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五金加工店【文案133句】

2023年11月02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格言联璧五金加工店

1、

(1)、包氏的远见卓识,两年后便充分显示出来。包氏购得九龙仓,实现了减船登陆,从而避免了空前船灾。香港另两个船王———董浩云与赵从衍,因行动迟缓,陷入濒临破产的灭顶之灾。

(2)、即使是超人和天才,终究也是人,也有力所不及和大意疏忽的事,李嘉诚的超人之处在于他能够以其超人的脑袋集思广益,力求圆满。

(3)、“对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那是由勤奋及有计划地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是靠勤奋工作,不断奋斗取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也需要一点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走的。”

(4)、洪小莲的年龄也不算大,她全面负责楼宇销售时,还不到40 岁。在长实上市之初,洪小莲就作为李嘉诚的秘书随其左右,后来又出任长实董事。洪小莲是长实出名的“靓女”,不仅人长得漂亮,风度好,而且待人热情,做事泼辣果敢。在地产界,在中环各公司,只要提起洪小莲,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被业界称为“洪姑娘”。

(5)、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恶意收购可能需要付出的高昂代价,更何况胜负难定。倘若经过一番拼杀后,华资财团不幸落败,则会遭受惨重的损失。

(6)、样品生产出来后,李嘉诚亲自出马推销,这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效果也很明显。随着第一批产品顺利地销出去,一批又一批订单接踵而来。

(7)、李嘉诚创办起自己的工厂之后,几经风霜与磨难,终于站稳了脚跟,并以塑胶花这一塑胶行业的新产品享誉香港。

(8)、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闲居村野。20 世纪初,正值中国饱受列强欺辱、西学渐进的时代。饱读四书五经的李晓帆,毅然送儿子李云章、李云梯东渡扶桑留学,一个学商科,一个念师范,学成回国,在潮州、汕头从事教育工作。

(9)、1981 年,李嘉诚在美国休斯顿,斥资2 亿多港元收购商业大厦;同年,他再次斥资6 亿多港元,收购加拿大多伦多希尔顿酒店。在短短数年中,李嘉诚的公司,在北美拥有的物业有28幢之多。

(10)、但是,李嘉诚在五金厂刚刚打开局面,又要“跳槽”而去,尽管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他仍不回心转意。

(11)、就这样,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了塑胶花制造和配色的要领。

(12)、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没有传统工业,又与世界有广泛的联系,能够迅速地引进适宜在本地发展的产业。香港最初的塑胶厂屈指可数,但很快成雨后春笋的发展趋势。

(13)、也许有人会用“冠冕堂皇”一词形容李嘉诚的这番话,并认为他这么说不过是在收买人心。但他为老员工安排出路,总是实实在在的事。不管他这么做是真心实意,还是收买人心,都对他的事业有事实上的好处,使别人真心实意地跟着他干,为他的生意带来了丰厚的报偿。

(14)、有一次,他指着手上戴的西铁城电子表,对来访的客人说:‘你戴的表要贵重得多,我这个是便宜货,不到50 美元。它是我工作上用的表,并非因为我买不起一只更值钱的表。’

(15)、艰苦创业,使自己的事业从无到有,是每一个创业者必经的过程,也是人生的一个重大挫折。一生成败,系于一发,不能不慎重万分。

(16)、能竭忠尽孝,才能称为人。治国安邦称为学问。能平定叛乱称为人才,编织天地事物称为文章。心胸光明坦荡称为风度。万物与我一体称为仁心。

(17)、有一家刚落成的旅馆正准备开张,李嘉诚的几个同事兴冲冲地去找旅馆老板洽谈,不料全都碰了一鼻子灰,无功而返。原来,旅馆老板早已看好了另一家五金厂的铁桶。

(18)、果然,没过多久,他们拍摄到的照片就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了,画面上是长江厂破旧不堪的厂房。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以此彻底打消顾客对长江厂产品的信心。

(19)、李嘉诚在生意场中,有时坚持不懈,穷追不舍,甚至不惜“十年磨一剑”,有时却不见一利,及时撤退。无论他继续进取还是退避三舍,都是从该项业务是否有前途考虑的,有利则进,无利则退。他从不偏爱任何一项业务。

