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113句精选

2023年09月29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有关孔子的故事20字

1、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20字

(1)、“传道授业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您知道一些什么呀?”

(2)、■ 孔子35岁时,因为鲁国内乱而投奔齐国。为了接近齐景公,他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管家。第二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治的事,孔子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景公极为赞赏他,就要起用孔子时,却因为齐国宰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孔子之后不久便返回鲁国,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3)、孔子也企图寻找历史的规律性。他的弟子子张有一次问道:“十辈以后的事可以知道么?”孔子说:“殷代的文化是承继夏代来的,不过有些增减;周代的文化是承继殷代来的,不过有些增减。那么,依此类推,就是百辈以后也可以约略估计了。”当然,孔子还不能够知道科学的社会发展规律,然而从孔子的话看来,他是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而且是可以预见的,这是无疑的。

(4)、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

(5)、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6)、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织布。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那女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的斧子,“给你!”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铁做的,‘金’乃铁也。你是要借斧子吧!”子路拿着斧子跑回停车处,并将刚才的事情诉与孔子。

(7)、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8)、“美哉!大士。”颜渊的一番话,令孔子嗟叹不已。

(9)、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

(10)、“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11)、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12)、“游于艺”的艺,在孔子时代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就现代的分科而言,

(13)、缰持了一会儿。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吗?”

(14)、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

(15)、孔子觉得这人有点不太懂礼貌,做客的客人,主人请坐才坐,主人问话才说,怎么倒滔滔不绝地先说起话来?可是孔子还是耐着性子听客人把话说完,然后送客出门。

(16)、“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孔子点头称赞。

(17)、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18)、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孔子有一天得到了一个稀世宝珠,宝珠上有一个九道弯的孔。孔子想给宝珠穿上线,可一次都没有成功。他想,妇女心细,像这样的事情她们可能会有办法,于是便去问一个在附近采桑的妇女。采桑的妇女让孔子捉了只蚂蚁,然后在蚂蚁的细腰上系上细细的丝线,把蚂蚁放进宝珠孔的一头,在另一头抹上蜂蜜,引逗蚂蚁。果然,蚂蚁带着丝线从珠孔的这头爬到了另一头,就这样把线顺利地穿好了。

(19)、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

(20)、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

(1)、也就因为如此,孔子便很自信地认为业已获得一套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蓝图,并认为这套蓝图是有历史根据的。所以他说:“齐国如果变革很好,可以达到鲁国所已达到的程度;鲁国如果再变革得好,就可以达到近乎理想的程度了。”这就是他仆仆风尘,奔走各国,希望实现自己理想的缘故之一。

(2)、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3)、这时弟子们都在嚷道:“师傅,咱们走吧!”孔子只得朝小孩躬躬首:“后会有期!”心里想着,这些知识还真没好好研究过呢!随即令车夫调转车头,绕道而行。

(4)、“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5)、对有领袖气质的弟子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6)、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告诉了孔子。

(7)、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8)、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9)、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10)、其中,《嚣张狂妃》《将军妻不可欺》《这个大叔太冷傲》的平台热度分别为1901414

(11)、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

(12)、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13)、书成后传至秦国,秦王读后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的著作得到了秦始皇的称赞。秦国攻韩,韩王本来不用韩非,待秦进攻甚急,韩王於是委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见到了韩非很为喜悦,但亦未信用。

(14)、本周播放量的榜单中,动画《斗罗大陆》继续霸榜,单周播放量为6亿;动画《魔道祖师》以8312万位居榜单第二位,排名第三的是《斗破苍穹第3季》,单周播放量为7075万。

(15)、对习惯于安贫乐道的弟子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6)、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17)、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18)、有一次,孔子对弟子们说:“历史上残缺的文字,我从前还见到过。现在这种残缺的文字简直看不到了。”这就是孔子留心史文的实例。

(19)、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

(20)、门一开,一位长衫高帽的男客走了进来,走到孔子席边,双腿并拢,两手合弯腰道:“先生大安!”

