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诗词歌赋104句精选

2023年10月08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王阳明诗词

1、王阳明诗词名篇

(1)、王阳明酷爱象棋,自幼即能与成人对弈,往往是杀得对手大败。他下起棋来,心无他顾,常常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其用精之至,使慈祥的母亲心疼得流泪。一次,他与人在河边对弈,由于整个身心都扑在象棋上,又忘了吃饭,连母亲的责备也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以致于母亲三次呼唤他都全然不觉。母亲站在一旁,真是又疼又气又恨,一把抓过象棋,一古脑儿扔到了河里。

(2)、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另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4)、1山寺钟呜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流暄。——孟浩然

(5)、✦飞锡:锡杖,即和尚的禅杖。多指和尚云游,作者借此表达他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天风:天地之正气的意思。

(6)、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7)、正德四年底,38岁的王阳明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接到吏部的文书,调任江西庐陵县任知县,结束贬谪生涯。在西辞龙场东归的途中,恰逢除夕之夜,王阳明感慨万千,写下了“扁舟除夕尚穷途。荆楚还怜俗未殊。处处送神悬楮马,家家迎岁换桃符。江醪信薄聊相慰,世路多歧谩自吁。白发频年伤远别,彩衣何日是庭趋?远客天涯又岁除,孤航随处亦吾庐。也知世上风波满,还恋山中木石居。事业无心从齿发,亲交多难绝音书,江湖未就新春计,夜半樵歌忽起予”(《舟中除夕二首》),展示他淡定从容的心态,不再为一时的得失荣辱而心潮跌宕。

(8)、绕看干羽格苗夷,忽见风雷起战旗。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

(9)、居住在龙岗山“阳明小洞天”的王阳明,面对苗獠无知,因俗化导,与当地土人相处融洽,远近的年轻人纷纷赶来向他问学。当地土人同情他穴居潮湿,帮其伐木筑房,不月而成。王阳明名其居“何陋轩”,名其亭“君子亭”,名其堂“龙冈书院”,还赋诗《龙冈新构》,以庆新居:“谪居聊假息,荒秽也须治。凿山献薙林条,小构自成趣。开窗入远峰,架扉出深树。墟寨俯逶迤,竹木互蒙翳。畦蔬稍溉锄,花药颇杂莳。宴适岂专予,来者得同憩。轮奂非致美,毋令易倾敝”、“营茅乘田隙,洽旬始苟完。初心待风雨,落成还美观。锄荒既开径,拓樊亦理园。低檐避松偃,疏土行竹根。勿剪墙下棘,束列因可藩。莫撷林间萝,蒙笼覆云轩。素缺农圃学,因兹得深论。毋为轻稼穑,吾道固斯存。”表达了他逆境奋争的人生观,从中可以看出王阳明已渐摆脱被贬之初的忧郁苦闷,在悟道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改变、升华。之后,王阳明开始在讲学,并应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邀,来到贵州书院讲学近一年,传播“知行合一”学说。《明史》认为,他的这一讲学达到了“贵州士始知学”的境界。

(10)、老僧岩下屋,绕屋皆松竹。朝闻春鸟啼,夜伴岩虎宿。

(11)、自言绝学馀,有志莫与共。手持一编书,披历见肝衷。

(12)、积习片言容未解,舆情三月或应孚。也知伯有能为厉,自笑孙侨非丈夫。

(13)、正德十六年初,50岁的王阳明开始在江西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并称“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完成了“心学”体系的建构。

(14)、暝泊后江湖,萧条旁罾垒。月黑波涛惊,蛟鼍互睥睨。

(15)、落后,但骑兵利害,在明朝还没有防御骑兵的万全之策,王阳明一心思考对付骑兵的办法。他想到了东汉时的伏波将军。有一天,王阳明居然梦见自己拜谒伏波将军庙,梦中写下这首诗。

(16)、全才,不是看他(她)在某一个大领域内多牛,而是看他(她)能跨多个领域,并且个个精当。

(17)、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10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欧阳修

(19)、亦皆来集,请名龙冈书院,其轩曰“何陋”。〔二首〕

(20)、无极生往来,往来万化出。万化无停机,往来何时息。

2、王阳明诗词歌赋

(1)、仙骨自怜何日化,尘缘翻觉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莱兴,飞上青天十二楼。

(2)、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魏子安

(3)、江醪信漓浊,聊复荡胸滓。济险在需时,徼幸岂常理?

