定很有裨益!

(15)、我常说很多经典是值得收藏的,一读再读。因为你的年纪和生活阅历没到一定程度,领悟不到精髓,需要时间。

(16)、前面一首《金山寺》不像平常的写景诗,他描写金山大如拳,打破水底天,让平淡的景物动态横生,后一首《蔽月山房》虽然用词浅显却又妙趣十足,年仅十一岁的王阳明就能做出这样的诗真是让邻家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传奇的小神童了。

(17)、有些时候灾难是用来成就自身的。人类的惰性就是温室养不出笑傲江湖的花。哪位大家不是几经生死蜕变,面对苦难的态度,就是你人生赢家的第一步,或者最后一步。

(18)、“致良知”,人生要有大境界。以心学智慧告别心浮气躁,实现人生价值。岁月匆匆,人生无常,在无谓之中寻找有谓,人立于天地之间,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光明自在我心。

(19)、初入仕途就十分顺利的王阳明志得意满,信心十足的再次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却还是没有结果,情况甚至变得更加糟糕。

(20)、听完这首诗,大家怀疑这是王阳明提前背好的诗,就让他再来一首,王阳明也不怯场,眼珠一转又作出一首《蔽月山房》:

2、五百年来王阳明7集

(1)、该书虽然可作入门读物,然而书中演义成分过多,很多穿凿附会虚妄荒诞之事也极尽描述之能事,不可当真。由此可见,但凡能人,背后总有人编织神话,久而久之,人不能辨。

(2)、王阳明在监狱中也曾熟读《易》,因为他想到文王入狱而编写《周易》。当一个人的人生困顿之极,别无出路,置之死地而后生,反而会去寻找生命的本源意义。

(3)、期间,王阳明下令将写有“宸濠叛逆,罪不容诛;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字样的免死牌,扔入鄱阳湖中。到后来,叛军几乎人手一块,军心哗变。朱宸濠仰天长叹:“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就这样,在短短30多天的时间内,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几乎是在王阳明的谈笑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4)、工作认真负责,尽管朝庭小人当道,使他三起三落,但一旦重用就知责任重大,尽心尽责完成,如在赣南任巡抚期间,几十年的匪患势力得到清剿,并设立县治驻地管辖,广东和平县和江西崇义县就是他建立的,一直至今并发展很好。这是我们现今社会有志之士学习的榜样。

(5)、    二十岁时,王阳明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

(6)、诚恳付出会带给你想要的一切,如若不然,问心无愧就好。

(7)、在任职期间,王阳明计谋频出,讨伐福建广东各地的盗贼,连破四十余寨,杀敌七千余人,荡平十余年无法解决的盗匪,平定宸濠之乱,斩杀数万叛军,将国家的动荡扼杀在摇篮中。

(8)、出身家庭环境很好,父亲在朝庭做官,相当于现在的国级官员,那个朝代就带到京城接受高等教育,游云名圣,开拓视野,对后来发展,步入仕途垫定了很大的胸怀大志基础,凭这点,平民佰姓是做不到的,王阳明凭家庭背景得到发展,没有什么值得稀奇,可以说是意料之中。

(9)、这种教育环境,叫孩子们把老师学校,当做仇人监狱,岂不是是倒逼着孩子们学坏?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算科场登第,人格也早已扭曲。那该怎么办?同样是王阳明的文告里,也是一语中的:孩子们的性格成长,就像草木萌芽,首先要有阳光雨露般的成长环境。所以就要“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开开心心的学习,才有育人成才。

(10)、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

(11)、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找到自身光明的追求和正确的方向,每个生命都应当有其生命的灵魂归宿与存在价值。我们只有开启心灵的智慧去点亮道德与灵性的自觉,才能听从内心的光明指引,找到自己充满正能量与光明的那颗心,这样才可以重新开始一段塑造人生的新旅程。

(12)、王明阳是王守仁的别号,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在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出生,汉族,小时候叫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13)、至于良知,呃,王阳明也说人人都有良知,却在斩草除根时毫不手软,以绝后患。

(14)、余秋雨: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15)、有朋友问:“看书不能明如何?”读书读不明白,该怎么办?

(16)、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17)、以前看过很多类似的题材,但都找不到感觉。就如同我让你们去书店找喜欢的类型,再翻翻看,哪些你能看的进去,入心,入眼,打动你。

(18)、人文科学可以借用社会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如统计的、实证的、逻辑推导的方法,但人文科学也有自己特殊的研究方法,比如精神分析学方法、哲学反思与顿悟直觉的方法等。人文科学的学科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美学、伦理学。

(19)、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已主讲《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救时宰相”于谦》、《清官海瑞》、《评说曾国藩家训》、《五百年来王阳明》等系列。

(20)、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

3、五百年来王阳明视频全集

(1)、郑成功不理解父亲的选择,但他要做忠臣孝子,虽然父亲投降了清朝,他也要全力保住父亲的性命,要做明朝的忠臣,就必须有足够的势力来抵抗清军。于是在公元1646年,父亲郑芝龙北上降清的同一年,郑成功在福建竖起抗清大旗,召集郑芝龙旧部,成为南方抗清的主要力量之一。郑成功召集郑氏家族旧部,夺取了金门和厦门作为抗清的根据地。发展海运,港口通商,经济实力增强。隆武政权覆灭后,郑成功奉永历政权为正朔。郑成功的部队发展到十几万人,这个时期抗清的策略是以战养和,战和并用。郑成功的部队与清军在福建有多次小规模的战斗,郑成功几次激战都击败了清军,威名大振,与西南的抗清力量孙可望、李定国遥相呼应,计划联合起来对抗清军。

(2)、王阳明问:“这要看黄金在什么地方。它在你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里呢?”