(20)、李嘉诚的长实与李兆基的恒基,在新界马鞍山均有大型商居楼盘,长实的叫海怡花园,恒基的叫新港城,两个楼盘群仅隔一条马路。

2、

(1)、人的强大不仅在于提高自身智慧,凝聚众智更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总是抱着一颗坦诚谦虚之心,善纳忠言,广采博纳,凡人也可能成为超人。

(2)、1977 年4 月4 日,地铁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与长江实业李嘉诚首先签订中环站上盖发展物业协议,金钟站上盖协议,则于日后签订。

(3)、墙倒众人推。银行得知长江厂陷入危机,派职员来催贷款。给弄得焦头烂额、痛苦不堪的李嘉诚不得不赔笑接待,他恳求银行放宽期限。银行掌握企业的生杀大权,长江厂面临清盘的边缘。

(4)、为此,李嘉诚十分注意自我包装。这种包装不仅包括衣着打扮,更重要的是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来的内在修养。他为自己定下的标准是要具有绅士风度。他对自己的行为也有一个简单而又全面的衡量标准,那就是要给任何人都留下好印象。

(5)、1989 年64风波后,香港股市一度低迷。1991 年9 月,李嘉诚斥资近13 亿港元,购入一个有中资背景财团的19%股权。稍后,此财团收购了香港历史悠久的大商行“恒昌”。4 个月后,这个财团的大股东“中信泰富”向财团的其他股东发起全面收购,李嘉诚见出价尚可,便把手中的股权售出,总价值15 亿多港元,李嘉诚净赚3 亿港元,低进高出,关键在于扣紧市场脉搏,眼光准,出手时机适宜。李嘉诚每一次大进大出,几乎都能准确地把握时机,预测股市未来的走势。

(6)、这天,李嘉诚正一筹莫展地在旅馆里翻着报纸,突然发现这家公司的下属工厂招聘工人的广告。他灵机一动,决定去应聘。

(7)、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志不忘,时刻铭记在心,并伴随他一生的风风雨雨,使他终身受益无穷。但与此同时,父亲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他给李嘉诚留下了一副家庭的重担。后来有一个记者问起李嘉诚:“请您说说一个人的成功是不是跟从小的志向有关,而一个人的志向是不是天生的?”

(8)、李嘉诚由于家庭生活所迫,不仅走向社会很早,而且十分早熟,在还只是个14 岁少年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体察世事人情了。

(9)、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扶摇直上的香港恒指,受华尔街大股灾的影响,突然狂泻。1987年10 月19 日,恒指暴跌420 多点,被迫停市后于26 日重新开市,再泻1120 多点。股市愁云笼罩,令投资者捶胸顿足,痛苦不堪。

(10)、李嘉诚的用人之道,与刘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开创自己前无古人的商业帝国。

(11)、李嘉诚对百富勤的投资,完全出于非盈利目的,他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报杜辉廉之恩。尽管李嘉诚并不想从百富勤赚得一分一厘,但李嘉诚持有的1%的百富勤股份,仍为他带来了大笔红利,这是因为百富勤发展迅速,是市场备受宠爱的热门股,他不想赚钱,也得赚钱了。

(12)、长江塑胶厂经历过濒临倒闭的危机后,生机焕发,营业额呈几何级数递增。此时的李嘉诚始终坚持质量第信誉至上的原则,逐渐使得长江厂在业界的信誉有口皆碑,银行不断放宽对他的贷款限额;原料商许可他赊购原料;客户乐意接受他的产品,派送大笔订单给他。

(13)、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盈利储备,李嘉诚可调动的现金约4亿港元。

(14)、装修示范单位,是效仿长实的一贯做法,但恒基另有创新。聘请著名设计师萧鸿生推出八款装修,可供买家任意选择,最便宜的一款仅4万多元一套单位。

(15)、这件事传开,汕大师生甚为感动。要知道,李嘉诚是汕大的独资赞助人,是汕大的恩公牎明日请看:把握友情与商战间的平衡。

(16)、李泽楷不满14岁赴北美读大学预备学校。同学不论出身富家或平民,皆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耳濡目染,李泽楷很快习惯了独立生存。父亲去看儿子,发现泽楷假日在网球场拾球赚钱。李嘉诚回港后对夫人庄月明高兴地说道:“泽楷学会勤工俭学,将来准有出息。”

