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文129句精选

2023年10月26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道德经原文老版

1、道德经开篇原文

(1)、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2)、天长地久(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 以其不自生(因为它不为自己而生), 故能长生(所以能长生)。 是以圣人(因此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因为谦让反而获得人民的拥戴), 外其身而身存(置之身外反而让人民依赖他的存在), 非以其无私邪(难道不是这种无私的精神)? 故能成其私(反而成全了圣人的理想吗)。

(3)、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xíng)无行(háng),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4)、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pin,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7)、?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

(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1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1)、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一 章

(12)、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13)、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14)、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阅 众 甫 。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7)、故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20)、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

2、道德经原文

(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zhònɡ),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至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並作,吾以观其複也。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5)、治人事天(治理人民要像祭天一样),莫若啬(莫过于知道什么叫珍惜)。夫惟啬(你惟有知道什么叫珍惜),是谓早复(才能早日顺从自然之道)。早复(早日顺从自然之道),谓之重积德(才能不断积累道德)。重积德(不断积累道德),则无不克(则战无不克);无不克(战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则没有人知道他的能量极限);莫知其极(没有人知道他的能量极限),可以有国(就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有国之母(有了治理国家的雄厚基础),可以长久(就可以长久保持安定的局面)。是谓深根固蒂(这就是那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生机蓬勃长久不息的大道)。

(6)、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7)、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五 章

(8)、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国,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9)、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明,弗为而成。

(1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梗。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11)、天 地 之 间 , 其 犹 橐 龠 乎 。

(12)、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13)、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

(14)、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7)、(对应通行本第二章)注:天下都迷恋的事物,是恶的根源。都偏爱于好的,是不好的根源。有无相生,难易相对生成,长短相比而显现,高下相依而存,音声波动相互应和,时间前后相随。因此圣人皆以无为法而行,行不言之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演绎道却像还没有开始,所为甚大而无所着,成就一切而不占有(无所得)。因不占有(无所得),也就没有失去。

(18)、《道德经》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总论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后面大部分论述修道之“德”。

(1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can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20)、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现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为袭常。

3、道德经原文第一章

(1)、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六 章

(2)、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

(3)、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非 以 其 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

(5)、这是修道境界,不是哲学哲理之类。不修道者,做哲学哲理解,无不可。

(6)、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7)、从出土时间看,楚简本之坟墓、竹简、文字等,其年代要早一些。

(8)、其政闷闷(执政者的政策宽厚),其民醇醇(人民自然富贵和睦);其政察察(执政者的政策苛刻),其民缺缺(人民自然缺其所缺)。祸兮福所倚(灾祸中倚藏着福祉);福兮祸所伏(福祉中伏藏着灾祸)。孰知其极(谁能彻底明白端倪)?其无正(没有标准参考)。正复为奇(正直为何变的诡诈)?善复为恶(善良为何变的恶毒)?人之迷(人们为此感到迷惑),其日固久(时间已经久远了)。是以圣人(所以圣人),方而不割(方正而不生硬),廉而不刿(锐利而不伤人),直而不肆(耿直而不放肆),光而不耀(光明而不炫耀)

(9)、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大 故不肖。若肖 细久矣,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 故能勇,俭 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zhang。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健之如以慈垣之。

(10)、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羸弱)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12)、视 之 不 足 见 , 听 之 不 足 闻 , 用 之 不 足 既 。

(13)、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i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14)、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15)、0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jiu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6)、下 德 不 失 德 , 是 以 无 德 。

(17)、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一 章

(18)、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19)、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20)、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

4、道德经原文完整版免费

(1)、译文:安定的局面容易持守,没有迹象的事物容易图谋;脆弱的东西容易分解,细微的东西容易散失;所以要在事情尚未萌芽之时,就预先处理好。乱事在尚未形成的时候就要预防以免发生之时难以处理。

(2)、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

(3)、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此 三 者 以 为 文  不 足 ,故 令 有 所 属 。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8)、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为 吾 有 身 ,

(9)、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hùn)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绳绳(繩繩mǐnmǐ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0)、有人说,“这才证明版本发展过程,通行本从帛书本发展而来,帛书本从简本发展而来”。这样说是错误的。理由如下。

(11)、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1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3)、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一 章

(14)、至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6)、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chai虺hui蛇弗蜇,攫jue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in牡之會而朘zui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sha,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17)、静 胜 躁 , 寒 胜 热 。 清 静 为 天 下 正 。

(18)、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五 章

(19)、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

(20)、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5、道德经原文 老版

(1)、闻道者日损,是帛书本。通行本用的是为道者日损。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4)、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

(5)、觑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6)、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恒且畏死,而为奇者吾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希不伤其手矣。

(7)、是 以 圣 人 抱 一 为 天 下 式 。

(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9)、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0)、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

(11)、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12)、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13)、有亡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14)、 通行本是自己的己字。单独拿出这句话,己字是通达的。但帛书乙本的已字,令我们看到了圣人本义。已,乃止。通篇而言,已字是正确的,是老子一贯语气。圣人无积,如何做到?那就是通过为人和予人做到,也即维护他人,给予他人,如此而行,有便归无,多便归少,此即最初意义上的无为。如此无为,才能最终得道。而己字,显然是歪曲了圣人本义,是没有修行者自以为是的修改。圣人,不可能引导我们缠陷于有,而是一定要引导我们止有的。修道者,哪个不懂这个道理呢。 