(3)、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王阳明得到了兵部尚书的赏识。先是平定了江西,后又平定了宁王的叛乱。在王阳明的带领下,军队锐气十足,越战越勇。然而,平叛大功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王阳明也直到世宗即位以后才加官晋爵。

(4)、虽然经历了生死,但是因为自己的职责在身,王阳明还是去了龙场,也正是在这里,他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5)、这是一部中国国家人文传统史诗。国粹是一个国家特有的民族精髓、文化特质、人生价值、生活理念,它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精神、思想等方面对人类的重要贡献,而这种贡献又是有意义、有价值、有影响,并且一直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展的。本书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

(6)、王阳明笑了:“粪便可以让庄稼生长,在老农心中,它就是善的。”

(7)、王阳明生自与书香世家,也是早早的就进去了学堂。一天一个晃头晃脑不知所以背诵的孩童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见问了小小孩童竟有如此悟性,笑答:“第一等事当然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只见这四尺孩童反驳:“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这一句话,就是他以后要走的路。这也为他以后的圣贤之道奠定了基础。

(8)、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儒学四圣人:孔、孟、朱、王。 

(9)、明朝匪患频发,王阳明做赣州巡抚,本来专心研究哲学,一方父母官,匪患不除,说不过去。没办法了收起书本,拿起刀兵,先把赣州的匪患给平了,后面顺便把起兵叛乱的宁王给收拾了,成就军功。打仗不是过家家,文臣上马能领兵征战,下马能厅堂执笔建言,别说大明朝,历朝历代这样的文武兼备的人才都是凤毛麟角。

(10)、为什么会有这毛病?明朝自开国以来,教育工作就以严厉刻板著称。外加科考越发注重读死书,所以学堂教学,也就各种急功近利,学生稍有不同的个人见解,立刻会遭到严厉呵斥。圣贤书里的品德道理?老师们也是毫不重视,就要学生死记硬背。

(11)、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12)、不可思议的是,他在钻研这些的同时,还要带兵打仗,帮忙治理朝政。

(13)、王阳明说“晓得”是第一义,“记得”的第二义,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为记得只是你记住了书中的话,晓得则是你从自心中发现了书中的那些道理,这就是读书以发明本心。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14)、“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生活就是一个无底的泥潭,人在里面越陷越深,不知道去路,也慢慢忘了来路。那么人奔忙一生究竟为了啥?或许五百年前的那个夜晚可以告诉我们答案。那晚,雷电交加,雨急风骤,一位中年人从山洞中的石棺中一跃而起,狂奔而出,大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个有些疯癫的人就是明朝“一哥”,五百年来第一完人的王阳明。那么王阳明到底悟了什么?他能为我们现代人带来什么样的人生智慧呢?一悟:向内而求,人人皆可成圣贤王阳明11岁就开始以成圣成贤为人生终极目标。他曾按照朱熹老夫子教导的方法,在自家院子里“格”竹子,“格”了七天,结果毫无所获,还大病一场。在龙场,王阳明生存艰难,每天不仅耕地种菜,还见证不少人间生死。于是,他干脆向死而生,为自己凿了一副石椁,日夜沉默端坐其中,自誓“吾惟俟命而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悟道了,“心学”也自此创立。

(15)、刘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坏,凡有良知的官员痛心疾首,但大部分官员选择了趋炎附势。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正直官员戴铣、薄彦徽等20多人上书正德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人,结果反被打入死囚。

(16)、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历史人物,有独到之处是很认可。在当今这样经济发展人文进步的社会,像王阳明这样的人物,大有人在,现在的专家,科学家不计其数。

(17)、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阳明平定了可能改朝换代的叛乱,不仅没有得到奖赏,反而给自己惹上了横祸。正德皇帝觉得宫里太过无聊,恰巧遇到宁王叛乱,想要御驾亲征,感受一下战争,体验下打仗的感觉。却没想到王阳明如此之快就平定了叛乱,认为王阳明破坏了自己的计划,不禁龙颜大怒。更有官员趁机煽风点火,对王阳明进行了诬陷,使王阳明不得不放掉宁王,再让皇帝把宁王抓住,这场闹剧才算结束。

(18)、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19)、很有正义感,对当时朝庭不作为,敢于上书朝庭整改,而导致流放贵洲龙场山区并差点丢了性命。这一行为就是因为有父亲在朝庭做官才有这个胆量,在当今社会是没有什么必要,可以看做出风头而以,但是他的指导思想是很对的。

(20)、这种‘善恶’都是由你的私意产生,所以就是错误的。”

4、五百年来王阳明故事

(1)、以上是著名的四句教,囊括了王阳明先生的大部分学说。人的本心是无善无恶的,但是当你的意念产生时,善恶也就出现了,善于分辨善恶是自己的良知,而儒家的格物便是为善去恶。

(2)、天下的万事万物哪里有善恶之分?都是人强行加到它上面的。同样是一座大山,旅游的人就认为它是善的,有急事要翻越它的人就认为是恶的。同样一个人,在朋友心中是善的,而到了他的敌人心中,他就是十恶不赦的。

(3)、阳明心学,将个人从世间抽离出来,如上帝一般,以上帝视角观察万物,理解万物,以万物度己身,以己身悟万物。自己就是你世界的主人,你有责任让你的世界充满光明,充满希望,充满温暖。我们见到的,都是我们心里面本来有的,我们的处境,都是我们自己感受的结果,也就是所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