(17)、就在长江塑胶厂生产的塑胶花即将大规模上市的前两天,意大利塑胶花已进入了香港市场,由连卡佛百货集团公司经销。

(18)、西门·凯瑟克上台后不久,便发现了连锁互控结构的弱点,于是他又从美国请来投资银行家包伟士,重组怡置系结构。包伟士到来后,设计了怡置脱钩的计划。

(19)、该公司股东们对李嘉诚大举收购英资的行动早有耳闻,因此他们对李嘉诚怀有戒心,担心他进一步控得皮尔逊,不甘让华人做他们的大班,于是便组织反收购。李嘉诚见势不妙,便随机退却,半年后抛出股票,盈利2亿港元。

(20)、李嘉诚的箴言,不仅是他对两个儿子的要求,也是他从商一辈子的经验处事准则。就是这个简单不过的原则,让李嘉诚结交了无数商界朋友,赢得了广大股东和职员的信赖和支持,树立了崇高的形象,为他赢来了无数的财富。

3、

(1)、当周年茂还在学生时代时,李嘉诚就把他当作长实未来的专业人才培养,并把他和其父周千和一道送英国专修法律。当周年茂学成回港后,很自然地就进了长实集团,李嘉诚指定他为长实公司的代言人。

(2)、就这样,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了塑胶花制造和配色的要领。

(3)、该公司拥有香港希尔顿酒店和印尼巴厘岛凯悦酒店的经营权。希尔顿酒店位于中环银行区,占地约9 万平方英尺,房间达800 间;凯悦酒店房间为400 间,占地约40英亩,酒店四周是开阔的热带植物园。

(4)、人们不禁啧啧称赞,又纷纷掏出钱来向哑巴买刀。

(5)、李嘉诚把从股市上吸纳的资金,投放于大量物业的低价收购上。这样,就在人们用低价卖出物业所得的钱去购买股票时,李嘉诚却统率着他的长江实业一边发行着股票,一边将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成批地去收购那些低价出卖的物业。

(6)、因时因地而变,这是李嘉诚的第一个高明之处。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昼夜奋战,终于研制出了第一批样品。样品出来了,可以向客户推销了。不过,如何确定价格呢?

(7)、李嘉诚雄心勃勃,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极大希望,因此很想给自己的塑胶厂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中华民族的骄傲———长江。于是,他就把厂名定为“长江”。资金有了,厂名有了,厂房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李嘉诚从港岛到九龙,跑了一个多月,才在港岛东北角筲箕湾租借了一间破烂不堪的厂房。

(8)、当然,也有人表示不解。如那位对李嘉诚赞叹不已的加拿大记者,又认为李嘉诚过于谨小慎微,他在文中说道:

(9)、李嘉诚打工时间没有几年,而且他打工的薪水也不是很高。他每赚一笔钱,除了日常必用的部分外,全部交给母亲,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积蓄。

(10)、“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奋得来。”

(11)、环球大厦和海富中心两座发展物业,为长江实业获得7 亿多毛利。长江实业的盈利,低于地产高潮时地产业的平均利润,但李嘉诚获得无法以金钱估量的无形利益———信誉。这也是他参与竞投的主要目的。长实不再只是一个只能在偏僻地方盖房的地产公司。长实中标,为它取得银行的信任、继续在中区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2)、有了朋友的帮助,李嘉诚在推销这一行,更是如鱼得水。李嘉诚曾说:“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让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

(13)、(写作提示)材料引述了三段话。《格言联璧》侧重于看待苦境和乐境的态度和方式,态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二者的转化方向就不同。李大钊的话则是从劳动的角度来对待苦境和乐境的,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劳动(努力奋斗、经受磨难、砥砺意志)能够化苦境为乐境。第三幅对联,揭示了唯有“吃苦”方可求得幸福——“苦境终成乐境”的道理。

(14)、一次,他的同事们向一家旅馆推销铁桶失败后,公推李嘉诚出马。李嘉诚不愿放弃这一难得的自我挑战机会,毅然应允。

(15)、香港经济界的人士常说:“谁攀上了汇丰银行,谁就攀上了财神爷;谁攀上了汇丰大班,谁就攀上了汇丰银行。”