(4)、王阳明31岁时,告病回到余姚老家休养,并在家乡的阳明洞中筑室读书,渐悟仙、释二氏之非,开始一心一意专注于圣贤之学:道学。此时的王阳明,已有道学家的人生境界与心性修养,认为只要与天理合就可消除个人私欲,达到“光风霁月”的至乐境界。他的《寻春》诗曰:“十里湖光放小舟,漫寻春事及西畴。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白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那种“乐在哪里,乐在心;有此心,便有乐”的玲珑透彻、脱俗超尘心情无不跳跃于空灵优美的诗章之中。而那首《山中立秋日偶书》:“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袒裼坐溪石,对之心悠悠。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则展示了王阳明洒脱澄明的情怀。诚然,此时的王阳明也有过未能脱尽渣滓、脱凡入圣的惶惑。他在《化城寺》诗二中所表达的“云里轩窗半上鉤,望中千里见江流。高林日出三更晓,幽谷风多六月秋。仙骨自怜何日化,尘缘翻觉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莱兴,飞上青天十二楼。”充满了对“天人一体”的圣贤气象的无限向往,并孜孜以求。

(5)、王阳明一生谦谨廉明,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堪称一位全能大儒,万历十二年,被奉祀于孔庙。其于哲学思想理论方面,是心学发展之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在伦理道德修养方面,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每人都有,“满街都是圣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照着良知去做,去“致”良知。由此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观点,不同意把“知行”分开看成先后的关系,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其“知行合一”说,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强调道德实践。晚年把思想归结为“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引起王门后学理解上的分歧和争论,但其思想流行达150年之久,形成阳明学派,在明代影响极大。阳明心学对千古不变的圣贤教义有所突破,不无积极意义,然而也导致了后来空谈心性之风的流行。其代表性著作有《传习录》《大学问》《阳明先生文录》等,后人辑有《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传世。本版《王阳明诗集》凡十卷,根据《王阳明全集》辑录编校。

(6)、闻子赋茆屋,来归在何年?索居间楚越,连峰郁参天。

(7)、我才不救时,匡扶志空大。置我有无间,缓急非所赖。

(8)、八年京国雁书沈,每见游僧问好音。已喜法支流日本,剩传诗价到鸡林。

(9)、已喜闾阎多复业,独怜饥馑未宽徵。迂疏何有甘棠惠,惭愧香灯父老迎。

(10)、(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他席他乡送客杯。(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人情已厌南中苦,(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11)、没有资料表明李清照会书法绘画,但是在她的散文中,他是经常欣赏墨宝的,因为她有珍藏,甚至流落杭州时还拿着米元章的字画去请米元章的儿子(孙子?)题跋。李清照的书法水平不会低!

(12)、愿子且求志,蕴蓄事涵泳。孔圣固惶惶,与点乐归咏。

(13)、道乡荒趾留突兀,赫曦远望石如鼓。殿堂释菜礼从宜,下拜朱张息游地。

(14)、两到浮峰兴转剧,醉眠三日不知还。眼前风景色色异,惟有人声似世间。

(15)、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

(16)、持刀忌触手,睨视不敢挥。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

(17)、缅怀岩中隐,磴道穷扳缘。江云动苍壁,山月流澄川。

(18)、挂席下长沙,瞬息百馀里。舟人共扬眉,予独忧其驶。

(19)、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20)、客居他乡太久已忘记这里并非家乡,欣喜的是自己只是一个清闲的小官。

3、王阳明诗词 山高月远

(1)、风雪凛然存节概,刮摩聊尔见文章。何当移植山林下,偃蹇从渠拂汉苍。

(2)、仙宫酣倦成熟寐,晓闻檐声复如注。昨游偶遂实天假,信知行乐皆有数。

(3)、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

(4)、五泄佳山水,平生思一游。送子东归省,菁鲈况复秋。

(5)、幽崖邃谷,襞积隐埋。中有逐世之流,龟潜雌伏,餐霞吸秀于其间,往往怪谲多仙才。

(6)、非君爱忠告,斯语容见嗤。试问柴墟子,吾言亦何如?

