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诗派风格130句精选
王昌龄的诗派
1、王昌龄的诗派是什么
(1)、轩车人已散,箫管凤初来。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2)、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番禺县人)、陈恭尹(顺德县人)、梁佩兰(南海县人)的合称。三人居里邻近,时相过从,在创作上互相推重,在当时岭南地区最享盛名。
(3)、故交负奇才,逸气包謇谔。隐轸经济策,纵横建安作。
(4)、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5)、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汾阴备冬礼,长乐应和风。
(6)、但愿莫忘前者言,挫骨黄尘亦无愧。行路难,劝君酒,莫辞烦。
(7)、苏诗趋向粗犷豪迈一路,梅诗则多委婉闲淡之作。因此,欧阳修《六一诗话》品评道:“圣俞(梅尧臣)、子美(苏舜钦)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这个意见是恰当的。
(8)、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须枉车过,为我访荷裳。
(9)、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10)、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11)、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12)、公安三袁(又称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长安里(今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13)、因为姚崇的推崇,后来科举考试的时候,唐代甚至多次以“玉壶冰”或者“清如玉壶冰”作为科举的试题,所以盛唐渐有“冰壶”之风。所以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其实既是在赠友人,又是在赠给自己,赠给自己一种至纯至真的人生。他是在说,任红尘荒芜、现实苟且,任人生仕宦起伏、命运跌宕,我那一颗至真至纯的心,还是像你们以前知道的那样从未改变。
(14)、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郊原欲下雪,天地棱棱寒。
(15)、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16)、我们说王昌龄该是“边塞诗派”真正的领袖和翘楚,就像孟浩然才是实际上“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和翘楚一样。事实上,王昌龄和孟浩然的命运真的很像。两个人不仅是两大诗派中诗歌成就最高者,而且也可以算是盛唐两大诗派中年龄最长者。孟浩然生于公元689年,王昌龄则生于公元690年,两个人只相差一岁。他们比同生于公元701年左右的王维和李白几乎要大了一轮。王昌龄比高适要大12岁,比岑参要大25岁,说起来他绝对是高适、岑参的前辈诗人。
(17)、 这是一首抒情诗。前两句作者点明时间春夜,在西宫深夜的静与花香袭人、宫廷生活的静谧迷人的美好下,诗人却细腻入微地摹写了她们深刻的内心痛苦,她们对幸福的憧憬,她们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织着希望的复杂心理。百花香百花香,百花自赏香;春恨长春恨长,春恨夜漫长。写出了徒有美景却无人欣赏的凄凉景色。为什么没人欣赏,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卷帘只会徒添烦恼,那还是不看了罢。第三句欲弹琴却只是斜抱着看着窗外发呆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痛苦的心情。诗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而“昭阳”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遥远,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让人心疼。这首诗表面上以妃子视角写不受黄上欣赏的苦与怨,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实则是写自己在仕途上不受皇帝重用,却又不敢直言的伤感与无奈。也是很有新意的一篇诗作了。
(18)、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19)、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0)、前代山水诗和田园诗为其繁荣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2、王昌龄诗派风格
(1)、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2)、文人受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鼓舞,仕进道路的吸引,身赴边塞,心向边关,逐渐形成了横槊赋诗的创作环境。
(3)、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4)、当然他和孟浩然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最终考中了进士。唐代有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进士是非常难考的。而王昌龄37岁考中进士,也算是春风得意了。考中进士之后,他补秘书省校书郎,就是应该在校书郎任上,他结识了比他长一岁的孟浩然。这一段时间应该是王昌龄人生最幸福的时候,初入仕途,家国天下的理想充满了希望,又结识了很多人生知己。所以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也就是他和王之涣、高适三个人在旗亭喝酒唱诗的故事,也就发生在这段时候。
(5)、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59岁的王昌龄辗转回老家途中,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闾丘晓为什么要杀害王昌龄?史书记载甚少,留下千古之谜。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名下,有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公元757年,张镐奉命平定“安史之乱”。这年秋天,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救援。为人傲慢、刚愎自用的闾丘晓,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张镐,更怕仗打败了“祸及于己”,于是故意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致使贻误战机,宋州陷落。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在行刑时,闾丘晓露出一幅可怜相,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有亲,乞贷余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张镐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话就把闾丘晓挡了回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6)、寥落幽居心,飕飗青松树。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7)、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有诏征草泽,微诚将献谋。
(8)、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9)、鞍马上东门,徘徊入孤舟。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10)、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11)、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12)、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13)、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14)、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5)、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16)、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朦胧。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17)、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8)、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19)、王昌龄有才,诗歌写得好我们不能否认,因为诗歌写得好,所以他认识的人也都是当时诗坛上的大腕,比如王之涣、孟浩然、李白,哪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特别是孟浩然,就是拿生命与这位“七绝圣手”交往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被贬官,路上经过襄阳,他就顺道去拜访了圈内的好朋友孟浩然。有朋自远方来,孟浩然自然很高兴,陪着王昌龄连吃带喝。可是他光顾着心里高兴、嘴上痛快了,忘了自己不能这样。原因是他患有疽病,背上长了个疮,这种病不能吃发物,不能生气。其实,孟浩然的病马上就要痊愈了,结果王昌龄这一来,孟浩然不管三七二十一陪着他胡吃海喝,吃了很多海鲜,结果疽病复发,一命呜呼。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孟浩然十分看重王昌龄,也可以看出王昌龄不注意细节,他对孟浩然的病难道就一点也不知道?