3、有关孔子的故事20字左右

(1)、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2)、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

(3)、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4)、他曾说:“我不会创作,我只是转述;我喜欢古代的东西,并且愿意做解释的工作。”这是谦虚,但也是真话。

(5)、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6)、孔子3岁丧父,小时候家庭生活很艰难,在母亲的教导下,从小就对礼教很感兴趣。他虚心好学,拜过很多人为师,相传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

(7)、子路此时,举手问道:“请问先生,您的志愿,又是如何?”

(8)、以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已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9)、这样,他所编写的《春秋》就不尽是客观的事实纪录了,而是有主观看法的。记载一件事情,往往不是写的事情本身怎样,而是写他认为事情应当怎样。例如孔子认为当时的吴楚两国还不是文明的国家,所以它们的国王虽然自称为王,孔子在书里却不把他们称作王;又如晋国曾把周天子叫了去,孔子认为如果照写,便损害周天子的尊严,于是只写作周天子到某地去打猎。这就是所谓《春秋》的名分大义,这就是后代的统治者为什么十分看重《春秋》的道理,这也就是《春秋》还不足称为一部严格意义的史书的缘故。

(10)、刚送走客人,孔子的学生曾子进来了,他同样坐到孔子旁边,觉得这样更能亲近老师。

(11)、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12)、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家乡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13)、只见那人目视远方,漠然答道:“什么东西是石?什么东西是火?”

(14)、话说孔子,娶媳妇时间不长,有一天日头偏西,急匆匆的往家跑,撞开门就进了里屋,抬眼正看到他的媳妇正准备换衣服,衣裳刚刚脱尽,被孔子看了个满眼。当时就急了,说“你这个贱人,一点也不懂礼义廉耻,我非休了你不可。转身就气冲冲的就奔了上房,见到老娘把着经过说了一遍。气愤非常,态度也很坚决,她这么不知道廉耻的妇人,非休了她不可!老娘听完以后,笑着问,“你进门的时候,敲门了吗”?孔子回答没有,“说你咳嗽一声了吗”?孔子说也没有,老娘说,不是媳妇不懂礼仪,这事怪你啊,人家儿媳在自己的房中换衣服,没什么不可以啊?“将进堂,必声扬”你这样不懂礼貌的贸然闯进,不能责怪你媳妇。你还整天的讲说礼数,口口声声要休了人家,这算什么道理?孔子一想,老娘说的对啊,急忙向媳妇低头认错。虽然说是个小故事,这说明一点,人就是人,总是有过错,有过必改,就是好同志。

(15)、比如,雍也篇: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1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7)、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18)、孔子听后,慨叹不已。刚才遇一聪颖孩童,现又遇一村妇,不仅乐于助人,还十分聪敏。不禁赞曰:楚乃藏龙卧虎之地也!

(19)、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20)、在《论语:述而篇》里,谈到儒者的修养时,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教化弟子的目的,也是要求弟子,最终彻悟人生宇宙的真相,得真智慧。唯有如此,弟子们,才可能真正拯救自己,从而也懂得,如何帮助别人,拯救自己。

4、关于孔子的故事20字左右

(1)、小孩说:“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那我问您,您有多少根眉毛?”

(2)、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3)、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说:“我叫项襄。7岁!”

(4)、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

(5)、自然,事实上当时的现实是并没有实现他的理想的条件的。因此,孔子便只有把他的理想贯注到他所编写的《春秋》中去,企图通过历史事实的编述,具体地表现他的主张。

(6)、 给一个九道弯的珠孔穿上线,这对孔子来说无疑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但是对于身材极度“苗条”的蚂蚁来说,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呀!借助蚂蚁的帮助,孔子轻松地解决了一个难题。在小学数学解题中,有些问题凭借题中条件难以解决,我们也可以通过借助外力的方式,轻松地加以解决。

(7)、小孩理直气壮地说:“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应让车,还是车应让城?”

(8)、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9)、于是,襄子很恭敬地问道:“请问先生,用什么道术,使自己住在石中?用什么道术,使自己入于火中?”

