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典故73句精选

2023年10月31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中国传统道德格言

1、中国传统道德精华

(1)、(译文)谦虚待人,必有很多人亲近你;骄傲自大,必有很多人离开你。

(2)、2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3)、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但只有傻瓜才坚持错误。(西塞罗)

(4)、1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5)、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6)、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8)、出自《论语·子张》。(解读)人态度端正、品格高尚,在小节上有所瑕疵是可以的。

(9)、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1)、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2)、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4)、(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15)、2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7)、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8)、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19)、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0)、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2、中国传统道德典故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3)、(译文)见闻广博、学问深广而又知道礼让,力行正道而又不知懈怠,这种人可称得上君子。

(4)、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5)、200.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6)、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7)、(译文)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能。

(8)、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

(9)、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0)、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11)、(译文)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12)、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13)、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5)、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6)、(译文)看一匹马的优劣要看它的骨骼的好坏,要知道事物的真相,就要追本溯源。

(17)、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8)、使人做自己举止行为的最严厉的评判者的力量是什么?是良心,它成为行为和理智的捍卫者。——苏霍姆林斯基啊!良心!良心!人类最忠实的朋友。——高尔基

(19)、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20)、1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3、中国传统道德经典摘抄

(1)、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2)、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3)、(译文)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想轻轻松松的,就不会有成就的。

(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8)、中国古代“修身”的宗旨:一是修己成人,二是修己安人,三是修己善群。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道德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是道德的本体。

(9)、出自《商君书.慎法》。对我所喜爱的人公正不徇私不阿附,对我所憎恶的人不去陷害,爱与厌恶都以正直相待,就能把事情管理好。

(10)、2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2)、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4)、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5)、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1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万事莫贵于义。——《墨子》

(1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8)、“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19)、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0)、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

4、中国传统道德名句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3)、文化作为人最核心的内在因素,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此人之所以非彼人。占有文化、支配文化、创造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彰显着人与人的根本差别。

(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5)、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6)、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7)、凡教化之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前汉书) 欲安时兴化,不先富而教之,其道无由(晋 书)

(8)、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9)、1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0)、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11)、1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2)、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