(20)、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3、王昌龄是什么诗派的代表人物
(1)、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2)、中国北宋诗人苏轼和黄庭坚的并称。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诗风格的体现者,影响都很大,因而自北宋末以后,不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常常以“苏黄”并称。
(3)、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4)、波流浸已广,悔吝在所汲。溪水有请源,蹇裳靡沾湿。
(5)、诸侯分楚郡,饮饯五溪春。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
(6)、我们说王昌龄该是“边塞诗派”真正的领袖和翘楚,就像孟浩然才是实际上“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和翘楚一样。事实上,王昌龄和孟浩然的命运真的很像。两个人不仅是两大诗派中诗歌成就最高者,而且也可以算是盛唐两大诗派中年龄最长者。孟浩然生于公元689年,王昌龄则生于公元690年,两个人只相差一岁。他们比同生于公元701年左右的王维和李白几乎要大了一轮。王昌龄比高适要大12岁,比岑参要大25岁,说起来他绝对是高适、岑参的前辈诗人。
(7)、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终身不仕,又称孟山人。39岁入长安应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8)、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9)、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11)、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萧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并游焉,号曰‘八友’。”这些人中,沈约、谢朓、范云、都是一代文人。
(12)、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13)、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新声一段高楼月,圣主千秋乐未休。
(14)、而且王昌龄和孟浩然的人生开始追求之路也非常相似。在讲究氏族、名门望族、贵族的唐代,孟浩然与王昌龄都出身贫寒,他们都是平民出身,没有什么望族背景。但他们早年求学、治学的时候,对人生都特别有清晰的规划。在充分的求学、治学之后,20岁的孟浩然选择隐居鹿门山,而不是急于求仕。王昌龄也是这样,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隐居长安灞上,和孟浩然一样修身养性,每日薄暮垂钓,平明去耕,而亲身从事农作生活。他一直到29岁,始漫游天下,先是自关中漫游中原,然后到燕赵大地,出幽燕塞上,又南下定州,最后再返长安。
(15)、其王昌龄诗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王昌龄去过边塞,真正看到了边塞的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因而在他的边塞诗中,组成了一幅非常壮美的自然景物的群体图。这些意象的上面附着了边塞将士的情与意,是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物,即自然的物与将士的情两相交触,诗人还借助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构成了王昌龄边塞诗的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他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选择某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注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促使景与情水乳交融,真善美高度统一。其既采用赋体,描写实景,又巧用直中含曲的方式,求得含蕴无穷的言外之意。其以苦心与孤诣,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意境十分深蔚。
(16)、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17)、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18)、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19)、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20)、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
4、王昌龄的诗歌属于什么派
(1)、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2)、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3)、信宿百余里,出关玩新月。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4)、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为我衔素书,吊彼颜与原。
(5)、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6)、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7)、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8)、袅袅清夜猿,孤舟坐如此。湘中有来雁,雨雪候音旨。
(9)、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理道须任贤,安人在求瘼。
(10)、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11)、青冥孤云去,终当暮归山。志士杖苦节,何时见龙颜。
(12)、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四人都出自苏轼门下,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
(13)、赖承琢磨惠,复使光辉新。犹畏谗口疾,弃之如埃尘。
(14)、烟火临寒食,笠歌达曙钟。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15)、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16)、苍荻寒沧江,石头岸边饮。天仗森森练雪凝,身骑铁骢自臂鹰。
(17)、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
(18)、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19)、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
(20)、科场颇为得意,仕途却明显失意的王昌龄在做汜水尉五年后,被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从长安赴江宁任所,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到江宁后,又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手段,过于意气用事也实在容易授人以柄,但也是个可爱的直男了。《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这时他正遭谤议,送别至友远行,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
