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精髓4句90句精选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内心光明
1、王阳明心学十句话
(1)、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2)、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3)、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
(4)、无论你身处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都在当下依照良心做事。久而久之,人心上的尘埃就被擦干净了,本心也就回复光明洁净,良知达到了极致,这就是“致良知”。
(5)、释文: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6)、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7)、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著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
(8)、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9)、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0)、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11)、人但凡能够做到喜欢善良象喜爱美色,厌恶恶行象讨厌恶臭,那便称得上是圣人了。阳明先生告诉弟子,人只要喜欢善良象喜爱美色,厌恶恶行象讨厌恶臭,那便称得上是圣人了。圣人的学问,只是一个诚罢了。
(12)、(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13)、我们每次静坐时会想着:遇到事情的时候,该怎么办?是不是轻轻松松就解决了?
(1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5)、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16)、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17)、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8)、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19)、释文:悔悟是祛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中,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20)、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2、王阳明心学精髓4句
(1)、语出《王阳明全集卷》。纵观历史,那些圣人贤者通通只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只有心中良知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意指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许多能人。
(2)、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3)、高高在上的态度,在什么事情上都是不应该的,濒临饿死的乞丐还不吃嗟来之食,何况朋友间,纯洁的友情更是容不得那些高傲的态度去伤害的。
(4)、安定情绪,物我两忘,不是什么都不想,死人才什么都不想呢。
(5)、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6)、相反,如果我们找到自己的“内裤”,找到自己内心明知道不对却还在做的事,去一点点改,去一点点“致良知”,那我们就离圣人近了一步。
(7)、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8)、感悟:君子之交淡如水,随缘,惜缘,不攀缘。
(9)、但是,良知只是被遮蔽,而不是消失,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是知道对错的。
(10)、9) 获得幸福的方法是,不要和外物对立,外物和心是一体。
(11)、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12)、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13)、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14)、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15)、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16)、王阳明一生写过许多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中有两篇是被贬贵州时所作。在《象祠记》一文中,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17)、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18)、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19)、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20)、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心中照管不及者多矣。
3、王阳明心学100句经典语录
(1)、勇敢的为自己相信的正义而战,不要做缩头乌龟。不然你活一千年,也不过是一千年的动物。
(2)、王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龙场悟道,是指王阳明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发配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在他万念俱灰的绝望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希望的曙光。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跳出了“以经解经”的圈子,走上了独立思考、探索人生的解脱之路。思考了七天七夜,仍未有结果。后大病一场,他发现朱熹的“格物致知”是不对的。
(3)、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4)、这个特别容易被经过中学政治课教育的我们,放在粗糙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框架下批判。记得在高中政治考卷里面,就曾经出过相关的题考问王阳明为啥是个唯心主义,用的是那个很著名的典故:
(5)、这种“良知”与万物同体,即“天人合一”。正是这种“良知”,才感召人们去追求那种,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的圣人境界。
(6)、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7)、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8)、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9)、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
(10)、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1)、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12)、但人存政举,使奉行不至;则革弊之法,反为流弊之源。
(13)、人的内心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将它释放出来,从而成功。
(14)、(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15)、释文:悔悟是祛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中,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16)、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17)、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18)、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19)、从心学核心思想体系的倾向性来看,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是相通一气的。比如,“良知”一说,其实质与儒家的“性本善”没有什么不同;“致良知”与儒家的“克己复礼”没有什么不同;这样作为独立的哲学流派来说,未免有换汤不换药之嫌。
(20)、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4、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知乎
(1)、为了实践心中良知,王阳明一生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他说:“我的良知之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的。”
(2)、3)致良知:听从第一感觉,听从内心的声音。
(3)、也就是说,我们要多去实践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临危不乱,泰然处之,最终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5)、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6)、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7)、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8)、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余姚市)人,生于明宪宗成化8年(1472年10月31日),卒于明世宗嘉靖7年(1529年1月9日)。因为曾经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9)、你立的什么志向,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因为你所立的志向是内心渴望的,才会拼尽全力去实现它。
(10)、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
(11)、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12)、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13)、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14)、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5)、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1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7)、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
(18)、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19)、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20)、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5、王阳明心学精髓100句
(1)、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2)、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3)、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4)、他提出“致良知”是为圣的内在可能性,要求人们自觉地做到“知行合一”。
(5)、就这么简单?就这么难。反正我就一直做不到。比如明知道睡懒觉作息不规律不好,可是改不掉;比如明知道每天锻炼一小时一定会有个更好的身材,可是做不到;比如没事看看苍老师很不好,可有时候还忍不住……
(6)、意思是当自己的内心充满光明时,就能够穿越荆棘和黑暗,来到舒适美好的世界,根本不需要多说什么!
(7)、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8)、阳明先生通过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评判以及方法论来教会我们心存良知,为善去恶,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9)、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凡今作事,贵在谋始。
(10)、人生:1酒,2色,3财,4气,5名,6食,7玩,8睡,9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