(16)、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盈利储备,李嘉诚可调动的现金约4亿港元。

(17)、直销方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来直销的价格是按厂价,比客户到市场去买要便宜;二来送货上门,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和精力。

(18)、李嘉诚遭遇的危机说明,成功者并没有天生的把握机遇的能力,他们只不过是在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善于积累知识、总结经验教训而已。

(19)、最终,在权衡利弊之后,华英双方最后达成妥协,1988 年5 月6 日,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及置地三家公司宣布停牌。同日,怡策宣布以每股95 港元,购入长江实业、新世界发展、恒基兆业及香港中信所持的置地股份,总计占置地发行总股价的2%,所涉资金共34 亿港元。这样,怡和所持的置地股权,由约25%增至33%,控股权已相当牢固。

(20)、事实上,怡和并不完全是在坐以待毙。在收购和反收购的价格战中,股价必会不断地提高,华资财团欲获全胜,所需的资金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华资财团在发起全面收购的短暂期限内,不一定能筹措到这么多现金。

4、

(1)、长实的职员对参观示范单位的客户说:“我们便宜过对面(新港)几十元,我们也都有请设计师设计,你有没看过对面的装修同用料?我们的要好得多。我们的设计师是高文安,没得比,你如果看过,就知道没得比嘞,你有没看过呢?”

(2)、1978年4月25日,华豪公司举行隆重的华人行正式启用典礼,先于正式启用的3月23日,长实集团总部迁入皇后大道中29号新华人行大厦。长实正式立足大银行、大公司林立的中环,地位更上一层楼。

(3)、较量的第一回合,始于1994年底,李嘉诚先声夺人,减价推出海怡花园,短时期就卖出800 余个单位,致使李兆基的新港城客户锐减。李兆基急忙还招,也来个减价售楼。

(4)、渐渐地,他发现茶楼的客人各具特色,又各有喜好。于是,在干好自己手头工作的同时,他开始暗暗观察起每个客人来。

(5)、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志不忘,时刻铭记在心,并伴随他一生的风风雨雨,使他终身受益无穷。但与此同时,父亲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他给李嘉诚留下了一副家庭的重担。后来有一个记者问起李嘉诚:“请您说说一个人的成功是不是跟从小的志向有关,而一个人的志向是不是天生的?”

(6)、在与“客卿”的合作中,李嘉诚也很善于为他人谋利,做到仁至义尽。前已提及,杜辉廉也是曾为李嘉诚的事业鼎力相助的一个“客卿”。杜辉廉是一位英国人,出身伦敦证券经纪行,是一位证券专家。20 世纪70 年代,英国唯高达证券公司来港发展,委任杜辉廉为驻港代表,在业务往来中他便与李嘉诚结下了不解之缘。

(7)、尽管二人在商场上彼此厮杀,毫不客气,但是并没有影响彼此间的关系,二人仍然形影不离,共享友情之乐。(完)

(8)、他从不打的,距离远就乘公共巴士,路途近就双脚行走。他的性情,是那种温和沉稳、不急不躁的人,但走起路来却快步如风。

(9)、1992年3月,李嘉诚、郭鹤年两位香港商界巨头,通过香港八佰伴超市集团主席和田一夫的牵线搭桥,携60 亿港元巨资,赴日本札幌发展地产。李嘉诚的举动,引起亚洲经济巨龙———日本商界的震动。

(10)、要成就大事业需要争取尽可能多的人合作,而按现代经营理念,利益一致才有真诚的合作,因此,必须把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包括下属的利益与外来合作伙伴的利益。李嘉诚在这个方面做得极好。

(11)、中午时,李嘉诚急匆匆地赶回筲箕湾,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后跟工人一道吃简单的工作餐。没有餐桌,大家都是蹲在地上,或七零八落找地方坐。

(12)、1978年5月,中环车站上盖建筑———环球大厦分层发售,时值地产高潮,用户购楼踊跃,广告见报后8小时内全部售完,交易总额92亿港元,创香港楼价最高记录。

(13)、当时,地产业已经开始实行按揭销售,这种办法使那些没有多少资金的百姓也买得起楼,所以楼宇销售很是兴旺,而李嘉诚宁愿盖楼收租,取得经常性稳定收入。

(14)、香港商界有句十分流行的话:“撼山易,撼置地难牎”李嘉诚估计,参加竞投的将会有置地、太古、金门等英资大地产商、建筑商。华资地产建筑公司实力稍逊。置地的夺标呼声最高,长实参与竞投,就必须把置地作为竞争对手,与这个庞然大物对撼。

