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十大经典名句及解释79句精选

2023年10月24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老子十大经典名句

1、老子十大经典名句大全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5)、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则是纯任自己而然、自然而然。既“道”是物质性的、最先存在的实体,这个存在是耳不闻目不见,是寂静又空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永远的存在,无所不至地运行而永不停止。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0)、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道德经 第十六章》

(13)、军队是不详的器具,不是君子就不要使用该器具,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动用它。

(14)、一个人懂得知足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屈辱,做事情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人生最大的祸根就是不知道满足,人生最大的过错就是贪得无厌。

(1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7)、译文:道永远什么都不做,但却无所不在。如果王侯能把握它,万物都会自然发展。

(18)、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9)、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2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2、老子十大经典名句及解释

(1)、“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2)、(释义)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只靠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取得成功的。

(3)、老子这句话的真实意义是说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因此行善的人就是顺应天道的人,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使得善良的人做事情犹如神助,顺风顺水。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3)、“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老子名言名句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4)、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1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老子遵循自然规律的名言

(1)、出自《道德经·第九章》。咎:灾祸。遂:成功。金玉财宝堆满堂室,没有谁能守藏得住;富贵了就骄横,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功成身退,才是顺应天道。这些话指出事物发展达到顶点、极端后,就会转化到自身的反面,所以适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

(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5)、(释义)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0)、(释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11)、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神。

(12)、廉:东西的棱边。为人处世应当方正,而不应生硬勉强,一直有太过有棱角,将人割伤。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8)、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19)、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0)、译文:只有清静恬淡无为者,才比看重养生的人高明。

4、老子精辟短句

(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出自《庄子·则阳》。易:变化。生:产生。安全和危险都是相互转化的,祸患与幸福也是相互产生的。

(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子经典名言摘抄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第三十一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傅佩荣)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反战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很多人赞同把社会看作是像战场一样,充满了残酷和阴谋。虽然这种看法无可非议,但有些手段跟“兵革”是一样的,属于“不祥之器”。是要谨慎对待的。

(8)、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0)、(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1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 第四十五章》

(13)、祸患和福报是同时存在的,福报中往往潜藏着祸患,祸患中也隐藏着福报。

(14)、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9)、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出处原来在这里。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