(7)、15岁时,面对外族侵扰、部落纷争不断的现实,王阳明溺于任侠,远离京城,独自一人出游居庸三关,经略四方之志。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王阳明登长城、思谋略,归途中还击溃2名鞑靼人,体验了别样的人生经历,增添了几分侠客情怀。在返京途中,梦谒伏波将军庙,赋诗“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诗中,表达了对东汉将领马援的景仰,也流露了报效国家、驰骋疆场的立功志向和尚武精神。

(8)、江山足游息,贤迹尚堪踵。何当谢病来,士气多沈勇。

(9)、作者: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10)、译文:引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11)、峰顶动笙乐,青童两相依。振衣将往从,凌云忽高飞。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13)、缅怀岩中隐,磴道穷扳缘。江云动苍壁,山月流澄川。

(14)、世外烟霞亦许时,至今风致后人思。却怀刘项当年事,不及山中一著棋。

(15)、谪仙楼隐地,千载尚高风。云散九峰雨,岩飞百丈虹。

(16)、投稿邮箱:2979212865@qq.com

(17)、近希小范踪,远为贾生恸。兵符及射艺,方技靡不综。

(18)、何必驱驰为,千里远相即。君不见尧羹与舜墙,又不见孔与蹠,对面不相识。

(19)、新朝望秩遵虞典,故国牲牢忆汉祠。祝册御名劳自署,华原使传已先驰。

(20)、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

4、王阳明诗词代表作

(1)、未当匠石求,滋植务培壅。愧子勤绻意,何以相规讽?

(2)、盘道迢遥傍日行,直从肤寸见云生。东溟自带春前色,北斗方齐世上名。

(3)、1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古歌谣

(4)、平生汗漫游,泠然感绝踪。海日连周观,悲风起秦松。

(5)、举首望不及,下拜风浩浩。掷我玉虚篇,读之殊未了。

(6)、愿子且求志,蕴蓄事涵泳。孔圣固惶惶,与点乐归咏。

(7)、结兰意方勤,寸草心先断。末学久仳离,颓波竟谁挽?

(8)、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9)、王阳明巡抚南赣汀漳两年多,征战漳南、平定横水桶冈、智取三浰,屡建奇功,先后奏请朝廷添设了福建省平和县、江西省崇义县、广东省和平县,惠政施而万民苏,将“政教不及,民众罔知法度”的穷乡僻壤,变成“百年之盗可散,数邑之民可安”的美好家园,解苍生之倒悬。

(10)、傍有长眉翁,一一能指道。从此炼金砂,人间迹如扫。

(11)、山空秋夜静,月明松桧凉。沿溪步月色,溪影摇空苍。

(12)、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是生而不凡、年少有为,可以说是要星星不摘月亮。如此优秀的年青人亦因官场直谏而得罪宦官,不但被贬,还被暗中追杀,险丧命于路途之中,皆因智胜一筹,伪装现场,留得青山。在父亲的鼓励下,重振英雄气,与民同伍,深受爱戴,在此期间思想不断领悟,终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并写下了《龙潭夜坐》一诗:

(1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14)、逍遥一去不复来,幽泉呜咽而含悲,群峦拱揖如相送。俯仰宇宙,千载相

(15)、10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

(16)、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17)、佳人宴清夜,繁丝激哀管;朱阁出浮云,高歌正凄婉。

(18)、1不管烟波下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

(19)、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任其忧者?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20)、始闻半疑信,既乃心豁然。譬彼土中镜,暗暗光内全。

5、王阳明诗词名句

(1)、南浦重来梦里行,当年锋镝尚心惊。旌旗不动山河影,鼓角犹传草木声。

(2)、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3)、旅倦憩江观,病齿废谈诵。之子特相求,礼殚意弥重。

(4)、挥手若相待,丹霞闪余晖。凡躯无健羽,怅望未能归。

(5)、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6)、衡庐曾有约,相携尚无时。去事多翻覆,来踪岂前知?