(15)、中环站和金钟站,是地铁最重要,客流量最大的车站。有人说,中环金钟两站,就像鸡的两只大腿,上盖将建成地铁全线盈利最丰厚的物业。地产商莫不“垂涎欲滴”。

(16)、李嘉诚最辉煌的战绩在股市,最能显示其超人智慧的场所也是在股市,而被称为“李嘉诚的股票经纪”的杜辉廉,在其中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李嘉诚给以丰厚的回报,又使杜辉廉更加专心致志地回报李嘉诚,充当李嘉诚的“客卿”。

(17)、刚好有位欧洲的批发商来到香港,李嘉诚把他带到北角的长江公司。看过样品后,批发商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赞不绝口:“比意大利产的还好,我在香港跑了几家,就数你们的款式齐全、质优美观牎”

(18)、人们不禁啧啧称赞,又纷纷掏出钱来向哑巴买刀。

(19)、环球大厦和海富中心两座发展物业,为长江实业获得7亿多毛利。长江实业的盈利,低于地产高潮时地产业的平均利润,但李嘉诚获得无法以金钱估量的无形利益———信誉。这也是他参与竞投的主要目的。长实不再只是一个只能在偏僻地方盖房的地产公司。长实中标,为它取得银行的信任、继续在中区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一直在苦苦寻找突破口的李嘉诚,真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似的豁然开朗之感。他再也睡不着了,兴奋地在地上来回走动。

5、

(1)、决定一件事时,事先呀小心谨慎、研究清楚,一旦决定了,就勇往直前。

(2)、九龙仓、和记黄埔、会德丰、港灯集团等大型英资企业,先后落入华人财团之手后,香港业界便盛传华人财团的下一个目标,将会是置地。如果控制了置地公司,才可称得上是香港地产界的“王中之王”。这对于李嘉诚来说,其诱惑力之大,可想而知。

(3)、创业之初,忠心苦干的左右手,对业主起步发家有很大的推动力,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补充众多青年才俊作为新鲜血液。

(4)、广采博纳,吸取众人的好主意,这便是李嘉诚超人智慧的源泉。

(5)、李嘉诚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并因此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但是,他知道,在香港,想做大事,非得学会英语不可。因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英语难关。

(6)、从这里看来,李嘉诚十分重视对专业管理人才的任用,将之视为事业拓展的基石。不但能够不拘一格委以大任,而且给予其相应的收益,以增强其归属感。

(7)、有道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李嘉诚广博的学识、诚恳的态度,塑造了他那种独特的魅力。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李嘉诚的周围总会有一帮朋友为他出谋划策。

(8)、可这种机器的潜在效益实在令李嘉诚欲罢不能。于是,他果断地决定自己动手研制这种机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研究,反复试制,李嘉诚竟然真的造出了这种机器,投入使用后,运行效果良好,很快便生产出了新产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嘉诚那种捕捉市场信息的敏锐目光和抢占市场的超前意识。

(9)、果然,没过多久,他们拍摄到的照片就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了,画面上是长江厂破旧不堪的厂房。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以此彻底打消顾客对长江厂产品的信心。

(10)、辛的环境面前面对现实,果断转变观念,懂得抛弃自己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吸收新环境中优秀的东西,这才适应了陌生的环境并在其中建功立业,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香港改写了李嘉诚的人生之路,造就了一代商界俊杰李嘉诚,不如说是李嘉诚适应了香港、战胜了香港。

(11)、从此李嘉诚甩开中间商,产品直销欧洲市场,这一年李嘉诚30岁。

(12)、李嘉诚深明此理,虽然一直看重那些初期的创业伙伴,但并不一味倚赖元老重臣。不可否认,元老重臣们劳苦功高,且经验十分丰富,但他们必然会拙于开拓,缺乏闯劲,作风易流于保守。有鉴于此,在事业小有成就之后,李嘉诚便决定起用新人。

(13)、105元的现金,比被九龙仓股抬高了的价值100 元的置地股更诱人。星期一开市不到2小时,包玉刚一下子付出21亿现金,购足2000 万股,使控股权达到49%,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决胜权。