(15)、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dai。俾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于江海也。

(1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

(1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8)、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19)、(对应通行本第五十五章)注:德行深厚的人,像刚出生的婴儿,毒虫毒蛇不蜇它,猛禽凶兽也不搏击它。紧固柔弱而拳头紧握,不知男女交合小阴茎自动勃起,是生机和精气充沛,整天哭嚎也不沙哑,是元气柔和之至的缘故。

(20)、宠 为 下 , 得 之 若 惊 , 失 之 若 惊 , 是 谓 宠 辱 若 惊 。

(1)、 有物混成(有一种物质混然而成), 先天地生(先于天地产生)。 寂兮廖兮(寂静啊无形啊), 独立而不改(独立存在而永恒不变), 周行而不殆(周而复始而不会殆尽), 可以为天下母(可以认为它是天下万物的本源)。 吾不知其名(我不知它叫什么名字), 字之曰“道”(就送它一个字叫“道”), 强为之名曰“大”(勉强为它起了一个名叫“大”)。 大曰逝(它可以说是遥不可及的过去和未来), 逝曰远(遥不可及的过去和未来也可以说是无比深远), 远曰反(知道它的深远是因为能了解它周而复始的缘故)。 故道大(所以说道是伟大的)、 天大(天是伟大的)、 地大(地是伟大的)、 人亦大(人也是伟大的), 域中有四大(宇宙中有四个伟大), 而人居其一焉(而人也占居其中之一)。 人法地(人尊循于地的法则), 地法天(地尊循于天的法则), 天法道(天尊循于道的法则), 道法自然(道尊循于自然的法则)。 

(2)、道德经,根据史书记载,是早于孔子的老子的著作。那个年代,五行观念还没有流行。一部道德经,提到阴阳,确实没有提及到五行,也没有提及易经,可证道德经确系春秋时期早于孔子的作品,司马迁所言非虚。因为道德经非比寻常,涉及宇宙人生根本问题。如果五行观念及易传之内容老子之时已经成形,从哪个角度而言,老子都不能回避,就如阴阳观念老子没有回避一样。后世传抄的简本有太一生水之论,五行观念已然确见。如此说来,简本只能说是藏者对道家著作的摘抄了。道德经属于“摘抄”的对象之且其所抄底本还不是正本。简本对道德经的抄写,又只是片段摘抄,可见藏者重视程度及研究深度皆不够。而帛书,甲乙本皆是通篇不同字迹的抄写,且存在甲乙本之间对照关系,足见珍藏者的重视程度及研究深度。可见帛书本才是正本清源之作。

(3)、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4)、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出生入死(从生到死), 生之徒十有三(活人有四肢九窍); 死之徒十有三(死人有四肢九窍); 人之生动之死地(活生生的人死于非命), 亦十有三(也有四肢九窍)。 夫何故(区别在哪里)? 以其生生之厚(就是对生命的感悟境界)。 盖闻善摄生者(传说善于把握生命的人), 陆行不遇兕虎(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 入军不被甲兵(进入军队不用被上盔甲和带上兵器)。 兕无所投其角(犀牛没有目标用它的犄角), 虎无所措其爪(老虎没有目标用它的利爪), 兵无所容其刃(敌人没有目标用他的兵刃)。 夫何故(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 以其无死地(就是他没有进入必死之地)。 

(6)、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7)、宠辱若惊(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什么叫宠辱若惊)? 辱为下(把荣辱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得之若惊(得到了无比惊喜), 失之若惊(失去了无比惊恐)。 是谓宠辱若惊(这就叫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什么叫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我所以有强烈患得患失的心态), 为吾有身(因为我有自我的观念), 及吾无身(如果我抛开自我), 吾有何患(我还有什么理由患得患失)。 故贵以身为天下(所以重视自身为天下的人), 则可寄于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寄于他); 爱以身为天下者(爱惜自身为天下的人), 乃可以托于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8)、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章

(9)、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10)、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11)、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yāng),是为习常。

(12)、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3)、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4)、大道氾(fàn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1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耀。

(17)、我愚人之心也哉,沌(dùn)沌(dùn)兮!

(18)、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巳。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9)、道冲(道似一个器皿), 似万物之宗(好像万物的根源), 渊兮(它浩瀚无边啊), 而用之或不盈(永远取之不尽)。 挫其锐(压制锋芒), 解其纷(解脱纷扰); 和其光(和顺光辉), 同其尘(混同尘垢)。 湛兮(高深莫测啊), 似若存(好像无处不在)。 吾不知谁之子(我虽然不知它的来源), 象帝之先(但它却先于上帝)。 

(2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

(3)、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

(4)、宠 辱 若 惊 , 贵 大 患 若 身 。

(5)、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

(6)、天 下 有 道 , 却 走 马 以 粪 。

(7)、(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自 见 者 不 明 ﹔ 自 是 者 不 彰 ﹔

(9)、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