(10)、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

(11)、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1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CYoFBTfzd5dOgAJn1vK7g提取码:f5fk 有关孔子的小故事:

(13)、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14)、魏文侯听说了这件事,便问孔子的弟子子夏说:“那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呀?”

(15)、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16)、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

(17)、丧事完毕,老大就找四个弟弟要酒,弟弟们说:‘儿子安葬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事),难道只有我们有父亲吗?我们怕你被别人笑话,用这话骗你的!’如果你不学习,人家就会笑话你,所以我当初这么劝你。”墨子的徒弟就不再要求当官了。

(18)、■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所以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他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话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19)、那客人道了安,就一屁股坐到孔子身边,迫不及待地说:“先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于您!”说话时,手已经碰到了孔子的衣服。

(20)、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

5、关于孔子的故事50字左右,要快要快!

(1)、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

(3)、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4)、“噫!”襄子有点诧异,“适才,您出来的地方就是石,您进入的地方就是火呀!”

(5)、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

(6)、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7)、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8)、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9)、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10)、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11)、不过,下面这句孔子的话,或许透露了一点消息。

(12)、孔子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文课中学生已学过《论语》十则,启发学生思考:对待学习,应抱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要有谨慎谦虚的学习态度,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本领和知识。

(13)、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扩展资料: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14)、子张又问老师:“一个读书人怎么样才能叫做‘通达’?”孔子反问他:“你说什么?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道:“在国内有名,在家中也有名。”

(15)、截止到2019年8月25日,《哪吒之魔童降世》影片获得了累计票房为86亿的好成绩,超《复仇者联盟4》所创下的票房成绩,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总榜第三名;豆瓣方面,《哪吒之魔童降世》评分为

(16)、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17)、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一个道德沦丧,礼乐崩坏,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到处崇尚强权,追逐功利,极尽攻伐竞争之能事。导致天下,一派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景象。为了救“争斗”之弊,所以,孔子带着他的一帮弟子,奔走各国,到处传播,仁心仁政的种子。尽管他知道,在他的有生之年,很难看到它们开花结果。尽管他知道,以他一介布衣儒士的身份,很难扭转乾坤。但其不屈不饶的济世情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救民心志,却使他更显,真儒气概。

(18)、曾子一下明白过来——老师明里是在指点他君臣之间的道理,实际上在暗示师生之间尊卑关系。于是,立刻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学生哪里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学生。”

(19)、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

(20)、孔子回道:“愿颜渊得志!我将背着行李典籍,跟从颜渊这孩子。”

(1)、圣人们来到这个世间,为了直接、有效地帮助我们,不惜牺牲自己身体的逸乐,与我们同甘共苦,同赴危难。所以,易曰:圣人吉凶与民同患。菩萨说:地狱不空,我不成佛。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4)、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5)、小孩笑道:“啊,您又嫌多,那太阳只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

(6)、当然,孔子当代(周)的文献是很丰富的,所以孔子说:“周代文化承继夏殷二代,于是更完备更灿烂了!我赞成周代。”这也就是孔子长期间想做第二个周公的缘故,因为在孔子看来,周公正是周代文化的奠基人。

(7)、因为,《春秋》是中国保存下来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它具有鲜明的时间观念,记载历史事件、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年、月、日,都很精确。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神话色彩很淡,主要是写人的历史,这在二千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春秋》中虽然有着不少孔子的主观企图,但他是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来编写的。孔子在其他方面的文字工作,每每听从别人修改,并不坚持己见。独独在《春秋》上,他要写就写,要删就删,千锤百炼,一字不苟,连擅长文学的弟子子游子夏也不能参加什么意见,甚至不能动一字。他重视到如此地歩,曾说:“后代人知道我孔丘的,将因为这部《春秋》;后代人责骂我孔丘的,也将因为这部《春秋》。”可见孔子简直把《春秋》当做他的第二生命了。

(8)、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有多少根呢?”

(9)、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10)、一篮鸡蛋有50多个,三三数余2个,四四数余3个,五五数余4个,则这篮鸡蛋至少有多少个?

(11)、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

(12)、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

(13)、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