(14)、李嘉诚说了一番渡过难关、谋求发展的话,员工的不安情绪基本稳定,士气不再那么低落。

(15)、李嘉诚回首这段岁月时说:“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牎”处世能力 3一生不能丢“艰苦”二字1995年8月,香港《文汇报》刊出有关李嘉诚的访谈录。李嘉诚说:

(16)、有趣的是,李嘉诚这一招,是从一个哑巴身上受到的启发。

(17)、接着,1973 年大股灾突然爆发,恒生指数于1974 年12 月10 日跌至最低点,1975年3 月,股市形势好转,开始缓慢回升,深受股灾之害的投资者仍“谈股色变”,视股票为洪水猛兽。

(18)、周年茂不负众望,努力扎实地工作,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长实参与政府官地的拍卖,原本由李嘉诚一手包揽,全权掌握,而现在呢?同行和记者经常看到的长实代表,却是周年茂那张文质彬彬的年轻面孔,而李嘉诚那张老面孔则不常见了,只有资金庞大的项目出现时,大家才见到他的尊容。

(19)、英雄与时势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人与环境的问题。要想改变环境,首先必须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在不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才谈得上改变环境。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这个意思。

(20)、69 点,成交额4 亿多元,可见股民对李嘉诚的信任。李嘉诚继续在市场吸纳,到1980 年11 月,长江实业及李嘉诚个人共拥的和黄股权增加到6%,控股权已十分牢固,其间,未遇到和黄大班韦理组织的反收购。

(1)、69 点,成交额4 亿多元,可见股民对李嘉诚的信任。李嘉诚继续在市场吸纳,到1980 年11 月,长江实业及李嘉诚个人共拥的和黄股权增加到6%,控股权已十分牢固,其间,未遇到和黄大班韦理组织的反收购。

(2)、连续两天的会议,李嘉诚“太劳累了,感冒又加上胃痛。但他仍然不动声色地打起精神坚持着。只是到了会议中间,他才走近我的身旁悄然地告诉我:‘我要吃胃药,需要几块饼干送药,能找到几块饼干吗?’学校的人马上去买来肇庆产的菜汁饼干,李嘉诚吃过药,又回会议室开会。事后,他非要交还买饼干的钱,我向他说明,几块饼干,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他才作罢。”

(3)、对不了解李嘉诚的人来说,他提出赶超置地的口号,只能说他勇气可嘉。但后来的 事实证明,李嘉诚这一口号,绝非异想天开。

(4)、如果毫无希望,你最好立即告辞。因为在你无端耗掉的这段时间里,也许你早就在别处做成了另一桩生意。

(5)、你要别人信服,就必须付出双倍使别人信服的努力。

(6)、长实见势不妙,于周一晚11 时左右,就在排队等候新港城发售的人龙前(已有180余人连夜排队),挂出一条醒目的长幅“海怡花园每平仅售3275 元起”

(7)、凯瑟克也毫不客气地表明了否定意见:“不成,必须每股17 港元,这是去年大股灾前你开出的价格。”

(8)、扇完好无损的,不是玻璃破碎,就是风钩脱落,房顶上到处都是天窗。香港春夏两季雨水特别多,雨水经常漏泻得遍地都是。

(9)、众所周知,李嘉诚和李兆基是形影不离的高尔夫球友。但是,就是这两个朋友之间,却展开过几乎是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

(10)、1977 年4 月4 日,地铁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与长江实业李嘉诚首先签订中环站上盖发展物业协议,金钟站上盖协议,则于日后签订。

(11)、北角的长江大厦是李嘉诚拥有的第一幢工业大厦,是他赢得“塑胶花大王”的老根据地。他在地产与股市两行玩得顺风顺水后,人们都以为他早放弃了塑胶业。一次,香江才女林燕妮准备开办广告公司,四处寻找办公地点,跑到长江大厦看楼时,发现李嘉诚竟然还在生产塑胶花,不禁暗暗惊讶,且大惑不解。

(12)、69 点,成交额4 亿多元,可见股民对李嘉诚的信任。李嘉诚继续在市场吸纳,到1980 年11 月,长江实业及李嘉诚个人共拥的和黄股权增加到6%,控股权已十分牢固,其间,未遇到和黄大班韦理组织的反收购。