5、王昌龄的诗歌流派
(1)、秋风一片叶,朝镜数茎丝。州县甘无取,丘园悔莫追。
(2)、苏诗趋向粗犷豪迈一路,梅诗则多委婉闲淡之作。因此,欧阳修《六一诗话》品评道:“圣俞(梅尧臣)、子美(苏舜钦)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这个意见是恰当的。
(3)、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4)、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淇水徒自深,浮云不堪托。
(5)、岂伊骇微险,将以循氓揖。奔飞振吕梁,忠信亦我习。
(6)、源向春城花几重,江明深翠引诸峰。与君醉失松溪路,山馆寥寥传暝钟。
(7)、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8)、这一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尤以善写新乐府著称。
(9)、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10)、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11)、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12)、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金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3)、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14)、相去万余里,遥传此夜心。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15)、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16)、我们讲盛唐诗歌,讲盛唐边塞诗,一般说起来盛唐边塞诗派最有名的,一般文学史上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所以“边塞诗派”也经常被简称为“高岑诗派”。这就像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有时候被简称为“王孟诗派”,就是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但我个人认为“山水田园诗派”,以“王孟”为代表这没有问题,王维和孟浩然是最典型,也是成就最高的两面旗帜。但“边塞诗派”,尤其是盛唐的边塞诗派,如果只论边塞诗派中的“歌行体”创作,那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那没问题,但要整体而言,成就最高的、最深得人心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毫无疑问还是以王昌龄为翘楚。
(17)、脱却囗囗囗,囗囗沦狄天。匈奴不敢出,漠北开尘烟。
(18)、边塞诗人,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人,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史学其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
(19)、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20)、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1)、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一澄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2)、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倾人城,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
(3)、 他是透明的彩虹色。从698-757年,王昌龄见证了盛唐四位皇帝的交替,享年60岁,是古代为数不多的高寿诗人,也被后人考证称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人生虽铺满坎坷但也因此完美。
(4)、善用比兴深于寄托善用比兴,深于寄托,代表作如《长信怨》。
(5)、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6)、法向空林说,心随宝地平。手巾花叠净,香帔稻畦成。
(7)、苍苍竹林暮,吾亦知所投。静坐山斋月,清溪闻远流。
(8)、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
(9)、指唐开元年间长安市上的八位嗜酒好仙的“酒仙”:一仙贺知章、二仙汝阳王李琎、三仙清和县公李适之、四仙崔宗之、五仙苏晋、六仙李白、七仙张旭、八仙焦遂。出自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这首诗描述了当时长安市上“饮中八仙”的醉后之态。
(10)、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11)、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知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12)、 至德二载(757年),王昌龄途经亳州时,他仍没忘访友之心,专程登门拜访了时任亳州刺史的闾丘晓。他想象闾刺史会和孟浩然、李白、岑参、辛渐一众诗友一样,会与他畅饮论诗,没想到,迎接他的竟是残酷地杀害。闾丘晓为什么要杀害王昌龄呢?史书记载甚少,留下千古之谜。一生都在渴望建功立业的大诗人,最终竟然惨死于小人之手,实在是令人惋惜。
(13)、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
(14)、"南袁"指的是袁枚,号随园老人。"北纪"指的是纪昀,纪晓岚。
(15)、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16)、济南二安指宋朝时期两位著名词人辛弃疾和李清照。因两人都是济南人,字号中都有“安”字,于是后人将他们合称为“济南二安”。
(17)、相逢楚水寒,舟在洞庭驿。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迹。
(18)、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19)、江左三大家是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的合称。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
(20)、吾宗秉金璞,楚得璆琳最。茅山就一征,柏署起三载。
(1)、枫桥延海岸,客帆归富春。《送邬贲觐省江东》
(2)、盛唐选拔人才的途径较多,君主为了粉饰太平,热衷于征隐士,提供了一条终南捷径;
(3)、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
(4)、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5)、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6)、“大李杜”是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
(7)、淑气来黄道,祥云复紫微。太平多扈从,文物有光辉。
(8)、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9)、背完《30天冲刺:考点书》,不怕汉语言文学考研大综合!
(10)、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