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十章原文及翻译注音华语网117句精选
论语第十章原文
1、论语第十章原文及翻译华语网
(1)、子禽问子贡说:“孔子每到一个国家,总是会过问这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主动求问呢,还是人家告诉他呢?”子贡说:“孔子通过温良恭俭让的方法得以过问政事,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2)、“子禽”,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子禽,姓陈,名亢(多音字,kang,gang,hang),孔子弟子。或曰‘亢,子贡弟子’”。
(3)、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4)、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5)、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6)、(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
(7)、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8)、(注释)①冉求:孔子的学生,字子有。②画:画界为限,引申为止。
(9)、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0)、(译文)(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11)、(翻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2)、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13)、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14)、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15)、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1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8)、达巷d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19)、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20)、(注释)(1)绥:上车时扶手用的索带。(2)内顾:回头看。(3)疾言:大声说话。(4)不亲指:不用自己的手指划。
2、论语第十章原文及翻译注音华语网
(1)、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2)、程树德(1877年---1944年)《论语集释》,这部书考证“子禽”、“陈子禽”、“陈亢”比较详细,但是也没有明确的结论。
(3)、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4)、(注释)(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4)亡:同“无”。
(5)、(译文)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6)、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7)、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8)、(译文)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9)、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0)、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11)、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远众,吾从下。”
(12)、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3)、(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4)、(注释)(1)为:这里是帮助的意思。(2)卫君:卫出公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公元前492年 ̄前481年在位。他的父亲因谋杀南子而被卫灵公驱逐出国。灵公死后,辄被立为国君,其父回国与他争位。(3)诺:答应的说法。
(15)、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
(16)、子zǐ曰yuē:“温wēn故gù而ér知zhī新xīn,可kě以yǐ为wéi师shī矣yǐ。”
(17)、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9)、“温良恭俭让”,指“五种”品德,可以不翻译。“俭”,是“节制”、“不放肆”的意思;不是“俭朴”的意思。其他都好理解。
(20)、(翻译)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3、论语第十章原文及翻译
(1)、(注释)①逝:通“折”,摧折。② 欺、罔:《孟子-万章上》说:“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所以,“欺”是指用合乎情理的话欺骗人;“罔” 则是指用不合情理的话去愚弄人。
(2)、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4)、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5)、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6)、(注释)(1)傩:音nuó。古代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2)阼阶:阼,音zuò,东面的台阶。主人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在这里欢迎客人。
(7)、(译文)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8)、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9)、(注释)(1)齐:同斋,斋戒。古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表示虔诚之心,这叫做斋戒。
(10)、(注释)(1)韫匵:音yùndù,收藏物件的柜子。(2)善贾:识货的商人。(3)沽:卖出去。
(11)、(译文)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闻,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於臣之手也,无甯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13)、大意: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14)、“与”,通“欤”,没有实际意义,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吧”的意思。
(15)、《泰伯》第五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16)、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17)、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第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18)、(译文)(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
(19)、(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20)、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4、论语第十章原文及翻译注释华语网
(1)、“也”,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没有实际意义。
(2)、出处:出自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论语》。
(3)、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4)、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译文)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6)、③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所以,因此
(7)、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8)、(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9)、(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10)、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1)、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12)、(注释)(1)圭: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举行典礼时,不同身份的人拿着不同的圭。出使邻国,大夫拿着圭作为代表君主的凭信。(2)战色:战战兢兢的样子。(3)蹜蹜:小步走路的样子。(4)如有循:循,沿着。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一样。(5)享礼:享,献上。指向对方贡献礼物的仪式。使者受到接见后,接着举行献礼仪式。(6)觌:音dí,会见。
(13)、一秒钟指出复杂应用题答案,你家宝宝也可以!
(14)、(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15)、(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16)、为了兑现“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他退休后毅然放弃了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且无偿上交给了国家。
(17)、其人人皆可成圣贤。通过学习,每个人都可以通达天命,而建立完善的人格。事实上人们遵守社会礼法,能更好地通达天命,彻悟道体,成就道德学问。
(18)、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9)、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20)、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5、论语第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1)、(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3)、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4)、曾zēng子zǐ曰yuē:“士shì不bù可kě以yǐ不bù弘hóng毅yì,任rèn重zhòng而ér道dào远yuǎn。仁rén以yǐ为wéi己jǐ任rèn,不bù亦yì重zhòng乎hū?死sǐ而ér后hòu已yǐ,不bù亦yì远yuǎn乎hū?”
(5)、《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词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
(6)、(译文)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7)、“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
(8)、子zǐ曰yuē:“三sān人rén行xíng,必bì有yǒu我wǒ师shī焉yān。择zé其qí善shàn者zhě而ér从cóng之zhī,其qí不bù善shàn者zhě而ér改gǎi之zhī。”
(9)、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0)、子zǐ曰yuē:“温wēn故gù而ér知zhī新xīn,可kě以yǐ为wéi师shī矣yǐ。”
(11)、(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12)、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13)、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14)、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6)、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17)、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8)、(注释)(1)狂:急躁、急进。(2)侗:音tóng,幼稚无知。(3)愿:谨慎、小心、朴实。(4)悾悾:音kōng,同空,诚恳的样子。
(19)、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2)、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3)、(注释)(1)齐衰:音zīcuī,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2)冕衣裳者: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贵族。(3)瞽:音gǔ,盲。(4)作:站起来,表示敬意。(5)趋:快步走,表示敬意。
(4)、自幼研习国学,底蕴深厚,立志为弘扬国学经典而奋斗终身;钟情传统文化,有着多年从事弘扬国学公益志愿者的经历。经验丰富,参与过数百场大型公益论坛志愿者活动;吸纳众多国学大师及孝贤大德之人的精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讲课风格生动、新颖、深刻,深受听众喜爱。
(5)、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6)、能否严以律己,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标准之一。领导者的地位特殊,尤其是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的领导者,经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不松懈,才能守住道德和法律防线。
(7)、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兢兢业业。 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8)、第二个“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没有实际含义。
(9)、(注释)(1)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2)则:效法、为准。(3)荡荡:广大的样子。(4)名:形容、称说、称赞。(5)焕:光辉。
(10)、(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11)、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12)、(解读)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13)、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14)、《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5)、(译文)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16)、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17)、“子贡”,子贡(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