(13)、一次,他的同事们向一家旅馆推销铁桶失败后,公推李嘉诚出马。李嘉诚不愿放弃这一难得的自我挑战机会,毅然应允。

(14)、这一次,五金厂老板对李嘉诚言听计从,马上根据李嘉诚的建议组织人力开发系列铁锁,一年后,危机重重的五金厂果然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

(15)、李嘉诚悟出母亲话中的玄机———诚实是为人处世之本,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

(16)、主意已定,他便按照报纸上的地址,前去报了名,凭着他已有的技术,应聘一个普通工人自然不在话下。但他是外国人,只有旅游签证,就只好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

(17)、不过也有环境因素。潮汕地区是中国著名侨乡,定居海外各国的潮汕人约六七百万,如果加上移居港澳台的潮汕人,人数在1000万以上。

(18)、一天,李嘉诚又在居民区附近徘徊,思考对策。他偶然看见几个老太太正围坐一起择菜聊天,顿觉茅塞顿开。李嘉诚决定专找老太太卖桶。

(19)、李嘉诚因此于一年后被升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这一年,李嘉诚年仅18 岁。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李嘉诚逐渐成为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20 岁刚出头,就升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确实令人艳羡。到了这一步,李嘉诚似乎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二字。正干得顺利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20)、由此可见,不管我们是在打工,还是在自己创业,都有必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前景有清醒的认识。经营往往受非人力所能左右的客观因素影响,我们应该明察善断,未雨绸缪。

(1)、从重用周年茂上,可以看出李嘉诚的确很念旧,以至爱屋及乌。不过,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背景,以重贤任能为原则。

(2)、正当李嘉诚在塑胶花生产中春风得意之时,突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风浪。一家客户宣布他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李嘉诚不得不冷静下来,承认质量有问题。他知道他太急躁了,在经营决策上一味贪大求功,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问题。

(3)、没实力的商人,总是想办法强化自己的实力;有实力的商人,则善于在关键时刻爆发出赶超对手的雄心。

(4)、企业的主人,就像一船之长,任何失误,都可能给航船带来灭顶之灾。李嘉诚承认,他创业之初不是个出色的船长。他说,人们称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过很多挫折和磨难,才悟出一些经营的秘诀的。

(5)、李嘉诚的做法启示我们,商场同战场一样,没有常胜将军,也不必非当常胜将军不可。在不利条件下坚持“斗志不斗力”的原则尤有必要。

(6)、人生起伏无常,尤其从事商业。穷人易做,穷生意难做。所以你现在面临的困难,只是数千年来无数生意人曾经面对的苦痛的一部分。但如果明白大富在天,小富在人,如果肯勤俭有效地面对现实,尽心经营,则俗话所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不定不久你又有一个好和新的局面。即使一切都不如意,退一步想,则海阔天空。以今日英国的工资水平,最大不了,再多找一份职业,生活绝对没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送上英镑500,请你一顿晚餐。想想明天会更好牎想想世界上有多少更苦的人。

(7)、有些人存在这样一个弱点:很难适应环境,总被环境所困,因此很难打开成功的局面。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缺乏顺应环境、改变自己的能力。

(8)、茶楼是个浓缩的小社会,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也许是泡在书堆里太久的缘故,李嘉诚对于茶楼里的人和事,有一股特别的新鲜感。

(9)、在危机之中,原来的一些亲戚朋友,有的对李嘉诚敬而远之,生怕他开口借钱或带来麻烦;有的主动为李嘉诚分担忧愁,安慰激励,献计献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0)、应该说,李嘉诚能有后来的辉煌,汇丰银行功不可没。

(11)、李嘉诚回首这段岁月时说:“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牎”处世能力 3一生不能丢“艰苦”二字1995年8月,香港《文汇报》刊出有关李嘉诚的访谈录。李嘉诚说:

(12)、李嘉诚认为,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它自己的高潮与低谷。在低谷的时候,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都会选择放弃,有的是由于目光短浅而放弃,还有的是由于资金不足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这个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一下,是不是这个产业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是不是还会有高潮来临的那一天。

(13)、这些项目,动辄涉及数十亿资金,亏与盈都取决于最终决策。从李嘉诚对他如此器重和信任来看,可知盈大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