(7)、嗟予瞻眺门墙外,何能彷佛窥室堂?也来攀附摄遗迹,三千之下,不知亦许再拜占末行。

(8)、路僻官卑病益閒,空林惟听鸟间关。地无医药凭书卷,身处蛮夷亦故山。

(9)、成化十七年(1481),十岁的王守仁离开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了北京,因为他家的坟头冒了青烟,父亲王华考中了这一年的状元。扩展资料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10)、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11)、才华横溢的王阳明,被宦官陷害,被判入狱,身心深受磨难,几年后又送去龙场,之后在龙场入定静修,在龙场那种瘴气冲天,很少人能活下来的地方,王阳明绝地逢生。之后龙场悟道,悟出心学,知行合格物致知,名震天下。

(12)、集文治武功于一身的王阳明,是开创明代学术新风气的一代大儒,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现存诗歌多达642首,在当时诗坛独树一帜。只因其事功卓著不朽、心学精诣力造,才使得不以诗著名。一代文学宗师纪昀评价其“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清人黄中称赞其诗“如梧凤之音”,可“异香满室”。就连对心学很反感的程朱派学者李光地也不得不另眼相看,赞叹其诗“信手写来,便有唐人风韵”。可见,王阳明秀逸有致、唐人风韵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造诣,完整再现了其万死千难的人生历程、震烁古今的深邃思想和气象万千的内心修为。王阳明的“诗”,也是其生命成长中的“诗”,伴随着生命的成长过程而不断升华。从中,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视域去窥探、了解、认知王阳明,看到了一位富有诗意人生的王阳明。

(13)、冲漠际无极,列宿罗青冥。夜深向晦息,始闻风雨声。

(14)、清宵耿无寐,峰月升烟宇。会晤得良朋,可以寄心腑。

(15)、我欲仿拟试作《泰山高》,但恐培塿之见未能测识高大,笔底难具状。

(16)、王伦一行到达镇江西郊的金山寺,这是传说中“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所在。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是镇江的名胜古迹。那天登临,已是暮色茫茫,站在金山寺边,远眺暮霭之中的群山、楼阁、树木都若隐若现,再加上天空中点点繁星与江上的灯火互相辉映,是一幅十分典雅的水墨画。王伦看了很激动,开口吟诗,但不知怎么的,结结巴巴,一下子用不上词,正在冥思苦想,不知如何连上时,王阳明率先大声吟出《金山寺》,这富有豪气和仙气的诗,将天上人间组合成一幅“水月玉萧”图,意境开阔,确实震惊了当时的众游客。有一位从杭州上船的旅客,看起来也是饱读诗书的长者,他为王阳明的敏捷思路所激发,指着天上的明月和远处若隐若现的群山,以《蔽月山房》为题,要王阳明再作诗一首。王阳明没有胆怯,也不理会祖父王伦的故意推辞,镇定自若,稍作思索,创作出《蔽月山房》.

(17)、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是常道也,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著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辩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辩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辩焉,所以尊《春秋》也。

(18)、梦与抑之昆季语湛崔皆在焉觉而有感因记以诗三首其二

(19)、嘉靖三年,受郡守南大吉之邀,时年53岁的王阳明到稽山书院讲学。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慕名而来,聆听教诲,接受心学熏陶。随着学子门生越来越多,王阳明的学说也随之传播广远。看到桃李满天下,王阳明心中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在这一年的中秋,王阳明设宴于天泉桥碧霞池上,和众多学子门生一起,载歌载舞,共度佳节,酒酣之际,兴奋异常,乘兴赋诗两首“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月夜二首)),深感“聚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快乐。

(20)、众里寻她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1)、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

(2)、地东。南衡北恒西泰华,俯视伛偻谁争雄?人寰茫昧乍隐见,雷雨初解开

(3)、至道不外得,一悟失群暗。秋风洞庭波,游子归已晚。

(4)、诗的开篇便仪态潇洒,表现了世间荣辱,淡然处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后来解放了无数人的心灵,打破了数百年来理学家对人性的钳制。但要解放世人,首先就要解放自己。他说,海上的风起云涌,巨浪滔天,只要心不为所动,那这点风浪又能算什么呢?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自己原本就没放在心上;世间的万物变化,也不过似浮云掠过长空,根本就不会在心中留下痕迹。这种心境的超越,是完成了人与自我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他既反映了王阳明刚毅无畏的品质,也反映了阳明心学“戒慎不睹,恐惧不问,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观点。有了如此境界,在诗歌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此时的心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