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里面的名句122句精选

2023年10月24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老子里的名言

1、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1)、心中有温柔的念想,比如爱自己的家人和祖国,所以才会勇猛;因为节俭,重视财富,所以才能拥有更多的钱财;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王。“敢为天下先”容易变成先烈,往往比先烈晚一小步的人,才能摘得最大的成果。

(2)、(译文)老子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物壮则老”,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在告诫世人要学会适可而止,知进而不知退、知争而不知让,结果往往都是祸患。

(3)、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5)、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7)、治世者,应涤除妄欲,消除妄为,积蓄精力,上下合贵贱不分,民心自服,不生争端,天下安泰,君民同心,遵道贵德,这样则无所不治,无所不化。以此为治,则江山永固,千秋万代。

(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子经典名言摘抄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译文: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1)、天地的大道是对人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它只会庇佑那些行善正道、顺应天时的大德之人

(1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老子名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5)、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9)、(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20)、(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2、老子里面的名句

(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老子的名言警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4)、老子名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5)、(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8)、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9)、人有生老病死;花有盛开凋谢;月有阴晴圆缺,无不在道的规律中运行。

(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2)、老子名言: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16)、(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17)、老子名言: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8)、老子名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9)、(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20)、(译文)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3、《老子》里的名言

(1)、老子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道有三宝,若能执道之三宝,大道不难修矣。道之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4)、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天地造化万物众生,虽生生不息,循环不止,其不外乎一阴一阳之道,人得阳而生,阳尽而死,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此乃天地自然之道,无人能逆。

(8)、(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1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1)、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3)、老子名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4)、出自《老子》第五十六章。言,说。知,同“智”。聪明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聪明。

(15)、注: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7)、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8)、(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9)、老子名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老子里的名言有哪些

(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老子》

(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6)、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实可信的话语往往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善良的人往往不会狡辩争执,狡辩争执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会卖弄、吹嘘,喜欢吹嘘的人往往没有大智慧。

(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老子名言: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0)、出自先秦《老子》第八十一章。辩,指口才好。善良的人不怎么会说话,能言会道的人不一定善良。此言品德与说话能力没有一致关系,而是有矛盾关系。此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揆之历史与现实,却也基本符合事实。因此,在我们的为人处世中,这话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1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2)、说好听的话,是可以得到人的好感,但是只有把事情做得漂亮,才能真正得到一人的真心认同。

(1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14)、道者,天地之祖,万物之宗也。其形也虚,其象也无,其性也自然。天地因之而生,日月因之而行,人物因之而成,不以人之好恶而改之,它是天地万物一切变化中永恒不变的。

(15)、(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16)、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7)、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8)、出自《老子》。有和无是相互对立而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对立而形成的。用来比喻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9)、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2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老子里的名言什么必寡信让我印象很深

(1)、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由简单的小事发展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来的。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

(2)、老子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5)、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7)、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8)、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9)、自然和谐,星辰顺序,天清地宁,风调雨顺,万物繁荣;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1)、“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2)、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1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5)、(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8)、译文: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能够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满足。知足才能常乐。

(1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2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4)、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5)、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经典语录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7)、老子名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狂风骤雨往往都不会长久,做事、学习、修行都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做事,结果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注定做不好事情,只有持续地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0)、老子名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3)、老子从激烈的社会运动中感到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从中认识到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事物间相互依存、彼此消长的状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乐相合,前后相院。”老子特别注重物极必反的现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17)、“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18)、老子名言: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0)、译文:福依偎在祸枕边,祸潜伏在福床下。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也可以互相转化。人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倘若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家庭和谐,六亲和睦,夫妇和顺,家道昌盛,乐享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